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见不得的是慢。其实慢的有可能是善的。庄稼长得比草慢,美丽的风景、树与石长得都慢。同样的道理,倘若人像计算机一样不断生级,快是快了,意思却没了。“意思”是什么呢?溪水潺潺比山洪暴发有意思,即趣味。溪水在山,东游西逛,二百年后才到东海,阅尽人间景色,是艺术的流法。如果用汽车把溪水拉到海边倒入,就屈枉了溪水的一生。

请以“慢者善”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旅坦途、文化通衢”,它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桥梁。 B: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期间,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不仅无法得到太阳能电池充电,而且还将经受温度急剧下降的考验。 C:导致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D:作为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他奋斗的一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2)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一弦一柱思华年。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1)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2)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3)泣孤舟之嫠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锦瑟无端五十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答: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

答:

(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4个要点,全对得4分。)

(2)(4分)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2分)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__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答出任一点,得2分。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333d3bf90a47fa0a.gif]

现代文阅读

窗外人生

王呈伟

①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②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藩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澹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是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③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尽被唐人望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④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多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⑤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有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⑥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扣开我们日益禁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17)

1、临窗极目,“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唐人、宋人、清人临窗的气度。(每行不得超过12个字)(6分)

人:

人:

人:

2、文章第2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表达效果?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

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是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

答:

3、文章第5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

4、作者第5段中举蒲松龄、曹雪芹的例子有哪些用意?(4分)

答:

[afce111ef6e6db68.gif]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和庄子同是战国时代的人。可是两个人的人生选择却截然不同:孟子以天下为己任,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庄子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所以楚王来招庄子去做官,庄子却“持杆不顾”。而他们两个人的主张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请以“社会的责任和个人的自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⑴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⑵不少于800字。⑶文体不限。⑷不得抄袭。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然后从寓意的角度诠释其创意。(3分)

寓意创意:

这幅漫画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面对他人遭受急难看似热心,实则麻木的看客式的冷漠心态。(3分)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分)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如不加重视,就会发展成疾病。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21世纪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因身体迅速发育,对因此而引起的形态和机能变化不了解,产生疑惑和恐惧;另一方面,长期处于满负荷、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营养不当,造成亚健康状况。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帮助学生从亚健康状况转向健康状态。

中学生    亚健康    教育工作者  对策

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另写一句话。(3分)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答:

[答案]暗喻、拟人、反复三种辞格模仿正确给2分;句子通顺,结构完整,无错别字给1分。

[解析][仿写要注意形似和神似。暗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形”;句子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是“神”,“神”自然要积极向上,有意蕴。]

[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尾鲤鱼,悠悠地在清水里游荡,我一定要看准我的目标,冲刺,冲刺,冲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