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19―22题。
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是特殊的一页。
在近十余年里,从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作品开始,到西方当下的艺术形态,一百余年来甲艺术形式以及乙艺术思潮,几乎都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粉墨登场――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行为主义、拼台主义、光效应绘画……它们或先或后,或以原作展,或以印刷品,蜂拥而至。而在这一进程中,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平行关系或对立关系被有意无意的掩盖了,消弥了,甚至颠倒了;它们的虚实、优劣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抹煞了,甚至调和了。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曾经盛行一时的审美观和它从属于的价值观、历史观被毅然决然地否定、扬弃后,中国人的审美空间与艺术家的思想空间亟待填补,从数千年所积淀的文明形态中还一时难以提取与刚刚被否定、扬弃的一切都绝然不同的东西,推倒重来还需要一个过程,最实用、最快捷的手段是拿来主义,而这又和对外开放的大气候想一致。一扇陡然敞开的大门,不可能保证陡然进入的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条饥肠辘辘的汉子面对一大堆食物,是不可能细嚼慢咽的。然而中国人的精神空间既不是一个狭小局促的盒子,也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它既需要充实,也需要秩序,需要艺术精神空间的建构。我们不否定十余年来,艺术家、理论家在艺术精神空间建构上的努力,但这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到如今除了画册越来越精美外,我们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可以说进展缓慢,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背景,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清理与分析。中国人、中国艺术家既应该撰写自己的美术史与美术批评史,也应该对世界美术及其批评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加以评说、检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艺术创作总是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在艺术内涵上,强调浪漫主义;在艺术语言上,强调写实主义。这样既导致了艺术精神的贫乏,也导致了艺术语言的单调。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语言,也开拓了中国艺术家的思路。但是,中国人有自己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人对自己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有自己的独特的要求,或者说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有对于世界美术史的独特贡献。然而,对于艺术语言的相对贫乏单调,我们在国内常常看到的,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拙劣或巧妙的模仿,是对西方艺术思潮的明确或模糊的响应。
国门甫启,西风正劲,中国艺术家陡然发现,世界竟如此斑斓,我们离世界竟如此遥远,新鲜感不久即兑换成了失落感。失落而思奋起,或走向沉思,或向烦躁。遗憾的是,沉思者难得一见,烦躁者比比皆是。烦躁的艺术家、批评家一同扑向门外刚刚展露的那个世界,你摘一捧,我拾一堆,东南西北,满载而归,刚刚放下,又扑回去。观念众多,主义众多,流派众多,摘拾时还有些清醒,摘拾完便有些眼花缭乱,心绪不宁,手足无措了。个中有少数明智者,蓦然回首,顿时醒悟,开始拾掇,但又觉得头绪繁杂,理不胜理了。中国当代艺术要发展,中国艺术要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必须抓紧对“进关”的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基础的清理、检讨。否则中国美术史上的这一特殊之页将是没有句读的一页。
19.第2段中的甲和乙处,依次应填入的一项是(3分)
A.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
B.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它们引发或引发它们的
C.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
D.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它们引发或引发它们的
20.第4段中的“艺术语言”指的是(3分)
A.表现艺术内涵时,所运用的有表现力、感染力的书面语言和经过筛选加工的口头语言。
B.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创作主张。
C.表现艺术内涵时,所具备和采用的风格、形式、手法、材料等。
D.审美习惯和独特要求。
21.第1段中“特殊的一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2.第3段画线部分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9.C (AB中“所有西方”表述不当;CD中“艺术思潮”应当首先引发“艺术形式”更合符逻辑。故选C)
20.C(从“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可知,语言是个形象的说法,指艺术手法等。A项坐实,不对;BD过于抽象)
21.在近十余年里,从塞尚的作品到西方当下的艺术形态,一百余年来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艺术形式以及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文艺思潮,几乎都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粉墨登场,而它们之间的许多关系、及虚实优劣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抹煞了,甚至调和了。
22.引进的不一定有条理,吸收不一定能审慎
有位哲人说得好,数学和音乐是人类精神中两种最伟大的产品,是两个金碧辉煌的世界。数学仅用了十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和若干符号就造就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音乐是用简单的五条线和一些和一些蝌蚪状音符就造出了一个无限的、美妙的世界。
请以“简单・奇妙”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略
请根据前面的比喻句,为“诗”各续写一句话,要求:(1)使用贴切、形象的比喻;(2)要以一位诗人为主语。(4分)
假如文学是茶树, 。
假如文学是大海, 。
示例:诗就是蒙蒙细雨中,李清照纤纤细手摘下的两叶一芽。诗就是灿烂阳光中,海涅“乘着歌声的双翼”,拍打出来的浪花。(每句3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仅热爱科学的人们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而且能培养科学的精神。 B: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C: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创造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D: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4)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8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9.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
答:
10.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答:
9.“点”或“破”(2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5.C(领兵前往)
6.A(均为介词“在”;B连词“因为”/介词“用”;C代词“他”/代词“他们”;D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D(韩安国关于土地和人口的观点是对汉军攻打匈奴是否有利的分析,不是叙述匈奴目前的状况)
8 (1)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
(2) 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率”“复”“倍”各1分,全句意思1分)
(3)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罢”“全”“制”“敝” 各1分,全句意思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烟雨古隆中(有删节)
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然牵引着无数仰慕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吟诵着罗贯中先生“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诗句,我虽然无法将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这类赞叹留给这片山丘,但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中国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先生曾在此生活了十载春秋。这也许正好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言。
古隆中的三顾堂、草庐亭、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石牌坊均系后人所建,真正算得上遗迹的,就数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与观星台等几处了。
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三顾茅庐的佳话,《隆中对》的大气磅礴,对时局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不需实物的承载,也将流传千古。
十年风华,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诸葛亮来说,在此躬耕,在此交友,在此吟诵《梁父》,在此观星赏月,在此韬光养晦,在此积累无边的智慧,不能不说是千古绝唱。
……
与我同行的卧龙镇曾繁海先生,介绍了他所搜集到的和从史书上获得的许多有关诸葛亮的传说。据他介绍,诸葛亮27岁出山的前10年,一直隐居隆中,这10年间,凭藉襄阳这块要冲之地,他躬耕苦读,寻师觅友,鉴古观今,洞察时政,集百家之优长,酿自家之灼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才。
他还说,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并非有些史书上所说的相貌奇丑,而是其父为避官宦子弟重貌轻才上门纠缠而取名“丑女”。黄氏天性聪敏,她自制的木马、木兔、木人,引来四邻啧啧称奇。诸葛亮日后征战沙场所使用的木牛流马,八卦阵,都是从夫人年幼时摆弄的物件中受到启发的。
在隆中时,诸葛亮还依据黄氏的发明,制作了独轮车,以解百姓肩挑背扛之苦,并将制作技艺传授给附近村民,大智慧家并未放弃对民生的关注,并且将智慧毫不吝啬地传授给黎民百姓。
……
伫立于烟雨迷蒙的古隆中,周围的氤氲似乎弥漫着令常人难以识透的智慧之光。流连于古隆中,似乎让人领略到了渴求智慧、积累智慧、施展智慧的真谛。
车出隆中两三里,便到了卧龙镇,卧龙镇因诸葛先生号称卧龙而得名。漫步卧龙镇街头,思绪无拘无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流。如今的卧龙,两条省道与荆襄高速穿镇而过,毗邻的汉江,舟楫通畅,一派东连西接四通八达的大家气象。在卧龙镇采访,我深切感受到在隆中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的后代们,追求智慧,渴望改变现状的热切与努力。就说普通的山药,农民们采用自己发明的悬耕栽培法,一根就能长到10多斤,比传统的栽培每根增加重量3倍,并且鲜美可口,卧龙人将此注册为“茅庐”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凭着古隆中人特有的智慧,他们争取到了省种子集团公司万亩油菜与玉米水稻育种基地的种植权,收入比传统的种植翻了3番。如今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卧龙镇考察,准备筹建国家级的育种基地。
卧龙这片神奇而又平常的土地,孕育着智慧,孕育着无限生机。正在招商开发的木牛山风景区,卧龙溶洞群,回龙湖风景区,鹤子川观光农业开发带,无不渗透着现代人的精明与才智。
离开卧龙时,仍是“腾雨似涌烟,密雨如散丝”,一派迷蒙。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智慧;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感悟。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
《人民日报》 (2006-06-03 第8版)
1.文章第二段说“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结合全文说说,这里留下了哪些“先贤遗迹”?为什么说这里“再平常不过”?(4分)
答:
2.文章说:“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3.文章结尾说:“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既然是“猜想”,为何又说“一定”?根据文章,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4.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炎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与评价。(6分)
答:
1.(1)先贤遗迹:既包括诸葛亮当年在隆中生活期间使用过的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与观星台等,也包括因诸葛亮而命名的卧龙镇以及他在这里留下的一些生活轨迹。
(2)说这里“再平常不过”,是因为这里“山不高”“水不深”“地不广”“林不大”,“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小丘”。
2.对于历史遗迹,不能只看数量的多少,而要看它的价值所在。古隆中所存的真正遗迹只不过是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与观星台等几处,可是从中作者联想到诸葛亮在此留下的许多故事:“三顾茅庐”的佳话,《隆中对》的大气磅礴,在此积累无边的智慧的经历和惠及民间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无尽怀念与瞻仰。
3.因为这是作者的展望,是愿望,所以“猜想”,但从文章后半部分所介绍的卧龙镇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这种“猜想”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所以说“一定”。
4.示例: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卧居隆中,韬光养晦,积累智慧,关爱百姓。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诸葛亮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汉之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诸葛亮受托孤遗诏,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在通向成功的法则中有一条“经验法则”,它说:“成功来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自经验,经验来自错误的判断。”请根据这条法则写一篇文章,不能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照江苏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仿照下面这首诗歌的格式,写一组句子。(4分)
露珠,
宁可在深夜中,
和寒花作伴――
却不容那灿烂的朝阳,
给她丝毫暖意。
兰花 / 宁可在幽谷中 /跟清风嬉戏 / 却不愿那世俗的目光 / 给她半分关注(4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