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B(过:拜访)

9. C(A第一个“以”是“认为”,第二个是“拿,用”。  B第一个“其”是“它们的”第二个是“如果”。  C句全都表转折,是“却,可是”之意。 D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0.D(A说“移植花木宜在春季,文中说“迁而移之,在冬非春”。 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意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  C“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与文意不符。文中主人对旧花始终没有“怨” )

11.(1)答: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 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3分) 

(2)答: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

(3)答: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断送掉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

李晓林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包括人与其环境、与其他物种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不仅研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

从学科性质上,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而美学的最终依据在哲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生态美学找到其哲学依据。中国《周易》及道家思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印度《奥义书》等人类早期的哲学、zōng jiāo 典籍里蕴涵了万物生成的思想。老子认为人和万物拥有同一个来源,那就是“道”,庄子也主张物我合一的自然哲学。人与万物同构、同源、同具有道性或神性,这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首先,人与万物交换能量,人需要阳光、水、空气、食物,如果这些被污染被破坏,必然殃及人类自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时刻离不开自然界,所以人类应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其次,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情感反映都是在与万物共在中发生、发展的,而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再次,人与万物的关系不可能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在于我与你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万物的欣欣向荣必然使人感觉愉快,万物的肃杀衰败必然使人心生哀戚。从人和万物的生成角度,我们不仅能够找到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也能够找到生态伦理学的学科依据。

西方现代美学所探讨的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与现代生态学关于人和万物相互依赖关系的观点具有一致性。首先,认识论美学把人和审美对象的关系理解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现代美学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对象有了知觉和情感,与人心灵得以沟通,因此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其次,传统美学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后者涉及真理,而现代美学认为它们原本就是共生的、同根同源的,思维包含了感性,艺术揭示着真理。

从研究方法上,生态美学可能引入自然科学方法,但是更根本的是人文科学的方法,如现代解释学的体验、表达、理解等。数学可以给我们提供准确的数字,比如某些物种的数量及分布,使我们对于生态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但是数学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问题。庄子体会到鱼在水中畅游的快乐,现代人体会到藏羚羊趋于灭绝的痛苦,只能进行体验和解释,不能以科学实验来证明。

4.下列关于生态美学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研究生态学和美学的交叉部分,即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B.生态美学最终落脚于美学,它以美学为基础,是美学的一个分支。

C.生态美学研究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的共生、同构、同源的关系。

D.生态美学是以体验、表达、理解等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为其研究方法的。

5.下列对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早期的哲学、zōng jiāo 典籍里蕴涵的人与万物同具有道性或神性的万物生成的思想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B.老子所说的“道”、庄子的“物我合一”,表达了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也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C.人与万物交换能量,离开自然界,人的生命无法延续,人与万物这种同构、共生的关系,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D.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的情感反映源自改造自然万物,人与万物的这种同源关系,但也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还要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这是生态学和美学不曾涉及的领域。

B.万物荣人悦,万物衰人哀,表明人的情感受万物的支配,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

C.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存在。

D.生态美学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科学实验的方法是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任何问题的。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关注人与万物的共生,所以,反对改造与征服自然,主张善待万物,反对善待自我。

B.生态美学将以美学的视角来审视生态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发展将有赖于生态美学的发展。

C.生态美学研究的深入将有利于发扬光大人类早期哲学、zōng jiāo 典籍中万物生成的古老思想。

D.生态美学将建立一个万物和谐共存、主体和客体并存、思维与感性并存、艺术与真理并存的理想世界。

4.C (“客体的自然”错 )

5.D (“人的情感反映源自改造自然万物”错)

6.A  (B“表明人的情感受万物的支配,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错;C“是否承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存在”错;D“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任何问题”错。

7.C(A“反对改造与征服自然”“反对善待自我”错;B“生态学与美学的发展将有赖于生态美学的发展”错;D“将建立一个┅┅理想世界”错。)

⑴A。(痛斥)   ⑵C。(“于”,前一个为“在”,后一个为“被”)

⑶D。  ⑷A。(把他流放到边塞的是皇帝而不是严嵩)

⑸参见下面的译文。

【译文】

沈青霞先生以锦衣卫经历这种小官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当权的宰相,这宰相恨透了他,正在极力罗织他的罪过企图陷害他,幸亏皇帝仁慈而又英明,特别减轻他的处分,只把他流放到边塞上。在这时,先生的敢于直率地批评皇帝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不久,先生疲惫地携带妻儿出关在塞上住家,恰好碰到北方的敌人鞑靼多次侵犯到国境内来,而总督以下的将领,毫不抵抗,缩在堡垒里,听凭敌人任意来去,连射一枝箭来抵抗敌人也不敢,甚至于等到敌人退出关外了,这班将领就叫手下人割下我们阵亡战士和躲在野外的难民的脑袋,冒充杀敌数字拿上去报功,弄得父亲哭儿子的,妻子哭丈夫的,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没有地方可以伸冤。沈先生一方面对于边境防务越来越松懈感到愤恨,一方面又对于那班将领和他们的部下天天滥杀良民来欺骗朝廷感到痛心,时常低声哭泣,长吁短叹,把他内心郁结的悲愤通过诗歌、文章反映出来,从而发泄自己的感情,这个集子里刊载的所有诗篇就是这种作品。

先生在当时因敢于直谏而为人们所尊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大半是讽刺、揭露那些__现实的,慢慢地传出去,从当权的奸相、总督到他们手下的走狗都吓坏了,开始拼命造谣中伤,罗织罪名,于是先生遭到诬陷而被斩头的灾祸就这样发生了。

先生逝世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先生的学生做给谏官的俞君,在这时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先生的儿子叫以敬的来请我在书的前面写一篇序。

我接过底稿读了一遍,在上面写了一些话:像先生这样的人,不是古代节义之士的后继者么!孔子整理周代诗歌,从《小弁》的埋怨父母、《巷伯》的讽刺谗人,一直到那些忠臣、寡妇、隐士、失意者的诗歌,都把它们编成民歌部分,又分为雅歌部分,不能完全计算出来,难道它们都是古代中和的声音吗?但是孔子就不丢掉它们,原因只是怜惜这些人,同情他们的思想,还说“诗歌是在感情基础上产生的,它不超过礼义的范围,”“反映现实的没有错误,听到这种反映的人值得用来警戒自己”罢了。

我曾经按照时代先后审察过春秋以来的一些作品:屈原的《离骚》类似怨恨,伍子胥的进谏类似威胁!贾谊的《陈政事疏》类似激切。嵇康的《幽愤诗》类似愤怒,刘的对策类似过激,但是根据孔子整理春秋以前诗歌的用意而收集它们,恐怕也未必不被录取。

先生逝世之后,天下的大小官吏,直到现在谈到先生,没有不鼻子发酸而流泪的,唉!这个集子里面记载的《鸣剑》《筹边》等诗篇,试使后代的人读它们,那足以使奸臣害怕,同时使边陲战士的战马飞奔,激发起士兵们对敌人的义愤,这是必然的了!将来朝廷搜集民歌的使者出来了,看到这些诗,能够丢掉它们吗?我郑重地在这集子上记下我的意见。至于集子里这些诗文的艺术性强不强,以及符不符合古代著名作家的意图,这是不能用来评价先生的伟大表现的,我所以不说明。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4分)

春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凝春色在邻家。

夜宿七盘岭

沈期

独游千里外, 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 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 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 褒城闻曙鸡。

【注】“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又名五盘岭,有石磴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在其西南。

⑴甲诗和乙诗都是古代诗歌中的近体诗,甲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乙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⑵乙诗作为近体诗,其特点是:全诗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 ,第二、四、六、八句一般必须

⑶这两首诗歌描写的季节相同,但表现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回答:它们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描写的季节: 。②表现的思想感情:

甲诗表现了

乙诗表现了

⑴绝句  律诗  ⑵对仗  押韵  ⑶①春季  ②甲诗表现了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天留住)的惜春之情;乙诗表现了惆怅不寐的失意之情。(每处各2分)

根据下面的介绍,写一则通知的正文,告诉居民怎样交纳有线电视的收视费。(5分)
7月1日起,常州市有线电视收费实行的新的收费办法是:由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各营业点代收,用户可就近选择上述银行的任何一个储蓄所,办理活期存折,由储蓄所代扣收视费。用户在每季度的第一月的前10天,将存折内的存款保持为多于收视费的款项,银行即为顺利划扣。

有线电视费7月1日(1分)由银行代收,请各位用户从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任选一家(1分),办理活期存折(1分),并在每季度第1个月的前10天,(1分)存足收视费,以便银行划扣。(1分)

阅读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完成题3―5题。(15分)
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眼见他这种老态的拿侬与克罗旭他们,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可是到了全家戴孝的那天,吃过了晚饭,当唯一知道这老人秘密的公证人在座的时候,老头儿古怪的行为就有了答案。饭桌收拾完了,门都关严了,他对欧也妮说:
“好孩子,现在你继承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
“对。”
“难道非得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
“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噢!父亲……”
“好吧,那么今天晚上一切都得办了。”
“你要我干什么呢?”
“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把产业分开,也不愿意出卖,更不愿意因为变卖财产,有了现款而付大笔的捐税,所以你跟令堂共有的财产,你得放弃登记……”
“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
“让我说呀,葛朗台。”
“好,好,朋友。你跟我的女儿都不会抢我的家私。――对不对,小乖乖?”
“可是,克罗旭先生,究竟要我干什么呢?”欧也妮不耐烦地问。
“哦,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的承继权,把你跟令堂共有的财产,全部交给令尊管理,收归他,光给你保留虚有权……”
“你对我说的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
“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父亲。”
“小姐,”公证人说,“以我的责任,应当告诉你,这样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她回答,“那有什么关系!”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噢!父亲……”
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着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明儿见,克罗旭,”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下一天中午时分,声明书签了字,欧也妮自动地抛弃了财产。
3.下列对老箍桶匠为什么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的解释恰当的二项是( )(6分)
A.因为上了年纪,器官衰退的缘故。
B.担心女儿不放弃继承权,而害怕失去财产。
C.哄骗女儿放弃继承权,故意在女儿面前表演,以引起女儿的同情。
D.因为失去夫人过度悲伤所致。
E.动作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守财奴贪婪的性格特征。

4.“小小的”这个词反映出葛朗台怎样的性格?(4分)
答:

5.如何理解文中葛朗台“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这个观点?(5分)
答:

3.B、E【解析】B是他这个守财奴的真实心理的流露,他很紧张,很害怕失去财产。结合小说的题目也可以很快地选出答案。E结合作品的主旨和形象的意义就不难理解。

4.本来这对葛朗台来说是最重要的大事了,但偏偏用“小小的”来修饰,这是故意轻描淡写,不引起女儿重视,以达到骗取继承权的目的。这足以反映出葛朗台的狡诈。

5.这句话反映了葛朗台的人生观。他爱财如命,不讲亲情。在他看来,金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这是守财奴的人生哲学。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题19―22题

用于动植物转基因的运载体DNA中含有一段作标志用的特殊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这种基因的危险性一直未被充分认识。芬兰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工程食物中存在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能转移到人体肠道微生物中的细菌内。虽然还没有人报道,这种食物在人体内能使肠道细菌特别是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但危险性不能被排除,因为这种基因本身就具有可移动的性质。从另一角度讲,至今也没有人能证明基因工程食物中的抗性基因绝对不会转移到人体肠道微生物中,消费者又有什么义务非要承担这个风险呢?

有道德、负责任的科学家应该在制作供基因工程作物用的转基因动植物时,拒绝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人还在继续使用它。现在已有一些国家政府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和出售任何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基因工程食物

还有一些在自然界所发生的基因污染也许人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例如德国科学家发现基因工程油菜的转基因已经污染了蜜蜂体内肠道中的微生物。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基因污染将无孔不入

基因是一切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繁殖又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繁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复制。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的基因可随被污染的生物的繁殖而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惟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这是一种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环境污染。

19.对“抗生素抗性基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它是一段特殊基因,用于作标志,存在于动植物转基因的运载体DNA中。

B.它是一段特殊基因,是用来作标志的,存在于DNA中,这DNA是一种运载体,用于动植物转基因。

C.它是用于植物转基因的一段特殊基因,是运载体DNA中的一段标志。

D,它是一段特殊基因,是运载体DNA的标志,存在于动植物转基因中。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危险性一直未被发现。

B.芬兰人员发现了基因工程食物中存在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能转移到人体肠道中的细菌内;这种食物在人体内能使肠道菌特别是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是很危险的。芬兰人对后者没有报道。

C.基因工程食物中的抗性基因绝对不会转移到人体肠道微生物中,才是比较安全的。但这一点现在还没有被证明。

D.抗生素抗性基因“本身就具有可移动的性质”,意思是,它是可以移植的。

21.“现在已有一些国家政府明确规定,禁止制作和出售任何含搞生素基因的基因工程食品”中的“政府”的二字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2. 为什么说“基因污染将无孔不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9. B(AD“存在于……”错;C“植物”应为“动植物”)  

20. C(A项故意夸大,少了“充分”;“是很危险的” “芬兰人没有报道”不合文意;D项“可以移植”错)

21. 不可,因为下文所说的“规定”“禁止”都是政府行为,不能笼统地用“国家”二字代替。

22. 因为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特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它们可随被污染的生物的繁殖而增殖,再随被污染的生物的传播而扩散,能不断增殖、扩散,却无法清除。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题19―22题。

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是特殊的一页。

在近十余年里,从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作品开始,到西方当下的艺术形态,一百余年来甲艺术形式以及乙艺术思潮,几乎都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粉墨登场――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行为主义、拼台主义、光效应绘画……它们或先或后,或以原作展,或以印刷品,蜂拥而至。而在这一进程中,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平行关系或对立关系被有意无意的掩盖了,消弥了,甚至颠倒了;它们的虚实、优劣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抹煞了,甚至调和了。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曾经盛行一时的审美观和它从属于的价值观、历史观被毅然决然地否定、扬弃后,中国人的审美空间与艺术家的思想空间亟待填补,从数千年所积淀的文明形态中还一时难以提取与刚刚被否定、扬弃的一切都绝然不同的东西,推倒重来还需要一个过程,最实用、最快捷的手段是拿来主义,而这又和对外开放的大气候想一致。一扇陡然敞开的大门,不可能保证陡然进入的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一条饥肠辘辘的汉子面对一大堆食物,是不可能细嚼慢咽的。然而中国人的精神空间既不是一个狭小局促的盒子,也不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它既需要充实,也需要秩序,需要艺术精神空间的建构。我们不否定十余年来,艺术家、理论家在艺术精神空间建构上的努力,但这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到如今除了画册越来越精美外,我们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可以说进展缓慢,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背景,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清理与分析。中国人、中国艺术家既应该撰写自己的美术史与美术批评史,也应该对世界美术及其批评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加以评说、检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艺术创作总是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在艺术内涵上,强调浪漫主义;在艺术语言上,强调写实主义。这样既导致了艺术精神的贫乏,也导致了艺术语言的单调。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语言,也开拓了中国艺术家的思路。但是,中国人有自己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人对自己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有自己的独特的要求,或者说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有对于世界美术史的独特贡献。然而,对于艺术语言的相对贫乏单调,我们在国内常常看到的,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拙劣或巧妙的模仿,是对西方艺术思潮的明确或模糊的响应。

国门甫启,西风正劲,中国艺术家陡然发现,世界竟如此斑斓,我们离世界竟如此遥远,新鲜感不久即兑换成了失落感。失落而思奋起,或走向沉思,或向烦躁。遗憾的是,沉思者难得一见,烦躁者比比皆是。烦躁的艺术家、批评家一同扑向门外刚刚展露的那个世界,你摘一捧,我拾一堆,东南西北,满载而归,刚刚放下,又扑回去。观念众多,主义众多,流派众多,摘拾时还有些清醒,摘拾完便有些眼花缭乱,心绪不宁,手足无措了。个中有少数明智者,蓦然回首,顿时醒悟,开始拾掇,但又觉得头绪繁杂,理不胜理了。中国当代艺术要发展,中国艺术要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必须抓紧对“进关”的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基础的清理、检讨。否则中国美术史上的这一特殊之页将是没有句读的一页。

19.第2段中的甲和乙处,依次应填入的一项是(3分)

A.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

B.所有西方世界流行的;它们引发或引发它们的

C.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

D.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它们引发或引发它们的

20.第4段中的“艺术语言”指的是(3分)

A.表现艺术内涵时,所运用的有表现力、感染力的书面语言和经过筛选加工的口头语言。

B.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创作主张。

C.表现艺术内涵时,所具备和采用的风格、形式、手法、材料等。

D.审美习惯和独特要求。

21.第1段中“特殊的一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2.第3段画线部分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9.C (AB中“所有西方”表述不当;CD中“艺术思潮”应当首先引发“艺术形式”更合符逻辑。故选C)  

20.C(从“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可知,语言是个形象的说法,指艺术手法等。A项坐实,不对;BD过于抽象)

21.在近十余年里,从塞尚的作品到西方当下的艺术形态,一百余年来西方世界流行的所有艺术形式以及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文艺思潮,几乎都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粉墨登场,而它们之间的许多关系、及虚实优劣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抹煞了,甚至调和了。

22.引进的不一定有条理,吸收不一定能审慎

有位哲人说得好,数学和音乐是人类精神中两种最伟大的产品,是两个金碧辉煌的世界。数学仅用了十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和若干符号就造就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音乐是用简单的五条线和一些和一些蝌蚪状音符就造出了一个无限的、美妙的世界。

请以“简单・奇妙”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请根据前面的比喻句,为“诗”各续写一句话,要求:(1)使用贴切、形象的比喻;(2)要以一位诗人为主语。(4分)

假如文学是茶树,
假如文学是大海,

示例:诗就是蒙蒙细雨中,李清照纤纤细手摘下的两叶一芽。诗就是灿烂阳光中,海涅“乘着歌声的双翼”,拍打出来的浪花。(每句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