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4分)
明年起,江苏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少年儿童、残疾人、低保户、无退休金和无收入老年人等,将统一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现在的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一样实现刷卡看病。记者昨天从省和市劳动保障部门获悉,明年13个市将全面推广苏州、泰州等五个试点城市的做法,通过政府出大头、个人摊小头的费用分担方式,建立“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测算,江苏明年会有1000多万居民从中受益,将城镇全民医保又推进了一大步。
答:
|
|
|
|
|
|
|
|
|
|
江苏逐步实现全民医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大维・德安在楣饰上制作的古典主义的浮雕,象征着祖国、历史和自由。上边还有一句话:“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这句话显示这座建筑的内涵。神圣又崇高,超过了巴黎任何建筑。
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与另一位法国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两边。每人的雪白大理石的石棺上面,都放着一片很大的美丽的铜棕榈。我注意到,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不多,表述的内容却自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由于反对拿破仑__,坚持自己的政见,遭到__,因而到英国与比利时逃亡19年。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鸣冤,因而被判徒刑那个重大的挫折。显然,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将卢梭和伏尔泰安葬此处,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这里的卢梭的生平说明上写道,法兰西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由他奠定的。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伯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的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为什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遗骨被移到此处安葬。显然,这样做的原由,不仅由于他们为人类科学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更是一种用毕生对磨难的承受来体现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读着这里每一位伟人生平,便会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燃烧自身肉体的热火中去找寻真金般的真理。他们本身就是这种真理的化身。当我感受到,他们的遗体就在眼前时,被深深打动着。真正动人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它们总是新鲜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束盛开的百合花。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一位叫做安东尼・德・圣・爱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派诗人也安葬在这里。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往非洲航邮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国参加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在地中海的一次空战中不幸牺牲,尸骨落入大海,无处寻觅。但人们把他机上的螺旋桨找到了,放在这里,作为纪念。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得到伟人般的待遇。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
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爱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官,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只有来到先贤祠,我们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
我还想,先贤祠的“祠”字一定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祠乃中国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为的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崇拜、纪念、感谢,还有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精神。这一切意义,都与法国人这个“先贤祠”的本意极其契合。这译者真是十分的高明。想到这里,转而自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14.作者为什么把先贤祠称作“精神的殿堂”?(6分)
答:
15、对文中“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4分)
答:
16、对先贤祠的叙写完成以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上最后一段?(6分)
答:
17、雨果称巴尔扎克是“哲学家”“思想家”,说他的作品指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这样一位作家应不应该进入先贤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14.答: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因为先贤祠里安葬的先贤们集中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的个性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这些精神分别从雨果与左拉、伏尔泰和卢梭、居里夫妇、无名作家身上体现出来)(6分,能针对“为什么”答题,2分;四种精神4分)
15、答:作为作家的伏尔泰和卢梭,他们的作品的艺术性不是最高的,但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思想,却是贡献给法兰西的最大的财富(4分,艺术性不是最高,2分;肯定思想性高,2分)
16、答:作者写最后一段,一是赞扬译者把法国安葬先贤的地方译作“先贤祠”的高明(2分),更重要的呼唤尊重中华民族的先贤、先烈,弘扬民族精神(4分)。
17、答:本题属探究题。答题要求:(1)有没有探究味道;(2)是否言之成理;(3)会不会分析;(4)语言是否通顺流畅)
示例:应该进入说: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贵族阶层史和资产阶级的发迹史。100多年来,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不应该进入说:巴尔扎克的思想倾向是进步的,他的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正如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中所说,巴尔扎克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巴尔扎克的思想与世界观复杂而矛盾。作品的社会效果与创作动机矛盾,他的作品,形象大于思想。他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思想,但在情感上同情封建贵族阶层。他参加保皇党,他的社会理想是通过君主政体、zōng jiāo 和一套相应的道德原则去改变法国社会的面貌。在巴尔扎克身上存在着较浓厚的封建意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语不惊人死不休。
(3) 疏影横斜水清浅, 。
(4) 九州生气恃风雷, 。我劝天公重抖擞, 。
(1) 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2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1)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
(2)答:“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3)答: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8.B(过:拜访)
9. C(A第一个“以”是“认为”,第二个是“拿,用”。 B第一个“其”是“它们的”第二个是“如果”。 C句全都表转折,是“却,可是”之意。 D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0.D(A说“移植花木宜在春季,文中说“迁而移之,在冬非春”。 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意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 C“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与文意不符。文中主人对旧花始终没有“怨” )
11.(1)答: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 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3分)
(2)答: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
(3)答: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断送掉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
李晓林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包括人与其环境、与其他物种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不仅研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
从学科性质上,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而美学的最终依据在哲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生态美学找到其哲学依据。中国《周易》及道家思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印度《奥义书》等人类早期的哲学、zōng jiāo 典籍里蕴涵了万物生成的思想。老子认为人和万物拥有同一个来源,那就是“道”,庄子也主张物我合一的自然哲学。人与万物同构、同源、同具有道性或神性,这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首先,人与万物交换能量,人需要阳光、水、空气、食物,如果这些被污染被破坏,必然殃及人类自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时刻离不开自然界,所以人类应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其次,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情感反映都是在与万物共在中发生、发展的,而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再次,人与万物的关系不可能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在于我与你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万物的欣欣向荣必然使人感觉愉快,万物的肃杀衰败必然使人心生哀戚。从人和万物的生成角度,我们不仅能够找到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也能够找到生态伦理学的学科依据。
西方现代美学所探讨的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与现代生态学关于人和万物相互依赖关系的观点具有一致性。首先,认识论美学把人和审美对象的关系理解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现代美学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对象有了知觉和情感,与人心灵得以沟通,因此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其次,传统美学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后者涉及真理,而现代美学认为它们原本就是共生的、同根同源的,思维包含了感性,艺术揭示着真理。
从研究方法上,生态美学可能引入自然科学方法,但是更根本的是人文科学的方法,如现代解释学的体验、表达、理解等。数学可以给我们提供准确的数字,比如某些物种的数量及分布,使我们对于生态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但是数学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问题。庄子体会到鱼在水中畅游的快乐,现代人体会到藏羚羊趋于灭绝的痛苦,只能进行体验和解释,不能以科学实验来证明。
4.下列关于生态美学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研究生态学和美学的交叉部分,即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B.生态美学最终落脚于美学,它以美学为基础,是美学的一个分支。
C.生态美学研究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的共生、同构、同源的关系。
D.生态美学是以体验、表达、理解等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为其研究方法的。
5.下列对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早期的哲学、zōng jiāo 典籍里蕴涵的人与万物同具有道性或神性的万物生成的思想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B.老子所说的“道”、庄子的“物我合一”,表达了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也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C.人与万物交换能量,离开自然界,人的生命无法延续,人与万物这种同构、共生的关系,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D.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的情感反映源自改造自然万物,人与万物的这种同源关系,但也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还要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这是生态学和美学不曾涉及的领域。
B.万物荣人悦,万物衰人哀,表明人的情感受万物的支配,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
C.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存在。
D.生态美学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科学实验的方法是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任何问题的。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关注人与万物的共生,所以,反对改造与征服自然,主张善待万物,反对善待自我。
B.生态美学将以美学的视角来审视生态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发展将有赖于生态美学的发展。
C.生态美学研究的深入将有利于发扬光大人类早期哲学、zōng jiāo 典籍中万物生成的古老思想。
D.生态美学将建立一个万物和谐共存、主体和客体并存、思维与感性并存、艺术与真理并存的理想世界。
4.C (“客体的自然”错 )
5.D (“人的情感反映源自改造自然万物”错)
6.A (B“表明人的情感受万物的支配,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错;C“是否承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存在”错;D“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任何问题”错。
7.C(A“反对改造与征服自然”“反对善待自我”错;B“生态学与美学的发展将有赖于生态美学的发展”错;D“将建立一个┅┅理想世界”错。)
⑴A。(痛斥) ⑵C。(“于”,前一个为“在”,后一个为“被”)
⑶D。 ⑷A。(把他流放到边塞的是皇帝而不是严嵩)
⑸参见下面的译文。
【译文】
沈青霞先生以锦衣卫经历这种小官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当权的宰相,这宰相恨透了他,正在极力罗织他的罪过企图陷害他,幸亏皇帝仁慈而又英明,特别减轻他的处分,只把他流放到边塞上。在这时,先生的敢于直率地批评皇帝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不久,先生疲惫地携带妻儿出关在塞上住家,恰好碰到北方的敌人鞑靼多次侵犯到国境内来,而总督以下的将领,毫不抵抗,缩在堡垒里,听凭敌人任意来去,连射一枝箭来抵抗敌人也不敢,甚至于等到敌人退出关外了,这班将领就叫手下人割下我们阵亡战士和躲在野外的难民的脑袋,冒充杀敌数字拿上去报功,弄得父亲哭儿子的,妻子哭丈夫的,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没有地方可以伸冤。沈先生一方面对于边境防务越来越松懈感到愤恨,一方面又对于那班将领和他们的部下天天滥杀良民来欺骗朝廷感到痛心,时常低声哭泣,长吁短叹,把他内心郁结的悲愤通过诗歌、文章反映出来,从而发泄自己的感情,这个集子里刊载的所有诗篇就是这种作品。
先生在当时因敢于直谏而为人们所尊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大半是讽刺、揭露那些__现实的,慢慢地传出去,从当权的奸相、总督到他们手下的走狗都吓坏了,开始拼命造谣中伤,罗织罪名,于是先生遭到诬陷而被斩头的灾祸就这样发生了。
先生逝世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先生的学生做给谏官的俞君,在这时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先生的儿子叫以敬的来请我在书的前面写一篇序。
我接过底稿读了一遍,在上面写了一些话:像先生这样的人,不是古代节义之士的后继者么!孔子整理周代诗歌,从《小弁》的埋怨父母、《巷伯》的讽刺谗人,一直到那些忠臣、寡妇、隐士、失意者的诗歌,都把它们编成民歌部分,又分为雅歌部分,不能完全计算出来,难道它们都是古代中和的声音吗?但是孔子就不丢掉它们,原因只是怜惜这些人,同情他们的思想,还说“诗歌是在感情基础上产生的,它不超过礼义的范围,”“反映现实的没有错误,听到这种反映的人值得用来警戒自己”罢了。
我曾经按照时代先后审察过春秋以来的一些作品:屈原的《离骚》类似怨恨,伍子胥的进谏类似威胁!贾谊的《陈政事疏》类似激切。嵇康的《幽愤诗》类似愤怒,刘的对策类似过激,但是根据孔子整理春秋以前诗歌的用意而收集它们,恐怕也未必不被录取。
先生逝世之后,天下的大小官吏,直到现在谈到先生,没有不鼻子发酸而流泪的,唉!这个集子里面记载的《鸣剑》《筹边》等诗篇,试使后代的人读它们,那足以使奸臣害怕,同时使边陲战士的战马飞奔,激发起士兵们对敌人的义愤,这是必然的了!将来朝廷搜集民歌的使者出来了,看到这些诗,能够丢掉它们吗?我郑重地在这集子上记下我的意见。至于集子里这些诗文的艺术性强不强,以及符不符合古代著名作家的意图,这是不能用来评价先生的伟大表现的,我所以不说明。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4分)
甲
春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凝春色在邻家。
乙
夜宿七盘岭
沈期
芳春平仲绿, 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 褒城闻曙鸡。
【注】“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又名五盘岭,有石磴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在其西南。
⑴甲诗和乙诗都是古代诗歌中的近体诗,甲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乙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
⑵乙诗作为近体诗,其特点是:全诗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 ,第二、四、六、八句一般必须 。
⑶这两首诗歌描写的季节相同,但表现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回答:它们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描写的季节: 。②表现的思想感情:
甲诗表现了 ;
乙诗表现了 。
⑴绝句 律诗 ⑵对仗 押韵 ⑶①春季 ②甲诗表现了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天留住)的惜春之情;乙诗表现了惆怅不寐的失意之情。(每处各2分)
根据下面的介绍,写一则通知的正文,告诉居民怎样交纳有线电视的收视费。(5分)
7月1日起,常州市有线电视收费实行的新的收费办法是:由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各营业点代收,用户可就近选择上述银行的任何一个储蓄所,办理活期存折,由储蓄所代扣收视费。用户在每季度的第一月的前10天,将存折内的存款保持为多于收视费的款项,银行即为顺利划扣。
有线电视费自7月1日起(1分)由银行代收,请各位用户从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任选一家(1分),办理活期存折(1分),并在每季度第1个月的前10天,(1分)存足收视费,以便银行划扣。(1分)
阅读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完成题3―5题。(15分)
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眼见他这种老态的拿侬与克罗旭他们,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可是到了全家戴孝的那天,吃过了晚饭,当唯一知道这老人秘密的公证人在座的时候,老头儿古怪的行为就有了答案。饭桌收拾完了,门都关严了,他对欧也妮说:
“好孩子,现在你继承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
“对。”
“难道非得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
“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噢!父亲……”
“好吧,那么今天晚上一切都得办了。”
“你要我干什么呢?”
“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小姐,令尊既不愿意把产业分开,也不愿意出卖,更不愿意因为变卖财产,有了现款而付大笔的捐税,所以你跟令堂共有的财产,你得放弃登记……”
“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
“让我说呀,葛朗台。”
“好,好,朋友。你跟我的女儿都不会抢我的家私。――对不对,小乖乖?”
“可是,克罗旭先生,究竟要我干什么呢?”欧也妮不耐烦地问。
“哦,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的承继权,把你跟令堂共有的财产,全部交给令尊管理,收归他,光给你保留虚有权……”
“你对我说的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
“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父亲。”
“小姐,”公证人说,“以我的责任,应当告诉你,这样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她回答,“那有什么关系!”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噢!父亲……”
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着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明儿见,克罗旭,”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下一天中午时分,声明书签了字,欧也妮自动地抛弃了财产。
3.下列对老箍桶匠为什么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的解释恰当的二项是( )(6分)
A.因为上了年纪,器官衰退的缘故。
B.担心女儿不放弃继承权,而害怕失去财产。
C.哄骗女儿放弃继承权,故意在女儿面前表演,以引起女儿的同情。
D.因为失去夫人过度悲伤所致。
E.动作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守财奴贪婪的性格特征。
4.“小小的”这个词反映出葛朗台怎样的性格?(4分)
答:
5.如何理解文中葛朗台“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这个观点?(5分)
答:
3.B、E【解析】B是他这个守财奴的真实心理的流露,他很紧张,很害怕失去财产。结合小说的题目也可以很快地选出答案。E结合作品的主旨和形象的意义就不难理解。
4.本来这对葛朗台来说是最重要的大事了,但偏偏用“小小的”来修饰,这是故意轻描淡写,不引起女儿重视,以达到骗取继承权的目的。这足以反映出葛朗台的狡诈。
5.这句话反映了葛朗台的人生观。他爱财如命,不讲亲情。在他看来,金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这是守财奴的人生哲学。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