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⑵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⑴浪淘尽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⑵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新鬼烦冤旧鬼哭(两题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

郑板桥

墨沈余香剩,扫长笺狂花扑水,破云堆岭。云尽花空无一物,荡荡银河泻影,又略点箕张鬼井。未敢披图容易玩,拨烟霞、直上松华顶,与帝座,呼相近。

半生未挂朝衫领,狠秋风青衿剥去,秃头光颈。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复自家门径。拔取金刀眉目割,破头颅、血迸苔花冷,亦不是,人间病。

【注】①徐青藤(1521―1593):名渭,字文长,号青藤。明末山阴(浙江绍兴)人,一生未仕,是十六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②墨沈:墨汁。③箕张鬼井:四星宿名。④青衿:同“青襟”,即青衫,学子之服,明清时专指秀才。⑤“拔取金刀”句:由于晚明党争的株连,徐渭在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摧残,以至患了“__狂”。他曾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常常自戕。

⑴“扫长笺狂花扑水”一句中哪个字最为生动?请找出来,并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答:

⑵下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⑴答案示例:①“扫”字。(1分)②一个“扫”字,既表明徐渭“草书”作品龙飞凤舞的情形,更形象地描绘出徐青藤书写时的泼墨挥洒之态。(2分)③生动地表现了徐渭书法艺术之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徐渭的赞颂之情。(1分)

⑵下片紧承上文记写徐青藤(徐渭)的生平及不幸的遭遇,赞颂其文坛独步的伟大成就。(2分)“半生未挂朝衫领”写徐渭一生未入仕为官,“青衿剥去”写他连秀才的名分也被取消了,“秃头光颈”形象地写出徐渭穷困潦倒之状,“狠秋风”三字表达了作者对晚明__社会的憎恶。“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赞颂了徐渭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徐渭虽然“秃头光颈”一无所有,但他却是精神财富的富翁。最后五句,作者以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了徐渭当时的不幸遭遇,并流露出了为他鸣不平的思想。(2分)

8.C(逸,逃逸,逃跑)

9.C(①写城中守军轻敌;②刘德分析敌情;③刘德给温公出谋划策,从容应敌;④刘德临阵从容;⑤向士兵申明纪律;⑥指挥若定)

10.B(参与叛乱的不仅是“诸流妇”,应是“诸流人”,也就是那些被流放到新疆的罪人)

11.⑴看那灰尘,反贼虽不过一千人左右,但都是些犯死罪的亡命之徒,势必拼命来攻打,倒也不是容易抵挡(对付)的。(得分点:“然”“必”“当”各1分,句子通顺1分)

⑵你们看我旗子挥动,才可以开枪。谁敢先开枪,我就杀死他!(得分点:“视”“许”“手刃”各1分)

⑶可是给朝廷的捷报上不能详细地一一记述这件事,现在把他详细地记下来,这才可以不埋没他的功劳。(得分点:“缕”“曲折”“庶”各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警惕戏曲的自我迷失

季国平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门打开,世界多元文化互相间不断交流,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一道成长。舞台争奇斗妍,剧目丰富多彩。当然,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戏剧如何发展,是戏剧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多年来,戏曲界的同仁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一个倾向性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这就是,当今戏曲存在着自我迷失的危险。

所谓戏曲的自我迷失,是指当下的戏曲界有不少认识和创作实践上的误区,最突出的有三点。一是趋同。这里既有创作手段和艺术风格的趋同,盲目融入或简单搬用其他舞台艺术,泛用歌舞,丢失了戏曲自身的面貌和风格,消解了戏曲以及剧种的个性。还有,就是主创人员的趋同,从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甚至表演,各地纷纷邀请名家加盟,惟独忽略了戏曲以及剧种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二是自鄙。以为传统戏曲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结果是去程式化和行当化,也就是去戏曲化;误以为西方话剧等舞台艺术重视人物塑造,戏曲先天存在着不重视人物创作的弊端,用话剧等西方艺术简单地改造戏曲。其实,只要有一点中国戏曲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从传统戏曲形成开始,就把人物的创造作为评价剧目和优秀演员的重要标准,说戏曲不重视人物创造,不是认识的肤浅就是主观的误解。当下戏曲的表演水平整体在下降,所谓“塑造人物”往往成了掩饰表演不足的一大借口。

三是自大。有一些主创人员并不真正懂得戏曲,不尊重戏曲,却不肯虚心学习,从外来艺术得了一点皮毛,就自以为是,妄言“创新”,以当下戏曲救世主的面貌出现;或者表面上说是尊重,却因不懂戏曲,或者是不了解剧种特性,自以为“以歌舞演故事”就是戏曲,脱离传统,盲目“创新”。如此产生的剧目只能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这样的自大和盲目对戏曲是有害的。

我们这样讲并不是反对戏曲的发展和创新,一部中国戏曲史就是在传承和革新中发展的。我们固然担心西方文化和当代娱乐对戏曲的冲击,但更担心戏曲的自我迷失,迷失是慢性自杀。当戏曲遭遇现代文明、出现困境之时,我们更应该把握特点,强化风格,寻求超越,解决好继承和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主创人员要敬畏戏曲传统,不要瞎折腾;理论工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敢于批评的勇气,不要胡吹捧;主管文化部门要尊重戏曲规律,不要乱指挥。如此,戏曲才有未来,才有希望。

当然,戏曲的自我迷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对艺术创新的倡导和有关的评奖办节等。对于戏剧工作者来说,自身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眼光。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现代社会,戏曲和21世纪的人类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戏曲的独特魅力和形式优势自身就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中国戏剧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本身是戏剧向前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当代的戏剧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职责,对当今戏曲的自我迷失保持警醒。

(2008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5.下列说法不属于“戏曲的自我迷失”的一项是

A.融入或借鉴其他舞台艺术。

B.去程式化和行当化,也就是去戏曲化,用话剧等西方艺术简单地改造戏曲。

C.“以歌舞演故事”,脱离传统,盲目“创新”。

D.当下的戏曲界有不少认识和创作实践上的误区。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认识的肤浅或者主观的误解,有人认为我国传统戏曲不重视人物创造,其实传统戏曲从形成开始就把人物的创造作为评价剧目和优秀演员的重要标准。

B.传统戏曲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因此必须重视戏曲的发展和创新。

C.当戏曲遭遇现代文明、出现困境之时,我们应该把握特点,强化风格,寻求超越,解决好戏曲继承和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D.中国戏曲史表明,传统戏曲一直是在传承和革新中发展的。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和当代娱乐对戏曲的冲击的危害,远远大于戏曲的自我迷失。

B.对艺术创新的倡导和有关的评奖办节等,导致了戏曲的自我迷失。

C.戏曲的独特魅力和形式优势,中国戏剧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这些都是戏剧向前发展的有利因素。

D.只要主创人员敬畏戏曲传统,理论工作者有敏锐的眼光和敢于批评的勇气,主管文化部门尊重戏曲规律,我国戏曲就一定大有希望。

5.A(文中指出“戏曲的自我迷失”的突出表现之一是“趋同”,“创作手段和艺术风格的趋同”是其中一个方面,它表现为“盲目融入或简单搬用其他舞台艺术,泛用歌舞,丢失了戏曲自身的面貌和风格,消解了戏曲以及剧种的个性。”)

6.B(“传统戏曲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的说法不合文意,那只是作者引述的他人的观点,并非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

7.C(A无中生有,原文倒是更突出对“戏曲的自我迷失”的担忧。B强加关系,原文说“戏曲的自我迷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对艺术创新的倡导和有关的评奖办节等”。D说法绝对,“只要……就”为充分条件,不合文意,应改为必要条件“只有……才”。其实还有观众欣赏趣味的培养问题等因素)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国作家梭罗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从某种意义上讲, ①虽然很美,却并不宏伟②西湖的风景是卑微的③但是它女性的柔美,还是深深地吸着我这位不远万里赶来的游人④未曾游玩过的人,总是沉浸在东坡笔下的潋滟水光和空山色的遐想中⑤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⑥住在它岸边的杭州人则未必能被它所吸引

A:①②⑤⑥③④ B:②④⑤①③⑥ C:④①③②⑤⑥ D:⑤②①④⑥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称,各家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 B:赣州市章贡区公安分局民警在治安巡防时,充分发挥广播车的作用,深入大街小巷,广而告之安全防范知识,增强了居民的防范意识,辖区发案率明显降低。 C:农村偷狗偷鸭现象猖獗,我回老家农村3年多了,我们村丢狗已40多条,鸭百只以上。 D:互联网安全套装通常集防火墙、杀毒、反间谍软件、应用程序控制、设备控制和行为监控等功能为一体,因此能够提供全面防护。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对果说:“我比你漂亮”。果回答:“你说得不错,我的确没有你漂亮,可我知道,任何一个果都曾经是花,而并非所有的花都能成为果”。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依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观察下面的漫画,自选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60字。(画面所题诗句为“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5分)

要点:①能紧扣画面的整体或某一角度的特征进行赏析。(2分)②有自己的看法或感受(2分)③语言流畅(1分)

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它的语言简明精练。请结合自身实际,自拟一则座左铭(不少于8个字),并简述理由。(5分)

要点:具有激励、警醒意义(1分);语言简明、精练(1分)、得体(1分);座左铭不是自创的不得分。理由:有针对性,分析合理(2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

留得清气满乾坤

冯骥才

①忽闻孙犁先生辞世,一阵痛惜过后,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产生。静下心想,心中无声地冒出王冕那题画诗中最后的两句: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②在我热爱继而从事文学来的几十年里,不断地读到孙犁先生的作品。先是他那种风格独具的小说,他的乡土情感与真诚的人民性,那种风格一如白洋淀里的水光荷影,明亮透彻;后来便是他的散文随笔,亦是一样的清纯;其练达的文字,尤具古典文学的功力,仿佛荷叶上的颗颗露珠,晶莹闪烁。孙犁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自然居位甚高。那么,他身后给我们留下的除去作品本身还有什么呢?

③我至今还记得他在鞍山道那两间老式平房,一排书柜从中隔开,外边待客,里边起居。房子几乎没有什么装饰。方桌上一个圆圆的水仙盆,用清水养着十来枚各色的雨花石。那清澈而沉静的水与石头上不变的花纹,便是他个性的象征。记得他每收到外边寄来的刊物,则用裁刀在一边整齐裁开。取出刊物后,收起空信封,以便反过来再用。

④他不爱热闹,自然更不善应酬,与人谈话时也是说的少。他很少谈外国作家。当时我想,可能是“__”才过不久,老人们心有余悸,尤慎于言吧!然而他从不苟合时污,不迎合权势,绝不写那种低眉折腰或是为虎作伥的文字,这在那个充斥着政治淫威的时代是极难做到的。由此看,不正是一种坚硬的骨气支持他这个外表懦弱的知识分子周身不染地度过了那风雨十年吗?

⑤他不喜欢世俗的纷争与打扰,他甚至更喜欢寂寞一些,逢事辄必退避三舍。但是他又不会对社会的症结视而不见,往往忽出一纸言辞犀利的檄文;他既出世又入世。前者出于他的天性,后者出于他的社会良心。而其前者应视做为人高洁,不落俗;其后者则是他思想原则上的黑白分明,刚正不阿。

⑥孙犁先生的处世是有距离感的,它的美学也是讲究距离感的。即便是他写那些抗战时代的小说,对自己十分投入的生活,也保持一种审美的距离。审美距离的最终成果是审美的升华,这也是他那些名篇今天还很迷人的关键。同时,距离使他冷静,深入,不被激情误导,所以孙犁的作品不煽情,不造势,不媚俗;看似很淡而实际很深。他用生活本质的情感与美征服人。能使他如此自信的写作,来源于他为人为文的真实、透彻与纯粹。

⑦他的生活与写作始终在自己的“人文绿地”里。从未有过大红大紫,鼓乐喧天,众星捧月,骑龙驾虎。他活得安静,自我,孤独,从容。他活在任何圈外,甚至在文坛外。离开文坛却不离开文学,这才是他选择的一种活法。别人都知道他怕人打扰而与他拉开距离。他与外部的联系只有依靠信件而非电话。但评价一个作家的生活最终还是要看他的作品。他终生守住自己的个性,也就守住了自己的文学。孙犁的寂寞才是彻底的、不打折扣的、真正的寂寞,不是拿清高作为卖点的假寂寞或者伪寂寞。他拿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自己的天性与个性,最终才完成了自己。

⑧他给文坛留下的既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性格。把这种风格与性格合在一起,便是孙犁的文学空间。孙犁是当代文坛特立独行的“惟一”。他是不可模仿也无法模仿的,这便是他至高的价值。也许我们的理论界过于钟情于种种舶来的新潮,对孙犁的空间远远没有开掘。而且,在今天市场化中充满世故与故事的油腻腻的文坛艺坛中,由于孙犁这种为人为文的存在,使我们觉得清气犹在,呼吸起来,沁人心脾。

⑨文学的一代先贤去了,历史的巨手把一个文学时代一下子翻了过去。这一代人中有多少昔日的才俊与文豪,都已化为一片虚幻。站在历史的面前,我们深深感到无奈与茫然。谁也无法把过去的时光拉回来。

⑩但历史也不会空空而去。孙犁的一代不是把美好的有特殊意义的东西留给了我们?我们因他们而骄傲。我们会珍惜他们留下的一切的。

(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题目借王冕诗句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孙犁先生的一生,寄寓了作者的无限崇敬之情。

B.作者撷取孙犁养雨花石这一细节,主要表现孙犁高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情趣。

C.孙犁的“寂寞”反映出他安静从容的生活态度和不媚流俗、恬淡高洁的伟大人格。

D.孙犁的作品被人们热爱,在于它是一种审美的升华,用生活本质的情感与美打动人。

E.作者将自己的满怀深情隐含于字里行间,因而使文章含蓄隽永,横生曲拆婉转之趣。

18.根据全文内容,解说“只留清气满乾坤”中“清气”的含义。(4分)

19.统观全文,概述“孙犁的一代”对于我们的特殊意义。(4分)

20.冯骥才这样评价孙犁先生的作品:“他那种风格独具的小说,他的乡土情感与真诚的人民性,那种风格一如白洋淀里的水光荷影,明亮透彻……”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是如何体现“他的乡土情感与真诚的人民性”的?请简要分析。(6分)

17.(4分)  B  E

18.(4分)要求:①孙犁其文:文风清纯(1分)、文字练达(1分);②孙犁其人:一身正气、硬气(1分);淡泊高洁。(1分)

19.(4分)要点:①孙犁的一代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精神财富);②给我们留下了纯洁的文风与高尚人格,净化了文坛与我们的心灵;③为我们研究具有民族特色(传统)的文学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满分)

20.(6分)要点:结合①作者对白洋淀自然环境的描写、②对人物的记得划③及作者的情感,分析小说所体现的乡土感情和人民性。(每点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