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B(缧绁:指牢狱)
7.D(用在动词前表示名词性词组。A.就/竟,B.现在/假如,C.况且/将)
8.D(已有隙,恐(燕王)诛(己))
9.C(①与鲁仲连无关,⑥是燕将的担心)
l0.D(燕将是因为读信后感到进退两难,走投无路才决定自杀的)
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字家,依次是 ①文起八代之衰 ②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 ③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④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A:①欧阳修 ②荀 子 ③屈 原 ④苏 轼 B:①韩 愈 ②孔 子 ③贾 谊 ④白居易 C:①韩 愈 ②孔 子 ③屈 原 ④苏 轼 D:①欧阳修 ②荀 子 ③贾 谊 ④白居易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反响/不同反响 生意兴隆/望文生意 不耻下问/君子不齿 B:抱怨/以德抱怨 皮肤瘙痒/隔靴瘙痒 度过节日/共渡难关 C:已往/长此以往 三足鼎立/鼎立相助 风声鹤唳/风声水起 D:自立/自力更生 共商国是/国事访问 耽误工夫/中国功夫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纤夫》后,按要求作文。(60分)
看了这幅图片,有人从中感受到
到了生活的艰辛;有人从中感受到了
奋进的精神;有人从中感受到了对命
运的抗争;有人从中感受到,纤夫拉
动的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我们民族
的历史……
这幅图片,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⑴角度自选⑵
立意自定;⑶标题自拟;⑷除诗歌戏剧
外,文体自选;⑸不少于800字。
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水藻”做出解释。要求:不超过40个字。
一些科学家开始寻找更“绿色”的能源,那就是用水藻提炼燃油。水藻是由简单的水生有机体组成的,通过光化作用储存光能,产生植物油。而植物油可以被转化成“生物柴油”,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水藻有好几个优点是其它油料植物所不具备的,比如水藻可以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而且能够迅速繁殖,更难能可贵的是,水藻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养分,它们需要的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此外,水藻生长的面积和体积比率是最高的。水藻不仅能生产绿色油料,还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事实上,许多发电厂在厂区和周边地区种植水藻,吸收发电厂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大学的“绿色油料公司”做得最好,他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小规模的实验发现,这是可行的,他们下一步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
水藻是
的能源 。
一种由简单的水生有机体组成;生产植物油,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繁殖能力强;生命力强;净化空气;绿色环保。(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飞翔的古树
①古树是村庄的魂。
②谁都说不清楚,是一个村庄跟着一颗或几棵古树长大的,还是一颗古树或几棵古树跟 着一个村庄长大的。连村里的人自己都琢磨不清楚。或许是辗转漂泊的祖先们,他们蹒跚着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终于,在一个天高地低的地方看见了一颗蓊蓊郁郁的大树,他们思谋,既然这里能长这么一颗大树,那么这里的泥土肯定很肥厚,一定能生长杆壮穗大的庄稼,在这地方安家,繁衍子孙是足够了,于是他们扔掉拐杖,就在大树底下结庐而居,从此一个村庄就在大树的绿荫下诞生。或许是,背井离乡的祖先们来到了一片丰厚的泥土上,他们选择了在这里安身立命,但又在日落时分,总是剪不断那苍苍茫茫的一团团乡思惆怅,于是他们找来了一颗故乡曾有的槐树苗或皂夹树苗,栽植在他们刚刚结庐的房舍旁,一颗大树便从此扎根。
③一颗古树的名字,往往就是故乡的名字。一颗古树,往往就是我们牵挂在心灵深处的故乡。
④很多个黄昏,当我一个人默默坐在村头牢皂夹树的稀疏树荫下,看着苍苍茫茫的远处山脚或河湾里的人畜从暮色深处影影绰绰地归来,听着头顶树蓬中那些归鸟召唤的一声声啼鸣,我就禁不住为祖先们的浪漫情怀而暗暗得意。他们把家园喻成了一颗参天古树,啼鸣把乡亲们喻成了一只只鸟儿,那是多么贴切,又是多么富有温馨的诗意啊!那是即使不懂文字也能让人深深领会的一首朴素诗章。
⑤我尤其喜爱村里那颗蓊蓊郁郁的老皂夹树。它就挺立在我家那条歪歪扭扭的巷口。当浓浓的夜色刚刚褪去一点点苍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便醒了,它们清脆的啼鸣声像一粒粒从树蓬中滴落的露珠,一声一声地叩敲着乡村的夜幕和宁静。东山顶上的星星,在他们的啼鸣声中一颗一颗地消隐了。大树枝蓬下的村庄也渐渐醒了。村庄的一天从古树上开始了。
⑥.村庄的一天也在古树下结束。傍晚的时候,当古树的树荫渐渐化成黛灰的暮色,当那一团暮色从树蓬间缓缓升上天空的时候,那些在外野了一天的鸟儿便扑棱扑棱飞回来了。跟着鸟儿返回村庄里的,还有那一群一群漫不经心的牛羊,那些荷着锄头或背了一捆木柴,提着一篮青草的农人……
⑦古树,给予了我们童年和少年生活以浓浓乡野诗意,也赋予了乡村少年以浓郁绵绵的乡思和乡愁。它像一只温热的大手,紧紧扯拉着我们这些从村庄飞出的风筝;它像一个沧桑的岁月鸟巢,永远在我们灵魂中响着一声一声苍凉的召唤;它像黄昏时村头那母亲一样模糊而熟稔的背影,在白云苍狗中引领着我们沿梦回家。没有人不相信,这颗把根须扎在村庄几千年岁月深处的树,它将越扎越深,扎向那些我们只能遥想的未来。不论多少代的村人逝去了,但它仍将站着;不论多少岁月落叶般飘落了,但它仍将站着。它是村庄永恒的绿色太阳和月亮。
⑧但是它却飞走了。先是被锯掉一根根粗大的枝杈,仅仅保留了千疮百孔的沧桑枝干,然后在机器的轰鸣中被刨出树根,用庞大的吊车小心翼翼地吊起,装在一辆轰轰隆隆的卡车上飞向遥远的都市,移植在陌生的某个园林里。
⑨它去了,永远不住归来了,那些失去巢的鸟儿们等不到它的归来了,那些村庄上空的缕缕炊烟也等不到它的归来了,那些常常蹲在它树荫下的老人们更等不到它的归来了。它被刨开的树坑,像一个巨大的伤口让村庄疼痛着,两年了,没人往里面填上一锹的土,只有一些老人和村庄的牲畜默默蹲在一旁失神地怅望着。它的离去,让村庄有了无边无际的空旷和虚浮。
⑩我不知道一棵树或一棵草有没有乡愁。而我是有着一缕一缕浓浓的乡愁的,在惆怅的乡梦中,我常常望见巷口的那颗参天古树。有时我是它枝蓬中那一只常常绕树三匝的鸟儿;有时,我是它细细碎碎在风中轻轻拂动的一枚叶子,有时我是它一朵米黄色的米粒大小的皂荚花……它几乎是我的全部乡愁梦,而我,只不过在它的树荫下仅仅生活过二十年。而这颗树呢,它荫下的泥土已和它紧紧相拥了几千年,它树蓬中的炊烟已和它盘绕了几千年,在树荫下生活的人们已经相伴了它十几代几十代……如果它有乡愁,那会是多么浓郁,多么沉重啊!它不像我们,可以在某个时刻重返村庄,它只能站在陌生城市的某个园林中,朝着村庄的方向永恒的怅怅眺望,它只能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寂然伫立,在清晨的每一枚树叶上盈涌一滴苍凉的老泪。
⑾没有了古树,没有了根,哪里是我们的村庄!哪里是我们的故乡呢?
⑿我真的无法再找到让灵魂回家的路,因为我的灵魂丢失了自己乡愁的路标。
――(取材于李雪峰《飞翔的古树》)
17.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题目“飞翔的古树”,寄寓了作者对故乡永远向着美好未来飞翔的祝愿。
B.虽然村人说不清先有树还是先有村,但谁都能够从中感受到那浓浓的故乡情。
C.第⑦段说古树已经融入了村人的灵魂深处,以至离开的人早晚也都重新回来。
D.古树不仅是作者梦绕情牵的故乡的化身,更是能够引导作者灵魂回家的路标。
E.作者借第⑨段中的“巨大的伤口”,有力控诉了粗暴夺走参天古树的城市文明。
18.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侧重,你认为两部分各侧重表达了什么?(4分)
第一部分侧重表现的是(不超过四个字):
第二部分侧重表现的是(不超过四个字):
19.请简析第⑤段中“它们清脆的啼鸣声像一粒粒从树蓬中滴落的露珠,一声一声地叩敲着乡村的夜幕和宁静。”一句的表达效果。(4分)
20.阅读本文后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⑴第⑩段为什么说“古树会在清晨的每一枚树叶上盈涌一滴苍凉的老泪”?(2分)
⑵.说说本文在写法或表意方面(任选其一)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4分)
17.(4分)B、D
18.(4分,每一部分2分)第一部分侧重表现的是:乡情(或“古树情”之类,意思符合且不超过字数即可;意思符合而超了字数扣1分)。第二部分侧重表现的是:乡愁(或“古树愁”之类,意思符合且不超过字数即可;意思符合而超了字数扣1分)。
19.(4分。答对两种具体手法2分,结合句子具体分析2分)
答案示例:
这句话巧妙地使用了比喻、衬托等手法(答“拟人”“痛感”亦可,只要准确答出两种以上手法就可得2分,答对一种得1分),将清脆的 鸟鸣比作清爽的 露珠,新奇自然;同时,以动写静,用鸟鸣反衬出乡村清晨充满诗意的宁静(2分)
20.(共6分)
⑴(2分)古树年岁长,与故乡人、物相处日久,感情深厚(说出这一层意思1分);而且不能重返故土(或只能永远寂然伫立在陌生的环境里。说出这一层意思1分)。
⑵(4分,任选一个方面作答。结合文本概括出印象最深的一点1分,围绕这一点作简析2分,语言表达1分)。
答案示例一:
本文出色运用了借物抒情(寓情于物)的写法,化抽象为具体,把一腔浓郁的乡情化作了一颗具体形象的古树,一颗普通的古树,既浓缩了树与村人水__融的温馨关系,又包蕴了古树离开后的渗入灵魂深处的惆怅忧伤。
答案示例一:
本文对渗入到血脉之中的乡情乡愁的深层抒写,感人至深。更加可贵的是,它不仅仅赋予这种浓郁的乡情以历史、现实、未来的多重人生况味,而且更进一步把这种无法割舍的乡情,上升到灵魂归依的高度。作者深深守望的,也就不仅仅是一颗古树,一个村庄,而是一种深层的精神家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入冬以后,日本北方市民就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了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据说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②雪具有较多的功能。它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到适当程度,学海可滤除空气中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③还有,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有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者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④但雪花真的就那么“洁白无暇”吗?现在科学研究发现,雪花中还含有许多尘埃、细菌甚至病毒。无论你相信与否,这都是事实。而细菌、病毒、尘埃与雪花共存的最主要原因是,前三者是雪花形成的必要条件。
⑤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克里斯特纳等人从南极、法国、美国的蒙大拿和加拿大的育空搜集了许多雪样并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在某些样本中高达85%的凝结核是细菌。在法国搜集的雪样中细菌最多,其次是蒙大拿和育空的雪样,而南极搜集的雪样中的细菌较少。
⑥雪样中的凝结核细菌最多的是丁香假单胞菌,这种细菌能导致包括西红柿和豆角在内的多种植物生病。在全球收集到的20个雪样中都发现了这种细菌。由于假单胞菌对农作物的危害,过去人们一直关注它,但现在却发现这种细菌居然成为促成雪和雨形成的重要因素,因而可能让人对它们的态度产生变化或陷入困境。例如,如果细菌有让雪和雨形成的功能,那么下面两种情况也让人为难。在经should旱灾的地区,明知细菌有感染庄稼的危险时,是否还让它们作为凝结核添加到大气中以增加降雪量?同样,如果消灭这类细菌则可能导致雪量的减少。当然,也许可以用另外的凝结核,如煤灰或尘埃来代替。但如果由煤灰或尘埃来代替细菌,它们是好还是坏?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科研工作者继续探索。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遥一项是(3分)
A.雪可以代替石油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B.空气中细菌、病毒、尘埃等物质是形成自然界雪花的充分条件。
C. 雪里凝结核中的丁香假单胞菌能导致西红柿等多种植物生病。
D.饮用适量雪水,是目前医学界防治老年动脉硬化症最好的方法。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无能耗的“学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学海可以滤除空气中有害成分的功能与雪的晶粒结构复杂有关。
C.南极寒冷的气候可能是南极收集的雪样中细菌较少的原因之一。
D. 未来使用煤灰或尘埃代替细菌充当的凝结核应该更安全理想。
16.结合全文,谈谈如何合理利用雪为人类服务。(4分)
14.(3分)C、(A、牵强附会,B。应为“必要条件”,D。“最好”不合事实)。
15.(3分)D、(“更安全理想”与文本不合)。
16.有效利用雪的冷冻制冷、净化空气、保健功能等为人类服务;有效避免雪的细菌、病菌、尘埃感染等等消极作用(共4分,答案要包含两方面:针对有利方面2粉;针对不利方面2分)。
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①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
②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③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④ 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⑥嘈嘈切切错杂弹, 。 (白居易《琵琶行》)
⑦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①圣人无常师。 ②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渺沧海之一粟。 ④ 云青青兮欲雨。
⑤风急天高猿啸哀。 ⑥大珠小珠落玉盘。⑦ 气吞万里如虎。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孽 摇 之 虚 有 鸟 焉 一 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 头 皆 争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食 不 得 入咽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而 笑 之 曰 而 胡 不 思 九 口 之 食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而 奚 其 争 也?
――《郁离子・九头鸟》
孽 摇 之 虚 // 有 鸟 焉 / 一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头 皆 争 /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 食 不 得 入 咽 /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而 笑 之 //曰 / 而 胡 不 思 / 九口之 食 / /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 而 奚 其 争 也?

6.B、(“约”应为结盟,联合之意)。
7.A、(二者都是副词,何必之意)。
8.D、(应为“苏代”)。
9.C、
10.D、(错误有两处,①“苏代以宰相的身份”应为“苏代拿着相印”;②“感激齐王的赏赐之恩”这是苏代的话,不是甘茂拒不回秦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