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1分)

宋词的文化品格

赵伯陶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云:“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谣奏,殆不可数。”文中“曲子”即指燕乐。明俞彦《爱国词话》云:“诗云,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者。”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明徐渭《南词叙录》云“夫古之乐府,皆叶宫调;唐之律诗、绝句,悉可弦咏。至唐末,患其间有虚声难寻,遂实之以字,号长短句。”这一阐述不无偏颇,但指出有关韵文与音乐的密切关联,因而有认识价值。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填词须有词牌,据清人所编《词谱》统计,传世词牌有826调,算上变体就有2306种之多,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妙)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阔,词之 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可供文人案头欣赏外,婉转于歌伎之口以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词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爱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案头文学一一恰如词在宋以后的遭遇寻样。柳永《鹤冲天》词写男女惜别之情:“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永遇乐》词写无奈之情:“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念奴娇》)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为证。

1.词的双重文化品格是 (10字以内),它的基础是 (8字以内)。(4分)

2.根据文意,请给“燕乐”下定义。(40字)(3分)

3.根据“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的原因。(2分)

4.苏轼,字 ,号东坡居士,请列举一篇高中课本中出现的苏轼作品篇名 。(2分)

5.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6分)( )( )

A.由王灼《碧鸡漫志》一文科和“词”产生于隋唐时代。

B.“诗余”之称体现了词是由诗逐渐嬗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C.唐代乐府、律诗、绝句都是可以奏乐歌唱的,一直到唐末,词曲带诗入乐的地位,成为能配乐歌唱得唯一诗歌形式。

D.王国维认为词比诗更能表情达意,反映社会生活。

E.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6.纵观全文,根据文意,结合自己诗词方面的知识,对诗和词的内容和形式作比较。(4分)

1.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词的音乐属性(4分)

2.燕乐是隋唐时代传入中土的西域音乐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的与雅乐对立的俗乐。(3分)

3.①得力于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的相互影响。

    ②表现形式灵活多样。(2分)

4.子瞻:《前赤壁赋》、《石钟山记》、《水调歌头》。(2分)

5.C、D(C句 ,此项信息源于徐渭《南词叙录》,本文作者已指出“这一阐述不无偏颇”,说明徐渭说法有误,其实唐代诗歌已渐与音乐脱离关系。D句,王国维概括了诗与词不同的文体特征,并未比较两者优劣,词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就不如诗。A项符合王灼《碧鸡漫志》引文含义。B项符合第1段第3句的文意。E项是文学史常识,也是正确的。)(6分)

6.内容上:诗:①诗庄,诗言志②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见长。③诗之境阔

    词:①词媚,词言情②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为优③词之言长

    形式上:诗:①逐渐脱离音乐②句式整齐③诗有题目④诗分近体律诗、绝句、古体

    词:①与音乐结合紧密②句式长短不齐,变化错落③词有词牌,有时也有题目④词分小令、中调、长调(4分)

   (内容、形式上写出一个特点给1分,最高得3分,能进行比较,语言表达好得1分,满分4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晚,当全世界亿万双目光聚焦在鸟巢上方太空漫步的李宁,聚焦着擎着火炬的李宁一步一步奔向13亿中国人民期盼百年、历经千辛万苦传递到达的奥运主火炬时,谁也不曾记得,1988年汉城奥运的李宁,是怎样从天堂坠入地狱的。这个后来被与乔丹、贝利、阿里并列评为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的男人,却因一个动作失误甚至收到了子弹和绳索。所幸的是,历史留住了李宁,历史也给了李宁一个汉城奥运后遭受非礼的集体致谦。

【材料二】2008年8月18日上午十一点,在男子110米栏小组赛第六组比赛中,最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刘翔因伤在小组赛就意外退出,奥运卫冕梦想也提前宣告破灭。全国观众无不为之痛惜,但更多的国人给予的是理解、同情与鼓励。当日下午,以他为形象代言的耐克公司发表官方声明:“刘翔一直是中国最杰出的田径运动员。耐克为能与刘翔紧密合作而感到自豪。在此时,我们理解他的感受,并期待他伤愈复出。”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在阅读体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下面一段文字是2007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三位代表委员共同提出的一项议案,请你根据这段文字概括出议案主题。(不超过20字)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性社会问题,与__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随着社会的变化,如何教育未来的接班人成为一个越来越有挑战性的课题。日前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未成年人教育问题,我们建议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参与讨论的代表委员均认为,除继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外,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治本之策。

议案主题:

建议“三位一体”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阅读下面的文字,揣摩并写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

答:

示例:作品要重在个人创造,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的内容对应,句式、修辞方法基本相同。(4分)

面对伤害,应有大海般的胸襟,就像蚌包容一粒沙,终会使其成为珍珠;

面对困境,

面对挫折,

应有雄鹰般的勇气,就像蓝天包容乌云,才会有风雨后美丽的彩虹;

应有高山般的稳健,就像骆驼穿越沙漠,心中永远澎湃着激情。

    (重在第二个比喻与陈述)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中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地膜、农药污染。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二是粮食、蔬果污染。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三是养殖污染。农村养殖户日见其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四是焚烧秸杆污染。一到夏、秋收获季节,留在地里的麦茬、玉米秸都被一把火烧掉,浓烟四散,造成大气污染。因此,笔者认为,农村也应像城市一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关键词:□□ □□ □□ □□

农村  污染  突出  治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从偏见到卑劣

温宪

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试举一例: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士还极力鼓动说:“当西方政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荒谬吗?就是如此荒谬!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__,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等“灾难”与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正如前国际奥委会__布伦戴奇所言,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一切zōng jiāo 的‘zōng jiāo ’”,这个“zōng jiāo ”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的诉求。在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面前,那些不肯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定势的人们是不是显得距“道义制高点”很远?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真诚努力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履行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全球化进程加快了,地球村变小了,诸如奥运会在内的许多关乎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办,也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才能将国际社会的好事办好。恰如英国奥委会__科林・莫伊尼汉所言,“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些以阴暗心理或阴险举措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人,伤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已经进入21世纪的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亦将蒙羞。

上述幸灾乐祸者文中有言:“魔瓶已经打开,如何终结尚未可知。”其实,结局可以预料:打开充满偏见的魔瓶后,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

――2008-04-02 06:57:26 新华网

11.简述你对“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一句话中的“高尚精神”的理解(2分)

12.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并简述理由(3分)

A.国际上某些人“失态”的原因之一,是不肯摘下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

B.国际上某些人的卑劣还表现在明明心理阴暗或举措阴险,却还要打扮成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

C.中国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就是一定要把2008年的奥运会办成世界历史上最好的运动会。

D.“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的结果之一,就是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出“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答:( )

13.文章的第二段是用来证实国际上某些人“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的例子,请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这个例子是由哪几部分内容构成的。(6分)

14.阅读全文,说说国际上某些人的“卑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1.(2分)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

12.(3分)C(对承诺内容的概括既表面化,又不能在原文中找到根据)

13.(1)把奥运会当作反华的机遇。(2)煽动各方人士参加“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3)用辱骂中国为政治家转移注意力。(每点2分)

14.把许多与奥运会毫不相干的东西与奥运会联系在一起。(2)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背离奥运会的高尚精神。(3)不仅不共同承担国际责任,而且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每点2分

下列有关名家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曹操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完胜曹操,三足鼎立初现;“夷陵之战”,蜀国大伤元气,为覆灭埋下了伏笔。

B. “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

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达在达格雷沃广场表演的时候,罗兰塔里的那个隐修女对她的威胁。

C.《家》中高家为避血光之灾致使瑞珏在难产中去世,这让觉新突然明白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小说笔调沉重,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D.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另一方面,他奉行的是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E.《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B、E、(B. “危急情况”是指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这件事。E.是薛宝钗)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施 西施滩

罗隐 崔道融

家国兴亡自有时, 宰亡吴国,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隐恶名。

西施若解倾吴国, 浣纱春水急,

越国亡来又是谁? 似有不平声。

【注】宰:指吴国太宰伯。

(1)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歌在立意上的异同。

(2)两首诗歌最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①同:反对将吴国灭亡的责任强加在西施身上。不同:罗诗认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原因,不应该归咎于西施个人;崔诗认为对吴国灭亡承担责任的应该是伯,而不应该让让西施充当替罪羊。

②罗诗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通过反问语气非常肯定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崔诗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并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西施滩的春水好像在为西施诉说世事的不平,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3.B(速:招致。“速”的三个义项是:①快,迅速;②召请;③招致。)

4.C(高长恭并非借机报复,打阳士深是为了消除他的顾虑。)

5.D(②属贪赃行为;③属避祸的无奈之举;⑥是说他的容貌声音,不是说优秀品质。)

译文:

兰陵武王高长恭,是文襄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多次升迁官至并州刺史。突厥入侵晋阳,高长恭率军尽全力反击。齐军在邙山之役中失利时,高长恭在中军,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周军,最终冲到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而城上的齐军不认识高长恭。高长恭脱去头盔,露出脸来,给齐军看,齐军才派出弓箭手下城救援,将周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一起歌颂此事,编成一曲,即《兰陵王入阵曲》。以后他历任司州牧、青州刺史、瀛州刺史,收受了不少贿赂。后来做了太尉,和段韶率军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生病,高长恭总领军队。

齐军在邙山大捷时,齐后主对高长恭说:“你杀入敌阵太深了,一旦失利,后悔都来不及。”高长恭说:“一想到这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家事,我就不自觉地冲进去了。”后主厌恶高长恭说的“家事”一词,从此对他有所顾忌。等到高长恭在定阳,属尉相愿对高长恭说:“大王既然受朝廷重用,为什么还如此贪婪?”高长恭未加回答。相愿说:“莫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忌恨,想要自我玷污吗?”高长恭说:“是。”相愿说:“朝廷如果忌恨大王,在这些事情上就可以处罚您,您本为求福,反而易招来祸患。”高长恭流下眼泪,上前跪下,向相愿请教安身之术。相愿说:“大王以前已经有功勋,现在又获大捷,威望名声太重,应当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预政事。”高长恭认为此言有理,但最终没有实施。等到江淮地区敌寇扰乱,高长恭害怕重又为将带兵作战,叹息说:“我去年得了脸肿病,现在为何不发病呢!”从此以后,有病也不再治疗。武平四年五月,后主派徐之范去让高长恭喝毒酒。高长恭对妃子郑氏说:“我竭尽忠诚来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负了上天,而让我遭此毒手?”郑氏说:“你为何不求见皇上?”高长恭说:“我哪里能够见到皇上!”便饮毒酒而死。死后追赠为太尉。

    高长恭外貌温柔,但内心豪壮,声音和容貌都很秀美。在军中为将,亲自处理一些小事。每次得到甘荚的食物,哪怕是一个瓜几个水果,也一定和将士们分吃。当初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高长恭贪赃枉法,他因此被免官。等到进攻定阳时,阳士深也在高长恭的军营中,他很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杀了自己。高长恭听说此事后道:“我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便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让他安下心来。曾经有一次高长恭入朝,仆人们都走散了,只有一个人跟在身边。高长恭独自回来后,谁也没有责罚。武成皇帝奖赏高长恭的功劳,命贾护为他买了二十个小妾,高长恭只接受了一个。家中有价值上千金的债券,临死的那天,高长恭将它们全都烧掉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