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线是百搭线 李大伟
①在上海话里,“百搭”起码有三层意思。
②有些人喜欢“七搭八搭”,北方话:自来熟,百搭与八搭在上海话中发音分不清,百搭比八搭更夸张。
③第二层意思,曾经有个黏合剂:百得胶。“得”与“粘”在沪语中同音,“百得胶”就是百粘胶的上海话读音:可以粘纸、粘木头,粘生活中乱七八糟的东西,人中“百搭”。
④还有一个解释:牌的一种玩法:“一百样都带”,好比副刊《夜光杯》,什么内容的文章都可以熔于一炉,说它是文学版吧,有谜语、偏方之类的医学文章;说它是生活版,大多文人热衷在此涂鸦;应该是现代文吧,它却像古体诗。
⑤4号线就像《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涉及的面“百搭”得很。
⑥现在的上海,地下有许多地铁线,之多之繁,如同医务室里的人体经络图。相比4号线,其他线路是“一根筋”,“独头独脑”,都是单兵突击,一往无前。1号线从西北,穿过市中心,然后掉头而下西南角,落荒而去。2号线从浦东发车,穿过市中心,平铺直叙直奔西面。3号线是自由落体,由上北而坠入下南,仿佛明成祖从北京直下南京,苍鹰旋坠直落缚鸡。
⑦与4号线相比,其他地铁线沿途,贫富差异悬殊。就说铺面的租赁价格吧,1号线的北部共富新村,大概2元/每天/每平方米,到了中段的淮海路新天地一带,30元以上/每天/每平方米,这样,共富新村的粉丝汤,到淮海路就是金丝面的价钱。2号线呢,同样借房子,北新泾按月计算,南京路按天计算。送一套南京路的房子给北新泾的朋友白住、白吃,也住不起、吃不起,因为南京路的物业管理费比北新泾的租赁费还要贵。在南京路买面粉,可能比北新泾的面包还要贵。同样盒饭,在北新泾不过5元一份,在南京西路就是10多元一份,不过在盒饭上插一柄彩绘纸伞,号称差异竞争。沿途的地段差异,相当于天钥桥路与天钥桥南路,一头在徐家汇,一头在植物园,号称品牌延伸,实则似是而非。拜访天钥桥南路的朋友,门牌如果从徐家汇的天钥桥路开始,好比落榜生看榜单:“解名深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远开八只脚、浑身不搭界”。同在地铁沿线,之间的差距,是靶心与靶外;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一头在上海,一头在青海。上海最赚钱的生活方式:在靶心的南京路、淮海路赚钱,在靶外的北新泾、共富新村吃住。穿越其间的地铁,每天从工资高昂的牛市赚钱,滑入生活费用低廉的熊市生活,这是水坝发电的原理:落差产生动力,赚的就是落差。
⑧4号线则不同,环城绕圈,首尾相交,像毛驴推磨,周而复始。现在形容“绕来绕去、盘不清爽”朋友,我称之为“4号线朋友”。4号线与所有的地铁线都有交汇,握手言欢,与上海交通大动脉――三纵三横都有交叉,在大部分的交通枢纽都有站点,在这个意义上,4号线是名副其实的“百搭”线。
⑨在地图上,4号线像照相机的取景框,将市中心锁定在中心。沿途各站点,与市中心永远“等距离”,只有东、西、南、北的方位差异,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贫农与富农的差距,沿途房价,2008年初都在2万元左右,生活成本大致相仿,4号线沿途的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有医生、教师,有老板、经理,有技术蓝领、公司白领,也有公务员、业务员,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4号线是将社会各个领域汇拢在一起的河床,既不是钻石,也不是沙石,而是鹅卵石。社会学家要做上海市民生活状况的调查,那么4号线沿途居民的统计可能是上海的平均线。就社会阶层广泛性而言,4号线也是条“百搭”线。
⑩借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带鱼来比喻或许更恰当.l号线、2号线、3号线,沿途地级差有0.15元/斤的窄带鱼与0.31元/斤宽,带鱼的差别,心胸狭窄的平均主义者,坐这几条地铁线上,一不小心就会“愤怒出诗人了”。4号线呢,沿途一式的0.22元/斤的档次,这类带鱼,就是中产阶级,用上海闲话解释:“脚碰脚”(上海老话:半斤八两的意思)朋友,相当于电视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噢,掐头去尾的中段,就是中产阶级,它的产品输送线,就是地铁4号线。
11.4号线是馄饨皮子,馅子就是市中心。
1.第⑥段画线句“一根筋”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⑦段中列举了地铁沿线的一些价格落差,其作用是
__________。(3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夜光杯”题材广泛、文体不分的特点提出了异议
B.“单兵突击”、“一往无前”表现了地铁的迅捷与势不可挡
C.作者对“在盒饭上插一柄彩绘纸伞”的竞争手法进行了贬斥
D.在作者的笔下,“百搭”既被用于褒义,也被用于贬义
4.在作者眼中,“4号线”具有哪些特点?(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此文“土气扑人”,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1.(2分)说明除地铁四号线以外的(1分)其他地铁线路具有笔直的特点(1分)。
2.(3分)通过与其它地铁沿线贫富差异悬殊的比较(1分),突出四号线沿线地区是中产阶级的“产品输送线”(2分)
3.(3分)D
4.(3分)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1)四号线环城绕圈,首尾相交。(2)四号线与上海的其他地铁线路、交通大动脉和交通枢纽都有连接。(3)四号线沿途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4)四号线沿途居民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具有社会阶层广泛性的特点。
5.(4分)观点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同意。要点:市井俚语,格调不高。或口语傻语、平实质朴,生活气扈、浓烈。
不同意。要点:(1)语言角度: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沪语特点鲜明,风趣幽默中不乏文化底蕴。(2)内容角度:文章主要说明了四号线是百搭线的特点;同时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对上海城市特点、社会现象的较深刻的认识。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每个人都能在生命中找到心灵的风景。
心灵的风景来自于自然、社会、家庭、文化、生活以及生命中独有的经历等。
不同的心灵的风景却能给人以共同的力量、快乐、启示、美、爱……
请以“心灵的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写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以48分为基准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清]顾炎武
22.以下是顾炎武名言的一项是( )(2分)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C.天下兴旺,匹夫有责
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3.与“郢书燕说”意思相关的成语是( )(2分)
A.鹦鹉学舌 B.穿凿附会 C.道听途说 D.文过饰非
24.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请选翻译此句,然后用上文中的例子作具体说明(3分)
25.如何理解“得此意者,……或可以治国乎”?(4分)
22.C(2分)
23.B(2分)
24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3分)
25.“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4分)
18.嫁、有贵人相、反叛、寻找(4分)
19.C(3分)
20.①我的儿媳妇尚且能当国母,何况我呢(3分)
②皇后性情温和贤惠,又聪明果断,皇帝非常看重她(3分)
21.看相人的一句话,使她遭来命运的不测,但她的胆量、气度,在乱兵中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不仅保全了性命,而且,凭自己性和惠而明决,最终被立为皇后。(5分)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魏大,陈子昂的朋友,排行第一,故称。
14.从诗体看,这首诗是: 。(1分)
15.以下哪一首诗或词中用了与本诗相同的典故 。(2分)
A.李白《行路难》 B.杜甫《登高》
C.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6.诗中“横”、“接”两字写出了雁山的 和狐塞的 ,从而表现出这里在军事上的 。(3分)
17.简述本诗与一般送别诗的不同之处:(3分)
14.五律(2分)
15.C(2分)
16.地理位置 高 险峻与重要(3分)
17.全诗一气呵成,充满奋发向上精神,激励出征者在沙场立功,抒发了御边保国的慷慨壮志;而没有一般送别诗的缠绵、凄苦、悲切等儿女情长的窠臼。(3分)
(1)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千淘万漉虽辛苦, 。刘禹锡《浪淘沙》
(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苏洵《六国论》
(5)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6) ,小人喻于利。《论语》
(7)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1)疑义相互析(2)竹径通幽处(3)吹尽狂沙始得金(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等闲识得春风面(6)君子喻于义(7)形影相吊(按序前5个正确得5分)
一株临风而立的诗歌之树
聂达贵
①2005年的一个七月之夜,北京保利剧院,郭新民诗作《一棵树,高高站着》,在中国朗诵家协会__、北京朗诵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殷之光激情演绎下,令松涛般的掌声,一次次从观众的森林中诞生,将“拥抱太行――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推向高潮。郭新民的诗歌,借助舞台和剧场的延伸与拓展,重现了诗歌的轰动效应。《一棵树,高高站着》,②缘何有这样的震撼力呢?
诗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产物。情感乃润泽一切艺术的春雨鲜乳。缺乏情感的艺术作品,只能像一根干瘪的麦穗,一把枯黄的秋草,然而我要说的是,艺术家在情感面前的准备与才能,应当成为作深度探讨的自觉与期待。艺术家对情感的艺术操度与掌控,往往见出艺术家尤其是诗人的艺术功力。我愿意把情感比作有生命的建筑材料,就像春天一般充满蓬勃生机的建筑材料。③在出色的艺术家那里,情感之墨的研磨匀兑,情感线条的编织流动,情感色彩的挥洒泼点,总是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形而上中放光辉,回风舞雪,出神入化。诗人郭新民在这棵“树”里倾注的情感,几乎就是壶口瀑布一样轰烈燃烧的浪花,就是一座太行山的巍巍厚重,就是黎明的天边那一炉浓稠密集的朝霞:“一棵树,朝我走来/一棵树,就这么朝我走来/它坚毅而豪迈的步伐/故意踏出某种韵律和节奏/在满脸皱纹的太行山深处/在老区这个老得不能再老的山村/以父辈和长者的亲切/与我久久地对视/目光同阳光汩汩深入/让我渴望的心田无比温馨”。
然而,这一团“目光同阳光”交织的浓烈的情感,却轻轻被动词“跪”,收拢为一个④经典的细节,“跪”出一个撼人心魄、夺人泪雨的画面:
以中国最传统的礼仪
我命令我的灵魂和诗歌
给它虔诚地下跪
并恭敬地叩三个响头
雄哉!惊天泣地;妙哉!神来之笔。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铀浓缩”一般,将一腔沸腾的激情聚凝于一“跪”之中。男儿膝下有黄金。这是“灵魂和诗歌”对皇天厚土的跪拜,是和平的今天对烽火历史的朝圣。综观全诗,内敛蕴藉,张弛有致,均衡适度,谐和匀称。因而举重若轻,收发自如。端的是放得开,收得住。放开来如长空万里潇洒怒卷的云朵,如凡高笔风吹动中色彩奔放的向日葵 ;收回来像朦胧月色下行将引爆的蓓蕾,像一粒压缩了千卡能量的银质的子弹。 你看大写意的一句“一棵树,亲切凝视着我/一棵树,深情凝视着远方”,叫人如同临照秋日平缓的河流,触摸沉静含蓄的果实。“草色遥看近却无”。但闻水流声,不见流水影。这令我想到一段历史情节:北魏文成帝欲在武州山(今大同云冈)开窟造像,恰有来自今斯里兰卡的几个僧侣,携带三幅浮屠画像,“远视炳然,转近转微”。这便是所谓的艺术,所谓的艺术效果。诗画同理,艺术一脉。新民为诗运情,可谓深得其味,卓然超然,风流尽得。
它醒着,是一部红色的经典
它笑着,是一篇英雄赞歌
它活着,是一面精神的旗帜
是的,情感不是串缀而是粘连着这里的每一个语词,像蜜那样。不,这还不够,这些多姿多彩的意象,谁能说不是感情的物化与晶体?甚至,情感与意象相互借助,彼此拥抱,就是思想本身。
诗人的一项艺术使与职责,就是翻译,⑥将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可感可触的意象。(这好像是康德的话外音。)再比如影视画面的切换与叠印:“一棵树,站在那里/一棵伟岸的红星杨站在那里/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站在那里。”一远景:自然村;中景:人化树;近景:树化人。句句深化,层层推进,一步一景新气象。
文学是幻想的产物。马尔克斯就认为,小说是用密码写成的现实,是对界的揣度;那么诗歌干脆就是心灵的录照与折光,耀动着强烈的主观色泽。事实上所有艺术品都该是心灵世界的产物,因为只有心灵才可以感动心灵。而我的意思在于,诗歌是最难的艺术,属于艺术的艺术,是艺术的精灵,就像蓝色的“焰”之于红色的“火”。诗人郭新民笔下的“树”,是诗人“心象”与自然界里的“物象”相交融的审美艺术品。事物的可能性秘密有意思地在于,诗人心中早已孕怀躁动着某种渴望表达的欲望(心象),当这一欲望发现外界某一对应物(物象)时,就会像蝶恋花一般,不顾一切地飞舞过去,并与之忘情相拥,胶也漆也。而自然界的景物,这时便幸运和幸福地成为某种象征与载体。
适合倾听,舞台阅读的诗歌,必须具备更高的音乐品质,音乐美感。不仅文字要养眼润心,而且韵律要悦耳动听。这也便是郭新民的诗歌征服听众、造成强烈剧场效果的宝器之一:“一棵对,站在那里/一棵伟岸的红星杨站在那里/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站在那里……”仿佛一流清泉在我们耳畔叮咚叮咚地响着,跳着。行云流水,在这里找到亲切而具象的范例。“一查树,朝我走来/一棵树,就这么朝我走来/他坚毅而豪迈的步伐/故意踏出某种韵律和节奏/在满脸皱纹的太行山深处/在老区这个老得不能再老的山村/以父辈和长者的亲切/与我久久地对视……”这是灵魂的音乐在流唱?这是情感的音乐在弹奏?这是名词动词的生命在抒情?这是意象的光芒在闪耀?这样的诗歌音乐,音乐的诗歌,怎能不摇撼律动我们的心灵,就像穿着红舞鞋的风吹过春草池塘的水面……
从《一棵树,高高站着》,我们不仅读出一段发烫的历史,读出一种精神和力量,读出一群永远的道路上行进着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读出一个“豁达开朗、包容万物”的诗人形象。而这首诗,也便像一棵瑰美辉煌的“树”,高高地站在那里,站在郭新民诗的春色旷野上。
原载《大地》(有删节)
1.紧缩①处划线的句子(不超过25字)(2分)
2.作者从哪几方面回答了“缘何有这样的震撼力呢”的问题?(请标序号1,2……)(3分)
3.请简析文中“情感之墨的研磨匀兑,情感线条的编织流动,情感色彩的挥洒泼点”这组博喻在诗的表情达意中的层次特点。(3分)
4.以下对“经典的细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男儿膝下有黄金”
B.因为这是“中国最传统的礼仪”
C.因为“‘跪’出一个撼人心魄、夺人泪雨的画面”。
D.因为“这是‘灵魂和诗歌’对皇天厚土的跪拜”。
5.文中“诗画同理,艺术一脉”的“理”和“脉”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答)(3分)
6.请结合本文中的语句举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例子,简单说明“将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可感可触的意象”的意思。(4分)
1.《一棵树,高高站着》令掌声诞生,(将诗歌朗诵音乐会)推向高潮。(括号中的文字可有可无2分)
2.倾注的情感可感可触的意象;诗人充满狂烈的跳跃和飞扬,展现锦缎般的华美绚烂与流光溢彩的幻想;音乐品质,音乐美感等(答对其中3点得3分)
3.情感的孕育与准备,情感和积累与梳理,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意思对即可)(3分)
4.B
5.“内敛蕴藉,张驰有致,均衡适度,谐和匀称”(3分)
6.举例略,文中内容:“诗人心中早已孕怀躁动着某种渴望表达的欲望(心象),当这一欲望发现外界某一对应物(物象)时,就会像蝶恋花一般,不顾一切地飞舞过去,并与之忘情相拥,胶也漆也。而自然界的景物,这时便幸运和幸福地成为某种象征与载体。”(4分)
以“半道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此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离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尚未遭到战乱骚扰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 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建成,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
13.杜甫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__、人民疾苦,被誉为“ ”。(1分)
1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统领全篇。中间四句,紧紧扣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B.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却隐含着些许悲苦之情。
C.在艺术处理上,此诗有独特之处,首联两句的“江”字、“村” 字都出现过两次,这里用一对复字反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
D.这首诗写得恬静幽雅,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5.杜甫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请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4分)
13.(1分)诗史
14.(3分)D
15.(4分)此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2分)。诗中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一派恬静幽雅的自然田园景象,那痴情的老妻和天真无邪的稚子,都让诗人感到无限的欢乐和惬意(1分),表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1分)
(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6)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7)不应有恨,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8)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礼记・学记》)
(1)一水中分白鹭洲 (2)晓镜但愁云鬓改 (3)守拙归园田(4)楚天千里清秋(5)千载谁堪伯仲间(6)何时倚虚幌 (7)何事长向别时圆 (8)则孤陋而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