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

①谈到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人们常说:西方写实,东方写意。这种不同其实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故在表达理念的艺术手法上十分不同。从希腊人开始,西方人一直认为,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希腊的雕塑和建筑,建筑的空间位置讲究各种数比关系和几何秩序,人体雕塑中各种秩序、比例的和谐是希腊艺术家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西洋画特别讲究从形体光色关系上苛求细节、越来越精细逼真,毫发不左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然而东方民族的整体自然观导致中国人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感到难以把握其原状,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映。在中国艺术家看来,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他是不可能认识自然的。因此,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苏轼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因为人是无法表现自然之道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一切都使中国艺术家放弃再现和模仿自然的冲动。依照老庄哲学,中国人在自己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不仅没有否定自然,反而找到了“离形去知”的解脱方式,这成了中国人拥抱自然、天人合一的内在动因。艺术家只有放弃对物象外形的追求,才能在忘我的宁静中进入自然现象内部而与之呼吸与共。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说:“中国画虽然讲究空灵,却又最写实,最超越自然而又最接近自然,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本身。”我国学者庞朴先生认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有某些鲜明的个性,其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是带有具体的抽象,带着感性的理性,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种状态。我觉得这正是造就中国写意画成为“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又是自然本身”的思想根源。

②因此,由于东方人的哲学,由于坚信人用“心”思考,而不像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人用“脑”思考,这样的哲学,触动中国人的是“抽象而不彻底”的美感。东方人接受了不可理解的天地万物中的存在,并一直同这种无意义性共处。故在东方人看来很自然的表意特征的艺术形式,就同生活本身一样没有形式、一样正常,一样无理性。如果西方艺术家认为东方音乐“没有意义”,那么,东方人完全可以回答,这是自然本身的无意义性,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没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而一切西方古典文学、艺术都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的理性次序。

③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对自己继承下来的古典艺术传统普遍不满,甚至无法忍受,这是因为他们对待世界的整个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位20世纪的西方艺术评论家说:“我们欧洲的艺术有一种致命的倾向――要成为科学。”可谓一语中的。而摄影和影视技术的出现更让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理想无立足之地。他们感到了理智的苍白与可怕。辜鸿铭老先生看得真切,他说现代西方艺术乃至人文学科是在“心灵与理智的可怕战场”上厮杀,是在“洒满墨水的世纪”为求生存而战斗。可斗来斗去,仍然摆脱不了科学的纠缠,这不,它们双双走在“彻底抽象化”的道路上,只不过科学是理性的抽象化建构,艺术是用抽象表达对非理性的尊重而已。

④受西方影响,中国人也日益重视,甚至迷恋上智力开发,滋润心灵成了件奢侈的事情。这就使得今天的中国画较之宋元时期丢失了许多最美的品质,看古代中国画,一望而见的是勃郁的“文气”,笔墨中浸透着画家的诗意,即使里面没有人,但一望而知那是隐士诗人居住的山水;现代中国的山水画家已对中国古典诗意没有了感觉,只能画那个表面物象,他不居住在山林,山林对他是纯粹的“外部世界”,所以他的中国画要么是空洞的泛滥笔墨,要么是水彩画的明丽逼真,唯独没有了中国画曾经拥有的天人合一的意境。

⑤更要命的是,在万事不如人的精神气氛中,一些艺术家似乎每天都在等待着西方提供给我们明天的去向,看不到我们文化传统中真正美的东西。前几年一位中国画家提出“笔墨等于零”,引起许多讨论,在我看来,笔墨是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的核心、灵魂,没有笔墨的中国艺术大半就不存在了。w.w.w.k.s.5.u.C.o.m

1.第①自然段中的“再现和模仿自然”可以概括为“□□”。(2分)

2.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这种心理状态”指的是 。(2分)

3.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中国的山水画缺少了古代那种勃郁的“文气”

B.古代中国的写意画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

C.宋元时期的中国画拥有最美的品质,是中国艺术的顶峰

D.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4.文中说欧洲艺术有一种要成为科学的致命倾向。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导致这种倾向的思想根源是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这种倾向的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5.作者为什么认为“一些艺术家似乎每天都在等待着西方提供给我们明天的去向”是更要命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4分)

(1)

(2)

1.(2分)写实

2.(2分)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感到难以把握自然的原状【直接抄原文“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感到难以把握其原状”得1分】

3.(3分)C【C:属于无中生有】

4.(4分)(1)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2分)

(2)力求准确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2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5.(4分)(1)“每天都在等待着西方提供给我们明天的去向”就是盲目接受西方的艺术观念,放弃自己的传统;(2)盲目学习西方艺术,破坏了中国艺术的传统;(3)盲目学习西方艺术,不符合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4)西方艺术尤其是写实艺术理想已在西方受到质疑。(5)对民族文化缺少自信心【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也是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也需要我们理智对待。面对“差异”,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呢?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2-26题。(12分)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经・谏诤章》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日:“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礼记・祭义》

【注】曾子(前505~前436),孔子弟子之一。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22.中国儒家经典的“五经”是《 》、《 》、《礼记》、《 》和《 》。(1分)

23.概述甲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文都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探讨孝的问题。

B.甲文侧重论述孝的作用,乙文认为孝有高下之分。

C.甲、乙文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来强调各自观点,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甲文语势充沛、说理层层推进。乙文观点鲜明、言简意赅。

25.曾子是否接受孔子的观点?结合甲乙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6.曾子认为“大孝尊亲”,《孝经》也认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谈谈你对此类观点的评价。(4分)

[356f1135c8aa9783.jpg]22.(1分 )《诗经》、《尚书》、《周易》、《春秋》

23.(2分)用反复手法,突出表达(1分)对“子从父之令,可谓孝”的否定(1分)。

[356f1135c8aa9783.jpg]24.(2分)B

[356f1135c8aa9783.jpg]25.(3分)观点l分,分析2分。

[356f1135c8aa9783.jpg]孔子认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所以“当(父)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曾子认为“谕父母于道”,才是“君子之所谓孝者”,所以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356f1135c8aa9783.jpg]26. (4分)

[356f1135c8aa9783.jpg]    4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3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具体。

[356f1135c8aa9783.jpg]    2分:认识单一,分析不具体。    1分:认识单一,缺乏分析。    0分:答非所问。

17.(4分)驻扎    (2)随意    (3)使…难堪    (4)打开、开

18.(2分)邻有悍生,修其先世怨,以垩书公名于牛后

19.(2分)C

20. (1)别人骂我而你复述这些骂人的话,这是又在骂我。得分点:詈、若、重、判断句)(3分)

(2)在这种情况下(悍生)写了一判信,好像是问候他,但信中实际上是痛骂(他)。(得分点:尺、候、中)(3分)

21. (3分)甲文:前倨后恭(2分))乙文:  宽厚待人(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l4~16题。(8分)

霜天晓角 陈继儒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③陈仲,战国著名思想家。名定,亦称陈仲子,山东邹平人。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

14.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个性。(1分)

16.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4分)

[f5eb5e33dbb9787d.jpg]14.(3分)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1分),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2分)。

15.(1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6.(4分)语言风格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要点:率真朴素、平易质朴(质朴无华、多用n语);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作《师说》以贻之。(韩愈 《师说》)

(2)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__ 《沁园春・长沙》)

(4)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 《月夜》)

(5)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 《桃花源记》)

(6)仓廪实则知礼节,______________。(《管子・牧民》)

(1)余嘉其能行古道(2)水澹澹兮生烟(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4)清辉玉臂寒(5)阡陌交通(6)衣食足则知荣辱

阅读下文,完成第l-5题。(15分)

4号线是百搭线 李大伟

①在上海话里,“百搭”起码有三层意思。

②有些人喜欢“七搭八搭”,北方话:自来熟,百搭与八搭在上海话中发音分不清,百搭比八搭更夸张。

③第二层意思,曾经有个黏合剂:百得胶。“得”与“粘”在沪语中同音,“百得胶”就是百粘胶的上海话读音:可以粘纸、粘木头,粘生活中乱七八糟的东西,人中“百搭”。

④还有一个解释:牌的一种玩法:“一百样都带”,好比副刊《夜光杯》,什么内容的文章都可以熔于一炉,说它是文学版吧,有谜语、偏方之类的医学文章;说它是生活版,大多文人热衷在此涂鸦;应该是现代文吧,它却像古体诗。

⑤4号线就像《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涉及的面“百搭”得很。

⑥现在的上海,地下有许多地铁线,之多之繁,如同医务室里的人体经络图。相比4号线,其他线路是“一根筋”,“独头独脑”,都是单兵突击,一往无前。1号线从西北,穿过市中心,然后掉头而下西南角,落荒而去。2号线从浦东发车,穿过市中心,平铺直叙直奔西面。3号线是自由落体,由上北而坠入下南,仿佛明成祖从北京直下南京,苍鹰旋坠直落缚鸡。

⑦与4号线相比,其他地铁线沿途,贫富差异悬殊。就说铺面的租赁价格吧,1号线的北部共富新村,大概2元/每天/每平方米,到了中段的淮海路新天地一带,30元以上/每天/每平方米,这样,共富新村的粉丝汤,到淮海路就是金丝面的价钱。2号线呢,同样借房子,北新泾按月计算,南京路按天计算。送一套南京路的房子给北新泾的朋友白住、白吃,也住不起、吃不起,因为南京路的物业管理费比北新泾的租赁费还要贵。在南京路买面粉,可能比北新泾的面包还要贵。同样盒饭,在北新泾不过5元一份,在南京西路就是10多元一份,不过在盒饭上插一柄彩绘纸伞,号称差异竞争。沿途的地段差异,相当于天钥桥路与天钥桥南路,一头在徐家汇,一头在植物园,号称品牌延伸,实则似是而非。拜访天钥桥南路的朋友,门牌如果从徐家汇的天钥桥路开始,好比落榜生看榜单:“解名深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远开八只脚、浑身不搭界”。同在地铁沿线,之间的差距,是靶心与靶外;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一头在上海,一头在青海。上海最赚钱的生活方式:在靶心的南京路、淮海路赚钱,在靶外的北新泾、共富新村吃住。穿越其间的地铁,每天从工资高昂的牛市赚钱,滑入生活费用低廉的熊市生活,这是水坝发电的原理:落差产生动力,赚的就是落差。

⑧4号线则不同,环城绕圈,首尾相交,像毛驴推磨,周而复始。现在形容“绕来绕去、盘不清爽”朋友,我称之为“4号线朋友”。4号线与所有的地铁线都有交汇,握手言欢,与上海交通大动脉――三纵三横都有交叉,在大部分的交通枢纽都有站点,在这个意义上,4号线是名副其实的“百搭”线。

⑨在地图上,4号线像照相机的取景框,将市中心锁定在中心。沿途各站点,与市中心永远“等距离”,只有东、西、南、北的方位差异,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贫农与富农的差距,沿途房价,2008年初都在2万元左右,生活成本大致相仿,4号线沿途的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有医生、教师,有老板、经理,有技术蓝领、公司白领,也有公务员、业务员,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4号线是将社会各个领域汇拢在一起的河床,既不是钻石,也不是沙石,而是鹅卵石。社会学家要做上海市民生活状况的调查,那么4号线沿途居民的统计可能是上海的平均线。就社会阶层广泛性而言,4号线也是条“百搭”线。

⑩借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带鱼来比喻或许更恰当.l号线、2号线、3号线,沿途地级差有0.15元/斤的窄带鱼与0.31元/斤宽,带鱼的差别,心胸狭窄的平均主义者,坐这几条地铁线上,一不小心就会“愤怒出诗人了”。4号线呢,沿途一式的0.22元/斤的档次,这类带鱼,就是中产阶级,用上海闲话解释:“脚碰脚”(上海老话:半斤八两的意思)朋友,相当于电视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噢,掐头去尾的中段,就是中产阶级,它的产品输送线,就是地铁4号线。

11.4号线是馄饨皮子,馅子就是市中心。

1.第⑥段画线句“一根筋”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⑦段中列举了地铁沿线的一些价格落差,其作用是

__________。(3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夜光杯”题材广泛、文体不分的特点提出了异议

B.“单兵突击”、“一往无前”表现了地铁的迅捷与势不可挡

C.作者对“在盒饭上插一柄彩绘纸伞”的竞争手法进行了贬斥

D.在作者的笔下,“百搭”既被用于褒义,也被用于贬义

4.在作者眼中,“4号线”具有哪些特点?(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此文“土气扑人”,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1.(2分)说明除地铁四号线以外的(1分)其他地铁线路具有笔直的特点(1分)。

2.(3分)通过与其它地铁沿线贫富差异悬殊的比较(1分),突出四号线沿线地区是中产阶级的“产品输送线”(2分)

3.(3分)D

4.(3分)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1)四号线环城绕圈,首尾相交。(2)四号线与上海的其他地铁线路、交通大动脉和交通枢纽都有连接。(3)四号线沿途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4)四号线沿途居民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具有社会阶层广泛性的特点。

5.(4分)观点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同意。要点:市井俚语,格调不高。或口语傻语、平实质朴,生活气扈、浓烈。

不同意。要点:(1)语言角度: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沪语特点鲜明,风趣幽默中不乏文化底蕴。(2)内容角度:文章主要说明了四号线是百搭线的特点;同时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对上海城市特点、社会现象的较深刻的认识。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作文(70分)

每个人都能在生命中找到心灵的风景。

心灵的风景来自于自然、社会、家庭、文化、生活以及生命中独有的经历等。

不同的心灵的风景却能给人以共同的力量、快乐、启示、美、爱……

请以“心灵的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写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以48分为基准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22―25题(11分)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吾于辽东之事有感。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土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清]顾炎武

22.以下是顾炎武名言的一项是( )(2分)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C.天下兴旺,匹夫有责

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3.与“郢书燕说”意思相关的成语是( )(2分)

A.鹦鹉学舌 B.穿凿附会 C.道听途说 D.文过饰非

24.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请选翻译此句,然后用上文中的例子作具体说明(3分)

25.如何理解“得此意者,……或可以治国乎”?(4分)

22.C(2分)

23.B(2分)

24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3分)

25.“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4分)

18.嫁、有贵人相、反叛、寻找(4分)

19.C(3分)

20.①我的儿媳妇尚且能当国母,何况我呢(3分)

    ②皇后性情温和贤惠,又聪明果断,皇帝非常看重她(3分)

21.看相人的一句话,使她遭来命运的不测,但她的胆量、气度,在乱兵中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不仅保全了性命,而且,凭自己性和惠而明决,最终被立为皇后。(5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