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听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爱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漳,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钩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__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步履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原文有删节)
18.文中写到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4分)
19.文章第④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
20.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蜀汉历史,这一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4分)
21.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5分)
18.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2分)
②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2分)
19.不矛盾。(1分)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__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2分)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2分)
20.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4分,意思对即可)
21.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2分)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1分)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明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2分)
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寄蜉蝣于天地, 。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4) ,虽九死其犹未悔。
(5)榆柳荫后檐, 。
(1)俯察品类之盛 (2)渺沧海之一粟 (3) 万类霜天竞自由(4) 亦余心之所善兮(5) 桃李罗堂前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阁:同“搁”,停止。
(1)两首诗各用了两个字分别点明了写景的角度。两首诗是从怎样不同的角度来写景的?分别写了怎样不同的景?(3分)
答:
(2)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却极为相似,请对此作简要分析。(2分)
答:
(1)王诗是从“坐看”的角度,写深院中小雨刚停天色转阴,绿油油的青苔充满生机令人喜爱的景象。裴诗是从“还家”的角度写华子岗的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优美景色。(2分。角度1分,景象1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生命,化无情之景之物。如王诗中一个“欲上”写细雨后的青苔好像是从地上蹦跳起来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亲昵地依偎到自己的衣襟上来。裴诗中一个“侵”字,写云光追逐自己的足迹,写出了夕阳下诗人一步一步下行的生动情景;一个“拂”字,写山色好似轻拂诗人衣衫,状其苍翠欲滴,青翠可爱。(3分。手法及作用1分,言之成理即可;两诗各举一例分析分别1分,共2分。)
断句和翻译。(8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一个自然段的句子断句。(3分)
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①俭出自作文,令点正,因定数字。(3分)
译文:
②明天下有识者不以置荣辱也。(2分)
译文:
(1)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3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王俭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让修改,任便改动了几个字。(关键词语“正”、 “因”、“定”各1分)
②以此表明天下的有识之士不会以一个小小的甲科通判为荣辱。(“明”、“置”各1分,译出“以”后省略的成分1分)
11.C(“铭”是名词作动词,“撰写”之意。)
12.C (A项“其”:代词.他,那,。B项“之”:结构助词“的”,取独不译。C项“而”:连词,表转折,却。D项者,……的人,表停顿,。)
13.B(①是丁敬礼的话,②说的是普遍情况,⑤是公辅所为,此三句均不是直接表现“二公不喜人之议其文”的。)
14.A(文中并未提及杨德祖持何观点,更谈不上曹子建赞同其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3题,9分)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
“斗茶” 采用 “四种十服” 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茶,然后说出茶的 “本非” 和 “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胜者获得茶亭主人设下的华贵奖品。茶的 “本非” 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 “水品” 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 ,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室町中期(十五世纪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宋人游艺变成了真正的本土茶道。
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十六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他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而后,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的时候,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百花齐放,但都体现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但今日中国,有大碗茶,有极品茶馆,却无茶道。能见到的茶道,都是日式器具、礼仪、程式、塌塌米式的茶室环境,连服务小姐也是高髻和服,跪式服务,这不令人深思吗?
8.下列关于“茶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道的最早记载是中国唐朝的《封氏闻见记》,这证明茶道起源中国而后才流传到日本。
B.唐朝时茶道的形式是“茶宴”,茶宴是对环境气氛、操作品饮程序仪式都很讲究,流行于上流社会和市井平民的一种社交活动。
C.茶道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内省修行、修身养性的方式。
D.中国茶道被引进日本是由南浦昭明禅师实现的。他是在浙江余杭经山寺学得茶宴仪程并在南宋末年将茶道带回日本的。
9.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时的茶道是“茶宴”,它突出的是礼仪;宋时流行的是“斗茶”,它的特色是游艺。
B.斗茶时如果能说出是否本地茶叶,冲茶之水的由来并且得分最多,便可获得奖品。
C.珠光流茶道的出现,标志着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的茶道日本化的开始。
D.日本茶道的顶峰标志是千利休创立的“利休流草庵风茶法”流行于全世界,但因以茶干政,千利休终被当政者勒令自杀。
10.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宋徽宗赵佶爱茶,他认为茶能使人“闲和宁静”,“致清导和”,这必然影响他,使他性格更软弱,而这可能影响了北宋对金的政策:对金人屈膝退让。
B.茶种和茶文化都是由日本僧人引进日本的,可见随同佛学东传日本的还有中国的儒学、社会生活习俗等。
C.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引进后日本创立了“珠光流茶道”、“利休流草庵风茶法”,说明日本民族不仅善于学习,还善于创新。
D.日本茶道四规明显有着中国茶道的精神,但日后中国茶道式微而日本茶道兴盛以至于反传中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日本渐渐分道,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8.B(流行于“市井平民”错。当时大行于“王公朝士”,而后三种茶宴皆流行于上层社会)
9.D (“流行于全世界”错。文中“风靡天下”指流行全日本。“以茶干政”错。千利休未干政,只是“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注意“莫须有”三字。)
10.A (爱茶,“闲和宁静”的生活方式、环境气氛可能影响其性格,并无使他的性格软弱的必然性。“更”,言此前已软弱,属主观臆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3题,9分)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在32亿年前就已经拥有相当强大的磁场。该成果发表在4月5日的《自然》杂志上。与之前的研究不同,最新的发现表明,即使是在地球的最早期阶段,地磁场就已经可以很好地抵御太阳风,从而使得地球大气层没有被逐渐剥离,地球上的生物也免于遭致命的辐射。
领导该项研究的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地球物理学教授John Tarduno,他表示,“远古地磁场的强度非常接近于现在,研究数字表明,当时的地磁场出人意料地强大和猛烈。这很有趣,因为它意味着地球在32亿年前就已经拥有固态内核,这是理论模型所始料未及的。”
火星就是在形成初期丧失了磁层的典型例子,太阳辐射也因此逐渐侵蚀了火星早期的大气层。尽管相关理论已经表明,地磁场是由地球的液态金属核对流形成的,但是科学家对固态地核以及保护性的“磁茧”的形成时间更感兴趣。
此次研究得出的32亿年前的地磁场强度的确让人大吃一惊,因为在Tarduno开始研究之前,科学家从岩石得到的唯一数据表明,当时的地磁场强度可能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
Tarduno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经证实,25亿年前的地磁场强度与现在相当。此次,他又将这一时间向前推移了7亿年。现在,地球上一些特定的岩石中含有微小的长石或者石英晶体,这些纳米级的磁包合物在快速固化的过程中记录下了地磁场的信息。不过,为了防止地质因素的影响,比如晶体再次融化引起原始记录的“污染”,Tarduno特意从南非露出地面的花岗岩岩层挑选出保存最好的长石和石英颗粒来进行研究。Tarduno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来加热单个晶体,这样可以比传统方法更快地达到较高温度,从而减少“污染”的可能,然后他们利用超导量子干扰设备,对晶体中极细微的磁场进行探测。Tarduno说:“数据表明,远古地磁场至少有现在强度的50%,一般是40至60微特斯拉。这意味着磁层确实存在,并且在32亿年前就开始保护地球。”
为了保证结论的准确性,Tarduno还检测了晶体中所记录的地磁场在当时、当地的极性,通过与年龄和位置相近的其他晶体样品包含的信息进行对比,Tarduno保证了他所研究的晶体没有受到“污染”,确实是源自32亿年前。
Tarduno现在正在进一步研究35亿年前的岩石,从而试图确定地球内核初次形成的时间。而对于地球早期过程的深入了解,将对大气层和生命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7年4月6日《科技时代》)
5.下列对有关“地磁场”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磁是由地球的液态金属核对流形成的,磁层一直存在着,并且在32亿年前就开始保护地球。
B.地磁场可以很好地抵御太阳风,从而使地球大气层没有被逐渐剥离,地球上的生物也免遭致命的辐射。
C.地磁场在地球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强度是不尽相同的,32亿年前可能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25亿年前与现在相当。
D.地磁场信息是在长石或者石英晶体这些纳米级的磁包合物快速固化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
6.下列不属于保证Tarduno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A.Tarduno的研究考虑到了地质因素的影响,避免了晶体再次融化引起原始记录的污染。
B.特意从南非露出地面的花岗岩岩层挑选出保存最好的长石和石英颗粒来进行研究。
C.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来加热单个晶体,这样可以比传统方法更快地达到较高温度。
D.检测晶体中所记录的地磁场在当时、当地的极性,并与年龄和位置相近的其他晶体样品包含的信息进行对比。
7.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火星早期大气层遭到太阳辐射的破坏,导致其在形成初期就丧失了磁层,这也是火星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原因之一。
B.地球在32亿年前就已经拥有相当强大的磁场和固态内核,这与理论模型的推算不一样,有关磁场的强度也与Tarduno研究之前科学家从岩石得到的数据结果不相符。
C.有无固态内核和保护性“磁茧”从根本上决定了地磁场的存在与否,这也是科学家对两者形成时间感兴趣的原因。
D.Tarduno用源自32亿年前的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晶体作为研究对象,结论是可以信服的。
5.C(第二段:“远古地磁场的强度非常接近于现在,研究数字表明,当时的地磁场出人意料地强大和猛烈。”)
6.A(不属于“具体措施”。)
7.B(A因果倒置,文章第三段说“火星就是在形成初期丧失了磁层的典型例子,太阳辐射也因此逐渐侵蚀了火星早期的大气层”;C文章第三段说“地磁场是由地球的液态金属核对流形成的,但是科学家对固态地核以及保护性的“磁茧”的形成时间更感兴趣”;D根据文章第五段可知“用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源自32亿年前的晶体作为研究对象”不符。)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简明扼要,内涵丰富,在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在书中,孔子虽然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多角度的阐述了“仁”的内涵。 B:《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风、瑞珏,这几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__,强化了全书主旨。 C:狄更斯勤奋努力,一生创作丰富,他是唯一一位可以和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作家采用纪实的手法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事实。 D: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把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训练提前到中学教育阶段,已是人们的共识,创新教育不仅要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要更加重视人自身的发展规律。 C:当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返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技术突破。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D:对于中国近期出现的问题奶粉事件,__毫不避讳,坦然地分析了这一事件暴露出的中国目前存在的不足,而且重申了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树立。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新规定将于明年一月一日开始 ,届时原规定将停止使用。②卫生部发__调,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 救治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患泌尿系统结石症的婴幼儿的责任。③革命家陶铸步少游原韵所吟《踏莎行》,唱出了“ ”,豪迈、自信、喜悦之情跃然其间,公认一代佳句。
A:实行 推托 桃源今在寻常处 B:施行 推脱 桃源今在寻常处 C:实行 推脱 为谁流下潇湘去 D:施行 推托 为谁流下潇湘去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