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② 归去来兮,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 “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和《木兰诗》。

⑤ “文艺复兴”指14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就文学而言,意大利诗人但丁、英国戏剧家 是其代表人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  田园将芜胡不归  亦足以畅叙幽情 《孔雀东南飞》 莎士比亚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独 坐 敬 亭 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洛 桥 晚 望

孟 郊

天津桥①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之上。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2)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同写“观山”,但它们的主旨有何不同?(2分)

(1)两首诗都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李诗写众鸟飞尽、孤云飘离,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1分)孟诗以前三景映衬后一景,写“冰初结”,为积雪张本,写“行人绝”,为气氛作铺垫,写榆柳萧疏,为远望创造条件:衬托出诗人一眼看到嵩山上皑皑白雪所感受到的极度快意和美感。(1分)

(2)李诗借敬亭山表达了诗人独立绝俗的人格精神,(1分)孟诗展现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诗人高远的襟怀。或暗含哲理:艰难困苦更能显现冰清玉洁。(1分)

8.D(D中“全”应为“成全”) [b24d69e42f6e1adb.jpg]

9.C(C项,两个“以”都为介词,“用”;A项,前一个“之”为助词,“的”,后一个为动词“往、到”;B项中,前一个“其”为代词,代“天下有大勇者”;后一个“其”为表反问的副词,“难道”;D项中,前一个“而”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后一个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10.A (②是说当时形势,与主旨没有联系;③是说圯上老人的态度,不符合题干要求。)

11.B (B中“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错,从文中材料可知,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是希望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

12.(1)①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

②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鬼神),也太荒谬了。

③(贵族子弟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屑于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2)柳贵乎垂 /不垂则可无柳 / 柳条贵长 / 不长则无袅娜之致 / 徒垂无益也 / 此树为纳蝉之所 / 诸鸟亦巢 / 长夏不寂寞 / 得时闻鼓吹者 / 是树皆有功 /而高柳为最。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5~7题。

萃智理论助力创新教育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都承担着为本国培养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要根据创新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被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通过培训激发创新能力的途径让受教育者掌握创新理论与方法,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水平。

统计表明现有数百种发明、创造和创新的技法,常用的传统创新技法约50种,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和田十二法等――它们曾帮助人们产生过无数的发明和创新。但以上绝大多数创新的技法是抽象的、随机的、方向不明确的。这些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难以用这些技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划时代的萃智(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揭开了人类发明创新的新篇章。

萃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对世界上250多万件专利文献加以研究、整理、归纳以后,提炼出来的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体系。它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它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解决技术矛盾的40个原理和矛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4个分离原理,76个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和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消除心理惯性的工具和资源――时间――成本算子等,使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因此发明就可被量化进行,也可被控制,而不是仅凭灵感和悟性来发明。

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学习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意识,正确地分析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萃智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

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这些事实都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帮助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帮助企业迎接市场挑战,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5.下列对“萃智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萃智理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提炼出的一种全新理论体系。

B.萃智理论是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为人类发明创新揭开了新篇章。

C.萃智理论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技法盲目、随意的不足。

D.利用萃智理论提供的一系列工具,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

6.下面不属于“萃智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是

A.与绝大多数的传统创新技法的抽象、随机、方向不明确性不同,萃智理论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

B.与某些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的传统创新技法不同,萃智理论使发明不再难以控制。

C.萃智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量化地、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D.萃智理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理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绝大多数创新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根本无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B.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

C.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事实证明了萃智理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D.当今世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就是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5.C  (滥加因果关系)

6.D (该项是介绍萃智理论的实际应用)

7.D  (A项,不是“根本无法”而是“难以用这些技法”;B项,“能够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的是萃智理论本身而不是创新教育;C项,“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而不是 “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事实。)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 这一现象发生。(2)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 、德行、操守等“软件”。(3)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 没有难住他, 磨练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

A:容许 品行 不仅 / 反而 B: 容许 品性 非但 / 却 C:允许 品行 非但 / 却 D: 允许 品性 不仅 / 反而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肄业 福祉 切搓 绵里藏针 出奇制胜 B:传颂 坐镇 宣泄 晶莹剔透 功亏一篑 C:汗腺 通谍 涨幅 一如既往 以德报怨 D:挑唆 洽谈 豢养 声名鹊起 开源截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沙漠里,父子同种胡杨树。树苗成活后,儿子时常浇水,父亲却很少照看。几年后的一场沙尘暴,使儿子种的胡杨很多被连根拔起,而父亲种的树只掉了一些枝叶。儿子很诧异,父亲解释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但不得全文照抄。文体自主,标题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咫尺天涯(虽然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天涯咫尺(虽然远在天涯,心却彼此相依);大材小用(才能很高却屈就于低下的职位)――小材大用(才能平平却备受器重、恩宠);今非昔比(现在比过去好)――昔非今比(过去比现在好);做而不说(默默无闻的实干作风)――说而不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包括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内的五个中央银行13号宣布,将联手推出向市场注入“无限量”流动性的新方案,以解冻信贷市场并加强向银行间提供现金流。

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国民银行负责人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他们将举行期限为7天、28天和84天的固定利率美元招标,向金融机构提供无限量的短期美元资金。参与方在各自权限规定的抵押数额范围内,可拆借任意数额的资金。据报道,日本央行也表示在考虑采取相同的措施。

为使各个央行能够提供充足的美元资金,美联储表示将扩大与各央行间的货币互换规模。这一举措将持续至2009年4月30号。

五央行将联手推出注入“无限量”流动性新方案。(或:五央行将联手供应市场“无限量”流动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

陈以胜,1972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创业。历任广州新太信息产业公司运营总监、滚石移动中国区助理总经理、亿友网副总裁。现任北京上有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前一段时间,所有高校、职校的毕业生都忙于应聘,有些人参加了很多面试,但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近日,就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应聘时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有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以胜。

“有些毕业生连父母的工作、生日都说得含含糊糊,

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不太注重感恩。”

记者:作为企业负责人,您在招聘时最注重的是什么?

  陈以胜:以我个人而言,招聘时一看品德,二看悟性,三看经验,四看学历。

记者:为什么把学历放在最后一位呢?

陈以胜:从多年的用人经历来看,正规高校特别是名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聘来就能用,但并不好用。他们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但思考问题往往局限于书本上学的内容,创造性不突出。所以有时候我们宁肯招聘中专生和职高生,只要觉得这个学生有潜力、有悟性,就会培养他。这样由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一是实用,二是忠诚度高。

记者:品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短短的面试中能考查出来吗?

陈以胜:这个确实有一定难度。不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比如面试的时候我喜欢和应聘者拉拉家常,问问他父母的情况。有些毕业生连父母的工作、生日都说得含含糊糊,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不太注重感恩。

“我提倡的是‘长板效应’,就是说,一定要找到一个人最突出的优势,

然后把他安排到最能发挥优势的岗位上去。”

记者:那些应聘失败的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陈以胜:在面试中被我们淘汰的毕业生,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个性和特长。我经常问应聘者一个问题:“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身边的人表扬你最多的是哪个方面?”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应聘者答不出。这就说明他在个性上没有突出的特点,我们就很难判断应该安排他到哪个部门工作。

有些企业强调“短板效应”,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因此,他们很重视发现员工的缺点。而我提倡的是“长板效应”,就是说,一定要找到一个人最突出的优势,然后把他安排到最能发挥优势的岗位上去。至于他所欠缺的素质,可以通过企业培训来弥补。

记者:您能举例说明这种“长板效应”吗?

陈以胜:有一次在招聘中,一个女孩来应聘客户服务主管。通过交谈,我发现她有很强的洞察力,沟通和应变能力也不错。于是,我建议她担任销售人员。她当时很迷惑地问我:“销售就是卖东西吗?”这说明她对销售部门一点也不了解。但这不重要,洞察、沟通、应变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最可贵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她恰恰都具备。只要有了合适的“长板”,专业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培养。一年以后,这个女孩果然成了我们公司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

“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从不犯错误的员工,

不犯错误,说明他在稳妥地沿用旧的工作方式。”

记者:您对初踏社会的毕业生有什么建议呢?

陈以胜:您知道在企业里什么样的员工最容易被提拔吗?那就是工作主动性强的员工。这一点听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近几年我们招聘的毕业生几乎有同样的特点――大气、看问题有高度,但懒散、不屑做具体事。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在做基层工作的时候就要思考部门经理应该做什么,做到部门经理就该思考总经理应该做什么。一个员工,最可宝贵的素质就是主动去发现企业的问题,思考并提出解决之道。这样的员工一定会得到提拔。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从不犯错误的员工,不犯错误,说明他在稳妥地沿用旧的工作方式。我倒宁肯看见员工为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而犯些错误。在我的企业里,从没有员工因为创新中犯错误而被淘汰,相反,被淘汰的倒是那些优柔寡断、因循惯例的员工。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跟我一样穷的孩子不要自卑,保持阳光的心态,能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清楚地记得给我机会的每一个人――为了供我上大学而早早辍学当保姆的姐姐、教我计算机知识的老师、给我第一个工作机会的厂长、把我领进IT大门的总经理……我永远对他们心存感恩。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句很害人的话。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学会主动思考。

一个人是应该有点爱好的。如果生活中没有一件事能点燃你的热情,让你全情投入,那很难想象你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

15.根据文意,你觉得一个胜任企业工作的优秀员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4个字。(3分)

16.这篇访谈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这样设置小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17.有些企业强调“短板效应”,而陈以胜提倡的是“长板效应”,你觉得哪种理论对你更有启发?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2分)

15.(1)品德良好(答“懂得感恩”“忠诚企业”等不得分;

(2)优势突出(答“个性突出”不得分);

(3)敢于创新/工作主动(答“会犯错误”不得分)

(4)充满热情(答“心态阳光”不得分)。(答对一点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16.以受访者的话作为小标题。(1分)

(1)可以鲜明地把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要求标示出来,更好地实现访谈开头的采访目的;

(2)鲜明地表现人物特点,现场感强,符合文体特点。(2分)  

17.观点鲜明、概念解释清楚1分,联系现实、思路清晰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