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桃 源
李 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潺一水斜。
桃 花 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两首诗取材相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2)张旭《桃花溪》的首句描写出陶渊明《桃花源记》景致的意境,请简要分析。(2分)
(1)《桃源》一诗更多的是对“桃花源”成因的探究,是对暴虐的统治者的谴责; (2分)《桃花溪》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心驰神往,也隐约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2分)
(2)诗由远处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2分)
8.C (资:资助,赏赐)
9.B(B项前句“于”表被动,译为“被”,后句“于”表比较,译为“比”;A项“而
表转折;C项“以”译为“因为”;D项“然”译为“这样”。)
10.D(①叙述情节,与“时位移人”无关;④没有表现“后面”的变化;⑥句表现出名“移”,没有体现“移人”。)
11.A(错在暗换主语,是丞、尉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做佣工。)
12.(1)①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②(乙)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
(2) 王 右 军 抱 济 世之 才 而 不 用 / 观 其 与 桓 温 戒 谢 万 之 语
/ 可 以 知 其 人 矣 / 放 浪 山 水 / 抑 岂 其 本 心 哉 / 临 文 感 痛
/ 良 有 以 也 / 而 独 以 能 书 称 之 后 世 / 悲 夫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5~7题。
鸟巢与中国文化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强调,这座建筑应该是一座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不是一座可以放在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体育馆,那么这个建筑方案是怎样体现它和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呢?
②面对这个建筑,立刻让我们想起那些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中国造型美术有两类,一是平面的书画,二是有着空间造型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以及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然而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上可以找到许多无与伦比的典型。
③虽然是单一造型,但是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且基本的运动线,即由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构成一条曲线,那就是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无论是古代青铜器和陶瓷的造型,还是民间的剪纸和刺绣,我们都会在上面发现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④此外,这个巨大的容器在“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技术,都通过视觉形象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那么那些网格、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在单纯和丰富之间获得最高状态的协调。
⑤我们在这座巨大的“鸟巢”体育建筑上,可以找到那些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远古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彩陶外观上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纹身习俗的转移,因此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而表层处理意识也来自人类潜意识的深层。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舞蹈纹彩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跳舞纹样,用于间隔和表现河水的水纹,都有加强向心运动的韵律。在甘肃和青海一带出土过许多彩陶,在彩陶上绘制几何纹样有着精确的定位,那些纯粹几何纹样的彩陶已经有着数学的萌芽,那些单一造型的彩陶,从纹样的绘制和器型都让人感觉是一个小容器和小社会。那件“网形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而那镂空通透的外壁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还有将偶然性出现的冰裂纹固定为新美学的“冰裂纹哥窑鼎”,以及民间缠线之美,手艺人手下的杰作篓筐,有着吉祥寓意的十二生肖,和让全世界容易辨认的中国红等等,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文化遗传基因。
⑥中国文物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成为这座巨大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最初的出发点。那些赤裸让我们感到粗犷的原始空间,是一种深刻的暗示,__我们向原始的“零”空间回归。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设计已经证明,那种最为混沌、最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丰富性,这种造型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超越我们现代的建筑传统。
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形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这种陶钵镂空通透的外壁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
B.在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外造型,民间的剪纸和刺绣上,我们都会发现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刚好贯穿中国艺术五千年的历史。
C.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无论是平面书画,还是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等,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
D.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是因为他们呈现的表层处理意识来自于人类潜意识的深层,从根本上说,他们的设计理念也是原始的。
6.下列对“鸟巢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让我们想起那些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
B.“鸟巢”在“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
C.我们在这座巨大的“鸟巢”体育建筑上,可以找到那些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彩陶文化、江南园林文化、中国红等。
D.“鸟巢”的设计说明,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贯穿到设计中去,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7.根据原文,不能推断出的一项是
A.建筑设计应该和城市的景观相协调,而且应该具有独特性。
B.建筑设计应该体现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关联。
C.由于远古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只要我们在设计建筑时遵循“中国文物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这一原则,就能超越现代建筑的传统。
D.最为浑纯,最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丰富性,这种造型能带来极大的震撼力。
5.C(A像“冰裂纹花窗”的镂空通透外壁应该是“鸟巢”,注意文中“……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文化遗传基因”的表述。)B偷换时间概念,应是“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D强加因果,其原因应该是“建筑呈现传统文化,取自的纹样是古人文身习俗的转移”,且推断不出“他们的理念也是原始的”。)
6.D(无中生有,文中只说明这种造型能带来震撼,超越现代建筑传统,但并未说明“只有”这样做,“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7.C(“只要……就”这种说法太绝对,且“中国文物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是建筑设计的最初的出发点,而不是唯一原则)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人总弄不明白,为什么某些动物要在懒懒散散中度过如此多的时间?然而动物学家应用时间运算分析方法找到了一些答案。 B:有报告称:在城市一个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为25万元人民币左右;算上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可以说,抚养孩子的经济总成本是惊人的。 C: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向市场投放了纪念车型――特锐・激情――同时还展开了“推荐用户可获赠车模”和“装饰件优惠”等活动。 D:寓言故事《中山狼传》描写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软弱,杖藜老人的机智、沉着;而且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国政府在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配之以 的货币政策,并灵活运用价格、汇率、税率等经济杠杆,对拉动投资、刺激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2)应聘学生们表示,死守某个价位是不明智的,市场有冷热起伏,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期望值。相比薪酬,他们更 在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和潜力。(3)有了窗子,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 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我们,窗子成了我们的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的所在。
A:稳健 看中 不必 / 甚至 B:稳健 看重 不必 / 乃至 C:稳定 看重 未必 / 乃至 D:稳定 看中 未必 / 甚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与‘变化’交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800字。
作文参考2009年《考试说明》评分标准。
为下面的寓言续写一段文字,字数不超过40字。(3分)
在铅笔被放进盒子之前,制作者对它说:在你面世之前,有几件事你要牢记,这是你以后成为一支最好的铅笔的先决条件。
其一:你能做许多伟大的事情,可条件是,你必须能容忍别人把你握在手里。
其二:你必须能容忍被削尖的痛苦过程,这可是你要成为一支出色的铅笔所必须的。
其三:
参考:你必须改正你可能犯的所有错误;你最重要的部分是你的内芯,无论把你用在什么地方,你必须留下自己的痕迹;无论环境如何,你必须要坚持写下去……
春节期间,几个刚上大学的同学结伴去看望高中时的老师。他们见到老师时说的话,有的不得体,有的不准确,请将一一改正。(4分)
甲:这是我们的一点见面礼,请老师笑纳。
乙:师母真勤快,把房间收拾得这么整洁漂亮,真是蓬荜生辉。
丙:向老师报告个喜讯,上学期学校评选抗震救灾积极分子,我们几个也忝列其中。
丁:这都是老师教诲的结果,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确,老师就像我们的令尊一样教导我们。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
(1)“见面礼”改为“礼物”;(2)“蓬荜”改为“满室”;(3)“忝列”改为“名列”;(4)“令尊”改为“父亲”。
调整下列语段中画线的短语的位置,使之表意恰切通畅。(只填序号)(2分)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①;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②;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③;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④;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平凡安详的人生⑤;拒绝忧愁,是为了追求快乐向上的心情⑥;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完美的自身⑦。
答:( )与( )对调;( )与( )对调。
( 1 )与( 3 )对调;( 5 )与( 7 )对调。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18~21题。(16分)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昊志翔
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年龄敏感起来。20岁以前,总觉得没有进入生活,但今天回过头看,偏偏又觉得那时候的故事最多,记忆最饱和。日历一页页地翻,年龄无声息地长,偶尔翻翻旧照片,会惊异于那双满是稚气的大眼睛曾经属于我!忽然间,我们似乎意识到,许多东西在不经意中已经永远湮没在__中了。在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失落了渴盼成长的心情。
我曾经好多次向朋友们问过同一个问题:“人一般能活多少天,凭你的感觉尽快报个数字出来。”
“10万天!”
“20万天!”
几乎每个人的声音都响亮而充满自信。然而我却告诉他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起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的话,说:“是不是少了一个零”。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朋友们深深地叹息了:“怎么?人生如此短暂!”
天黑下来了,我拧亮台灯。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我打开一本书,米兰・昆德拉正在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着数。”可是我没法不听,正如我们没法拒绝两万多个日子一个个溜走,我的心脏没法不跳动,正如树叶在秋天里没法不飘落。心脏停止跳动,那便是我们的末日。我平静地想着:我们怎样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这个问题非常接近那段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声音,也失去了响亮的压倒一切的“黄钟大吕”。当年奉为圭臬的东西今天或许被扔进了垃圾箱。人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琐细欲望,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和顽强,没有大爱,没有大恨,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
于是,我想到一个人,半个世纪以前,他在《生命的路》中写道:“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他“为了肩起__的闸门而拥有一颗__的心”,他“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战士”。
可以有千万个陶渊明、苏东坡,可以有数不清的林语堂、粱实秋;但是鲁迅,只有一个。
一种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在今天是极其稀罕的。
几天前,重读小说《北方的河》,我再一次被感动。瞧那个人,他坚定地站着!他有一种足以震慑群生的气度,他的硬朗的质地是对众多聪明人的嘲讽,他的沉默和铁一般的冷峻令机会主义者心惊。那个人,他是来自欧亚大陆高纬度的坚硬的风,他有信仰,“信仰,你这纯钢百炼的处女!”
还有海子,质朴而清亮的海子。这位诗人没有活满1万天,但他永远保持了纯洁。他“站在太阳痛苦的光芒上”,复活了。
“诗意是人的栖居必备的基本能力”,海德格尔下了这样的断语。这诗意,动物不会有,它是我们人类的粮食。
夜深了,时钟依然滴答滴答地走着,我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我合上眼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灯光昏黄,“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予的光明”;弗朗茨・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了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我的心脏周围隐隐作痛”;马赛尔・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唯一的安慰;张承志做着“静夜功课”,午夜时分,他点燃一支烟,纪念夜与黎明相连的瞬间……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我们怀着美感想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青春必须苦难重重。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我不希望在20多年的岁月里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有人背它只是为了别人可以不背它。
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记保持自己尊贵骄傲的呼吸。
(选自《心灵后花园》 上海人民出版社)
18.文章多次写到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其作用是什么? (4分)
19.文中说鲁迅追索的是“大生命”,请具体说说“大生命”的涵意。(4分)
20.结合全文,赏析篇末画线句“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精神的花朵在春天枯萎;哪怕我们四面楚歌,也别忘记保持自己尊贵骄傲的呼吸”。(4分)
2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写“我”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其目的是说明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要珍惜美好的年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B.作者由当前人的生存状态回溯过去,点明鲁迅、海子、卡夫卡等人拥有精神感召的力量,思路开阔。
C.文章主要运用了反复、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D.作者对“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E.“文章形散而神聚”,不说教,无指责,却让人无法轻松,并在读后能够进行深刻的思考。
18.结构上前后照应,(2分)内容上说明时间在飞速流逝,要珍惜青春。(2分)
19.有着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有着朝圣者般的坚忍和顽强,有着大爱与大恨,有着大悲与大喜。(每句1分)
20.采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2分)表达文章主旨:生命不能只是追求物欲,它应该追求饱满而高尚的精神。(2分)
21.BE(A项,“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错;C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错;D项,没有进行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