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是一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旅坦途、文化通衢”,它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通道,也使得更多的百姓圆了前往青藏旅游的梦想。 B: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对李先生伤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剧本最初定名为《兄弟》,但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有记者和工作人员产生误会。认为是著名作家余华新作《兄弟》的改编作品,其实两者完全没有关系。 D: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外交谈判,苏丹政府已经同意部署联合国――非盟混合维和__,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解决曙光初现。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 。② 上次“一弹多头”空中拦截试验失败的教训,美国决定暂缓多级导弹的研制。③ 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幅度并不那么大, 由于欧洲 货币、亚洲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实际上也处在升值的状态。
A:忘怀 鉴于 虽然/但是 B:释怀 基于 虽然/但是 C:释怀 鉴于 因为/所以 D:忘怀 基于 因为/所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引度 诡秘 革故鼎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筵席 捏塑 物阜民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C:斡旋 鏖战 认罪服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辩别 联袂 金碧辉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段材料的体会,选取小男孩、父亲或木桶任意一个角度,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抄袭或套作。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全文不少于800字。
作文参考2009 年《考试说明》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这段话,为大脑中的“杏仁核”下定义。(不超过55字)(4分)
为什么动物和人类会受到惊吓?这得从大脑中的“杏仁核”说起。“杏仁核”位于前脑,即眼睛的正后方。它把感觉和记忆结合起来,是产生“恐惧”等重要性情的物理性源头。
在一次实验中,美国神经学专家约瑟夫・勒杜克斯先给大鼠放出一个声响,之后再给一次微弱点击。反复多次后,当只给声响时,大鼠同样会产生恐惧。他向大鼠脑中注射了可以映射脑部各个连接部分的染料,并发现听觉丘脑(即脑子通过耳朵接收信号的部分)直接与“杏仁核”相连。随后他把大鼠脑中连接听觉丘脑与“杏仁核”的路径切断,再重复播放声音,发现大鼠不再害怕了。
“杏仁核”以某种方式形成并储存“恐惧记忆”,一旦“恐惧记忆”识别出这一可怕的信息,它将优先于其他脑部活动。
研究表明,当恐惧来袭,你脑子的“思考”本能地服从于“杏仁核”。你的恐惧先于你的思考,并启动你的行为。它表示,消除人类的深层恐惧是有可能的,所要做的就是将产生恐惧的相关记忆消除。
“杏仁核”是
位于人和动物前脑,即眼睛正后方的,能把感觉和记忆结合起来,形成并储存“恐惧记忆”,从而产生恐惧的大脑组织。
将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或减少原意。(3分)
有关医学专家鉴于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比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得出的30高出20~50这一现象,忠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切勿再滥用抗生素。
(1)
(2)
(3)
(1)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高达50~80。
(2)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得出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30。
(3)因此,有关医学专家忠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切勿再滥用抗生素。
某校面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创意命名为“躬行楼”,博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为“躬行楼”写出两条楼名诠释。(4分)
(1)
(2)
(1)显示了实验楼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2)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语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任答两条即可)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18~21题。(16分)
随 风 吹 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而且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它,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边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过了一会儿,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盒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虽然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是都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如此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18.概括竹林的“交响乐”具有哪些特点。(4分)
19.请赏析“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便是演奏者”。(4分)
20.每逢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这“自然的声音”所表达的本质意义是相同的。比如,百灵鸟画眉的声音与蝉蛙的声音,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都很悦耳。
B.在寒夜里放着万蝉齐鸣的录音,至少会给听者带来两种感受:一是让自己走进自然之中,二是从心里驱逐了冬天的寒意,心里渐渐暖和起来。
C.听“溪水”的录音时,听到了两声山鸟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这说明作者喜欢溪水的淙淙声,但更喜欢鸟声。
D.“我”后来去了几次,一直难以找到那天的感觉,要么有雨无风,要么有风无雨。其实,就是有了和那天一样的风与雨,还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会和那天一样,因为一种感受只属于那个瞬间。
E.文章最后说“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应该说,这句中的“交响乐”与我们平时听到的那些高超的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给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18.穿透力强 声威远大 起伏震荡 变化无穷(每点1分)
19.采用比喻修辞,将风中竹林的呼啸声比喻成盛大的交响乐。(2分)表达作者所受到的震撼和感动,以及对自然之声的喜爱。(2分)
20.春雷响起,表明冬天结束,明媚的春天来临了;(2分)春雷响起,这是自然之声,它粗犷豪放,惊天动地,给人一种抖落冬天的寒意、迎接万物复苏的时刻的快乐。(2分)
21.C E(C项,说作者更喜欢鸟声没有根据,作者在装有录音带的盒子上写了“溪水”,就足以说明他特别喜欢溪水的淙淙声;E项,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永远都有人为的痕迹,与文中所写的交响乐是不能等同的,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15~17题。(8分)
何期执手成长别
――怀念陈省身先生
范 曾
①我与陈省身先生的初次见面是在1986年他回国的日子里。杨振宁先生与他同时在南开,陈先生当时并无意回国定居,先生步履健硕,神采奕奕,一双大眼形状与毕加索相似,但其中所储藏则大异其类,毕加索狡黠、凶狠、偏激、自私,而陈省身则慧智、谐谑、宽大、威严,可能所有的人第一次见他之前都诚惶诚恐,宛如他的女婿朱经武先生先把徽积分仔细地复习了一下。而我则不然,看还看不懂,遑论复习?于是那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是不缺乏的,加上两个人都爱开玩笑,亦若朱先生谓之“臭味相投”,中国文雅的说法为“葭莩相投”。
②陈省身先生的相貌,按我对骨相的判断:异相也。除眼大有异采外,耳奇大――长、厚、阔、深四美具,挺拔、垂珠(耳垂如明珠)二难并,这样的杰出耳朵虽千万人无一焉。某人耳则大矣,然软巴巴地,宛似上帝以余料随意捏就,那街边之卖花生仁的老者耳正不小,气则庸凡。陈先生有垂胆之鼻,可见气息宏大、吐纳不凡,而先生之声有如钟磬一般洪亮清彻,远闻之如深山古寺的梵音法鼓,即使隔八间屋子,那频高速缓的声音都会慢慢传来。他那平生用得最多的一词“好极了”,任何人一听即为之雀跃,至于他称赞的“好极了”的对象则有考证之必要。譬如每年他生日,每次人们都会送涂着彩釉的陶质寿星老给他,以此聚积日多,排列于他的客厅橱上,俗不可耐。相信送来的时候,他一定说“好极了”,这三个字表示了大地般的宽容,你看恢恢地轮上面生长着大木巨柯,也生长着野草闲花,我们难道不觉得冥冥之中大地正在赞赏它“好极了”。
③陈先生为天津的少年们曾题“数学好玩”,这句话如出自平常人之口,那是索然无味的,而出自陈省身先生之口,那就包含了他的无限深情和他投身其中70年的漫漫求索。“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在他93岁高龄之后,他每天早晨四时起床,要解一个什么世界难题。而且他对下一世纪的数学家们提出新的难题,为此他作了一场令人感佩的讲演,他的思维如静影澄璧,清晰而透彻,闪烁着青年人一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不曾有第二位数学家像陈省身先生一样,表现出岁老弥坚的弘毅精神和不屈意志。然而这是苦役般的劳动吗?非也!――“很好玩”。什么是天才?尼采有云:“若狂也,若忘也,若游戏之状态也,若万物之源也,若自转之轮也,若第一之推动也,若神圣之自尊也。”我在《王国维和他的审美裁判》一文中曾引用之,这七点今正可验于陈省身先生之生命。
④国际小行星联盟批准了北京天文台的呈报,对陈省身先生授予殊荣,以“陈省身”命名一颗天外的小行星。陈省身先生说:“有趣,很有趣的事。”似乎好玩之心胜于激动之情。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最关心的不是个人的荣辱,而是祖国的数学。他认为中国是可以成为数学大国的,为此,他竭尽精力,消磨了生命的最后年月。
15.第①自然段中,“可能所有的人第一次见他之前都诚惶诚恐”,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写到毕加索?(4分)
答:
16.陈省身先生为天津的少年们题写“数学好玩”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7.下面对陈省身先生性格特点概括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陈省身先生慧智、宽大、威严而又幽默、谐谑、爱开玩笑。
B.陈省身先生性格豪爽,声音有如钟磬一般洪亮清澈;他耐心细致,对人们赠送的俗不可耐的寿星老一律笑纳。
C.陈省身先生酷爱数学,勤奋刻苦,具有超出常人的弘毅精神与不屈意志。
D.陈省身先生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他淡泊荣誉,最关心的不是个人的荣辱,而是祖国的数学。
15.(1)因为陈省身学问高深、名气大、威严。(2分)
(2)通过对比表现陈省身的可贵品质。(2分)
16.(1)引导少年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数学;(1分)
(2)把科学当成游戏,告诫少年们只有对科学充满无限深情,孜孜以求,长期求索,才能创造出辉煌。(1分)
17.B(“耐心细致”理解不妥,结合语境应为 “宽容大度”。)
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中只选一组)。(5分)
(1)①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②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④美国短篇小说巨匠 ,以寓含辛酸的幽默手法,描绘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⑤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杂剧《 》,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叛逆精神,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①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②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④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 》,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与法律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⑤我国唐代诗人有“大李杜”“小李杜”之称,“大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 和杜牧。
(1)①莫道不销魂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不坠青云之志 ④欧・亨利 ⑤《西厢记》或《崔莺莺待月西厢记》(2)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②羁鸟恋旧林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 ④《悲惨世界》 ⑤李商隐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