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体现民族友好的重大事件,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千百年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昭君作为和平使者出塞以后,汉朝与匈奴之间五十年左右未爆发战争,边疆地区出现了“三民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生长于长江三峡的香溪.长江文化孕育了她;采居于长安帝都得皇宫,黄河文化熏陶了她:生活与阴山大漠.草原文化成就了她.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影响汇聚于一身,使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王昭君一生的丰富经历使她有幸体会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从而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昭君文化现象所提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的研究,就是要提示和弘扬昭君文化的深刻和历史意义,充分发挥这一文化现象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包含和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认可,事业魅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肯定.作为和平使者与民族友好的象征,千百年来.被尊为昭君墓,如八拜昭君墓、朱堡昭君墓、南部昭君墓、达拉特旗昭君墓等等,常年受到群众祭拜.史学家们说得好: “我们不必辨其真伪,只要看到这么多地方的老百姓愿意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同亲,就可以看出她在各族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昭君文化所包含的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忍不拔、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具体体现.

为了弘扬昭君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从1999年起.呼和浩特市开始连续举办旨在“弘扬昭君文化,增强民族团蛄,促进经济发展”的面向世界的“中国一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时至今日.此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弘扬昭君文化”这一重大课题的提出,顺民心,合民意,不仅对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而且更加确定了王昭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通过弘扬昭君文化.迅速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知名度,扩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对外影响.昭君文化属于呼和浩特,属于蒙古,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因为她所昭示的文化精神符合人类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昭君文化包括了团结合作、追求完美、坚忍不拔、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体现。

B.昭君文化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C.老百姓愿意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向亲.可以看出她在人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D.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民族团结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发挥着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6.下列内容对“昭君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君出塞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问50年左右未爆发战争,出现了“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

B.昭君文化带有深刻的内涵,体现来水乡文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与磨合、交流与相融。

C.昭君文化现象所揭示的华夏一统、胡汉一家.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

D.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认可,事业魅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肯定。

7.下列论述不属于“昭君文化”的影响的一项是

A.王昭君一身汇聚了长江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的影响,昭君文化成为沟通中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载体和象征.

B.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完全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C.提出“弘扬昭君文化”课题.顺民心,合民意,不仅对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而且更加确定了王昭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D.昭君文化属于呼和浩特.属于蒙古,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人类.因为她所昭示的文化精神符合人类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

5.A   6.A   7.D

下列备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B:能不能获诺贝尔奖,可以当作检验中国教育科技改制和时代变革的一个试纸或者一个标志。 C:参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如果央企负责人在考核期内降级,其绩效年薪将会在其基薪的基础上下调一倍左右。 D:《2007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共有800位企业家上榜,26岁的广东女子杨惠妍以1300亿元问鼎中国首富.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在地震中运生是人本能的反应,作为老师在地震时逃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知道“范跑跑”(范美忠老师)为什么在逃生后说出“连亲娘也不救”的话来? B:2009年《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项前的。“*”去掉了,这表明标点符号将成为今年高考试题的卷面内容。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枕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先在(1)处为上文补写一个结论,然后在(2)(3)两处填入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5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妄自尊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因此,(1)

(2)

这将使我们思想开放,视野宽阔,从而发展我们的事业。

(3)

(1)我们的民族要学会聆听(1分)(2)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从而升华我们的精神(2分)  (3)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开拓进取,从而成就我们的伟大。(2分)

英国《太阳报》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结果从应征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4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努力,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生命的外科医生。

请用3个词语概括这四种人获得快乐的主要缘由。(3分)

答:

爱  奉献  创造

阅读下面的文字(文学类文本),完成19--22题(16分)

等待灵魂的地方 王皓

这个冬天许久不曾晴朗过,也不曾下过雪,到处布满灰尘,天空像一潭暗黄色的死水。微笑从人们的脸上干涸了,眼睛里只看得见杂沓的脚印,使人分不清东南西北。环顾四周。都是如我一般在尘世中游走的人们,带着各自的人生目标或聚或散。

如同眼下干燥的气候,人们的心里也焦躁得“噼噼剥剥”地直响,把以往清闲懒散的姿态遗失得没了踪影――冬日里阳光明媚的午后,兰草和文竹在窗前展示着清脆隽季的身影;从雨中的梧桐树下慢慢走过,梧桐的枝叶笼在乳白色的雨雾之中,雨点在伞上如同敲起孩童手里的小鼓;在月光清明的夜晚散步,于层层叠叠的光影中捕捉德彪西当年谱写“月光”时的心情……如今,所有这些情景和感受都一一离我们远去。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里,我们的心灵和躯体逐渐分离。各行其是。双眼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两手却紧抓着欲望不放,被它拖拽着身不由已地向前急驰,无暇他顾。“风凰卫视”的当家花旦许戈辉有句名言:也许我们走得太快了,以至于把灵魂都落在了后面……

一场不期而至的雪终于在一个深夜悄悄自天而降,又在黎明时分停住了。消晨拉开窗帘。晴朗的天光一下子涌进了室内,也把我那满是尘埃的心房顿时照得明亮起来。如此良辰如何辜负?于是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在暖洋洋的阳光伴随下,我径直去了那片小小的荒原。这里并非一直荒芜着。翻开《全唐诗》就能时时看见它的身影出现在一个个大名鼎鼎的诗人的笔端,而以李商隐那首“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最为著名。诗人笔下的古原就是名曰“乐游原”的这一小片黄土地,自隋唐以来就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或登临望远感时伤怀,或求静寻幽访僧论道。即使到了现代,这里也因为一个留学大唐的日本和尚的故事重新成就了一个寺院。每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时节照样招得红男绿女纷至沓来。我总是怀着几乎天真的念头认为,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中能把这一小片土地保留下来不仅仅是当地政府的英明决策,也是所有人恪守的一个默契。因为当我们的行动和思想飞快地向前奔驰的时候,实在需要一个可以发旷古之幽情的地方停下脚步,等待落在后面的灵魂重新附体。而乐游原便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人等待灵魂的地方。

乐游原上白雪皑皑。茎茎枯草从雪下突兀地挺立出来,沉默而又倔强。几道深浅不一的脚印从我脚下一直延伸到远方直至消失不见,似乎在告诉我,每个人在这里部属于过客,永恒不变的唯有头上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走进青龙寺。迎门而立的松树和怪石上压着厚厚的积雪,明丽的晴空下,雪的洁白、松的苍绿、怪石的深灰在不经意间构成了一幅大写意的中国画。

大自然的每笔作品都是杰作,凸现着造物主的良苦用心。眼前的这个满是衰草的小小的荒原究竟被赋予了怎样的魔力,使得每一个走来的人都释放出了自己的真性情?就连作为日本fó jiāo 真言宗初祖遥空海大师在告别青龙寺时,竟写下了“同法同门相遇深,空随白云忽归岑。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这样情意缠绵的诗句――想来这便是乐游原始终存在的理由了:人,总是要把自己彻底交付出去才算圆满。

时间在无知无觉中流走,方才还是湛蓝的天空现在已换上了青灰色,日光已经西斜。我一边看着院壁上诗人们游历乐游原时在青龙寺留下的诗句。一边向寺门走,于悠然间读到了唐代张祜这样一首诗:二十年沉沧海间,一别京国也应闲。人人都寻求名年。独向青龙寺看山。

于是 一个久违了的微笑从内心深处浮现到我脸上。

19.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也许我们走得太快了,以至于把灵魂都落在了后面……”“把 灵魂都落在了后面”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归纳与概括。(4分)

答:

20.作者在文末说:“于是,一个久违了的微笑从内心深处浮现到我脸上。”“一个久违了的 微笑”指什么?请说出它的具体内涵。(2分)

答:

21.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乐游原便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人等待灵魂的地方”?(6分)

答:①

22.下面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开头第一段,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使人压抑、烦躁,让人真的感到丢了灵魂。

B.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烦焦,强烈的欲望追求使人以至出卖灵魂,如同行尸走肉;作 者在文中呼唤他们到乐游原找回灵魂,等待灵魂。

C.乐游原给人以宁静的感悟,是一个让人可以“等待灵魂的地方”。

D.文中作者引用空海大师的诗句,强调了乐游原始终存在的理由,又告诉读者,每个走来的人都会像空海大师一样释放出了自己的真性情:诗句同时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文章的厚重感。

E.文题《等待灵魂的地方》中“灵魂”主要是指心灵、良心、人格等非物质的东西。

19.(4分)①人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心灵和躯体逐渐分离,渴望宁静的心被世俗的喧嚣淹没了。  ②人们紧抓着欲望不放,身不由已而无暇他顾,以致自己把以往清闲懒散的姿态遗失得没了踪影。  

20.(2分)指远离城市喧嚣,摆脱名利束缚的悠闲自在的心境。

21.(6分)①乐游原自隋唐以来就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或登临望远感时伤怀,或求静寻幽访僧论道。②在喧嚣的大都市边缘,乐游原是一个可以使人发旷古之幽情停下脚步的地方,③乐游原使人摆脱浮躁喧嚣与名利束缚,给人以宁静闲适的心境,是一个可以进入等待灵魂的地方。④乐游原被造物主赋予了魔力,使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释放出了真性情,使灵魂重新附体。(答出3点即可,每点12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B 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实用类文本),完成16―18题(9分)

感恩老兵 郭松民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6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珊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年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__、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这些耄耋老人都是60年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年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60年前,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年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8年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卢沟桥事变纪念日”“日本投降纪念日”或者“抗战胜利纪念日”。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20岁的老兵,今年就应该是87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20岁的老兵,今年也应该是79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明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我们永远感激”,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16.开头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就整篇文章而言,有何作用?(3分)

答:

作用①

17.作者说“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他为什么这样说?请

简要分析。(3分)

答:①

18.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这篇新

闻的主题探究其获奖的理由。(3分)

答:

16.(3分)主要写了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的场面。(1分)写得庄严感人表达了对老兵们的敬意;一开始就营造出美好而肃穆的气氛,让读者身临其境,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2分,两个要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事到眼前才想起,是否晚了些?②为什么偏偏是媒体,而不是政府出面?③这样隆重的纪念活动我们是否也应该在抗战60周年时举行一次?④在我们给予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以最大关注的同时,为什么没有给予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中国老兵以应有的、同样的关注?(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8.(3分)新闻主题:感恩老兵。(1分)当下商品经济如潮,人们忘记了感恩,针对这现实存在并受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感恩老兵》告诉人们:“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这篇新闻主题针对性强,起到了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入”的作用。(2分,两个要点现实背景;作用;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 》选自《战国策》,在太子及宾客等送壮士至易水边时,文中

写道:“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②屈原在《离骚》诗中写道:“ ,哀民生之多艰。”

③柳永在《雨霖铃》词中写道:“念去去.千里烟波, 。”

④《堂吉诃德》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小说,作者是西班牙著名作家

①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  复为慷慨羽声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④塞万提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①我心悬旆②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的的:鲜明的样子。②旆: 泛指旌旗。

①这首诗的首联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郊送别图”?(3分)

答:

②“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两句,诗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行者”与“送行者”怎样不同的情感?(3分)

答:

①(3分)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路面还较泥泞:原野上一片新芽萌发的野草,待发的仰头长嘶的骏马,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是一幅明快的“春郊送别图”。(分号前后为两个要点,前2分,后1分:意思对即可)

②(3分)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写出了“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1分)行者裴坦春风得意,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作者经历了宦海沉浮,仕途不得意,临别之时,一种空虚无着、帐然若失的情感油然而生。(2分)(意思对即可)

8、D 9、C 10、B 11、B

12.(8分)①(4分)难道是他们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地方,都是人之所为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重点词:岂……与、盖、人事、出)

②(4分)上古的圣明君王,意识到天下后世的变化,不是智力深忧能完全预想的,不是办法权术能制约的,(因此)不敢任意地逞弄自己的心计诈术。

(重点词:智虑、周、制、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