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挑战
高等教育无论从政府、个人还是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来说,都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投资.因此在美国和其他的地方,目前有一种日渐增加的压力,即要求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我们称之为“开放教育”的传统。哈佛本科生在校的四年中一定要在一个主要的领域学习.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
根据同样的观点,请让我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所说的基础研究,指的是一种并未考虑其实际应用性,而源于我们深入自然和人类的激情的科学研究。本世纪的许多最有实际意义的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学者们不是出于追求发明创造的实用性,而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DNA的发现,当时却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发现的巨大作用.强大工具如激光、硅能、超导、卫星、光学纤维、核磁共振成像的发现,最初也并未考虑它的实际应用性,而只是在最基本的层次上对于知识的探索。
这里我们引入需要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使我们的大学适应一个有众多领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点新鲜见识的增长,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学者之间的合作.我们希望召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在兼容不同的观点、看法的前提下,高瞻远瞩,考察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5.对文中“最好的教育”和“同样的观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够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的教育,“同样的观点”指的是大学的研究应该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B.“最好的教育”指的是培养一大批人搞发明创造,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教育,同样的观点”指的是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
C.“最好的教育”指的是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的教育,“同样的观点”指的是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
D.“最好的教育”指的是能使学生既可以在一个主要领域学习又可进行跨学科专业学习的教育,“同样的观点”指的是大学的教育和研究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
6.第三段中作者选取“今天人类在遗传基因领域内的进步”这一事例,要证明的观点是
A.搞发明创造不应追求其实用性,而应以探索自然界的基本知识为目的。
B.许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意义的发明创造。开始只是源丁对自然界基本知识的探索。
C.许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实际惑义的发明创造,它们的巨人作刚在当时是无法预见的。
D.搞基础研究如果刻意地去追求实用性,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校如果都能像哈佛大学一样重视学生的跨学科专业学习.就能迎接2l世纪的挑战。
B.一味要求大学的教育必须证明直接的、实质的经济效益,这种做法就是抛弃了教育最重要的东西。
C.不是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基础研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D.全球科学工作者真诚合作,必将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5.C (由文中“然面对于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的人”得出,“最好的教育“指的是既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的教育,而“同样的观点”即上文提到的作者对“最好的教育”的看法,指的是最好的大学教育和研究存在着无法用经济效益衡最的更重要的方面。)
6.B (A项中“不应追求其实用性”与文意不符;C项曲解文意.言不及义;D项证明目的与结果的关系,与文意不符。)
7. A(推理无据,仅有“跨学科专业学习”这一个条件,推断不出“迎接2l世纪的挑战”的结论。)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这么一条规律,在所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和农业是互相 、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②在 的社会现实面前,他的高傲和白信都被磨掉了,最终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失败了。 ③语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语文不可能不 到其他学科。
A:依靠 严重 牵连 B:依赖 严峻 牵涉 C:依赖 严重 牵涉 D:依靠 严峻 牵连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犒赏 作秀 山青水秀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B:狭隘 蜇居 含垢忍辱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斡旋 毕竟 意形于色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糟糠 战抖 水泄不通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当他的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有一天陪他的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位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聆听欣赏之余,想起了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而且几乎为之疯狂,便对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会在这儿演奏了。”
“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用餐了。
请以“失去与拥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见2009年《考试说明》标准。
从下面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将这则材料概括成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不超过60字。(5分)
[中新网
黄禹锡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民族英雄。 韩国评选的首位。最高科学家”。他的名字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但这位。民族英雄”先是被指控违背研究伦理,紧接着又被指控欺世盗名、伪造研究成果。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家被本民族寄予如此大的期望,因此,当这个科学家倒下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惊呆了。
(1)论点:
(2)论据:
论点:(1)科学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
(2)欺世盗名者注定不会有好下场。(以上两点,与一个一致即可)
论据: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民族英雄的黄禹锡在胚胎干细胞研究中,因被指控违 背研究伦理,欺世盗名、伪造研究成果而令国人震惊!(3分,指导此题思路:谁,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会概括材料用在作文中。少一点扣一分。)
下面分别是江西省和南京市移动公司向手机漫游客户发的宣传短信,请仿照其中一条为天津移动公司拟一条宣传短信,不超过40字。(5分)
(1)观匡庐奇秀,忆井冈翠竹,赏景德名瓷,游婺源乡村――魅力江西欢迎您!
(2)博爱之都、文化之都、绿色之都――南京欢迎您的到来!
答:
示例
(1)漫步海河畔,徜徉文化街,登临蓟长城,泛舟东丽湖――美丽的天津欢迎您!
(2)美丽之城,和谐之城,人文之城――天津,欢迎您的到来!。(任选一种,只要能表现出天津的特色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笑与泪 [黎]纪伯伦
太阳从那些秀丽的公园里收起了它最后一道霞光,月亮从天边升起,温柔的月光洒在公园里.我坐在树下,现察着瞬息万变的天空,透过树枝的缝隙,御望夜空的繁星。就像撒在蓝色地毯上的银币一样。远远地,听得见山涧小溪淙淙的流水声。
鸟儿在茂密的枝叶问寻找栖所,花儿闭上它困倦的眼睛,在万籁俱寂之中,我听见草地上有轻轻的脚步声,定睛一看,一个青年伴着一个姑娘朝我走来。他们在一棵葱郁的树下坐下来,我能看到他们,但他们却看不到我。
那个青年往四周看了看,说道:“坐下吧,亲爱的,请你坐在我的身边,你说吧!笑吧!亲爱的!不久,你将成为这银色月光下一切财产的主人,成为 一座可以和王宫媲美的宫殿的主人。我将驾驭我的骏马,带你周游天下名胜;我将驾驶我的汽车,陪你出入跳舞厅、娱乐场,微笑吧,亲爱的,就像我宝库中的黄金那样微笑吧!你看着我,要像我父亲的珠宝那样地看着我,亲爱的!我要是不向你倾诉衷情,我的心就不会安宁,我们要带上许多黄金,在瑞士的湖畔,在尼罗河宫旁,在黎巴嫩翠绿的杉树下度过我们的蜜年。你将与那些贵公主阔夫人相会,你的穿戴一定会引起他们的妒忌,我要给你所有这一切,难道你还不满意吗?啊!你笑得多么甜蜜啊!你微笑就仿佛是我的命运在微笑。
过了一会儿,我看到他俩悠然自得地走着,就像富人的脚践踏穷人的心那样踩着地上的鲜花。
他们从我的视野消失了,而我却在思考着金钱在爱情中的地位,我想,金钱――人类邪恶的根源;爱情――幸福和光明的源泉。我一直在这些思想的舞台上徘徊。突然我发现两个身影从我面前经过,坐在不远的草地上,这是一对从农田那边走过来的青年男女,农田那边有农民的茅舍,在一阵令人伤心的沉默之后,随着一声长叹,我听见从一个肺痨病人的嘴里说出了这样的话:“亲爱的!擦干你的眼泪,至高无上的爱情已经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成了它的崇拜者。是它,给了我们忍耐和刚强。擦干你的眼泪!你要忍耐,既然我们已经结
成伴侣,为了美好的爱情,我们得忍受贫穷的折磨,不幸的痛苦, 离别的辛酸,为了获得一笔在你面前拿得出的钱财,以此度过今后的岁月,我必须与日月搏斗,亲爱的,上帝就是那至高无上盼爱情的体现,他会像接受香烛那样接受我们的哀叹和眼泪,他会给我们适当的报酬,我要同你告别了,亲爱的!我不能等到月光消逝 。
然后,我听见一个亲韧而炽烈的声音打断了伤感的长吁短叹,那是一个温柔的少女的声音.这声音倾注所有蕴藏在她肺腑里的热烈的爱情、离别的痛苦和苦尽甘来的快慰:“再见,亲爱的!”
说完,他们便分别了。我坐在那椿树下,速奇妙的宇宙间的许多秘密暴露在我的面前,要我伸出同情之手.
那时,我注视着那沉睡的大自然,久久地注视着。于是,我发现那里有一种无边无际的东西:一种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一种用秋天凄凉的泪水所不能冲洗掉的东西;一种不能为严冬的苦痛所扼杀的东西;一种在日内瓦湖,畔、意大利游览胜地所找不到的东西,它是那样坚强不屈,春来生机勃勃,夏到硕果累累。我在那里看到了爱情。
19.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制造了焦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金钱――人类邪恶的根源:爱情――幸福和光明的源泉”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作用?(6分)
答:
21.本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
22.请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它是那样坚强不屈,春来生机勃勃,夏到硕果累累。我在那里看到了爱情”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4分)
答:
19.静谧、优美的氛围。作用:为两对恋人的出场和作者的思索作环境渲染、烘托。(氛围、作用各2分)
20 含义: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钱与爱情是不相容的(用金钱换取不到爱情)。作用:对上文的男青年以金钱物质追求爱情进行否定,对下文的男青年以勤奋坚强追求爱情的肯定,承上启下,突出主旨。(6分)
21. 对比手法(2分)。作用,将―贫―富两对恋人的约会、对话、生活状况、内心世界进行对比,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加深读者对两种不同爱情的印象。(2分)
22.纯洁忠贞的爱情具有永恒的力量,顽强的生命力和美好的结果,表明对这种爱情的肯定与赞美。(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戏剧需要激情。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 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咆哮的江水;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就成了一片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的。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它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成茂叶繁花之美。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__融,相得益彰。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节奏鲜明、感__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的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16.文章先后两次引用别林斯基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第一次引用说明:
第二次引用说明:
17.你如何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争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的含义。
(3分)
答:
18.根据文章内容,请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2分)
A.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但又最忌讳说教。
B.戏剧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C.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
D.一部剧作的灵魂是剧作家从自我情感世界提炼而升华的思想理念。
16.第一,富于激情的剧作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2分)
第二,戏剧少了抒情性,就是去了生命和灵魂。(2分)
17.戏剧和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有差异性,戏剧通过动作、人物性格、情节来抒情,不同于诗歌用语言来抒情。(3分)
18.D.(2分,居作的灵魂是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中只选一组) (5 分)
第一组:
(1)战国末期的屈原在其代表作《离骚》中说:“民生各有所兮, ;
, 岂余心之可惩?
(2)南宋词人辛弃疾在《 》写道:“倩何人唤取, ,
!”
第二组:
(1)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时写道“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东晋诗人陶渊明的《 》中描绘农村的景象时写道:“ ,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
第一组
(1) 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红巾翠袖 英雄泪
第二组
(1) 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
(2) 《归园田居》 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郑谷 重阳后菊花 范成大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说出两首诗各自使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并加以分析。 (5分)
答:
郑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范诗主要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在郑诗中,菊的外表与蓬蒿非常相近,但却令人亲近;虽然开放在低矮的池岸旁,却晶莹明艳,芳香四溢,从来不去羡慕高高在上的瓦松。作者写出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质,赋予了它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具有人格化的内涵,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范诗中的菊花虽然开放在重阳节之后,但依然光彩照人,然而那些没有情趣的世俗之人就不再前来欣赏了。作者借赏菊之事讽刺了世人的趋炎附势、浅薄庸俗之态。(学生对郑诗的表现手法答对比或象征,如果言之成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