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4~16题。(8分)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4.陆游,字务观,号 。(1分)
15.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词作截取了村居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叙事线索分明,描写疏朗有致。
B.“采药”、“沽酒”、“弄舟”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放浪山水的闲适洒脱。
C.“独寻”透露出诗人罢官后的孤独苦闷,为后文生出归隐之心作铺垫。
D. 全词语言亦雅亦俗,境界由清幽转雄阔,风格于爽朗豪放中蕴含沉郁。
16.有人认为,“作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
14.放翁(1分) 15.C(3分)
16.前文叙写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一系列的乡居生活,表现了诗人悠闲潇洒、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作个闲人样”则充满抑郁和无奈,是掩饰疏放,装出来的,这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4分)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
⑴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⑵ 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⑶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⑷ 今宵酒醒何处? 、 。 (柳永《雨霖铃》)
⑸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⑹ 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⑺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⑴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侵晓窥檐语 ⑶总为浮云能蔽日 ⑷杨柳岸、晓风残月 ⑸银瓶乍破水浆迸 ⑹ 任重而道远 ⑺ 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 题。(21分)
鲁山,在鲁之山
①一座山,倘与五岳之尊泰山比邻而居,大约是很容易遭受忽略的。
②在齐鲁大地,泰山是山中的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一览众山小”,说的都是泰山之大。泰山不仅雄伟,而且是一座文化的高山。自古以来的帝王,包括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尧、舜、禹,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等,都把泰山作为封禅的场所。帝王选择祭祀天地的地方,应该是有很多讲究的。
③泰山是被历代帝王捧红的一个地方。
④然而鲁山依然是鲁山,依然保持了自己的一份真实。在我看来,鲁山之所以让人惊喜,就在于它保持了山的本色,拥有一座山本来就该有的那个样子。然而山,果真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么?大约是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涵括了多少东西啊。但鲁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忘记了,忽略了,甚至是没有来得及劫持这座山。
⑤这样的假设不无道理。人们更喜欢关注的是高峰,常常把高峰之外的山给忽略和遗忘了。这座被称为鲁山的山,本来坐落在齐地,却取了一个与“鲁”相关的名字。这就难免有些攀附之嫌。我理解鲁山。对山的命名,并不是山自身所能决定的。我猜想鲁山没准会因之耿耿于怀,始终怀了一种屈辱心态。因为泰山的存在,鲁山站到了人们的视域之外,未被改变地留存下来。鲁山被泰山遮蔽着,正如齐文化被鲁文化的遮蔽一样。这种遮蔽,客观上居然成了一种保护,使其免于被别人关注,免于遭受开发或破坏。我倒是希望这样的遮蔽更多一些。
⑥鲁山和泰山不同。鲁山委实是一个安静、简单的所在。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留存,在鲁山是稀少的。云海日出、四雄争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枣树峪……即使作为鲁山的主要景观,它们都没有什么人工痕迹,没有人为地附加一些别的东西。要认识鲁山,只能靠自己去体味。山、水、林、泉、鸟、云,在这里都有着独特的表达。简单中的丰富,值得期待的丰富。在这样的一座山里,你尽可以一个人静静地走,没有热闹没有喧嚣,也没有叫卖的商业气息……这座山,你可以聆听山的语言,也可以向山倾诉,或者什么都不去想,只管走下去就行,渐渐地就会走出奢侈的感觉,走出受了大自然的格外恩惠的感觉。
⑦石阶若隐若现。石阶是在山石上直接凿出来的。古人登山,恐怕是没有这路的。脚到了哪里,路就在哪里,虽说这自由是伴着艰险的,但也有真的快意。鲁山并不高,海拔一千多米。隐约的山路,一不小心就把你带到了某个意想不到的境地。不管怎样的惊奇,也无论如何地夸张,属于你的只是平静。也只有这平静,才会与鲁山的格调协调一致。即使是在那个叫作“云梯”的地方,那些短暂的峻险和刺激,也是在平静中滋生的。所谓“云梯”,就是从陡峭的裸岩巨石上开出的三百多级台阶。脚踩云梯,宛若走过一段云上的日子。
⑧鲁山的石径是窄而斜的,我总疑心山的深处,没准会有人居住。不知为何会生出这般感觉,只知道这感觉很强烈,很莫名其妙。脚底是枯黄了的松针,一脚落下去,就会泛起强烈的植物气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松针从脚底渐渐地撤退,越来越少,越来越薄,待到露出了青色的山石,我们已经到达一个叫作“狼窝”的地方。“狼窝”又名万石迷宫,由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垒而成。在山上,石头理应属于最常见的景观,但作为“狼窝”原材料的石头,确是有些不同的。它们错落着,恣肆着,纠缠着,幽深,潮湿,让人感觉背后有一双冷冷的眸子。也许,那眸子属于一匹野性的狼,但它与欲望无关,与贪婪无关,与饥饿无关,它更像是一束复仇的蓝色火焰。这个地方之所以被称为“狼窝”,大抵与狼是不无关系的。这让我想起海明威笔下那只孤独悲壮的豹子:“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做过解释。”如今,已经有太多的人对此做过形形色色的解释,但大抵是不宜轻信的,因为那是高寒的地方,是远离“人群”的地方。注定的孤独和寂寞,除了亲身体验,任何想象和猜测都无力抵达。环顾一下自己置身其中的这堆怪石,想一想“狼”这个意象,我懂得了这个清爽的所在。继续弓腰,继续蜗行,我好似听到了孤独的狼嚎,在松涛声中金属一般地跌落。
7.第④段“劫持”的含义是 (2分)
8.第⑥段谈到“鲁山和泰山不同”。如果说鲁山是一个“安静、简单的所在”,那么,泰山就是一座 的大山。(2分)
9.下列对文章评析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本文运用多重对比和映衬,褒扬了鲁山和齐文化,贬抑了泰山和鲁文化。
B.本文是一篇游记,但没有以写景记游为主,而重在表达作者的忧思情怀。
C.引用孔子和穆罕默德名言,目的是丰富山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哲理启示。
D.第⑤段画线句子是作者对鲁山长期来被人遗忘、遭受忽略的愤激的反语。
E.第⑦段反复写鲁山给人“平静”的感觉,意在强调它“保持了山的本色”。
F.第⑧段海明威笔下“孤独悲壮的豹子”,实际上是鲁山屈辱心态的写照。
10.为什么说在鲁山行走,“渐渐地就会走出奢侈的感觉”?(3分)
11.第⑧段花了不少笔墨写“狼”这个意象,说说它对主旨表达所起的作用。(3分)
12.根据本文内容,写一段介绍鲁山的文字。(100字左右)(5分)
7.(开发、破坏)(2分)
8.喧闹(热闹喧嚣)、充满历史文化留存和人工痕迹(2分)
9. B.E.(6分)
10.人在鲁山行,可以与山尽情交流,享受大自然格外的恩惠。而这种享受在其他“名山”是无法获得的,因此会有“奢侈的感觉”。(3分)
11. 狼”的眸子像“复仇的蓝色火焰”,这“复仇”与人有关。是人类的过度“开发”,侵占了本该属于动物的领地,进而从“人类应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表达了主旨。(3分)
12.要点:鲁山的位置、高度、主要景观和未经开发的特点。(5分)
请联系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以“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略
8.B 9.A 10.D 11.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从华尔街危机看新蒙昧主义的破产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将颠覆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那种弥漫全世界的迷信或思潮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就是一种“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学习美国,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思潮。
新蒙昧主义是相对于旧蒙昧主义而言的。旧蒙昧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欧洲,zōng jiāo 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人们思维意识的时代,是罗马教廷企图以他们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时代。历经千辛万苦,通过无数斗士的不懈努力,欧洲终于摆脱了旧蒙昧主义的统治。但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应运而生。
最初也是最持久的理念就是“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其核心思想是欧洲(主要是英国)代表着人类的前途,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道德价值、语言文化乃至吃穿住行,欧洲都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到20世纪,西方中心论或者说新蒙昧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极端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精英发明的“历史终结学说”,代表作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乃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基辛格在回顾20世纪的历史时曾宣称,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美国试图依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整个世界的历史,美国要把它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以此来构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新蒙昧主义是一个世界现象,已存在数百年了。其表现方式花样繁多,譬如,国际战略领域推行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政治制度领域推行美国式民主、自由和人权;娱乐领域推崇好莱坞和百老汇等。在经济、金融、货币领域则是“华盛顿共识”。这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其基本目的是将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旦世界各国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彻底取消外汇管制、实施完全的浮动汇率,那么,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美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历史早就证明,这套完全不顾各国实际的极端政策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了巨大灾难。当年迫于压力,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几个亚洲国家,早就与“华盛顿共识”分道扬镳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经验,是对华盛顿共识有力的驳斥。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而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海啸已将美元霸权的神秘光环席卷而去,新蒙昧主义也已江河日下。全世界都在反思和批评华尔街模式,重建国际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的强大呼声振聋发聩,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狂热推销“华盛顿共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原文有删改)
5.下列对“新蒙昧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是新蒙昧主义最初也最为持久的理念;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代表着人类的前途和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是其理念的核心。
B.新蒙昧主义实际上就是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学习并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等说法的同义语。
C.新蒙昧主义20世纪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等美国精英狂热鼓吹“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
D.“新蒙昧主义”是从“旧蒙昧主义”脱胎而来的,旧蒙昧主义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前世界各国人民的思维意识被罗马教廷用zōng jiāo 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的时代。
6.下列对“华盛顿共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一旦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那一套去做,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这已为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中国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B.“华盛顿共识”是新蒙昧主义在经济、金融、货币领域的表现,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顾各国实际而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
C.亚洲的几个国家当年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华盛顿共识”,后来又将其抛弃,因为“华盛顿共识”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了巨大灾难。
D.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极力贩卖“华盛顿共识”,其基本目的是要把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左右世界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的“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指的就是“新蒙昧主义”思潮。
B.新蒙昧主义是一个已存在了数百年的世界现象,“全盘西化”思潮曾在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确有大量知识精英和各界人士,深信美国模式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C.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海啸虽然给了“新蒙昧主义”致命一击,但是我们批判新蒙昧主义,并不意味着要将美国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以及其他宝贵经验全盘否定。
D.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既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这是对“华盛顿共识”的有力驳斥。
5.D 6.A 7.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达尔文花费20年心血写成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界三大发现之一。 B: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中,废墟是昨日的坟墓也是明日的家园,灾难是过去的终点更是新生的起点。 C: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红军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D:仅“十一”当天平板电视就卖出千余台,电脑销售近3000多台,冰箱、洗衣机近8000台,手机卖出万余部。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情愫 百叶窗 手疾眼快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灯芯 座佑铭 稗官野史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C:按捺 峨眉山 珠联璧合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阔老 喝倒彩 对簿公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恰当;④不得抄袭。
略
给下面的新闻消息加上标题(4分)
正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新华社电第81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于22日晚在好莱坞柯达剧院举行。此前夺奖热门影片、获10个奖项提名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2日摘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该片最终将8个奖项收入囊中,成为本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由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讲述了在印度孟买贫民窟长大青年马利克利用从艰辛生活中学到的“智慧”在电视抢答竞赛中获胜,最终找回失去爱情的故事。
在上月揭晓的金球奖中《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
西恩・潘凭借影片《米尔克》再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英国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毫无悬念地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其他奖项也各有其主。
正题: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幕
副题:《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横扫百万大奖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