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5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 ,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2) __________ ,谈笑间,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3)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请以“种植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略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格式,在横线上仿写一段话。要求: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内容切合自然风光及人文特点。(6分)
列车行至江苏、安徽境内,有这样一段广播稿:
各位旅客:前方到达的是六朝古都南京,这里山川形胜,人文荟萃。紫金山松柏苍翠,玄武湖波光荡漾。东吴大帝指点江山,中山国父经纬天地。诗人曾感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南京。
接下来,列车将进入皖江大地,从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到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风光秀美,历史悠久。 , 。 , 。
: , 。”……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安徽大地。
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徽州商人叱咤风云。前人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评分标准:两处对偶,一处引用,共2分。每一处又分为内容和形式,各1分。内容要切合自然风光及人文特点,形式应符合对偶和引用的要求)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口号是:点燃激情,传递梦想。试简要赏析该口号的含义和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与“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主题口号有关联,体现了北京奥运会信息传播的一致性;二是富有激情和情感色彩,“点燃”和“传递”两个动词充分体现了火炬接力的特点;三是句式简短,琅琅上口,有感染力
在横线上补充两个新词,并就其新词意义作简要说明。(4分)
体育是生活时尚的典型体现,也是汉语新词新义产生的沃土,数不胜数的新词新义从体育赛场走向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新闻媒体的热门流行语。如“擦边球”原意是指乒乓球赛中紧贴边界,刚好在界内的球。现在很多场合是指钻法律、政策的空子,游走法律、政策边缘的行为;又 如
;再如
答案示例:“冲浪”原指运动员利用冲浪板随海浪快速滑行用全身的协调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的一项水上运动。现在多指在网上自由自在地“疯狂”,就是上网。
“出局”原指棒球、垒球比赛击球员或跑垒员在进攻中因犯规等被判退离球场失去继续进攻机会。现在多指人或事因不能适应形势或达不到某种要求而无法在其领域继续存在下去。
“越位”原指足球赛中攻方队员传球刹那有进攻队员位置处于对方半场内并在球的前方而对方队员少于两人的情形。现在多指超越自己的职位或地位。
其他还有“禁区”“亮黄牌”“三级跳”“马拉松”“打太极”“短平快”“二传手”“踢皮球”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关于绿色设计与绿色产品的思考
绿色设计是目前国际设计的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环境以及生态问题的反思。何谓绿色设计呢?所谓绿色设计(GD),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等。绿色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以绿色技术为原则所进行的产品设计。所谓绿色技术(EST)在西方被称之为“环境友善技术”,是减少环境污染或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使用技术、工艺、产品的总称。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尽可能的回收并再循环或重复利用。因此设计师的绿色设计可以遵循“获取最小值”这一创新原则,并建议采取以下五种策略来获取更多更理性的创源。
环保专家都深知设置“不可能的…”作为设计目标的重要性,他们大胆提出的环境保护口号“零浪费”和“零浪费产品”,推动设计师们去创造更先进和更适合于环境的产品。[3]例如,某公司开发的为复印机生产重新设计的流水线闭合回路系统已经节约了价值35亿美元的材料和零件。最近IBM公司宣布,为了减少电脑设备对环境的污染,该公司制造中央处理器的塑料将可以百分之百的回收。
设计师作为产品的主要策划者和创造者,对产品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都会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往往由他们决定产品所选用的主要材料,产品如何制造?采用何种特殊的表面处理方式以达到最终的表面效果?产品如何使用?用后的废弃物如何处理?是否使用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设计师对众多问题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社会绿色与消费系统,重新审视现代设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
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满足顾客的需要,在这种实现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象浓缩清洁剂类的浓缩产品和传真、打印、复印等多种功能组合的多功能产品。类似的设想还有如用太阳能板材用在房子的侧面和顶部来积聚能量,满足住户的热水和室内温度调节的需要。
非物质化方式是“获取最小值”这一设计原则的升华。它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变的更具现实意义。同时它给现代设计师们以新的启示,使绿色设计的这片天空更加广阔。
从设计开发的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可有传统产品生命周期和绿色产品生命周期之分。传统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始于提取原材料的投入,经过产品生产加工;止于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之后。而绿色设计的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原材料生产,产品生产制造、装配、包装运输、销售、使用、直到回收、重新利用等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会有物料的输入和输出,有时可以进入人为的循环,即再利用,有时则要进入自然界的循环,造成环境、生态问题。
现代设计师要关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并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
1.下列对“绿色设计”内涵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绿色设计是目前国际设计的潮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环境以及生态问题的反思。
B.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
C.绿色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它要求设计的产品尽可能的回收并能循环利用,做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D.绿色设计是以以人为本为原则所进行的产品设计。这是一种追求减少环境污染因而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创新型设计。
2..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色设计因为能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自然资源使用,尽可能少用原材料,所以在西方被称之为“环境友善技术”。
B.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对社会绿色与消费系统关系的认识决定了产品选用的主要材料,是否使用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
C.IBM公司,为了减少电脑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在制造中央处理器时,选用可以百分之百回收的塑料。
D.为了使用热水和室内温度调节的方便,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不少家庭已经将太阳能板材用在房子的侧面和顶部来积聚能量。
3.文章第六段说,“非物质化方式是‘获取最小值’这一设计原则的升华”。结合全文来概括说明“获取最小值”的含义。(6分)
答:
4.这篇文章提出了哪些符合绿色设计思路的策略?请根据文意进行归纳。(6分)
答:
1.B(绿色设计的核心是: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利用充分)
2.D(原文信息只是一种设想,并未变成现实)
3.在尽可能满足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同时,使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到最少,(3分)而且通过尽可能回收并再循环或重复利用产品,使浪费趋向于零。(3分)(照抄原文“不仅要减少……或重复利用”得3分)
4.⑴以“不可能的……”作为设计目标推动设计师创造更先进和更适合环境的产品;⑵设计师要研究社会绿色与消费系统,重新审视现代设计;⑶尽可能地采用非物质化方式;⑷尽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人为循环。(每点2分,对三点满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必做题)
窗外的风
看着窗外的风。
等等,风是可以看的吗?应该可以吧,那随着时间飘过的,悠久的风。都市里的人群像躁动的浪涛,不会因为每个人,或者说是伴着浪花沉浮的沙粒而短暂停留。而我们,会不会在飘到下一个入海口时,就忘了自己是从哪来的?
的确,叶子飘落有可能是因为秋的枯黄,但是更有可能是因为……树的不挽留。水里的沙、天上的云、落下的雪,轻得连声音都没有。那么,作为人间的一员,生老病死会不会也像落雪一样――无声无息?
但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于是,人就把过往堆叠,淡淡地蒙上一层记忆的色彩,飘出一阵阵怀恋的气息。无论是童年吹泡泡的花园,少年匆匆踏过的街市,中年时经历过的繁华,老年时模糊的视线……只要是出现过的,往往会有美丽的记忆色彩,温柔地笼罩着。
少年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比自己大上很多岁的人,但是看着只到自己腰际,或是刚到肩膀的孩子,他的眼睛里,总有你可以读懂的东西。这大概就是记忆的功劳。
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过的音乐,感动过的故事,都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轻到被遗留在脑海深处,但是联想起来,却总不会彻底忘记。而我们的思想,其实,也是这一点点喜欢,一点点讨厌,一点点感动留下的回忆,慢慢磨出每个人特有的美丽形态。
所以,当我们被岁月的浪涛,翻覆得晕头转向,却还留有最初的坚持,最初的梦。就是因为有这些宝贵的能量,我们才会不管眼前的风浪,注视着初晴的光。即使只有微微的曙色,还是勇往直前。
而现在的我们,回忆起以前的自己,即使是几分钟之前的,大概也会微微笑,嘴角微微扬,头轻轻地摇。可见,记忆会让我们越来越成熟,却绝对不会让我们忘掉过去,迷失自己。
过去、现在和未来,被奇妙的线牵引,存在着莫名的巧合,惊人的重复。只有记得住过去,才能看得到未来。
透过厚重的玻璃,看自己生活的城市,灯火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但窗畔的脸,又多了几分成熟。有时候,不得不感慨时间快得令人揪心。然而,能够把这层烦乱抚平的,只有记忆里天空的颜色。
看着曾经出现过的景象,大概会有模糊的重叠,那是因为留有当时的视线。时光飘过,曾经的身影朦胧,感情骄傲地宣布惊人的改变,但回忆到过去的时候,微微的酸涩就骗不了自己。
太多追不回的、珍贵青春的记忆,就失落在这个城市的风里。推开窗户,伸手触摸柔柔的空气,隐约知道了风的流向。
14.“那随着时间飘过的,悠久的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5.少年人“看着只到自己腰际,或是刚到肩膀的孩子,他的眼睛里,总有你可以读懂的东西”,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4分)
16.作者为什么说“只有记得住过去,才能看得到未来”?结合全文归纳。(6分)
17.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分)
(1)第一段“窗外的风”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结合全文理解“推开窗户,伸手触摸柔柔的空气,隐约知道了风的流向”一句的内涵。(4分)
14.(1)童年吹泡泡的花园,(2)少年匆匆踏过的街市,(3)中年经历过的繁华,(4)老年时模糊的视线……(扣住“时间”, “悠久”两个词, “凡是出现过的,往往会有美丽的记忆色彩,温柔地笼罩着”来理解)。如果答“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过的音乐,感动过的故事”可得2分)(4分)
15.少年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比自己大上很多岁的人,但只要经历过的就会留下痕迹或从比自己小的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只要扣住回忆起以前的自己,记忆的痕迹即可得分)(4分)
16.记忆会让我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强,绝对不会让我们忘掉过去,迷失自己或我们会被岁月的浪涛,翻覆得晕头转向,只要还留有最初的坚持,最初的梦,这些宝贵的能量,让我们不管眼前的风浪,勇往直前。(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1)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引出下文有关风的联想,所经历的事,美丽的回忆,历练的思想。(要扣住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答。)(4 分)
(2)不要把自己封闭在窗内,与许多美好的回忆隔绝,只要打开窗子,去感受那些美好的回忆带来的宝贵能量,就能够找到未来的方向和勇往直前的力量。(只要扣住“从回忆中找到方向,找到力量”即可。)(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岁寒, 。(《论语・子罕》)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上》)
(3)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4)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7)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老当益壮, 。(王勃《滕王阁序》
(1)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暧暧远人村 (4)哀吾生之须臾 (5)别有幽愁暗恨生 (6)蓝田日暧玉生烟(7)一尊还酹江月 (8)宁移白首之心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