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步余马于兰皋兮, , ,
退将复修吾初服。 ( 屈原《离骚》)
(2)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
(苏东坡《定__》)
(3)江间波浪兼天涌,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1)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步入以离尤兮 (2)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3)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4)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每空1分,如果四题都填写,就计前三题的分值)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出红尘”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1)“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它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 (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抒发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8.A. ( 微:如果没有)
9.A (A 助词,取独;B 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假设;C ①代词,他的,②连词,如果;D ①连词,于是,②介词,依靠或凭借)
10.B.(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
11.①大臣们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周昌在朝庭上与皇帝争辩时最强硬。
②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③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一提到保护动物,我们就以为是保护野生动物。其实不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家畜家禽也需要保护,随着外来家畜家禽品种的增多,一些地区的“土著”家畜家禽因为没人继续饲养而面临绝种危险,家养动物的多样性随之会遭到破坏,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品种也会随之消失。
世界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名为《世界食用动物遗传资源状况》,该报告汇集了169个国家的数据,记录了全球食用动物遗传资源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各国管理这类资源的能力。在这份国际性畜禽多样性评估报告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多样性状况和资源管理能力,包括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利用和价值、分布与风险情况和面临的威胁、有组织育种和保存规划以及制度、政策和法律框架等,并对整个生产体系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强化资源利用和发展所需的手段和方法。
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的畜产主要依赖北半球的几个品种,而不少地区的农民放弃饲养本地品种的家畜家禽。全世界有7600个已知家畜家禽品种,而其中有1400个正在受到威胁。过去7年中,每个月有一个家畜家禽品绝种,现在急需采取行动保护亚洲和非洲的特有的种群。由于一些地区特有的牛、鸡、猪和羊生长较慢,产量较低,它们被来自欧美产量高的品种所替代。目前受到最严重威胁的是乌干达特有的长角牛,这种牛有可能在20年内绝种,因为农民更喜欢喂养产奶量高的外国黑白花奶牛。
在非洲和亚洲,目前许多当地特有的品种正在遭受杂交带来的“基因侵蚀”。因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必要建立国家性或地区性的家畜家禽品种基因库,急需建立稀少家禽家畜品种的精子和卵子库,保护濒临灭绝的品种。肯尼亚国际牲畜研究所负责人塞雷说:“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明白现存品种的真正价值,直至它灭绝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所剩下的品种放入基因库中进行保存的原因。”
另一个导致家畜家禽品种灭绝的因素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补贴。政府经常向农民提供额外补贴,鼓励他们喂养产量高的新品种。一旦停止补贴,农民就发现喂养进口家畜家禽品种的成本太高。但是当他们想转向本地品种时,本地品种已经消亡。然而,高产品种未必是最佳品种,因为每个生物品种都有其优缺点,因低产而被淘汰的品种很可能在营养含量、抵抗疾病和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家畜家禽等食用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组成部分。它虽然在物种多样性中占很小的比例,但在遗传多样性上却非常重要,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的生产资料,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的保护措施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必须尽力保护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以便人类后代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有更多的选择。这对于提高粮食保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粮农组织的专家指出,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际机制,对动物遗传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施有效的管理。一些专家提出了其他一些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使人们了解本地动物品种的优势,以及呼吁各国政府采取经济补偿等措施鼓励人们饲养当地品种等。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世界食用动物遗传资源状况》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状况和资源管理能力,并对整个生产体系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评估。
B.在亚洲和非洲特有的家畜家禽种群中,目前受到最严重威胁的乌干达特有的长角牛,这种牛将在20年内绝种的原因是农民更喜欢喂养产量高的外国黑白花奶牛。
C.高产品种未必都是最佳品种,因为每个生物品种都有其优缺点,因低产而被淘汰的品种很可能在营养含量、抵抗疾病和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D.家畜家禽等食用动物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组成部分,它虽然在物种多样性中占很小的比例,但在生物多样性上却非常重要。
6.从文章看,下列不属于家畜家禽濒临绝种的原因的一项是
A.随着外来家畜家禽品种的增多,一些地区的“土著”家畜家禽没有人继续饲养。
B.在非洲和亚洲,目前许多当地特有的品种正在遭受杂交带来的“基因侵蚀”。
C.发展中国家政府向农民额外提供补贴,鼓励他们喂养产量高的新品种。
D.本地品种的家畜家禽属于低产品种,没有饲养的价值,因而很可能被淘汰。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家畜家禽品种的增多,一些地区的“土著”家畜家禽面临绝种的危险,家养动物的多样性也会遭到破坏。
B.只要建立国家性或地区性的家畜家禽品种基因库,建立稀少家畜家禽的精子和卵子库,就可防止生物品种的灭绝。
C.低产品种很可能在营养含量、抵抗疾病和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喂养低产品种的价值远远高于喂养高产品种的价值。
D.家畜家禽等食用动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组成部分,在遗传多样性上也有重大意义。各国政府应鼓励人们饲养当地品种。
5、C(A、“生物的多样性”应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多样性”,扩大了概念的范围;B、“将在20年内绝种”错,原文是说“有可能在20年内绝种”;D、“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多样”位置颠倒了,与原文意思不合。)
6、D(“家畜家禽属于低产品种”没有依据,“没有饲养的价值”错。)
7、D (A、“家畜家禽”少了限制词“外来”,与文本精神不合;B、将原文的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另外,“就可防止生物品种的灭绝”言过其实;C、文中说“高产品种未必是最佳品种”,也就是说高产品种中也可能有既具备低产品种的种种优势,又具备低产品种所不能及的“高产”的特点。“喂养低产品种的价值远远高于喂养高产品种的价值”结论错。)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讲座使学生明白了青春期要加强营养,要多吃豆类食品和鲜叶蔬菜,生活要有规律。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C: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所以应当满怀信心,去争取胜利。 D:专家认为,尽管2008年的房地产业困难很多,但是发展依然迅速,房价不会出现大的滑落。
下列各组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委屈求全 钉书机 座标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凭心而论 萤光屏 宣泄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C:欢呼雀跃 一窝蜂 撕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山青水秀 敲竹杠 决择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鸿门宴”结束后,亚父范增很气愤地慨叹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是一个惊人的预言!古今中外都曾有过惊世骇俗的伟大预言,给人类以震撼。
请以“预言”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渑池会)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4.文中是如何侧面凸现蔺相如这一形象的?(4分)
答:
15.明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并请求“就汤镬”,蔺相如为何还补说了句“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4分)
答:
16.蔺相如捧璧入秦后,一共与秦王进行了三个回合的较量,并显现其杰出的外交才华,请对当时情况分别加以概括。(6分)
(1)
(2)
(3)
17.蔺相如一开始仅“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为何能很快就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实现人生的巨大跨越呢?他的成功给了你怎样的启迪?(8分)
(1)原因:
(2)启迪:
14.首先通过赵宦者令缪贤的介绍,初步显现蔺相如的才华;(2分)其次通过赵王与诸大臣谋,结果是“计未定”,求可使报秦者,“人未得”,而蔺相如至,两矛盾化解。(2分)
⒖这是一句很委婉的提示语: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成功地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从而富有尊严地完成使命。(意对即可)
⒗(1)蔺相如献璧后通过观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施计骗回璧,并做好璧首俱碎于柱的架势(1分);“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王还以骗(1分)。(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于是再骗,“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1分)“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又还以骗。(1分)(3)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再见秦王先表明自己“欺君”的理由(“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并提议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还主动提出“就汤镬”;(1分)秦王在内心权衡利弊后,决定“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分)
⒘原因:内因――有勇,(1分)有谋,(1分)富有爱国精神;(1分)外因――贤人的举荐。(1分)启迪:(略,能有理有据且自圆其说即可)(4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诗
张愈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⑴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分)
⑵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又具有怎样的不同?试分析。(4分)
【注】*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
⑴对比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对贫苦劳动者寄予深切的同情。⑵梅诗只列举客观事实,采用白居易“卒章显其志”的笔法,而张诗则加了主观感叹,因而前者更加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同上),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和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
北宋初期,柳开、王禹称、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__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
5.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
A.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B.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C.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D.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
6.文中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下列对这种说法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文章必须“因事陈词”“辞事相称”,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求“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
B.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
C.骈文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语言陈旧、套路滥熟、好用典故,而韩愈从前人的语汇中推陈出新,从当时的口语中提炼新词,创造出不少新颖的语汇,使文章常常闪现出妙语警句,增添了不少生气。
D.裴度之所以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持反对意见,关键是他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加以革新。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不仅仅只可以著书立说,也可以写景、抒情、言志。
B.韩愈既写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并注意把二者统一起来。
C.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愈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由于韩、柳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
D.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
5.A.(该句的陈述对象应该是“古文运动”,而不是韩柳)
6.B.(“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不当,应该结合下文加以理解)
7.B.(文中说“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把二者统一起来”是指下文的“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提倡古文”并不就是“写古文”,而是指写作时要效法先秦两汉的散文,当然在实践中韩愈也创作了大量的形式自由灵活、内容深广的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