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①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此词:“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4分)

②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1)(4分)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是无精打采,愁上心头。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答出不舍之情2分,答出细心、关心2分)  

(2)(4分)最后两句构思奇特,作者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故作旷达。曲折含蓄地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痛苦别情和不舍的依恋之情,分别是撕心裂肺的痛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走,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情形或许好受些,。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答出表达特点的得2分,答出“曲折含蓄”即可,未必要答出“曲笔”;具体分析2分) 

【赏析】此为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爱人将行、行日及别宴上的种种情态,下片极言离别的痛苦。
     上片起首一句,写女主人公自爱人打算出行时就没精打采,整天百无聊赖地描眉。第二句,写她一见丈夫打点行装就愁了。这“愁见”似不同于“愁看”,应是情绪的突然触发,虽然行人即将出发,但何时理征衣,她并不是都有思想准备的。这样看来,这个“愁”比前句“无心”就深入一层而且带有一定程度的爆发性了。上片结尾两句,写男女双方唯恐对方伤心,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别宴上,女主人公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己的泪泉涌流出来。
     过片三句,略作顿挫,气氛稍缓,金玉的字面也显示了情意的美好;下面的反问又转入内心,“相斟相劝”表面的平静下隐伏着痛苦的煎熬。结拍两句,构思奇特,出语不凡,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正因为分别这般痛苦,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情形或许好受些。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垂伤心,那只有求助于沉醉,庶几可免两伤。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波澜起伏。

8.D

9.D

10.B

11.C

12.(1)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2)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13.断句: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5.B

6.C(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的是: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B原文为“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D原文为“自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剐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7.A(B原文已指出“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跟教育没有关系。C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推断明显不对。D不一定,原文指出“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C:在和平建设的火红年代,作为人民领袖的__于百忙之中,先后七次视察徐州,在亲切教诲之余,与徐州发展关系密切的党政军领导共谋建设大计,开创了国家领导人视察地级市之最。 D:易建联在雄鹿队客场负于山猫队后,对全队防守评价仍较为满意,他说,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全队都没有因为比分被追上来而自乱阵脚,而是靠防守把比分拿下来,缩小了与对手的差距。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

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 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

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大鹏翻飞如故,飞向生之解放。欢乐着,也痛苦着,__________痛苦着, 却也欢乐着,_____________。(2)人之爱兰,爱它无梅香,________________;爱它无松坚,__________________爱它无竹节,________________。 ①就因为飞之艰难②就因为艰难地飞着③却柔而有韧④却清新怡人⑤却兰心蕙质

A:①②⑤③④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⑤③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西方国家纷纷推出经济刺激方案,中国政府更是采取了放宽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十大举措。 B:到四川九寨沟看水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去年的汶川大地震波及九寨沟,但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中外旅游者望而止步。 C: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公德心,一味地牟求利润,这个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华源药业有限公司的被勒令停产整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D:这次资本对接会的参加者,除地处本地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等省市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也参加洽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3.“千崖暮如晓”一句最值得后人称道,它描绘出什么意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写出了暮天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在诗中既明了题目中的“暮”字,又为后面写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14.(4分)隐透出“暮雪”的影响,突出大雪的弥漫和渔翁对处境的/顷应,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与纵深感,动静相间,意境高旷。

9.C  10.D  11.A

12.(10分)(1)陈公年轻时就外出做官,到处理此事时坚决抗争,(别人)不能改变他所坚   持的主张,连年老的官吏都感到惊讶,盗贼最终得以不死。

(2)对于那有特长的人,(陈公)无不推荐扶持使其获得成功。对于那有急事、处境困难和贫寒不能自保的人,无不赈济和帮助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