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枪杆子 秤杆子 笔杆子 烟袋杆子

马洁涛

中国的古代历史,是一个血与火的历史,是强势群体鱼肉弱势群体的历史。

手握枪杆子的人永远是强势群体。军人,战争年代,他们驰骋疆场,若能抓住战机,连战连捷,那么小则封侯,独守一方;大则称王,“振长策而御宇内”。和平年代,他们趁机跻身政界,手握大权,作威作福。

手握秤杆子的人当然也是强势群体。商人,能把那秤杆子耍弄得得心应手的人,绝对是聪明绝顶的人。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 经过商场洗礼的商人,他们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因此,他们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处世法则来做钱权交易,拿自己兜里的钱来买官吏手中的权。这样,他们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际中游刃有余,在危机四伏的商战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手握笔杆子的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读书人,如果运气好,在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或走入仕途,或成为白领,这也能使自己挤进强势群体之中;若运气稍次的话,或成为教师,或成为医生,这两类人应该是处于中层地位的,虽说凭自己的能力也能养家糊口,但却常常被“搜先生刮大夫”的世俗之语奚落得颓唐不安。另外,笔者认为,社会上还有这样三种读书人是始终摆脱不了弱势群体的。一是读死书的人,二是死读书的人,三是读书死的人。读死书,这里的“死”是修饰“书”的。这类读书人,只会呆呆的读书,不辨真伪,不懂得取舍,把书中的那些古板、僵化的思想吸收了,结果是无实际用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读了一辈子书,读成书呆子,是个废人。死读书,这里的“死”,是形容读书的人。这类读书人,是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么就钻进象牙塔里,空搞创作;要么就是闭门苦读,与世隔绝;结果是人情世故一点儿不懂,说话做事像个外星人,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可想而知,不能融入社会的人当然要属于弱势群体。读书死,这里的“死”,是补充说明“读书”的。这类读书人只会拼命的读书,却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是只会“纸上谈兵”的__者,他们做事死板,不知道变通,或迂腐不堪,或酸味十足,结果是时时令人生厌,处处受人排挤,最后沦落为被时代遗弃的无用之人。

手握烟袋杆子的人始终是弱势群体。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挥汗如雨,却收获甚微。结果“殚其地之出”,还抵不上多如牛毛的纳苛捐杂税;“竭其庐之入”,也赶不上飞速上涨的物价。尽管人们习惯上在“农民”前面冠以“勤劳”、“朴实”、“善良”等美称,但勤劳的果实常常被贪官污吏搜刮得所剩无几,朴实的言行常常被奸诈之人所愚弄,善良的心地常常被丑恶的灵魂所吞噬。“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给农民最准确的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随之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但如果你留心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便会发现: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有一种群体独领风骚。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枪杆子”的时代。__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令那些好斗的行伍之人如鱼得水。他们身穿绿__,手持黑红棍,到处贴大字报,天天开批斗会,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一个一个的“枪杆子”纷纷由打砸抢分子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官员。这是耻辱的灵魂,耻辱的年代,耻辱的历史。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秤杆子”的时代。改革开放给那些头脑灵活的人提供了契机,他们开公司,搞个体;抓货源,跑销路。乘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春风,大干一番。于是由身无长物变成腰缠万贯,由名不见经传变成知名富商。

二十一世纪,是“笔杆子”的时代。“知识经济”概念的出现,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与能力、文凭与学力的重要性。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那么,出身贫寒的人也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公仆;农民的子女也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声名显赫的企业家。

二十一世纪,也是“烟袋杆子”的时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令农民欢欣鼓舞;“减免农业税,建设新农村”使得如释重负的农民有了用武之地。机械化的生产完全代替了牛耕人种的原始劳作,出外闯荡的新理念完全代替了安土重迁的旧观念。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庄稼高产,年年有余钱;出外闯荡,或打工,或经商,财源滚滚。于是农民也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近些年来,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已屡见不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农村会出现很多大型机械化生产的庄园主,会出现以生产“绿色食品”为主的农民企业家。到那时,昔日的“烟袋杆子”会成为社会的风流人物。

我们经常讲,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而这个大家庭是由很多群体组成的。不同的群体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同一群体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人为了钱透支青春,有人为了钱出卖灵魂,有人为了钱背信弃义。有些人有了钱,终日挥金如土,骄奢淫逸,变成了败家子;有些人有了钱,不忘回报社会,接济穷人,变成了慈善家。有些人有了权,欲壑难填,锒铛入狱;有些人有了权,为民做主,流芳百世。在这里,我要大声地呼吁:人类在保护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净化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要弘扬奉献精神,唾弃贪欲之人;要宣扬仁义之德,铲除邪恶之徒。力争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一片生存的净土。

二00八年八月七日

11. 文中所说的“枪杆子”“秤杆子”“笔杆子”“烟袋杆子”分别指哪些人?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概括文中所讲的“三种读书人”的特点。(要求:每种读书人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6分)

答:(1)读死书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读书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死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文章,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是强势群体鱼肉弱势群体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读最后一段,谈一谈你作为强势群体或弱势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8分)(注意;此题为探究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军人、商人、读书人、农民。借代。(5分)

12.(6分)

(1)读死书的人:不辨真伪,不知取舍,思想僵化,做事古板。

(2)死读书的人:闭门苦读,与世隔绝,只做学问,不谙世故。

(3)读书死的人:死记教条,不知变通,迂腐不堪,酸味十足。

13.(6分)

军人、商人以及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在古代属于强势群体,“三种读书人”与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军人无论是独霸一方还是登上王位,商人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读书人无论是挤上政坛还是成为白领,如果道德沦丧,那么,他们将会欺压百姓,欺骗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甚至于__。

14.(8分)参考答案:如果我是强势群体,我绝不会恃强凌弱,因为我知道金钱与权利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来时钟,买不来光阴;能买来玫瑰,买不来爱情。权利能换来钱财,换不来真心;能换来文平,买不来才干。所以,作为强势群体应该关心弱势群体,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如果我是弱势群体,我绝不会悲观气馁,因为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要知道:虽然我们的钱财没有别人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能力比他们差;虽然我们的地位没有别人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智商比他们低。所以,我会发愤图强,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缩短与强势群体之间的距离。就算强势群体欺压到头上,我也不会有杀人放火的过激行为,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说明:必须扣住人生观与价值观来谈;只要选择一个方面说透彻即可给满分;两方面都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否则酌情扣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

(2)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4)昔闻洞庭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何年初照人?

(3)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8-9题。

孤 雁

高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宿,蒹葭夜夜寒。

注:(yī),水鸥。

8.请结合首联具体分析其是如何扣题的。(4分)

答:

9.请结合尾联,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怀?(5分)

答:

8.这只大雁刚刚飞出衡阳就与雁群失散了,不得不独自飞翔,漫漫的万里归路上,是何等的孤独凄凉。作者用“失伴”与“单”来紧扣题目中的“孤”字。(4分)

9.托物言志及拟人的手法。尾联意思是:哪怕是独自露宿在芦苇丛里,也要坚韧的忍耐寒夜的侵袭;但绝不会为了取暖而与野鸭或水鸥挤在一起。借此表达诗人孤傲的情怀。(5分)

附:诗歌解析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这只大雁刚刚飞出起点,就与雁群失散了,不得不单独飞回,这漫漫的万里归途上,它的处境该是何等的孤独凄凉。“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诗人引用“汉使引渡苏武”之典故,来写这只带着书信的大雁,飞度荒凉的陇上,前往冰寒的漠北,叫它如何不心生畏怯?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它飞到高高的云层之外,从早到晚呼唤自己的同伴,却得不到回应,只能在残月高悬的夜里形影相吊。“不共凫宿,蒹葭夜夜寒”,然而,大雁必定是大雁,岂愿与众鸟为伍,哪怕是独宿在芦苇丛中,忍受寒夜的侵袭,也不会与野鸭水鸥挤在一起取暖。

4.B( A 濡:使……湿   C取:选取或推举   D :烧  )  

5. D  (A.向/在   B. A.或者/并且    C. 况且/尚且  D.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 C (文中的“布衣”是作者对自己的称呼,说明宰相完全可以适时举荐自己,而非应该举荐贫民百姓)

7.(1)译文:阁下大概也听到并见到了,您是跑过来帮助我让我活下来呢,还是安坐一旁不救我呢?

(2)译文:如果说所谓的时机,本来就是在上位的人所创造的,决不是天所创造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500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示悲观。

1.对“珊瑚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艾布拉坶研究小组已考察证实,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B.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C.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经一代代地堆积而形成的。

D.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藻窒息死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那场热带雨林大火导致了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赤潮的发生。

B.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该国财富的一个来源。

C.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D.目前,对珊瑚礁的研究和管理,由于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正处于极端的困境中。

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珊瑚礁灿若鲜花,颜色各异,海洋才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B.珊瑚礁的衰亡使印度尼西亚这一“千岛之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C.赤潮是一种红色有毒海藻,这种有毒的藻类能杀死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物。

D.热带雨林大火所释放的烟尘使周围的环境营养丰富。

1、C(A篡改文意,原文是“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 B修改判断,原文是“可能”;D偷换概念,原文是“珊瑚礁”)

2、C(这是艾布拉姆的观点)

3、B(A珊瑚礁只是使海底世界五彩缤纷的一部分,故说“才会”不对;C赤潮又称红潮,通常是指海洋微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海水中过度增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不能说是“一种海藻”。D见第六段是“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使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不能说是“烟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华尔街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9月中旬,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自1929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开始的危机像“多米诺骨牌”一般,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令全球失业率上升,多国经济陷入衰退,冰岛等国甚至濒临“国家破产”。但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不同的是,各国政府此次没有各自为政,全球联手对抗危机的愿望空前一致。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抄袭。

把文段后面的5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5分)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进为退,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解析:注意前后文之间传递的信息。前文说“懂得以进为退”就是后面的“学会妥协”,首先选②。接下来前文说“ 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就是指后面的“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知己”、“ 知彼”,选⑤、④、①。③是对④、①的总结。故答案为②⑤④①③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4分)

   本报讯(记者狄梦宇)成品油价改革在经历了15年的讨论后,终于正式列入议程表,《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已出台。目前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加上内地改革成品油价机制,多家证券分析师表示,近期备受困扰的航空航运业,受到新政策的影响很小。船舶主要使用的船用燃料油征收燃油税的可能性不大,而约占10%使用比例的柴油价格上升的影响,以中海发展(1138)为例,即使假设现有柴油价格不变,燃油税征收比例为30%,该公司50%柴油在国内加油,对公司业绩影响仅为0.023元;若考虑到成品油价的下调,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对航空业而言,由于航油不属于燃油税征收范围,开征燃油税对航空机场业没有影响。

答案:航空航运业受燃油税影响小。(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醉意的境界

单士兵

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

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意,正如水一样,一次一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就病死了,是母亲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了,不是快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

心里感觉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

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终于,欧阳修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

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东京渐远,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东京要美多了。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丽。这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

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婀娜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一次,当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了,专门修建个亭子,作为太守闲看山水之所。这亭子,太守谓之醉翁亭。

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众。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

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往事越千年,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肩动历史的车轮。

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一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其实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醉意吗?

14.请在前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欧阳修心情的三个词语,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欧阳修的心情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5.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答:

16.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5分)

答:

17.文题是“醉意的境界”,综合文中信息,概括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这种境界对我们有什么启发(7分)

答:

14.(1)忧伤  落魄失意  委屈(答对1个得1分,共3分)

作者在文章开头这样写,意在欲扬先抑(或形成强烈反差),更能充分展现欧阳修在被贬中的心态和成就。(3分)

15.这句话先描写自然环境,后描写社会环境,两相结合,(2分)既为欧阳修的离京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1分)又含蓄点明了北宋王朝的__现实。(1分)

16.因为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2分)让我们看到了同时发出心系人民的时代强音的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3分)

17.欧阳修的“醉意”,是一种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2分)醉于山水却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的境界。(2分)启发(略)(3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秋”,是历代诗人歌咏的对象,例如《诗经》中“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王勃《滕王阁序》中“ ,烟光凝而暮山紫”;刘禹锡《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 ”;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等,都是咏秋的名句。

(2)根据题意要求填写名句。

①宋代苏轼曾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下了“ ”的名句,用来说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

②古代文人词客十分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为了一个字而冥思苦想,杜甫有过“为人性僻耽佳句, ”的诗句,令人非常敬佩。

③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对偶句,

(1).白露为霜  潦水尽而寒潭清   我言秋日胜春朝  枫叶荻花秋瑟瑟  枯藤老树昏鸦

(2).①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