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创新航天是航天文化的特质
航天领域是最具创新活力也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之一,创新既是发展动力,也是根本出路,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有了创新,甚至是奇思妙想,才有载人航天,才有奔月探月,才有太空行走,才有深空探测。因此,创新航天是航天文化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航天文化的特质。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已成为各个领域、各项事业乃至国家建设的主流,成为推进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和动力。____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航天事业进行的每一项科研试验,都是高科技实践活动,都是艰巨的创新实践。中国航天战线的科技专家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巨大成功,在世界航天科技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谋求新发展,就必须把创新作为航天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特性,推动发展思路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组织指挥创新、技术领域创新,以及理念、方法、制度的创新。
在航天领域培养和倡导创新精神,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搞创新,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航天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航天试验的成功率。必须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和航天建设大趋势,适应航天科技迅猛发展的需求,下大力气抓好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必须依托高素质的专家方阵和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科研攻关。必须坚持走开放式科研之路,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合作交流,联合集智攻关,不断提高航天试验的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立足实际搞创新。创新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综合也是一种创新,不能认为创新就一定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重大原理。提倡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技术,解决航天科技中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制约航天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现实问题,不断促进航天试验能力的提升。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航天试验的高风险特性,决定了在航天领域搞创新的特殊性。要不断适应新型号、新技术、新装备的需要,大胆改革创新。同时,又要着眼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和“零风险”、“零差错”的要求,确保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就决定了航天领域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反复论证、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成熟的就不要轻易改动”,这是航天最重要的经验,同时也是失误和失败的惨痛教训换来的一条铁律。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必须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论证,确保万无一失才能付诸实施。这是一个优化过程,优化也是创新。
(取材于《光明日报》2008年10月7日文 ,有删改)
5.下列对创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创新能够使我国航天领域永远保持发展的活力。
B.创新是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攀高峰的动力。
C.创新是我国航天文化中特有的最具活力的部分。
D.创新是推进各个领域、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和动力。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只要在航天建设与发展中坚持创新,就能适应新形势,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得到新发展。
C.航天创新的目的是提高航天建设质量和效益,提高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航天试验的成功率。
D.建立在反复论证、稳妥可靠基础上的创新是航天领域创新的特殊性,是由航天试验的高风险性决定的。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航天领域坚持创新精神,完成了载人航天、奔月探月和太空行走,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是深空探测。
B.我国航天事业今后的发展思路、组织指挥、技术领域会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制度也会不断创新。
C.吸收别人的科技成果,解决我国航天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现实问题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D.对我国航天事业中已成熟了的技术,今后不能改动,因为这能保证航天试验的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5.答案C
以部分代整体,创新应是航天文化中特有的最具活力的部分,而不仅是“我国航天文化中特有的最具活力的部分”,且题干问的是作用。
6.答案B
说法绝对,应把“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7.答案D
原文是“成熟的就不要轻易改动”,而不是一概不改动。
阅读下面冰心的诗句,按要求作文。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请联系你的认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见0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题目仅供参考,请多多指教!
(1)不要让“自赏”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正面立意,议论文)
(2)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反弹琵琶,拟人手法)
(3)给井中之蛙的一封信。(正面立意,书信体)
(4)墙角之花的自述。(正反立意均可,记叙文)
(5)走出墙角,看看外面的世界。(正面立意,议论兼抒情)
(6)摒弃孤芳自赏,你会眼前一亮。(正面立意,立论驳论相结合)
请仿照下面黄山毛峰的广告词的语言形式,给涡阳风味小吃“侠干扣面”写一段广告词。(6分)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该名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入杯冲泡后,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真可谓“凝铸黄山云雾质,飘溢漕溪雨露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侠子干扣面,涡阳风味小吃之一。该小吃柔条劲道,狗肉鲜美,清汤可口,独具风味;调以辣椒油,口感香辣滑腻,色泽红艳娇美。真可谓“辣出浊汗一身爽,口留余味三月香”。
刘先生与王小姐即将结婚,请你给证婚人写一段证婚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受新郎新娘双方的重托担任证婚人,我感到十分荣幸。在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婚礼仪式上,我将同大家共同见证这对新人的婚礼。
各位来宾,新郎刘XX现在XX单位工作,英俊潇洒,为人忠厚诚实,工作上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新娘王XX,现在XX单位工作。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美丽大方。他们的结合可以说是郎才女貌,珠联璧合!
各位来宾,让我们共同见证: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疾病还是健康,他们二人都会用一生的爱去保护对方,呵护对方,不离不弃。最后,让我们祝愿新郎新娘:白头偕老,美满幸福。
下面这句话太长,不适合播音,请把它改成符合广播语言特点的一段话。(4分)
一座缩短了从福州市区到金山开发区路程的横跨闽江的钢结构斜拉索大桥今天上午在省委领导同志的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要求:①保留原意;②分成四个短句;③语言连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座钢结构斜拉索大桥,它横跨闽江并缩短了福州市区到金山开发区的路程,该桥今天上午正式通车,省委领导同志参加了通车典礼。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B: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压力很大。 C: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D: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严 凤 英
佚 名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1930年4月13日生于安庆,卒于1968年,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她原名鸿元,又名黛峰。她12岁拜严云高学唱黄梅戏,取艺名为凤英。1960年,严凤英加入中国__。__中,倍受“__”__,她被诬陷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8日夜自杀身亡。1978年5月23日,安徽省委为严凤英__昭雪,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在她的艺术实践中,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使自己的演唱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严凤英在她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取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严凤英的艺术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45年以前是第一个阶段。她从小酷爱唱歌,唱戏。由于父亲严司明和母亲离异,她在四五岁时,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田园风光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与姑、姐们挖野菜放牛的同时,她学唱了流传于当地的不少民歌,艺术的种子在心灵中悄然播下。不久,因为抗战爆发,她的父亲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无聊时,教她唱京剧,这使她与戏剧艺术有了接触。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曾参加戏班的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了罗家岭,他一面开铺谋生,一面收徒授艺,严凤英由此与黄梅戏结下缘分。
1945年至1951年初是第二个阶段。随着舞台实践的不断丰富,严凤英的表演艺术水平迅速提高。她本来就有较好的演唱天赋,又虚心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她回忆道:“我到安庆想把戏演好,就努力学习。那时学表演,主要靠观摩,看着老前辈在台上的一举一动,我就一点一滴记在心里,然后照葫芦画瓢搬上舞台。因为我是女性,演旦角戏的动作要细腻些,像是那么回事,观众看得很有味。”正是凭着这种学习精神,严凤英在表演艺术上崭露头角。据老艺人回忆,《二龙山》一剧的主角是女寨主佘素贞,严凤英扮丫环表演竟使剧名更换为《丫环挂帅》。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__社会,艺术上崭露头角的严凤英非但没有得到扶助,反而遭到摧残,她被迫一次次地离开她钟爱的舞台,其间,她又学唱过京剧。她流落各地,无家可归,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初,她终于重返黄梅戏舞台,这一时期,是她生活上备受磨难、艺术上得以丰富提高的重要时期,也为她后来艺术创造的辉煌作了铺垫。
从1951年初开始,严凤英进入了艺术道路的第三个阶段。回到安庆后,她在“群乐”剧场演出,这时,党派干部和新文艺工作者帮助改戏改人改制,使她“接触新文艺思想”。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改、反霸、抗美援朝、宣传婚姻法等,演出过《江汉渔歌》、《两朵大红花》、《木兰从军》、《柳金妹翻身》等。1952年夏,她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认真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思想变化更大,“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作宝”。解放前苦难的经历使她对__、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情,从而也激发了她积蓄已久的艺术创造热情。从1953年到1965年,她先后主演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闹花灯》、《牛郎织女》、《红色宣传员》、《江姐》等近50个大小剧目,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戏曲从形成之初始,其艺术表演手段中就有了不可缺少的一项--歌唱,这是它有别于西方话剧艺术的明显特征。观众步入剧场的心态既是“看”戏,更是“听”戏,在相同腔调和其他演员演唱的比照之下,他们审听着眼前演员的演唱是否动人,技巧是否高超,希冀自己被征服。因此,一个戏曲演员,其成就的高低首先就表现在歌唱水平上。严凤英也不例外,她的唱腔,极富艺术魅力,令每个听众都过耳难忘。严凤英先天嗓音好,沙甜的音色尤其适合演唱黄梅戏。但是,她的唱腔之所以能够倾倒听众,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她善于创新。
严凤英的唱腔,首先贯穿着一个“情”字,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与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即所谓“洞达事物之情状”,“发古人之喜怒哀乐,忧悲愉快”,也是李渔所指出的“唱曲宜有曲情”,有了“情”才能“变死音为活曲,化歌者为文人”。《天仙配》是她演唱十分成功的一部作品,她曾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谈过自己的演唱体会,充分表明了她对七仙女在特定情境中情感的把握,并介绍了自己在演唱中的处理方法。 严凤英的唱腔不仅“动听”,而且“好听”,这是她恰当地运用嗓音对黄梅戏声腔进行处理的结果,使演唱“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对于这一方面的成就,申非伊的《严凤英唱腔初探》作了细致的分析。她既遵从传统戏曲演唱“字正腔圆”的标准,更追求“啭”、“润”的效果。比如《天仙配》“满工对唱”这段唱腔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准确把握字音声调基础上,大量运用前倚音,造成下滑、上挂的效果,并且按字调字情的不同,每句都有不同的唱法,使得唱腔生动而不呆滞,既明快又抒情,既纯直又圆润,令人品味不尽。此外,她还经常运用颤音、擞音、顿音等方法,一方面服务于人物情感的表达,另外一方面又使唱腔更加婉转动听。
11. 文中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严凤英的,请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具体说明严凤英艺术道路的三个阶段。(6分)
答:
(1)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文章,理解李渔的“唱曲宜有曲情”这句话的含义。(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的经历都是坎坷的。或被流放,或被罢官;或受排挤,或被诬陷……但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名著,请结合本文,结合实例,谈一下你对“名人之不幸,艺术之大幸”的理解。(8分)(注意:此题为探究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1)艺术风格 (2)艺术道路 (3)唱腔艺术
12.(6分)
(1)第一阶段:入门阶段。从小酷爱唱戏,十几岁拜师学艺。
(2)第二阶段:发展提高阶段。虚心求教,认真揣摩,丰富提高。
(3)第三阶段:辉煌阶段。吸收新文艺艺术营养,勇于创新,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13.(8分)
演员要想把戏唱好,就必须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在深入把握人物性格与测度具体戏剧情境后,要善于把握剧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唱腔里要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力求达到声情并茂,从而使自己的演唱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14.(8分)参考答案:
严凤英,时乖命蹇,屡遭__,但她却以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黄梅戏艺术的辉煌。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的经历都是坎坷的。但他们的不幸却带来了艺术之大幸。例如:
(1)白居易被贬江洲做司马,这是他的不幸,但他却写出《琵琶行》这样的千古绝句。
(2)苏东坡被贬到黄洲做团练副使,这是他个人的不幸,但他却创作“三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3)柳宗元被贬到永洲做司马,这也是他的不幸,但他创作了“永洲八记”、《捕蛇者说》。
(4)另外:左丘明双目虽然失明,但他编写了《国语》;
吕不韦虽被贬谪到蜀地,但他撰写了《吕氏春秋》;
孙膑虽被挖去膝盖骨,但他创作了《兵法》;
屈原两次被放逐,但留下不朽名篇《离骚》。
(说明:结合严凤英来谈,并举出上述任意三个例子即可给满分。脱离了文本去谈,扣2分;只举例子,但没有反映出“不幸与大幸”,扣3分;句子不通顺,扣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枪杆子 秤杆子 笔杆子 烟袋杆子
马洁涛
中国的古代历史,是一个血与火的历史,是强势群体鱼肉弱势群体的历史。
手握枪杆子的人永远是强势群体。军人,战争年代,他们驰骋疆场,若能抓住战机,连战连捷,那么小则封侯,独守一方;大则称王,“振长策而御宇内”。和平年代,他们趁机跻身政界,手握大权,作威作福。
手握秤杆子的人当然也是强势群体。商人,能把那秤杆子耍弄得得心应手的人,绝对是聪明绝顶的人。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 经过商场洗礼的商人,他们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因此,他们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处世法则来做钱权交易,拿自己兜里的钱来买官吏手中的权。这样,他们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际中游刃有余,在危机四伏的商战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手握笔杆子的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读书人,如果运气好,在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或走入仕途,或成为白领,这也能使自己挤进强势群体之中;若运气稍次的话,或成为教师,或成为医生,这两类人应该是处于中层地位的,虽说凭自己的能力也能养家糊口,但却常常被“搜先生刮大夫”的世俗之语奚落得颓唐不安。另外,笔者认为,社会上还有这样三种读书人是始终摆脱不了弱势群体的。一是读死书的人,二是死读书的人,三是读书死的人。读死书,这里的“死”是修饰“书”的。这类读书人,只会呆呆的读书,不辨真伪,不懂得取舍,把书中的那些古板、僵化的思想吸收了,结果是无实际用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读了一辈子书,读成书呆子,是个废人。死读书,这里的“死”,是形容读书的人。这类读书人,是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么就钻进象牙塔里,空搞创作;要么就是闭门苦读,与世隔绝;结果是人情世故一点儿不懂,说话做事像个外星人,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可想而知,不能融入社会的人当然要属于弱势群体。读书死,这里的“死”,是补充说明“读书”的。这类读书人只会拼命的读书,却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是只会“纸上谈兵”的__者,他们做事死板,不知道变通,或迂腐不堪,或酸味十足,结果是时时令人生厌,处处受人排挤,最后沦落为被时代遗弃的无用之人。
手握烟袋杆子的人始终是弱势群体。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挥汗如雨,却收获甚微。结果“殚其地之出”,还抵不上多如牛毛的纳苛捐杂税;“竭其庐之入”,也赶不上飞速上涨的物价。尽管人们习惯上在“农民”前面冠以“勤劳”、“朴实”、“善良”等美称,但勤劳的果实常常被贪官污吏搜刮得所剩无几,朴实的言行常常被奸诈之人所愚弄,善良的心地常常被丑恶的灵魂所吞噬。“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给农民最准确的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随之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但如果你留心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便会发现: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有一种群体独领风骚。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枪杆子”的时代。__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令那些好斗的行伍之人如鱼得水。他们身穿绿__,手持黑红棍,到处贴大字报,天天开批斗会,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一个一个的“枪杆子”纷纷由打砸抢分子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官员。这是耻辱的灵魂,耻辱的年代,耻辱的历史。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秤杆子”的时代。改革开放给那些头脑灵活的人提供了契机,他们开公司,搞个体;抓货源,跑销路。乘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春风,大干一番。于是由身无长物变成腰缠万贯,由名不见经传变成知名富商。
二十一世纪,是“笔杆子”的时代。“知识经济”概念的出现,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与能力、文凭与学力的重要性。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那么,出身贫寒的人也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公仆;农民的子女也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声名显赫的企业家。
二十一世纪,也是“烟袋杆子”的时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令农民欢欣鼓舞;“减免农业税,建设新农村”使得如释重负的农民有了用武之地。机械化的生产完全代替了牛耕人种的原始劳作,出外闯荡的新理念完全代替了安土重迁的旧观念。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庄稼高产,年年有余钱;出外闯荡,或打工,或经商,财源滚滚。于是农民也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近些年来,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已屡见不鲜。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农村会出现很多大型机械化生产的庄园主,会出现以生产“绿色食品”为主的农民企业家。到那时,昔日的“烟袋杆子”会成为社会的风流人物。
我们经常讲,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而这个大家庭是由很多群体组成的。不同的群体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而同一群体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人为了钱透支青春,有人为了钱出卖灵魂,有人为了钱背信弃义。有些人有了钱,终日挥金如土,骄奢淫逸,变成了败家子;有些人有了钱,不忘回报社会,接济穷人,变成了慈善家。有些人有了权,欲壑难填,锒铛入狱;有些人有了权,为民做主,流芳百世。在这里,我要大声地呼吁:人类在保护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净化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要弘扬奉献精神,唾弃贪欲之人;要宣扬仁义之德,铲除邪恶之徒。力争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一片生存的净土。
二00八年八月七日
11. 文中所说的“枪杆子”“秤杆子”“笔杆子”“烟袋杆子”分别指哪些人?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概括文中所讲的“三种读书人”的特点。(要求:每种读书人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6分)
答:(1)读死书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读书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死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结合文章,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是强势群体鱼肉弱势群体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读最后一段,谈一谈你作为强势群体或弱势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8分)(注意;此题为探究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军人、商人、读书人、农民。借代。(5分)
12.(6分)
(1)读死书的人:不辨真伪,不知取舍,思想僵化,做事古板。
(2)死读书的人:闭门苦读,与世隔绝,只做学问,不谙世故。
(3)读书死的人:死记教条,不知变通,迂腐不堪,酸味十足。
13.(6分)
军人、商人以及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在古代属于强势群体,“三种读书人”与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军人无论是独霸一方还是登上王位,商人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读书人无论是挤上政坛还是成为白领,如果道德沦丧,那么,他们将会欺压百姓,欺骗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甚至于__。
14.(8分)参考答案:如果我是强势群体,我绝不会恃强凌弱,因为我知道金钱与权利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来时钟,买不来光阴;能买来玫瑰,买不来爱情。权利能换来钱财,换不来真心;能换来文平,买不来才干。所以,作为强势群体应该关心弱势群体,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如果我是弱势群体,我绝不会悲观气馁,因为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要知道:虽然我们的钱财没有别人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能力比他们差;虽然我们的地位没有别人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智商比他们低。所以,我会发愤图强,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缩短与强势群体之间的距离。就算强势群体欺压到头上,我也不会有杀人放火的过激行为,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说明:必须扣住人生观与价值观来谈;只要选择一个方面说透彻即可给满分;两方面都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否则酌情扣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
(2)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4)昔闻洞庭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何年初照人?
(3)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8-9题。
孤 雁
高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宿,蒹葭夜夜寒。
注:(yī),水鸥。
8.请结合首联具体分析其是如何扣题的。(4分)
答:
9.请结合尾联,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怀?(5分)
答:
8.这只大雁刚刚飞出衡阳就与雁群失散了,不得不独自飞翔,漫漫的万里归路上,是何等的孤独凄凉。作者用“失伴”与“单”来紧扣题目中的“孤”字。(4分)
9.托物言志及拟人的手法。尾联意思是:哪怕是独自露宿在芦苇丛里,也要坚韧的忍耐寒夜的侵袭;但绝不会为了取暖而与野鸭或水鸥挤在一起。借此表达诗人孤傲的情怀。(5分)
附:诗歌解析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这只大雁刚刚飞出起点,就与雁群失散了,不得不单独飞回,这漫漫的万里归途上,它的处境该是何等的孤独凄凉。“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诗人引用“汉使引渡苏武”之典故,来写这只带着书信的大雁,飞度荒凉的陇上,前往冰寒的漠北,叫它如何不心生畏怯?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它飞到高高的云层之外,从早到晚呼唤自己的同伴,却得不到回应,只能在残月高悬的夜里形影相吊。“不共凫宿,蒹葭夜夜寒”,然而,大雁必定是大雁,岂愿与众鸟为伍,哪怕是独宿在芦苇丛中,忍受寒夜的侵袭,也不会与野鸭水鸥挤在一起取暖。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