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美研制出新型半导体墨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半导体墨,这将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一步。伊利诺伊州化学品公司百代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稻垣说,这项发现来自一种新型材料――一种可携带负电荷的可溶性半导体墨。通常情况下,半导体有两种基本形式: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研究人员说,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说,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为N.型半导体。

稻垣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你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这非常了不起。”他说,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稻垣说:“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像印报纸一样进行印刷。它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成本相当低。”这可能有助于实现在大部分消费商品上打印便宜的射频识别(RPID)标签,帮助零售商对库存进行更好的跟踪。他说:“它还能帮助制造更复杂、更有效的灵活显示器――一种实际上可以弯曲的显示器。它还能使一些新的感应器技术成为现实。”该公司技术主管安东尼奥・法凯蒂说,在设计这种新材料时,他利用了类似于制药公司开发新的药物配方的方法。他说:“你在寻找一种新分子。”

在此次研究中,他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法凯蒂说:“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携带电子。”他说,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公司计划以“Ac“vhk”为商标出售这种墨。

稻垣说:“我们还处于这项产业的极早期阶段。第一批产品刚开始出现。”

“我们有可能取得像当前的硅技术一样伟大的成果。”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1月23日第7版)

5.下列关于新型半导体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的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而这种新型半导体墨属可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具有可溶性。

B.新型半导体墨可以制作柔性电脑屏幕,也可能用它来制作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

C.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

D.新型半导体墨可以让我们提高印刷速度,降低印刷成本。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研制新型半导体墨的真正目的是要提高印刷速度。

B.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了一步。

C.柔性电脑屏幕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弯曲的显示器,有了这种显示器,我们使用电脑将更加随意和方便。

D.新型半导体墨的生产还处于极早期阶段,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提到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B.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所以它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

C.安东尼奥・法凯蒂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并且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

D.新型半导体墨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们取得了像当前硅技术一样的伟大成果。

5. A(“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错,原文是“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

6.B(原文是“将使……迈出进一步’’)

7. C(A“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一种东西;B原文是“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而不是说“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有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  D原文是“有可能取得”)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奥运开幕式焰火燃放的传统品种包括:喷泉――红闪;花束――彩色花束、爆裂花束;罗马烛光――红绿金银等各种颜色;礼花弹――牡丹类、菊花类、柳类、冠类等等。 B: 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携手刘欢,唱响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歌。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先生表示,这首主题歌既有国际特色,也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情。 C: 如果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有两家饭店,一家是麦当劳,另一家是不知名的当地小店(食物还有本地风味),你会到哪一家去吃饭? D: 本届美国大选股票,是从美国东部时间11月2日上午8时开始(北京时间11月2日晚上9时),美国东部时间2日晚上8时截止(北京时间3日上午9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在2008年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或未经批次检验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必须全部按照卫生部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进行清理检查和批次检验。 B:《北京欢迎你》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以北京普通人家的角度,用热情的音符表达北京奥运即将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和对北京奥运客人的欢迎。 C: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当前形势,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D: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理解”的意思不仅仅是“了解”,还包括“了解”之后的认同或宽容等。我们应该理解别人,理解别人可以拓宽眼界,开阔心胸。我们需要别人的理解,也经常要面对不被理解。

“理解”不只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还是影响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其实,古今中外,天、地、人、事、物,无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对于“理解”,你有怎样的经历或看法?

请以“理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断 崖

(1)石头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

(2)时间在头顶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动过。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一去不返的流水,把春天装进冬天,把少女扮成老妪。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散乱无章的碎石,被野花一次次覆盖,被风霜一次次凝结。断崖低着头,望着河对岸低矮的土屋,矮门里有不断变幻的人在渐渐陈旧的门里进进出出。屋里的人守着一个村落和一群人,年轻的人。断崖目睹着屋里人的厮守,村子是一堆默默无闻的石头。

(3)窗口对着庞大的断崖,年复一年,黑色的山崖在绿色的森林旁边,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当梦想在野地里实现,断崖默默地看在眼里;当梦想在路途上破灭,断崖也默默地看在眼里。沉默的断崖,早已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

(4)我一次次从巨大的断崖下走过,目睹断崖庞大的残缺,我不能面对断崖无动于衷。它随时会让人想起人在生命中不可遏止的颠沛流离,它随时会让人在心里浮现长途跋涉中的一些刻骨铭心的词语:断送、悲壮、逆流、落叶、沧海、黄昏……断崖避开了辉煌与荣光,耸立在所有亭台楼阁的背后,无法与它们的繁忙与奢华比较。但是,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不知道在哪一天,山崖溃落了,可谁又能意料这瞬间的溃落,在风雨中一天天泅渡,竟凝成了一种不屈的姿势。路过的人,偶然看见,一晃就过去了,不在乎断崖的诉说与沉默,也不会在石头与泥土之间看出些许寓意。只有心情沉重的人、正在经历生命的围困与冲突的人,在他的视野中出现的断崖才随时会给他感悟。是的,这庞大的断崖呈现在面前,肯定会让一些人若有所思。

(5)我就是在一次无意漫步时路过那断崖的。山村的沉静与寂寞网一样罩住了我正在挣扎的灵魂和希望,而在我的身边,山是很高很高的,路是很长很长的,风是很凉很凉的。面对断崖,我总会想起历史,想起往事:那大地上的伤口,在风霜年复一年的吹打中,渐渐地长出的暗黑色的苔藓。在阳光的曝晒下,一粒粒小石子从石壁上绽裂开来,最后坠落在谷底,石子与断崖诀离,却又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于是,我每一次面对断崖,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想,但始终相同的是:断崖在空旷与落寞之中总是用自己的身影证明自己的存在。

(6)朴素的断崖远离了灯火的辉煌,坚强的断崖支撑着深情的凝视。水分很少的断崖把每一棵小草都揽在怀里,虽是绝壁,那横长出来的小树和野花却永不停止地渲染着人迹罕至的地方,把厚重的寓意写在大地上,与高山的伫立彼此映照,最终铸炼成一种寻常人所难具备的品质,沉着、从容、朴实、深厚、忍耐、渴望、崛起、昭示,提醒一切正在沉沦的人,把痛苦与丧失当成身后的历史,在阳光和风雨中挣扎,坚韧地在命运的途中点燃心中即将熄灭的热情与梦想,演绎凤凰涅的火焰。

(7)我的呼吸在灯光的波纹里,遥遥地望着村庄畔的断崖,断崖仍然在它的世界里。断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中,我为它在我的思维里安排了一个位置,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

17.根据全文,说说“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的断崖是怎样的断崖。(4分)

18.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沉默的断崖“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请根据第三段内容,概括回答。(2分)

19.结合上下文,说明第四段中“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这句话的作用。(5分)

20.从五、六两段看,断崖引发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请分点概括。(6分)

17.(4分) ①见证了村庄沧桑变化的断崖②是在空旷与落寞之中坚韧地用自己的身影证明(或“昭示”)自己存在的断崖。③是坚强、忍耐而默默地支撑着生生不息的新生命的断崖。④是沉着、从容、朴实而又坚韧的断崖。(4分;答到一点得1分)

18.(2分)(1)沉默的断崖年复一年①默默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1分)②目睹了村里人梦想的实现和破灭。(1分)

19.(5分)①通过断崖的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残缺作比较(对比、衬托) (1分),突出断崖沉默、坚强而不屈的形象。(2分)②为下文由断崖引发的人生感悟作铺垫(或: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感悟)。(2分)

20.(6分)①面对不幸要能从容坚强,把不幸当成身后的历史。②逆境可铸炼常人难以具备的沉着.从容、朴实的品质。③坚韧的人经历了磨砺,总会找到新的道路。④人在困境中要能继续自己的热情与梦想。(2分)(答对一点得2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毕竟东流去。(辛弃疾《pú sà 蛮・书江西造口壁》)

(2)古文默写。(必须默写)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①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青山遮不住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

④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1) 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 手法,描写 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2分)

(2) 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1)(2分)拟人  燕子

(2)(3分)这一结句写得令人耳目一新:想“东风”吹去“胡尘”,是一奇;封“东风”为“万户侯”,是奇之又奇。而更妙的是在这不经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隐含一个重大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百姓渴望统一,朝中却无人抗金。给人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

10. D.绳:纠正,制裁。

11. C.假设连词:即使。( A.① 介词:因为;  ② 介词:凭……身份。B.① 副词,表两事顺承:于是,才;   ② 副词:仅仅,只。D.① 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  ② 连词,表并列:又。)

12.D (这篇传文主要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因而“许多细节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

13.①(3分)“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②(3分)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的规章条令呢?

③(3分)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

14.①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②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

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的起点,秦始皇统一全中国,距离中国文化的开始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按照一般的顺序,我们应当先处理其他几个题目,当中首要者莫过于地理背景。当旅游者乘着火车或汽车前往临潼县参观骊山及华清池时,应先注意四周黄褐色的泥土,这种泥土与美国田纳西州一带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当地四周景物通常较路基为高,所以这黄土不难观察。

  本书成稿之日,我们没有绝对的证据,能够斩钉截铁地说,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或者说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20世纪初期,学者多崇尚后说,主张中国文化之起源,不仅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为迟,其使用青铜与铁器尚比这两处至少要迟1000年。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变体。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目前这“世界文化一源说”已被中外无数学者指摘。中国的文字被认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陶器上肤浅的相似之处敌不过基本的差异。中国的冶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而无模仿的迹象。中国的栽培作物更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于两源。最近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甚至指出,即使在中国境内,文化的起源也不是一元的,从东北到珠江流域,都可找到文化起源的遗迹。

虽说钟摆现在已经摇转过来,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显然比较站得住脚,我们却不能武断地说再也没有争辩的余地。我们可以作的结论是,不管它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中国文化与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不论中国当初受外间发明的影响或浅或深都不足改变这观点。

当初期农作物受东亚大陆的土壤和气候影响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因素就开始与当地居民结下不解缘(详第二、第三两章),以后也始终如此。基于这个原因,西安附近之黄土,也就更值得注意。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6、下列与第二段加点的“后说”的主张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之起源,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为迟。

D、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变体。

7、下列作为“世界文化一源说”被学者指摘的客观原因,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字被认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

B、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

C、中国的冶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

D、中国的栽培作物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于两源。

8、下列对文章第三段“钟摆”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的理论。

B、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

C、关于中国文化源头的理论。

D、中国文化有中西两种源头的理论。

9、对本文意思进行理解,下列表述中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的。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D、中国文化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作者都没有最后断定。

6.A.  B项为“后说”。C.D两项均支持“后说”。

7. B.该项客观上支持“世界文化一源说”。其它各项均支持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

8.C。

9. D。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一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神悟了一句话: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美丽如醇酒,越久越香浓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