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一22题。

成功者的内心必定简单

查克・韦尔奇曾说过这样的话:你简直无法想象,让人们变得简单竟会被人说成是头脑简单。而现实中的事实恰恰相反,那些思路清楚,个性独立并卓有成就的人们正是最简单的人。

陈省身先生认为,人生也是一样,你越是一个单纯的人,就越容易成功。

记 者:这里的简单,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简化?就是说一个人应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坚忍不拔地做他所选定的事业?

陈省身:以前曾有记者先生问我是如何决定读数学的,我说是别的都做不好,所以就只能读数学了。我不像别人那么多才多艺,所以选择问题时也就十分简单,不用过多分心。

记 者:简单实际上最不容易。生活中有那么多的__,让人眼花缭乱。人的一生又那么短暂,但却把许多时间浪费掉了。那么,简单是不是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数学思想?

陈省身:既是思想,也是目的。数学思想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像数学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大为小,也就是把遇到的困难的事物尽量划分成许多小的部分,这样一来,每一小部分显然就容易解决。这样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用来处理日常问题的。

记 者:我还是在琢磨西南联大的那一段历史。因为在我们这些后人看来,那时中国环境那么艰苦,战争形势那么恶劣,但还能出那么多的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现象。

陈省身:西南联大当时有名望,有好的学生来,主要是学生本身好。本身好的话,你稍加指点,他就有发展。当然,西南联大是由原先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组成的,本来就有水平,老师本身声望就高,大家互相敬重,能合作。其实当时还有一个西北联大,就没搞成,自己互相打架,后来只好解散。还有一点,我们在西南联大时,因为是战乱时期,所以设备图书什么都没有,条件差,也没房子,记得我和华罗庚、王信忠先生挤在一个房间,因为地方小,连箱子里的一点书都不愿意打开。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也能做出成绩来。

记 者:正是在西南联大这几年中,您的数学研究成果开始为世界数学界所瞩目。记得在您的一本书中,您曾说,中国的大数学家如刘徽(魏晋)、祖冲之(南北朝)、李冶(金元)等都生逢乱世,但他们却也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

陈省身:只要有了人,有研究的精神,在哪里都能做事情。我一般不参加别的活动,只做我的数学。

记 者:爱因斯坦也是从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说,这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

陈省身:四十年代时,我和爱因斯坦常有来往,我们是一九四三年开始认识的。他当时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我也应聘在这里面做研究工作。有一次爱因斯坦约我去他家中做客,我在他家的书架上发现有一本书很吸引我,是我们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道法自然,淡泊宁静,西方一些有思想的科学家也是喜欢老庄哲学的。因为搞科学的人,从数理到人文,往往要讲到道德,讲到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我现在这个住所叫作宁园,就有这么个意思。

记者:我们读过您七十五岁生日时写的诗,“何日闭门读书好,松风浓雾故人谈”。您的时间太宝贵了。

陈省身:要静下心来,我现在九十多岁了,正在走向终点,但我还想为中国做一些事情。

记者:很抱歉,我们今天来也是在浪费您的时间。

陈省身:就是,你们这种找我,就是浪费我的时间。不过我很高兴看到你们。事情也有点矛盾。

20.为什么陈省身大师将自己选读数学以及后来取得成就与“简单”联系起来?(5分)

21.为什么说“成功者的内心必定简单”?请结合文本的事例作简要分析。(4分)

22.在访谈中,一会儿谈到西南联大的历史,一会儿谈到刘徽、祖冲之、李冶等大数学家,一会儿又谈到爱因斯坦书架上的老子《道德经》,你不觉得有点东拉西扯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答:数学是陈省身大师的特长和所爱,于是在选读专业时一门心思要读数学,这是选读时的“简单”。而他在做学问、搞研究时,心里也只有数学,一般不参加其他活动。正是这种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人生观,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陈省身大师自然就将“简单”与选读数学、取得成就联系起来了。(5分。“选读数学”方面2分,“取得成就”方面3分。两方面都必须紧扣“简单”来谈。)

21.答:因为任何事业上的成功者,都能够排除各种__,心无旁骛地做学问,搞研究。如爱因斯坦,就从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或:如陈省身大师,一般不参加别的活动。一心只是搞自己的数学;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宁园”,表示要静心搞研究。)(4分。分析2分,举例2分。)

22.答:访谈看似东拉西扯,其实是紧扣“成功者内心必定简单”这一主旨来展开的。谈西南联大,是围绕着“环境那么艰苦恶劣,为什么还能出那么多人才”的话题来谈的。陈先生除指出学生素质好、师资水平高等因素外,还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能够不受外来的__与干扰,专心致志搞研究。在谈到刘徽、祖冲之、李冶时,同样也强调了虽身处乱世。但由于心无旁骛,所以他们都成为了大数学家。而老子的《道德经》,突出的就是“道法自然,淡泊宁静”,即心静。陈先生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宁园”,也是这个意思。(6分。观点明确2分;能紧扣题干的三个材料中的两个进行分析即可,每个材料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一19题。

小丑 屠格涅夫

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快乐的生活;但渐渐地有一些传言到了他的耳朵,说他到处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震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止住那些讨厌的流言呢?

一个突然的想法,终于让他愚蠢的脑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行。

他在街上碰到一个熟人――接着那个熟人夸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就不行了……你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你会这样……你是个落后的人啦。”

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到,“你怎么不害羞啊,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老早就不看这本书了。你还不知道这个?你是个落后的人啦!”

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是个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正是个高尚的人!”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到,“某君明明是个下流的东西!他抢夺所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呢?你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总之,人们无论在小丑面前赞美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地驳斥。

只是在这个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

“你至今还相信权威吗?”

“好个坏心肠的家伙!一个毒辣的人!”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小丑,“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的不简单!”

“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

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他那儿去主持一个评论栏目。于是小丑开始批判一切事和一切人,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气扬的神态。

现在,他――一个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的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

在胆小的人中间,小丑是能好好的生活的。

17.小丑用了哪些方法制止了人们的流言?作者借小丑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怎样的人?(4分)

18.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独到之处。请作简要分析。(5分)

19.文章最后,作者写道“在胆小的人中间,小丑是能好好的生活的”,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7. 答:用了“蔑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方法。(2分)讽刺了那些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无知而可笑的所谓的权威之士。(2分)

18. 答:主要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2分)文章没有浓墨重彩地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等展开描写,而是用白描的手法作浮雕式的刻画,“重神似,不重形似”,让人物在对话和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展示其性格。(3分)

19.答:这句话一方面讽刺了生活中所谓的权威们,他们其实都是无知而可笑的小丑;另一方面也批评了正是人们的胆怯懦弱,“造就”了这些所谓的权威。(2分)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对于所谓的权威,人们或是不假思索地盲从,或是因懦弱而不敢反驳,导致“伪权威”们左右着舆论的导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面对所谓的权威,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坚持己见,只有这样才不会随波逐流。(4分,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5题。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选自2006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13.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E.“低头做事”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目不两视,耳不两听,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俯首甘为孺子牛”。

F.“低头做事”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

14.根据文意,下列选项符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是(4分)

A.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

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

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D.俯首甘为孺子牛

15.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回答,“知”指什么? “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6.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

13【解析】DE。D项中的“低头做事”并非“独善其身”的心态;E项中的“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并非本文所表达的意思。

14.【解析】CD。A项反映的是个人生活小圈子中的“低头做事”,并非本文作者所赞同的做法;B项是大自然中的现象,并非做法。

15.答:“知”是指知道“低头做事”的重要性。“行”是指躬身实践“低头做事”的原则。(2分)这句话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主题。(2分)

16.答:本文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述。(2分)开篇总说“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中间分说低头做事是“用脑做事”“调研做事”“低调做事”“专心做事”;结尾引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话,紧扣中心,深化主题。(2分)

默写:任选三题[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3)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4)鼎铛玉石,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2)不耻相师;则群聚而笑之。(3)关关雎鸠,窈窕淑女

(4)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诗词鉴赏: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3分]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5.D

6.D

7.B

8.C

9.(1)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2)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10.断句: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C:垃圾车清理垃圾时不熄火,长时间发出噪声和废气,对住户的身心影响很大。 D:刚刚结束的全国“文代会”要求:文学创作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上,都要力求创新。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引起收视轰动,一时间万人空巷,报刊好评如潮。昨日,珠圆玉润的于丹带着新书来广州购书中心与读者见面,排队的人涌满了购书中心大厅。在签名售书之前,一些广州读者和于丹教授进行了交流,于丹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听她演讲的人趋之若鹜

A:万人空巷 B:珠圆玉润 C:侃侃而谈 D:趋之若鹜

请以“胜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定立意;③自选体裁;④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