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无可奈何陈忠实
从1993年陈忠实的《白鹿原》出版后,我就记住了陈忠实那张“沟壑纵横”却不失坚毅的脸,想象着年轻时的这张脸该有多么英俊。但让我大失所望的是电视专题片里的年轻陈忠实照片决谈不上英俊,只是比农村小伙子身上多了点“酸文假醋”气,真不如现在看着顺眼、深奥、硬朗、线条分明。有一次我用这话调侃陈忠实,他用陕西话回敬我:“得是地,人家都说周__就是越老越帅气嘛!”
有一次我在书摊上看到一本以作家出版社名义出版、署名陈忠实的长篇小说《丰乳玉臂》,马上打电话逗他:返老还童啦,怎么研究起“肢体学”?陈忠实一边听我电话一边在来回踱步,我在电话里能听出他啼笑皆非的腔调和踢踢踏踏的脚步声。陈忠实抱怨说:“《白鹿原》自发表到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各类版本总印数早已超过100万册,可我还收集到盗版本十几种,盗版的数量估计超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总量的三倍以上。还有不下三十本以我名字出版的小说。我的名字有那么值钱吗?”
陈忠实自己发现被盗名的第一本书是《村画》。欺世盗名者把《村画》弄得“遍地开花”,一点不在乎陈忠实本人是否知晓,竟然摆到了他家门口书摊上。摊主认得陈忠实,老远就冲他喊,你的新书卖得不错,刚进两天,几十本就卖完了。陈忠实张口结舌,估计他当时那张脸得让小摊主做两天噩梦。
没等噩梦过去,陈忠实又接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电话,说这部署名陈忠实的《村画》,内容与他们社出版的一部叫《壁虎村》的作品相同,作者是云南作协副__李霁宇。他们请陈忠实写一篇文章以澄清事实,陈忠实只好怀着无法言说的心情著文说明事实真相。估计从那事起过滤嘴香烟消愁的作用不行了,陈忠实改吸雪茄。
还有一次,上海一位读者和浙江师大的一位研究生几乎同时致信陈忠实,说他们买到一本署名陈忠实的小说《生命原》,内容不错,就是错别字太多。陈忠实当即回信说明本人并没有出版过这本书,希望他们将此书寄来看看,同时寄了自己的一部作品以作留念。其实陈忠实更为苦恼的是,这部作品是陕西党校的一位老教员在此书尚未出版之前就将一校样送给他读过,请陈忠实帮着提提意见,出版之后还送了他一本,书的原名叫《楞娃》。这事叫陈忠实好生地郁闷了一阵子,估计脸上的皱纹又多了几条。
陈忠实还接到山东作协副__赵德发的电话,说他看到一本叫《石牛原》的小说,落款是陈忠实,但内容正是自己的作品《缱绻与决绝》。接到这个电话陈忠实真是不能再容忍了,盗名盗到自己朋友的头上,不仅再一,而且再二,再三,损害自己的名誉和利益也罢,伤害到了朋友们,陈忠实于心不忍,而且为此总是心怀歉疚。从此陈忠实但凡接受记者采访都会郑重声明一点:我写《白鹿原》之后没有长篇出版,任何署我名的长篇,除了《白鹿原》之外,都不是我的作品。这一来,陈忠实估计不会再有盗他名出书的了。
其实不然,没过两天他相继收到了几张汇款单,汇款单位都是些很少听到的地、市级小报。他拿到汇款单苦思冥想也没想出曾几何时给这些地方寄过稿件。汇款不能收,只能等着邮局自动退款了。后来陈忠实在和一位记者聊天时说到此事,记者报道后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竟然查到冒名顶替的作者是陕西农村的一位文学爱好者,他自己署名的文章寄到任何地方的报刊,都从未被采用过,便想到以陈忠实的名字落款,地址写自己家的。因此那些没和陈忠实联系过的报刊就按他提供的地址寄稿费和样报,但有些知道陈忠实地址的就寄到省作协。此事过去一段时间之后,陈忠实见到一封信,是那位化名陈忠实的人悄悄放到作协收发室的。看了这封信陈忠实又难过又感慨。这位农民兄弟在信中说,他家境不好,自幼喜爱文学写作,想靠写稿的收益补贴家用,就想出这么个办法,篇篇中的。陈忠实读了这封信后,很想见见他,可这位农民没有留下地址,只好等待他的再次出现。等待的过程中陈忠实会常常想到他、惦记他。好像是他又欠下一笔难以偿还的人情债似的。
谈起他屡屡遭受的盗版盗名之苦,我估计陈忠实这会儿一定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选自《南方日报》2008年9月4日,有删改)
1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陈忠实的性格特点。(4分)
20.有人说本文整篇都是写陈忠实先生的书被盗版的事情,有重复之嫌,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材料得当吗?为什么?(6分)
21.盗版书、盗版碟等盗版现象屡禁不止,联系社会现实,结合本文,谈谈该如何规范文化市场。(5分)
19.陈忠实用陕西话回敬我,体现了他幽默的性格;(1分)回信寄书给两位研究生,表现了他平易近人的态度;(1分)当朋友的书被盗用自己的名时考虑朋友的名声,表现了他先人后己的品格;(1分)想见冒自己的名出书的农民朋友,还表现了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作家。(1分)
20.作者这样写处理得当。(1分)因为作者每一个事例的对象都不同,由陈忠实的朋友、陈忠实自己、出版社的电话、读者的信、作协__、最后到盗用他名出书的农民,(1分)结构上是层层递进的。(1分),同时情感上也是层层递进的(1分),由自我解嘲、张口结舌、无法言说、苦恼、歉疚,到最后的难过感慨,苦大仇深,(1分)文章就是用这样看似重复的事例一步一步体现陈忠实的无可奈何。(1分)
21.文中一些盗版者为了谋取利益,非法盗版,一些消费者对盗版也持认同态度,使盗版有市场,甚至是小贩也贩卖盗版,(1分)因此规范文化市场的关键在于教育,让盗版者认识到盗版的危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自觉抵制盗版,(1分)从源头和市场两方面扼杀盗版,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1分)。另外文中一些出版社不加甄别地出版书籍,(1分)因此解决盗版问题还需政府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出版市场,使它们健康、合理发展。(1分)(根据文章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文学类文本阅读
白痴
耿耕
这是小城的一道风景,一个少年站在十字路口中央,认真而坚定地指挥着车辆与行人。
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少年,但多数人叫不出少年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个白痴。除了上下班的高峰期,有警察站在路中间指挥外,其余的时间属于这个少年。他指挥的手势和那些真正的警察一样,谁也不知他是怎么学来的。
据说少年不会说话,所有路过十字路口的人都相信这点,因为他们从没有听那少年说过话,最多也就听见他嗓子里发出一个简单的音节。
对少年在路口指挥交通的事,小城人已习以为常,也没有将少年当回事,因为他只是个白痴。多数人会看着红绿灯,选择自己的停走;少部分人大概是色盲,并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来来往往的车流中自由穿行。这让少年很是气愤,常常指着那几个不听指挥的人,从嗓子眼里发出响亮的声音,但那声音只是一个音节,那就是一个“啊”字。有些乡下来的或者从外地来的人,看着站在路中央的少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少年的手势,选择穿越马路的时机。这时,少年的脸上带着笑意,手势热烈地挥舞着,嘴里轻声地发出那个单音节,指示着行人的脚步。其实少年站在路中央时,我们看不出他是个白痴,只会认为他是个认真的交通协管员。
少年什么时候迷上指挥交通这个游戏的,小城人说不清楚,只知道他站在十字路口上已经有好几年了,所以他指挥的手势才会那么娴熟,这说明少年是知道学习这个事的。
关于少年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有一个版本传得最广。说少年并不是天生的白痴,而是后天造成的。故事是他五岁的时候发生的。那是一个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横穿十字路口时,被一辆行驶的货车给撞飞了出去。因为晚上和下雨的原因,路上没有行人,所以他和妈妈在雨水中躺了很久,而那辆货车早已不知去向。等有人将他们送进医院抢救时,他妈妈没有再醒过来,而他醒过来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那天,少年站在十字路口像往常一样,认真指挥交通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推着自行车,车的后座上带着一个孩子,在亮红灯的时候,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推着自行车在人流中穿行。少年看着她大声地喊叫,脸涨得通红。可那中年妇女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自己的行走。路口那些等着过马路的人,也漠然的看着,因为这种情况他们已经见了很多,每回都有那么几个人,会在车流中穿过马路,显得那么有个性与勇气。中年妇女已经穿行到了马路中央,少年还在那里“啊啊啊”的叫喊着,但他却不挪动一下自己的脚步,只是站在原地喊着。中年妇女转头看了一眼少年那焦急的脸,露出一丝微笑,然后准备穿行另一条车流。
这时,一辆轿车直直地开来,撞上了正在横穿马路的中年妇女,惊叫声与刹车声一起响起。绿灯也在这时亮起。路边那些要过马路的人,一下子围了上去。有好事的人掏出手机,拨打着报警与急救电话,使整个现场一片混乱。
少年呆呆地站在原来的位置上,脸色苍白,眼里含着一些泪水,大概这么站了几分钟后,他移动脚步,朝乱作一团的人群走去。他艰难的挤进人群,站在正躺在地上呻吟的中年妇女身边,看着躺在地上已没有声音的孩子,沉默了一会儿,突然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
所有围观的人都听见了这两个字,便有些诧异地看着他。他没在意那些眼神,似乎为了图自己快乐一样,对着躺在地上的中年妇女,一连说了好几遍白痴,然后掉头走出人群。在这过程中,围观的人很自觉地给他让出一条道路,少年便默默地朝前走去,没有回头看一眼。
在后来的日子里,走过十字路口的人,没有看到少年站在路口指挥交通,但没有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小说界》2008年第4期)
16.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以“这是小城的一道风景”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6分)
18.有人说这个白痴少年不是白痴,你认为呢?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由。(5分)
16.引起读者的兴趣;(1分)也为下文描写白痴少年义务几年来在十字路指挥交通的行为埋下了伏笔,(1分)同时又赞扬了他的这种自发自觉的文明行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分)
17.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1分)并且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1分)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1分)同时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1分)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1分),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1分)
18.答案一:只会一个简单的音节,看起来像白痴,但我认为他不是白痴。(1分)因为首先他指挥交通的手势和真正的交警一样,说明他有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1分)其次他能够识别红绿灯,并且几年来能够义务地准确地指挥行人过马路,这说明他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并且富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1分)第三他还有丰富的情感,对于那些能够按照他的手势过马路的文明行为,他欢欣鼓舞;对于牵着小孩的妇女冒险闯红灯的行为,他焦急万分;对于那名妇女的死,他既伤心又愤怒。(2分)所以,我认为他不是白痴。(根据文章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二:我认为他是白痴。(1分)因为首先他不会说话,只会一个简单的音节。(1分)其次,他虽然会指挥交通的手势和能识别红绿灯,但这只不过是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智力因素。(1分)第三他虽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焦急的声音,但这只不过是人本能的反应。(1分)第四他虽然能够在那名妇女死后流泪甚至挤出白痴二字,但这可能是遗留在他脑海中的母亲车祸身亡的影子,不是他现在正常智力的表现。(1分)所以我认为他是白痴。(根据文章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2003年11月26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很多人不喜欢读书了,但是文本阅读还是不可缺少的。
B.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对于今天这个充满浮躁气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C.作者认为我们读书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也应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甚至还可涉猎外国文本经典。
D.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是一种时尚。
E.读书的过程就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F.倡导阅读本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经典,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首要任务。
13.根据文意,联系现实,对文中加点的有关“文化”的名词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垃圾”主要是指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粗制滥造的低俗文化。
B.“读图时代”指的是大量精美图片加文字的文本时代,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通俗性等特点,带来了阅读的简便和快捷,同时又加剧了阅读的表层化,培养了一批表层化的读者,使快餐文化走向泛滥和无度。
C.“文化经典”指的是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和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
D.“异质文化”指的是在形式上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其他国家文化。
1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认为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4分)
15.文中“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态度,“文化主体”“文化精神”指的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经典?就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体会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12.D原文是说“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并非实然判断。E“读书”应为“阅读经典文本”
13.从“质”来看主要是内容,而非形式
14.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它是转移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的需要,(1分)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1分)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1分)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1分)(4分,每点1分)
15.文化主体指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文化精神指的是民族文化传统。(1分)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经典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如阅读《西游记》时,我们应传承和发扬孙悟空不畏强权、不怕苦难、勇于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1分)而应摒弃小说中的封建迷信等糟粕思想。(1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⑵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⑶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⑷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 李煜[注]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作此词时,李煜已__入宋,身在开封。
⑴从开头两句与其余句子的关系看,两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词简要分析。(3分)
⑵分析两首词抒情上的不同特点。(4分)
⑴两首词都是先总起后具体描写。( 1分)白词开篇紧扣“忆”字,总提一笔,然后具体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1分)李词开篇从“闲梦”起笔,紧扣“春”字,然后具体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1分)⑵白词借景抒情,借江南春天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思念之情。(2分)李词以乐景写哀情,(1分)梦中的故国春色越美,越反衬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1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历了中国股市的“冰火两重天”后,投资者应该更加看清震荡市场的真实面目,提高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加成熟的心态。 B:地震可以震坏各种财产,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但它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C:从美国回来一个多月后,曼哈顿的摩天大楼,洛杉矶郊外的如水车流,已经渐渐从记忆中消失,惟有那蓝天白云,还深深植在脑海里。 D:瞿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是齐肩至顶的,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才是对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人”字永远也不能写成。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5.B 6.B 7.C 8.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B: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__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__,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际泳联宣布,将在4月初于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 尿检和血检相结合的药检制度。 ②苏州河就像一位大病初愈的老人,需要精心 ,千万不能把各种额外的负担加到他身上。 ③二环路重新修复时,选定永定门大街为防裂 区.以此为北京市区道路的维修提供新的数据。
A:施行 看护 实验 B:实行 看护 试验 C:施行 保护 试验 D:实行 保护 实验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