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制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再一次给世人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B: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有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C: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 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__”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__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__”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略
实用类文本阅读
唐僧恋爱guān yīn 接吻 多少文化被糟蹋?
唐宋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经有关部门批准,一部由日本公司投资的电影《西游记之大战金角银角》,进入我国横店、宁夏、湖南、甘肃、安徽、广西等地拍摄。而这部戏的最大“看点”是,将继续坚持以往的“恶搞”路线。
与其说“恶搞”,不如说“糟蹋”更符合实际:您听说过唐僧恋爱吗?没听说过吧?在日本人拍摄的影片中,您会看到女星反串的唐僧谈恋爱。不仅唐僧恋爱,孙悟空也坠入爱河,情意绵绵。您可能见过pú sà 低眉,可您见过guān yīn 思凡吗?没见过吧?在美国版《西游记》中,频频出现guān yīn 接吻的镜头……这些“老外”拍摄的《西游记》,就这样胡乱篡改原著,就这样挑战中国文化的底线。
文学名著被篡改,相信每一位有自尊的、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都会感觉很痛心。可是,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我们居然向篡改名著的日本公司敞开大门,批准其到中国取景。为了让“恶搞”的影片更逼真,居然有那么多“孙悟空故乡”提供拍摄场地。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实际上,被“糟蹋”的,还不止《西游记》。近日,在一些网站上,一个网络色情游戏颇为热门,下载率很高。在这款由日本公司开发的成人游戏中,冰清玉洁的林黛玉居然是“娼妇与外国人的私生女”,居然是色情女主角。面对众多网友的抵制和抗议,游戏商辩称纯粹是商业行为,并非有意亵渎中国古典名著。可是,这样轻描淡写的解释,岂能让人信服?!
针对《西游记》被一些外国人胡编乱改的现状,“美猴王”六小龄童奔走演讲、大声疾呼:要防止一些人打着“时尚”、“颠覆”的旗号来“恶搞”我们的传统文化,伤害中国人的感情!
可是,面对愈演愈烈的“恶搞”趋势,这样的呼吁显得很“无助”,也很“无奈”。毕竟,像六小龄童那样,在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把“美猴王”等艺术形象保护起来的艺术家还凤毛麟角。而保护中国名著不仅要靠先知先觉的艺术家,还要靠所有炎黄子孙的珍视和爱护,靠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手”。
外国公司改编、翻拍《西游记》是否得到中国授权?四大名著既然是中国的国粹,有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面对公众的呼吁和质疑,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不应该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如果有知识产权,为什么没有很好地保护?如果没有知识产权,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听之任之,任其“糟蹋”不成?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____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文化要复兴,首先要传承和保护好经典之作,而不是让积淀了民族魂的文学名著“任人宰割”,“任人丑化”。
面对全球化浪潮,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学名著?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值得每一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中国人认真地思考,也期待着文化管理部门亡羊补牢,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人民时评,2006年11月19日)
19、“与其说‘恶搞’,不如说‘糟蹋’更符合实际”,句中的“恶搞”“糟蹋”两词有何区别?(4分)
20、画线的句子中,“悲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问号和感叹号连用用什么深刻用意?(5分))
21、面对全球化浪潮,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学名著?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 “恶搞”是“恶劣的搞笑”的简称,“糟蹋”有“损坏、侮辱”的意思。(2分)“恶搞”只是媚俗,为了市场;“糟蹋”却是为了自己政见而刻意对其他“民族文化”损坏、侮辱。(2分)
20 作者对外国人篡改中国名著已经觉得痛心,而对中国人向篡改中国名著提供篡改条件的行为更感悲哀。(2分)问号表示质疑,(1分)感叹号表示无奈的忧愤,(1分)两个符号连用便呈现了作者对本民族文化被外国人侮辱而国人无动于衷的质疑、无奈与愤慨。(1分)
21 要保护我们的文学名著,乃至于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要做到:
首先要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其次要提高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责任心,承继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再次,要加强政府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力度,保护民族文化可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这些观点都可在文本和生活中找到依据,可结合分析。(观点表述合理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结合生活实际2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寓言课上的预言
李克南
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
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
于是,那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
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
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2007/10小说选刊〕
16、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4分)
17、姜老师的“错误”指什么?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5分)
18、对姜老师的 “预言”或“反思”你怎样评价?(6分)
16 这篇小小说截取两个场面,非常集中的写两堂课寓言课,帮教课,时空跨度大,情节跳跃性强,结局与“预言”相反,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17 答案:错误指(1)寓言课上对董玉洁的批评,(2)没有去了解和思考吴宝河“智慧”后面的背景和原因。
姜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20年前,她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很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是得法的,姜老师无疑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20年后,她已是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了。这样的身份,说明了她无论在专业水平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可是,面对自己的学生出现了今天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她陷入了深思,甚至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质疑。这是姜老师成熟的表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思考,无论是一个老师,还是作为一个学生,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模糊的身影,会引起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评分方法:答案应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书育人、思想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去分析评价。分析不求全责备,按质评分,灵活处理。
18、答案具有 开放性 探究性,但必须紧扣文本进行评价。
――评价“预言” 举 例
(1)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姜老师的课设计得很精彩,对学生,姜老师盛赞吴宝河想象力丰富,故事讲得精彩。并预言他只要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作家。这是很好的鼓励。
但姜老师的“预言”,对学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了吗?如果是,董怎么能成为 "三实"的董事长?如果不是,吴怎么会沦炎阶下囚?本文的预言不能实现,正是对把教育的功能看得绝对化的一种讽刺,教育不是万能的!
(2) 人生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是一出充满变数的剧子,它往往不是依据某条公式定理来推导的,又或者不是由某位真理家来预设的。小说写到这里,是作者的思索,也是读者对自己阅读期待的检视,对自己灵魂进行的一次拷问:我们有没有资格以真理裁决者的身份去轻易裁判别人的人生?
――评价反思: 举 例
面对自己的学生出现这样的今天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她陷入了深思,甚至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质疑。姜老师的自责,有一定道理,教师是应该用心呵护孩子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充满善良的同情心和洒满阳光的爱心,但当年她却用成年人所谓的理智的道德说教否定了这种宝贵的同情心。这是让她深为内疚和不安的。
但把吴宝河看成是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要去探究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隐藏的可怕的东西。恐怕也多虑和危言耸听了,至于把孩子的智慧,看成是“狡诈的心计”就大错了,童心无拘,童言无忌啊!
了解一个人的命运,不能从现有的固定思维去判断,而更应该具体结合学生的性格、心理、成长环境,去把握一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做老师的更重在引导,而不再急于下结论,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却更需要全面、细致。
我们到底该怎样去教育一个学生,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遇见的人和事?”
或许,正确与错误,引导和误导,真理和谬论就在你我的一念之间,我们都应该认真地思考。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值得每个人认真对待。老师的一句预言,学生的一句话,别人的一个眼神,都可能有深刻的意味。但不要轻易下一个结论,下任何结论前都应该认真深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
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奥运中对人的体能、技巧的挑战体现着古希腊人的竞争与开拓意识。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现代奥林匹克兴起之时,也是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也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演变,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竞争、拼搏、开拓、进取、重视个体、尊重科学等要素构成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与核心,这使奥林匹克运动染上了浓重的西方文化色彩。另一方面,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全球的开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各国文明与文化集萃、对话与交往的论坛,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尤其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在当代科技、人文、生态伦理的交互影响下,奥林匹克运动的这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从奥林匹克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成为一种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黑分、黑哨、假体育、假比赛、假球,使奥林匹克运动失去魅力和价值,危及了奥林匹克理想,玷污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些都与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西方理性中心主义文化有着根本的内在联系。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需要从其它文化形态,特别是东方文化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 “象天法地”,向“天”与“地”来学习合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处世原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内心的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认为天地宇宙间人与万物是都和谐共处的,主张克己复礼,把人的作用与行为限制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国古代社会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兴奋剂__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冯惠玲在“创造的多样性: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文化―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上的演讲稿)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当代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B.尽管奥林匹克精神以西方文明为根基,但它面临的这些问题与挑战已经无法仅靠西方文明自身去解决。
C.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众多问题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开始和奥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驰。
D.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给予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回应,为奥林匹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E.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与互动的平台,中国传统文化必将解决西方文化无法去解决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玷污”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
B.由国家主义、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共同主宰的泛文化
C.过度商业化、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
D.黑分、黑哨、假体育、假比赛、假球等现象
14、作者在演讲中,可以省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吗?请说明理由。(4分)
15、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谈谈你对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看法。(5分)
12、 CE 解析:C.这些问题都与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西方理性中心主义文化有着根本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结果的,而不是背道而驰。E.“必将”绝对化,把理论变成了必然。对一个得3分;答案超过2个,计0分。
13 、A 解析:“全球化的超国家、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百姓的巨型狂欢节”说明奥林匹克运动的范围之广,参与之众,其中必有“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14、不可以省去,理由:
⑴ 前三段写奥林匹克精神形成于西方文明,从而为 “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仅靠西方文化去解决”的观点,提供了事实上的论据。
⑵ 前三段写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互补共存的平台”,为本文的中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与补充”提供了可能性,只有有了这个平台,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可能对奥林匹克精神产生“有益的启示”。
【4分,每个理由2分,只答“不能省去”者不能得分】
15 、⑴ 中国传统文化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个人的不断进取,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有相似之处,但是,“更快、更高、更强” 一味强调进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和谐”,反对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的观点格格不入。
⑵ 中国礼乐文化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而“更快、更高、更强” 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
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克己”,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而“更快、更高、更强”过度强调人对自我极限的挑战,过度竞争化,并由此引发了滥用兴奋剂、职业性腐败等问题。
【5分,三点回答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对一点得3分,对两点得5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 (《出师表》)
⑵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阿房宫赋》)
⑶ 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⑷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__恨, 。 (《泊秦淮》)
⑴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⑵ 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⑶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⑷ 烟笼寒水月笼沙 隔江犹唱《后庭花》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苏曼殊①
海天龙战血玄黄②,披发长歌览大荒③。
易水萧萧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
【注】①苏曼殊(1884~1918):字子谷,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
②“海天”句:《周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诗用此典,借喻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所造成的悲惨局面。玄黄,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龙战,群雄并峙,互相争夺,此喻列强侵略中国。
③“披发”句: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披发下大荒。”大荒,广野,极言其旷远。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欲挽国家颓势于一举,__强敌的志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伤痛苦。(一个要点1分,共2分;第二点写成“凄凉孤独”也可以)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题联系诗后的注解及诗歌后两句,难度不大。
⑵ “易水萧萧人去也”句运用了典故,诗人借荆柯刺秦故事,表现了自己慷慨激昂,欲挽国家颓势于一举,__强敌,义不受辱的悲壮精神。
“一天明月白如霜”句运用了衬托,借如霜明月,营造出苍凉的意境,更衬托出英雄的凄凉心境和孤独傲世的痛苦。(前后两句手法、简要分析各1分,共4分;其中第二句表现手法写成借景抒情,或烘托,也可以)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5、C 解析:托:假托、假借。
6、D 解析: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B项都是介词,前者译为“被”,后者译为“替”;C项前者是连词,译为“因为”,后者是介词,译为“凭借”。
7、A 解析:⑤是他对身后事的安排,非“忠烈”表现;⑥是侧面烘托,非直接表明。
8、D 解析:文中的“自裁者”为八夫人,非史可程之妻。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下列文言语段画线句断句。(3分)
扬州被围后,史可法作书辞家人,呼史德威诀曰/我无子/汝为我嗣/以奉吾母/我不负国/威无负我/我死/当葬我于高皇帝侧/其或不能/梅花岭可也 (本段文言文有九处需要断开,每对三处给一分)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我发誓与扬州城同做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殉”,动词用作名词,得1分;“然”,转折 连词,译为“但是”,得1分;译对大意得1分)
②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果真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呢?(译出“审”:确凿、确实,得1分;译出“抑”:还是、或者,得1分;译对大意得1分)
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句子,正确的语序是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 , , ,而这一切又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 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③经济发展了 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