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④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
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③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④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四块玉・闲适
(元)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适”?这两种“闲适”又有何不同?
(1)前一首诗,诗人通过描写夏日宁静的气氛,以及自己午睡醒来看儿童嬉戏的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的闲适;后一首诗,诗人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自己饱经世事后的思想变化,表达自己想过闲适生活的愿望。(内容、表现手法入手各2分,4分)
(2)前者的“闲适”,是一种生活安定、百无聊赖的悠闲,而后者的“闲适”,反映了诗人在饱经沧桑、看破红尘之后退隐山林,与世无争的愿望,闲适之中隐约有愤激不平之意。(思想感情分析,答对一点2分,答对二点,3分)
5、文言实词 C(A应为“过分”; B应为“增加” D应为“忽然”)
6、文言虚词 D (A都是代词,他 ;B都是连词,就;C都是介词,引出时间、处所;D以:介词,用;介词,把)
7、D (滑稽: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③是齐威王的生活方式;④齐威王的看法,都与淳于髡无关。)
8、B (把“隐”误解为“隐士”,实为“隐语,犹谜语”)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断句
威王曰 / 先生饮一斗而醉 / 恶能饮一石哉 / 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 /赐酒大王之前/ 执法在傍 / 御史在后 /髡恐惧俯伏而饮 / 不过一斗径醉矣。 (每错2个扣1分)
(2)翻译
①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
(“少”意动,嫌少;“何”怎么;“说”说法、说辞;译对两处得1分,译对3处得2分,大意1分。)
②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
(“然”这样,1分;“极”极端,1分;大意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苏东坡写西湖,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中国画中,工笔重彩浓得化不开,是美;简笔白描,寥寥数笔便意境全出,也是美。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和淡,都是一种方式,都是至美的境界。选择浓或淡,或浓淡相宜,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请“浓与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只兔子被猎人开枪打伤。它惊恐地逃跑了。猎人让猎犬追赶那只逃跑的兔子。猎犬的速度飞快,兔子没命地飞奔,根本看不出它已经受伤,最后竟把猎犬甩开了。猎人见猎犬一无所获,愤怒地骂道:“没用的东西,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抓不到!”猎犬感到很委屈,辩解道:“我虽然没能抓到兔子,可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那只受伤的兔子逃回窝中,伙伴们为它死里逃生而感到惊奇。它们好奇地问:“猎犬速度这么快,你居然还能逃脱,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惊魂未定的兔子说:“猎犬如果抓不住我,顶多被主人骂一顿,所以,它追我只是尽力而为;可我如果被它抓住,命就没有了,所以我逃跑是全力以赴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本应该能够做好的事情竟没有做好,而有些看来没有希望做好的事情却做成功了。这原因往往就如猎犬和兔子,取决于是尽力还是全力。
请以“尽力与全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其它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尽力”与“全力”的区别在于是否还留有余地,是否还有退路,所处的境遇不同,付出就会不同,那么结果也就会不一样。这不是一个关系型话题,而是同中求异的范围型话题。
可以从几个角度选择立意。
(1)从猎犬与兔子比较的角度立意,可以联想到生存状况影响对待工作的态度,猎犬没有生存危机,所以只需“尽力”做就行;兔子有生存危机,所以做事必须“全力以赴”。
(2)从猎人的角度联想,可以想到形成猎犬与兔子行动结果的不同,是猎人造成的,对兔子是把它逼向死地,对猎犬却没有很有用的利害机制促其全力以赴,人不求“全力”,只求“尽力”是机制造成的。进而可以这样联想,假如打破“铁饭碗”,摔烂“铁交椅”,砸碎“关系网”,人还敢只“尽力”而不“全力”去做吗?看来,制度决定人的工作态度。
可以议论也可以编故事,只要能表明自己的观点或者中心意图即可。
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
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
薛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简称“薛”):这两种书是我一生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的一个句号。过去出版歌曲集时,苏联还存在,现在苏联解体了,一个朝代结束了。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事物做出比较客观的回顾和反思。《俄苏名歌经典》简谱本,收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佳作,可以说是俄苏歌曲的一个编年史。《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五线谱本,附钢琴伴奏,便于音乐会演出。此外,这两种书后还附有“歌曲说明”,介绍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经过以及产生的影响,这些稀缺的资料是最有价值的亮点。
余:歌词的翻译与诗歌的翻译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薛:两者的要求有许多是相同的,比如,都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曲译配不同于诗篇翻译的最主要一点,就是翻译的歌词必须考虑到与音乐的最佳结合。创作歌曲大多在词的基础上配曲,但翻译歌曲恰恰相反。如果把歌词比作脚,那曲调就是鞋了。创作歌曲就是按照脚的尺寸定做合适的鞋子。而歌曲翻译则是鞋(曲调)已经摆在那儿了,我们的任务是要找到尺寸正好般配的脚。我看过现在一些大学生译配的歌曲,脚和鞋不太般配。那些大学生外语水平相当好,但是缺乏中文功底,也不懂得歌词字音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歌曲是无法歌唱的。
余:您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儿?
薛:俄苏歌曲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紧密相连。50年代初期,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正合当时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在1994年的一台苏联歌曲音乐会上,当《祖国进行曲》乐曲响起时,全场的中老年观众都一边跟着齐唱,一边泪流满面。这是一首豪迈的颂歌,大家不是伤感而流泪,而是因为它唤醒了大家青春的记忆。俄苏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凡生活中所见所闻所追求的一切,都能在歌曲中得到艺术的反映。俄苏歌曲弘扬崇高的献身精神,它往往把个人命运同集体命运、国家命运甚至世界命运结合在一起。而且,歌曲旋律简明动听,琅琅上口,易唱易记。
余:您怎么看待俄苏歌曲的传承问题呢?
薛:上世纪50年代是中苏友好时期,当时影响我们这代人的就是苏联文化。后来有了整整25年的断层,虽说之后中苏关系解冻,但彼此心中的阴影不是立刻能够消除的。
俄罗斯文化受到冷遇还有媒体的因素。比如说,电视就很少播出俄罗斯的影视和音乐节目。曾经有位记者说,现在年轻人基本上不喜欢俄苏歌曲。有位专家说,现在是多元化时代,有人喜欢俄苏歌曲,有人喜欢欧美流行歌曲,都是正常的。但我以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秀作品。作为专家,应该把世界上真善美的作品推荐给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传承下去。
19.文中画线句中薛范称这两种书是“一个句号”,请结合上下文说明“句号”一词的含义(4分)
20.薛范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些方面?(5分)
21.关于如何传承的问题,薛范有哪些主张?请分条概括。(6分)
19.(4分)“句号”一词指两种书汇聚稀缺的资料;是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事物(指俄苏时期的歌曲)做出比较客观的回顾和反思。
20.(5分)①青春的记忆 ②十分广泛的题材 ③崇高的献身精神 ④易唱易记的艺术形式(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3分,四点得5分)
21.(6分)①国家之间要消除隔阂 ②媒体应加强宣传 ③专家要注重引导(每点2分)
但丁的目光 赵丽宏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五百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我走到小楼门前,门关着,无法进去。古老的山墙上,有但丁的青铜雕像,诗人眉峰紧锁,目光忧郁而深邃,越过我头顶,凝望着远方。我想象那小楼中,有窄而陡的楼梯,在__中上升,通向一间书房,书房不会很大,但却能容纳下整个宇宙,诗人的幻想和思索在这里上天入地,寻哲人、会鬼神……写出《神曲》的伟大诗人,竟住在如此普通的寒舍中,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大诗人贫穷,中外古今,大抵如此。
④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他在这里邂逅初恋的姑娘贝特丽丝,也从这里走上被放逐的路。1302年,但丁37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__,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⑤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神曲》长达一万四千余行,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⑥在但丁流放期间,佛罗伦萨当局感觉将这位大诗人拒之门外很不得人心,便宣告,只要但丁公开承认错误、宣誓忏悔,就可让他回乡。然而但丁认为自己没有错,断然拒绝。1321年,但丁在威尼斯染上疟疾,返回拉韦纳不久便离开人世。他的遗体被拉韦纳人安葬在市中心圣弗兰切斯科教堂广场上。也许是为了表达故乡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歉意,佛罗伦萨当局委托拉韦纳人在但丁墓前设一盏长明灯,灯油则由佛罗伦萨永久提供。1829年,佛罗伦萨在圣十字教堂为但丁立了墓碑和雕像,同时把教堂前的广场命名为但丁广场。这时离但丁辞世已经过了五百多年。
⑦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在雨中,远远看去,像一个白衣巨人,孤独地站在微雨迷梦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注
⑧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选自《读者》2009第7期)
注:“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出自李白的《江上吟》,意思是说,屈原的词赋长盛不衰,而楚王的楼台却早已不见,唯有空空如也的山丘。
16.请分析第①段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
17.文中两处写到诗人但丁的目光“忧郁而深邃”,结合全文,指出其中含义。 (5分)
18.作者引用李白诗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用意何在?你是否赞同作者的看法?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6分)
16.(4分)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佛罗伦萨黄昏时分的幽深神秘,交代了作者参观的时间、路线,(2分)为下文参观但丁故居渲染了神秘气氛(2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C。
17.(5分)①“忧郁”是因为但丁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或遭到权贵的__,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认识到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的悲惨的遭遇。②“深邃”是因为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凭借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爱和理想倾注于《神曲》的创作。(每点2分,表达流畅1分)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品味,能力层级D。
18.(6分)作者引用李白诗句,意在表明在人们的心中,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权贵的圣十字教堂像“楚王台榭”一样“早已不见”,而对诗人但丁的敬仰和对其作品《神曲》的热爱却丝毫不减。(2分)
同意作者的看法。①结合本文(2分):可以从诗人的经历、《神曲》的主题、人们对但丁及其作品的态度等方面评价。
如:诗人但丁虽遭到权贵的__但不忘追求知识和美德,为爱和理想而创作,他的《神曲》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表达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心声,但丁自然受到人们的敬仰,《神曲》会被人们传颂。
②联系实际(2分):可以从当今文坛现象、作品的价值取向、大众审美心理等方面评价。
如:多少追名逐利的所谓作家,心态浮躁,不甘寂寞,作品哗众取宠,无病呻吟,只落得“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惨淡局面,有多少作品能在大众心里“停留”,有多少作家能在人们口中称颂呢?
不同意作者的看法。①结合本文(2分):可以从但丁本人及作品的时代局限性方面等方面评价。
如: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诗人,不可能不接受中世纪文化的洗礼,其作品反映的也只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内心诉求,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他和他的作品的认同度应该是不一样的。
②联系实际(2分):可以结合当今时代特点、接受美学观点等方面评价。
如:当今时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价值多元化,信仰自由化,思想个性化,所谓“各花入各眼”,并不追求“悬日月”的作品,更不想要“老不死”的作家。
(评分标准:用意2分,结合本文2分,联系实际2分。)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山寨文化两面看
解玺璋
“山寨”是2008年流行的热词之一。它最早出现在IT行业,是民间势力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由于价格低廉,“山寨”产品诸如“山寨手机”“山寨相机”“山寨笔记本”风靡大江南北,它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挣脱了牌照的束缚,通过快速模仿主流品牌的外观或功能,加以创新,最终接近或超越这个品牌,赢得了囊中羞涩的人们的喜爱。它很快向其他领域蔓延,迅速成燎原之势,到目前已经是无处不“山寨”了,甚至有人已经在筹划“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发起了挑战。关于“山寨”文化,一时更是众说纷纭。
仅以文化的角度而言,“山寨”精神可谓源远流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响彻两千多年,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流民草寇,占山为王,在我们的历史中更是层出不穷。关于这种所谓游民文化,王学泰先生曾有非常精彩的专门论述。山寨文化在当下能够迅速崛起,并赢得广泛认同,除了急于发财、出名的社会浮躁之气,以“无厘头戏仿”为其特征的商业娱乐搞笑渐成流行趋势之外,不能说没有这种深层的社会历史心理的支持。但是,就像所有的历史遗产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毫不奇怪,“山寨”精神也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固然有“三国气”、“水浒气”对于权威、秩序、体制、制度的冲撞,却也有蕴含其中的对于平等、自由、自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仅仅责怪“草根”社会的“游民”情结是不够的,也是不公正的。它或许不够现代,不够文明,却是这些无权无势之人必然要选择的方式。
实际上,社会文化资源的分配和占有从来都不是绝对公平、公正的。少数人支配和决定着多数人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绝非司空见惯。在这种权利结构(比如雅和俗)中,雅文化总是高高在上的,俗文化却被贬得很低。雅文化的趣味总是好的,而俗文化的趣味总是糟的,雅文化面对俗文化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社会心理优势。这种状况由来已久。所以,“山寨”文化一定隐含着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即民间文化、市井文化、草根文化对宫廷文化(又称贵族文化)和士大夫文化(又称山林文化,与山寨仅一字之差,可见大有深意)的反叛和挑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寨春晚,它的出现,集中表达了社会大众的一个心愿,他们不再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费者。他们也想要参与到文化生产的进程中去,以体现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他们不是没有创造或创新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长久以来被压抑和漠视了。在我们的文化生产体制中,这种自发的、从草根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始终处于边缘的、弱势的地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现在他们觉醒了,觉悟了,既然不能登别人之堂,入别人之室,那么,他们就要为自己搭一座“山寨”,造一座厅堂,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而网络视频的出现,也为他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不过,作为主流文化,不能把它看作是势不两立的,而应该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这一点__同志在六十多年前曾经向广大的文化工作者发出过热情的呼吁,今天看来,也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说,大众文化这些年不是很繁荣吗?诚然,这种十分繁荣的大众文化,其实是被限制和规范在商业和市场的生产体制之内的,它所体现的并非“大众”的意志,而只是资本的意志。所以,它完全不同于我们这里所说的“山寨”或草根的文化。有时,“山寨”文化也曾戏仿商业流行文化,但那只是表达了对于资本的不满和抗议罢了。当然,“山寨”正在迅速演化为一个泛文化概念,所谓无处不山寨。它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危险的另一面正在浮现出来,譬如山寨药品的出现,助长了懒惰和侵权,损害了创造力和竞争力,混淆了公众的判断,质量得不到保证,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警觉。
(选自2009年01月12日《浙江日报》,有改动)
12.下列对于山寨文化在当下能够迅速崛起,并赢得广泛认同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游民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这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当今山寨文化迅速崛起的深层原因。
B.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地球村的一员,人们急于发财、出名的心理更加迫切,整个社会充满浮躁之气。
C.大众文化空前繁荣,以无厘头戏仿为特征的商业娱乐搞笑一味迎合大众心理,渐成流行趋势,加快山寨文化的传播。
D.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为山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愿望和诉求的方便、快捷平台。
E.长期处于边缘的、弱势地位的社会大众文化意识觉醒,不再心甘情愿地做一个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费者。
F.由于社会体制不够完善,普通大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于平等、自由、自由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13.下列对于“山寨”春晚的看法,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不够规范,不够现代,不够气派,却体现了对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的反叛和挑战。
B.它的出现代表着社会大众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表达了人们主动参与到文化生产的愿望。
C.它的出现与我们的文化生产体制存在弊端有关,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创造或创新能力终于可以借助这一平台释放出来。
D.有哗众取宠之嫌,难登大雅之堂,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并自觉加以抵制。
14.山寨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请分条陈述。(4分)
15.如果你是文化部门的负责人,结合本文内容,针对“山寨”文化的现状,谈谈你对发展“山寨”文化的看法。(4分)
12.CF(5分,对一项给2分,全对得5分)
13.D(3分)
14.(4分)①蕴含对于平等、自由、自主的向往和追求。②隐含着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和挑战。③传承“游民”情结,对于现有的权威、秩序、体制、制度产生冲撞。(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15.(4分)①加强引导,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将“游击队”收编为“正规军”,不能一味地责怪、打击、排斥。②加强监管,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监督,产品质量得到保证。③加强自主创新,制止侵权行为,让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言之成理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论语・述而》)
(2)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
(李商隐《锦瑟》)
(4)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4)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晴怀故园海棠①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②,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释: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时作者离家宦游,正在广州任内。
②翠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
(1)中间四句写“春晴”向来为人称道。这四句写了哪些景致?各具什么特点?(3分)
(2)诗题是“春晴怀故园海棠”,诗人是怎样表达怀想之情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1)中间四句写景,写了柳、花、小径、鸟声。(1分)各具特色,写柳,重在姿态,柳枝低垂;写花,重在形色。花影朦胧;小径,幽寂,主于静;鸟声清脆欢悦,主于动。(2分,指出特色,大意相同即可。)
(2)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境。(1分)诗人写景,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1分)漫步于水榭亭边的幽径,柳条、花影、幽径、鸟鸣,淡晴之景迷蒙幽寂,烘托了诗人宦游异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2分)(如果认为诗中所写是美丽的春景,但乐景哀情,如此美丽的春景,徒增诗人的烦恼,从而衬托了诗人此时孤寂的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也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