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小题。
现代化的定义
(美)艾恺
在对世界性的现代化进行批评描述和分析之前,逻辑上首先需要将批评对象主体――世界性现代化现象做些解释和界定。“现代化”这个名词作为学术探讨的用语,还是最近的事;总之在二次大战后,这个词才开始在西方通行起来。它的用法通常都是“正面的”,指的是“好的”东西。批评“现代化”的几乎从来不用这个词作为他们攻击的对象。
我们需要的定义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提供一个能测量现代化程度的尺度。(二)提供一个有解释力的定义,使我们对所有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中必定要发生的社会、政治、心理等等变化能够得到相当的了解。
在对现代化既存的种种定义进行讨论之前,我们先得留意论及现代化的各种历史性解释所具有的共同点。下列几点几乎是所有学者都同意的:(1)现代化的过程首先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发生。(2)这个过程和其结果可以和所有社会过去既有的性质相区别,和“传统”鲜明对照,也就是“传统”有其作为和“现代”相对立的性质。(3)现代化的发展和西方传统本身所含的一些因素有因果关系;是故,这个过程可回溯到西方所独有的文化与传统。现代社会学创始者韦伯的一生事业可以说都在对这些因果关系进行辨明。(4)要辨明西方传统中的哪些方面与现代化有关是很困难的。例如韦伯,他将“现代”(他称之为“资本主义”)溯源于“新教伦理”;其他人溯源于17世纪的“科学革命”,有的特别点明始于牛顿派物理学;有的回溯得更早,到文艺复兴时代。(5)这些历史性的解释里,“现代化爆炸”(不管怎么界定它)的最终原因和其中包含的因果性要素都从来没有清楚辨明过。因为,尽管从西方所经验的某些方面(zōng jiāo 、思想、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等)人们可以追溯出许多相关联的原因,要把复杂的历史诸因梳理开,再彼此联系起来以解释现代化,欲使人满意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现代化是各种因素的连接,而巧合在一个时间点上。好比说,没有牛顿力学的革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工业革命就不可能发生;反言之,如果不是有15、16世纪的探险时代及欧洲的扩张,加上文艺复兴时代与君主集权出现时的古典学复兴,这些也都不可能发生。过去两百多年来许多应用历史的社会科学(包括新近的分科如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实际都持续进行了辨明欧洲现代转变终极原因的讨论。可是,要抓住现代化的精义,他们是远不足以叫人满意的。
过去30年来,很多学者把重点专注于离析西方(西欧和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及其他领域发展的特殊性和现代化的“通则”。韦伯的分析本身即可成为一例。新教伦理显然不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充其量它只是西欧所呈现的特殊形式的现代化的一种原因。因为,到1900年,验诸多重标准日本都无疑是个现代化国家,然而不但日本传统zōng jiāo 理论和jī dū jiāo 毫无相似之处,在日本任何“新教式”的运动都不存在。不过,我们需要指出,日本的现代化(无论二次大战前后)是建立在许多实际的西欧特殊模式之上的,它将西欧文化中的诸因子如衣饰、家具、音乐、文学、社会习惯、工厂生产方式以至于经营技术等等加以整合。
资本主义虽说在日本这个例子上是一项明显的要素,它的发展也和西欧所采取的模式不一样。至于在俄国,现代化发生在一个极端反资本主义的极权政权成立之后,其现代化是完全没有资本主义的,虽然,从彼得大帝以来,俄国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现代化了。
(选自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有改动)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现代化”一词,始于二战,通常是“正面的”“ 好的” 东西,批评“现代化”的人从来不用这个词作为攻击对象。
B.作者认为现代化是各种因素的连接,在时间点上是一个偶然,而非象韦伯所说的现代化始于某种单一的因素,肇始于一个必然的时间。
C.日本传统zōng jiāo 理论和jī dū jiāo 毫无相似之处,但却是个现代化国家,这与韦伯的“新教伦理”理论是不一致的。
D.西方学术界在界定“现代化”这个术语的过程中,虽然从西方经验的zōng jiāo 思想、经济发展等方面追溯出许多相关联的因素,并进行梳理,但结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E.西方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能跟所有社会过去既有的性质相区别,因此,“传统”是与之相决裂的过程。
F.过去30年来,很多学者把研究重点专注于离析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发展的特殊性和现代化的“通则”,其实他们并没有抓住现代化的精义。
13.下列论述和理解,与定义“现代化”必须满足的条件(一)有关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化爆炸”(不管怎么界定它)的最终原因和其中包含的因果性要素都从来没有清楚辨明过。
B.没有牛顿力学的革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工业革命就不可能发生;反言之,如果不是有15、16世纪的探险时代及欧洲的扩张,加上文艺复兴时代与君主集权出现时的古典学复兴,这些也都不可能发生。
C.过去两百多年来许多应用历史的社会科学(包括新近的分科如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实际都持续进行了辨明欧洲现代转变终极原因的讨论。
D.如果只有从新教伦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现代化,那么目前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日本和俄国都不能算作是现代化国家。
14.虽然本文的标题是“现代化的定义”,但是作者并未在这篇文章中对“现代化”作出自己的界定。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一个单句,尝试帮助作者给“现代化”下一个定义。(不超过70个字)(4分)
15.请你以这篇文章所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例,说明研究一个复杂的社科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有哪几个主要环节。(4分)
12.A 、E 13.D
14.(4分)现代化是最早兴起于西欧且与传统本身的一些因素有因果关系又具有相对立的性质的各种因素的连接巧合在一个时间点上的社会现象。(按0-1-2-3-4等级打分)
[35a21853ac485762.jpg]15.(4分)先综述学术界在这一问题研究上所形成的共识和分歧点,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2分)
[35a21853ac485762.jpg]搜集材料(或者阅读文献,了解已有状况)――分析材料――――提出观点。(2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短歌行》)
(2)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1f20cd3d802925b0.jpg](1)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2)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1f20cd3d802925b0.jpg](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日偶成
(宋)程灏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1)这首诗在情调上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般写秋日的诗作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说明。(3分)
(2)这首诗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最喜欢这首诗。请结合诗句内容,指出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基本精神。(5分)
(1)一般的秋日诗比较消沉,惆怅。(1分)本诗则显得从容不迫、闲适自在。顺天适命,宠辱不惊。(1分)(举例1 分。如: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23ed1c59d50a0bea.jpg](2) 本题答案多元,其中有道家的思想,有儒家的思想,也可说是儒道合一。(但是道家的思想可能更多一点。)答出儒家的思想,最高得4分;答出道家的思想,最高得4分;答出儒道合一可打满分。(其中结论和结合诗句分数各半)
[23ed1c59d50a0bea.jpg]参考答案:顺天适命,宠辱不惊;心怀坦荡,天人合一的境界;化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标榜了主体人格超越于物质享受和权力欲望的高扬和升华。
[23ed1c59d50a0bea.jpg]如有学生结合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一文作答,答得好的可得满分。
[23ed1c59d50a0bea.jpg](这首诗大约作于程灏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洛阳之际,较之上诗更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哲学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诗从赋闲居家、散淡无事而又从容不迫、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写起,由于心怀坦荡,拥被高卧醒来时常常已经红日高照、东窗镀金了。读者仿佛能看道灿烂的朝晖将诗人闲逸散荡的心境烘焙的红艳如烛,诗人脸上似乎摇曳着去留无意、得失随心的笑意。下面自然转入理趣的揭橥:宇宙间的万千事物,在静息凝神的观照里无不怡然自得,春华秋月、夏岚冬雪,各种清新美景都同人集合融汇为一体。老子言:“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诗人告诉我们通过虚一而静、澄怀味象,就可以达到与天地相往来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五六句紧接着解释人与外界自然的和谐融汇。原因在于“道通天地”。充斥天地、盈贯万物的是“道”,但它又不为任何具体事物所限制,又在有形的东西之外。作为主体的人在此神思浩荡、飘杳健举,胸罗宇宙、思接千载,精神于风云变幻中畅游翱翔、妙悟自然。尾联顺势而下,卒章显志地表明自己的人生姿态:顺天适命,宠辱不惊。他直接化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的句意,标榜了主体人格超越于物质享受和权力欲望的高扬和升华。)
5.A 6.B 7.D 8.C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①狭义指约定俗成的、有别于文字的书写符号,如句号、问号、逗号、分号等
②而标点则有名称而无读音,只能在文字中以独特的形态显示出来供人看,用以传达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
③文字无法利用这些手段,而常常需要依靠标点符号的帮助
④广义还包括起标点作用的技术手段,如分段、词与词之间隔空以及改变字体等
⑤口头语言本身有轻重疾徐、抑扬顿挫等以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还可利用举动、姿态、表情以及呻吟、叹息、呵欠、笑声等超语言因素作为辅助手段
⑥文字和标点都是视觉符号,但文字是有读音的,可以念出来供人听
A:①④⑤⑥②③ B:①④⑥②⑤③ C:④①⑤⑥③② D:④①②⑥③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政府既有求于西方发达国家,希望它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减少贸易壁垒;同时又希望获得修改货币交易规则的话语权,彻底改变不合理的金融贸易体系。 B:不仅新医改方案没有否定市场化,反而强调医疗改革要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C: 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处在“攀岩”期: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身上还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突然猝死的原因。
D: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出,香港居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榜榜首,深圳力压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二。
请以“不曾忘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
(1)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略
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赵 捷
(1)感动无处不在,仿佛泉水,是滋养生命的。但是,我们却匆匆走过,忍受着干渴。
(2)每天上班,我都要在北大的东门过斑马线,再往东走到单位。多数时候,都是刚到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灯就亮起来,我只有等待。那天也一样,只是我偶然回了一下头,忽然看到北大校园扩建工地的围墙边被留存下来的两棵老柳树,那巨大的绿色树冠在朝阳下闪着熠熠的光泽,随着微风轻轻拂动着,美到极致。
(3)(A.)那一刻,一种感动深深袭击了我,无异于多年以前,在某个路口突然看到我单恋的男孩的身影。整整一天,我都感到莫名喜悦。(B.)一个很平常不过的日子,仿佛也被早晨的感动镀上了金边。
(4)那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道:“本是匆忙上班时一次难耐的红灯,偶然的回头,给我的竟然是一整天的幸福。”
(5)自从我家保姆走后,我的生活就是白班加夜班。每个夜晚总要醒来数次给3岁的儿子盖被子、把尿。有一天夜里,他突然挣脱我,在迷迷糊糊中大叫:“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然后,跑到马桶边,吃力地踮着小脚尖,很快小便完了回到自己的被窝里立刻又呼呼大睡了。我却一下子清醒起来,感动于儿子的生命历程又发生了质的变化。黑夜里的我,心花怒放。
(6)有一天午餐时候和台湾佛光大学原校长龚鹏程先生在北京的西餐厅聊天,他讲到他在台湾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背着另外一个小小孩在乞讨。他心中悲悯,就给了孩子一张大额的钞票。走了好远,他被人叫住了,回头一看是那两个乞讨的孩子。孩子见他回身,立刻跪到地上给他磕头。龚先生说,那一刻,他眼睛湿润了,一个小孩和他背上的小小孩在他面前磕头的样子令他终身难以忘怀。
(7)听龚先生说着,我的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我想,当我没有孩子的时候,这个世界只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我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但是,当我成为一个母亲,听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心中的感动就像暮色苍茫无边无际,世界在我心中就变成一个需要我去做一点清扫的房间了。我很感激龚先生传递给我的这份感动让我获得了瞬间的成长。
(8)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心累,有时身累,有时候,人生仿佛就是天涯苦旅。但是,头顶的鸽哨突然掠过,让人顿感一丝惊喜,这就是感动不期然的来临。感动,仿佛一股暖流流遍我们的全身,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无论是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一个幼儿长大成人的细枝末节,还是人间辛酸唤起的良知援助,都是感动之花开放的枝桠,都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
(9)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选自《 读者》 2008.4 )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感动作者的三件事并说说作者获得了什么样的共同感受。(4分)
15.在第(3)段中(A.)、(B.)两处任选一处,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分)
16.仿照第(8)段画线句续写句子。(2分)感动,仿佛一股暖流流遍我们的全身,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 , 。
17.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2分)
18.生活中,你一定也有与文中“我”相似的经历。请简要写出一个这样的事例来(50字左右)。(3分)
14、三件事分别是:看到柳树的自然之美、感受儿子的成长、听到乞儿感恩的故事(3分,意思对且语言要简洁,不简洁酌情扣分。)共同感受是“因生活的细节感动,从而获得幸福的感觉”(1分)
15、例:(A)“袭击”原来是比喻突然的打击,在这儿准确传神(1分)地写出了“我”因无意间看到柳树的美,内心受到了突如其来、深入心灵的触动。(1分)
(B)“镀”字用得生动传神(1分),将“我”因感动而心情喜悦,形象地表达出感动会让平凡的日子变得更精彩。(1分)
16、 例:感动,仿佛一抹新绿跃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走进了生机盎然的初春季节里面。(形式与原句相同得1分,表达通顺且符合逻辑要求得1分。)
17、无论是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一个幼儿成长的细枝末节,还是人间辛酸唤起的援助,都是感动这花开放的枝丫,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感动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通过对感动的体悟而获得的结果,因此只要我们关注生活,发现感动的细节就会获得幸福。(联系文章内容给1分,揭示感动和幸福的关系得1分。)
18、略。事例能反映感动和幸福的关系得2分,表达通顺且在50字左右再得1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
①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便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
②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则回到了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向大海。执着有些时候将导致失败,而放弃则走向了成功。
③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鲁迅放弃了医学,成为了文学巨匠;梵高拒绝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弃,是对自己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的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④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丢掉爱情,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伤感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⑤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得勃勃生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束缚而死。
⑥放弃有痛,宛如壮士断臂,但放弃将给你一个美丽的开端。放弃不再爱你的恋人,你会多一个好朋友;苦苦纠缠,你就会多一个仇人。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阴影,你的眼里满是和平阳光,鸟语花香。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当然,面对暂时的伤痛,放弃需要一种忍辱负重毁誉不悲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豪迈气概,所以敢于放弃的人也是坚强的人。
⑦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的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只有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着。
⑧记住,拿起再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着。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得勃勃生机”的含义?(2分)
13、作者就“放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但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成功者只是比别人多坚持了一小步”,你觉得哪种观点更有道理?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10.中心论点是:“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
11.举例论证(1分,如答“举例子”则不给分);作用:用具体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这一观点。(2分)
12.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放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答出修辞手法给1分,答出“放弃的意义或作用”给1分。)
13.略。表明观点给1分,答出理由且有说服力给1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白露未。 (《诗经》)
(5)树树皆秋色, 。 (王绩 《野望》)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
(7)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8) ,一夜乡心五处同。(杜甫《望月有感》)
(9)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成语“扑朔迷离”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原句是“ , 。”
(11)《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12)“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是说愁的长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愁的数量;李清照《武陵春》中“ , 。”是说愁的重量。
(1)野渡无人舟自横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欲为圣明除弊事 (4)蒹葭萋萋
(5)山山唯落晖 (6)会挽雕弓如满月
(7)风正一帆悬 (8)共看明月应垂泪
(9)波撼岳阳城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