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中[一煞]中所展现的莺莺的心境与下面哪一句的内容最相切合(3分)(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C:离愁渐远渐无穷。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__;“我”在__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 

【解析】

试题分析: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沁园春 长沙》,完成后面习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0.下面是对画线句的赏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画线句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至“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

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看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D.画线句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及超脱世俗的愿望。

11.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C.“粪土”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只。以此表达了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10.B   

11.D 

【解析】

10.

试题分析:B项“挥斥”意为“奔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超脱世俗的愿望”不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62.“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62.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大军阀、大官僚

63.视……为粪土  名词的意动用法

64.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解析】

6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查《辞海》:“汉代制度,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万户侯”即食邑万户的侯。但在这里不能作这样的解释。诗人写这首词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那是一个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大军阀、大官僚弄得国势衰微,生灵涂炭。所以这里的“万户侯”当指的是大军阀、大官僚。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与活用情况。“粪土”有本义,有比喻义,显然在这里用的是比喻义,是把“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粪土”一词本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具有主观上认为的意思,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概括能力。“恰同学少年”一句,交代了时间是年轻时候。“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的是年轻时候的革命活动。这是诗人对以往生活的回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 B:子无怒,秋以为期(将:请,愿) 况短随化,终期于尽(修:寿命长)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舟楫者,非能水也(假:借助) D:流血漂(橹:船桨,划船的工具) 乎高哉(危:高)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凭借他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有二心。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C: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雄厚是你的薄弱啊。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就顾不上细节,行大礼不要推辞细小的谦让。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以其无礼于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璧有瑕,请指示

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离骚》(节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

6.解释下列词语

已: 古都: 美政:

7.“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属什么句式类型,试解释这一诗句。

8.翻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一句。

9.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6.已:停止 古都:故国 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

7.属于宾语前置句。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

8.既然不值得与他们从事美好的政治啊。

9.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

【解析】

6.本题考查部分重点实词的作用。

7.本题考查学生对“宾语前置句”的理解。宾语前置句的主要形式有: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应为“沛公在安”)

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之”)

“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是其中的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8.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中句式和语气的把握。尤其是“兮”的翻译,体现出楚辞的特色。

9.从整篇《离骚》看,诗歌主要是表达作者为理想而九死未悔的情感,文章最后更是表达为理想献身的思想。

填空题:

16.《林黛玉进贾府》选自__________代__________的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__》的第__________回。通过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大批主要人物。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实写有虚写,虚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有单独介绍,有集体介绍,单独介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集体介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黛玉投奔到外祖母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就成了她在贾府的行为准则,也显示了黛玉__________而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18. 请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对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中,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对此段描写脂砚斋有四句批语,请据此摘抄对应语句。

A. 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

B. 自然顺写一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___________

D. 傍写一笔,更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清;曹雪芹;红楼梦;三;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王熙凤、贾宝玉;贾赦、贾政;王熙凤、贾宝玉;迎春、探春、惜春

17.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敏感;自尊

18.A. 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B. 黛玉也哭个不住。

C. 此即冷子兴所云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D.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解析】本题中第(1)、(2)小题重在考查文学常识及文中重要人物的理解、记忆,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对所学课文所涉及的重要文学常识及文章的主语内容要记忆积累,解答本题就得心应手了。第(3)小题其实就是根据脂砚斋批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读懂文本是做好此题的前提,再扣住每条批语中的关键词语:“疼”、“顺写”、“注明”、“傍写”,就很容易对号入座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