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B(动词,查究。A.隶属,动词;奴隶,名词。C.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介词,对于。D.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助词,与介词“为”组成“为……所……”格式,表示被动)
9.A(B.前句是皇上对范纯仁敢谏的嘉许;后句是说范纯仁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不属于爱民。C.前句是与人论治民的宽与严,不属于敢谏。D.前句是与下属通判论应依法处置囚犯,不属于敢谏)
10.C(“期岁,盗减比年大半”是说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
11.(1) 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的确是救活了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3分。“会秋大稔”1分,“公实活我”1分,“忍累公邪”1分)
(2)将他们全召到官府庭前,训诫他们,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放走了。(3分。三句各1分。“自新”可译为“改过自新”,“释”也可译为“释放了”)
(3)常常告诫子侄辈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是聪明人,宽恕自己时也会糊涂。(4分。“每戒子弟”1分,“人虽至愚”1分,如译为“人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亦可;“责人则明”1分,“明”译为“清醒”“明白”亦可;“恕己则昏”1分,“恕”也可译为“原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的最大进展之一,在于对地圈与生物圈相互关系的认识的突破,结果使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新高度。
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地质年代便是以生命演化为序的。但传统的生物地层学是建立在化石形态的肉眼鉴定基础之上的,难免有片断性和表面性。世纪之交,地球科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正是在这里产生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地下深处微生物的发现,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的层面上,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70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活动和热液生物群,说明地球上不仅有我们所习惯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__食物链”。前者依靠外源能量即太阳能,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后者依靠地球内源能源即地热支持,在深海__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chemosynthesis)产生有机质。甚至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直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洋底地层,几乎无所不在。生物的分类,也扩展到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地球历史的85%只有前两类组成的原核生物,它们从还原到氧化环境都有分布,在地球系统的时空坐标中占据一大片,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从金属矿到水合物,从火山口到岩溶洞,无处不有微生物的活动,许多原来以为“无机”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其实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默默无声地“耕耘”了40亿年,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生命深化史的研究很像社会历史,引人注目的恐龙、鳞木固然重要,但真的要揭示机理,还非要深入到原核生物不可。全面看来,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它们才是“真的英雄”;而我们熟悉的大型生物其实是生态系统的顶层,相当于社会史里的“帝王将相”。寻找地球和生命系统演变的规律,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到分子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才能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
5.下列对“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在用肉眼鉴定的化石形态基础上的生物地层学,已经显示出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B.地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于是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C.对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原核生物进行研究,标志着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D.要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就要由对大化石的研究转为对地下深处微生物的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核生物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直到今天人们才有可能重新评价它们在改造地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B.将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的最大进展。
C.“深部生物圈”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以前以为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处于极端条件下的地层,如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地层,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
D.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所以人们的研究只要深入到原核生物,就可以探寻出地球地质过程的机理。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十几年前,人们由于还没有在“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中获得进展,因此对地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相互独立的,人们关于地质年代的判断,难免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B.海洋深部存在着“__食物链”,依靠地热支持,通过化合作用产生有机质,可见原核生物的存活并不需要太阳。
C.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地层这些处于极端条件下的地方,可能有真核生物存在。
D.许多原来认为“无机”的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原核生物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
5.B(“于是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错,文中“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界下了不解之缘”说明早已产生了交叉;原文中说“产生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说明进入了新的交叉阶段。)
6.A(B.“最大进展”应为“最大进展之一”;C.“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错,原文第三段说的是“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D.“只要…就…”是充分条件,不合原意,应该是必要条件“只有…才…”。)
7.C(A.前后无因果关系;B.深海原核生物只是原核生物的一部分,因此只能说有些原核生物的存活不需要太阳;D.“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错,依据原文意思,原核生物影响化学元素,但不决定化学元素的有无。)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新网2月4日电据美国媒体报道,基地老二网上再次现声,指责奥巴马未在就职演说中提及加沙,呼吁穆斯林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进攻加沙。 B:中国政府历来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依靠国际合作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C: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D:北京奥运会期间,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无不以其迷人的风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遒劲 敲竹杠 沸反盈天 来而不往非理也 B:丰腴 打圆场 煊赫一时 识时务者为俊杰 C:撕打 跑龙套 有条不紊 言必信,行必果 D:接洽 挂幌子 德艺双罄 牵一发而动全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打折”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买件衣服是九折的,买的食品是八折的,买的学习资料是七折的。但关键的是,质量是不能打折的。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理想不能打折,我们的良心不能打折,我们与亲人之间的亲情不能打折,我们所期待的美好爱情也不能打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 (参照08年全国高考评分标准)
在文中序号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① 说任何一篇好的作品都可以载你进入作者精心营造的世界, ② ,当我读完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后, ③ 是在被度化后的生命里经历了一遭。这一遭,在现实生活里可以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在精神生活里, ④ 可以是千年、万年, ⑤ 永恒!说《我与地坛》,我们不能回避史铁生高位截瘫的躯体,否则,我们就无法仰视他那zōng jiāo 式的灵魂!
① ② ③ ④ ⑤
①如果 ②那么 ③便(就)④却 ⑤甚至(共5分,错一处扣1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归纳出中国在环保方面所存在的三个问题。(5分)
材料一:奥运期间(7月20日―9月20日),北京对机动车采取临时交通管治,将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这是为保证奥运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所采取的“减排”措施。
材料二: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15天,北京的空气质量保持良好,达到有记载以来的最好值。但奥运会后北京面临的环保挑战远没有结束。奥运会期间的临时减排措施,很可能会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北京还将切实加大环保投入,进一步净化北京的天空。
材料三: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对比表
污染物名称 |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 中国标准 |
二氧化硫 | 日均20微克/立方米 | 日均150微克/立方米 |
可吸入颗粒物PM10 | 年均20微克/立方米 日均50微克/立方米 | 年均100微克/立方米 日均150微克/立方米 |
臭氧 | 时均100微克/立方米 | 时均160微克/立方米 |
二氧化氮 | 年均40微克/立方米 | 年均40微克/立方米 |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问题一:中国空气质量的多项标准远低于世卫标准。
问题二:机动车多,造成废气排放量大。
问题三:环保投入不足
问题四:执行环保措施缺乏长效的机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思想的尊严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
我久久地凝视着帕斯卡尔这句话,陷入深沉而幽远的思索:思想在人的存在中,到底居于什么地位呢?如果一个人没有思想,他和一段木头,一头役畜,一块石头有何区别呢?人类的全部进步史都是思想在推动。是思想使第一个猿人拿起一块尖利的石头猛击野兽的头;是思想使第二猿人把尖利的石头缚在木棍上造成人类祖先的第一支枪;是思想造成了人类第一所学校,得以把人类积累的智慧像火炬接力般一代代传下去……人类每前进一步,都是思想的作用,思想鼓舞了林肯的废奴运动,使美国历史走向辉煌。思想激励孙中山把一个古老衰朽的帝国从“猪尾巴”与小脚中解救出来。思想是使人的尊严能够保持的最主要的力量。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思想地活着,就是一具浑浑噩噩的行尸走肉,尊严更是无从谈起。
然而,人类历史上思想给思想者从未带来过尊严,而经常是折磨、__、牢狱和死亡!思想犯戴枷长街游行时,没有思想的群氓往他的脸上吐痰。秋瑾是一个谭嗣同式的思想犯,被杀头后,“人民”用馒头蘸她的鲜血吃。古拉格群岛上,把一个有思想的诗人的手指头折断,用饥饿折磨他,使诗人丧失一切诗思,变成一头只知饥饿和断指疼痛的牲口。尊严的思想为思想者带来的反而是卑贱和死亡……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罗素说:“人们对思想的恐惧远远超过对地球上任何东西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蒙台涅说:“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险,甚至对思想者本人。没有任何一个牲畜能面对闪烁的光芒而不眨眼。”原来如此。中国两千年前一个服苦役的农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点点思想的光芒就把整个庞大的秦王朝吓坏了,它一下子就冲垮了千秋万代永不变“姓”的权力血缘继承的神圣的原则。这样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实在是太多了,怪不得马克思愤恨地说:“德国对一切有头脑的人不能忍受,一切思想一冒头就被__下去了,极端的愚昧支配了一切!”原来思想能破除迷信,冲破禁忌,揭穿骗局,照亮__,嘲弄神圣,危及特权,动摇宝座。王宫里的人用血与火来对付思想者,实在是很自然的事。
既然思想不能带给思想者尊严,为什么人类的思想者还要前赴后继,冒着杀身之祸去顽强地思考呢?这个千古疑问,在仇视思想者那里找不到答案,在不思想者那里也找不到答案,这答案只能去思想者那里寻找了。
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说,如果人不思想,就变成一头猪,猪除了在污浊中打滚然后任人宰割,还有什么尊严可言?所以,第一,要维护人的尊严,首先要维护思想的尊严。第二,即使是因为思想的尊严而受苦、受难、也值得。为思想而受苦受难要比不思想、无思想、反思想而享福要高尚得多。一个无思想的富翁,一个无思想的国王,尊严何在?所以,我们终于读懂了“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种尊严,是苦难的尊严,普罗米修斯被饿鹰啄食,是一种伟大的尊严,因为他盗火给人类。思想者受苦、受难,亦是伟大的尊严,因为他盗思想之火给人类,这火,能照破无思想的__。
让我们向受苦受难的思想者深深鞠躬。
14.整体感知。开篇引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5.分析理解。阅读第一段,概括“思想”有哪些作用?(6分)
16.文意把握。思想为什么会给思想者带来卑贱和死亡?(6分)
17.原因揣摩。人类的思想者为什么会前赴后继,冒着杀身之祸去顽强地思考呢?(6分)
14.(4分)①照应标题,首尾呼应,开启话题。②统领全文,为下文议论阐释提供理论依据。
15.(6分)①思想让人区别于其他事物。②思想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③思想可以让人保持人自身的尊严。
16.(6分)思想能破除迷信,冲破禁忌,揭穿骗局,照亮__,嘲弄神圣,危及特权,动摇宝座。旧体制下的权贵阶层必定为维护自身利益用残酷的手段对付思想者。
17.(6分)①思想者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维护思想的尊严,就是维护人的尊严。②为思想而受苦要比不思想、无思想、反思想而享福要高尚得多。③能击破无思想的__,促进人和社会的突破性发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2)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予谓菊, ;牡丹, ;莲, 。(周敦颐《爱莲说》)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