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假如你是一只正在练飞的雏鹰,不要因害怕风雨的伤害而不敢飞翔;假如你是一棵即将破土的幼苗,不要因畏惧坚石的阻碍而放弃成长;假如你是一枚洁如冰清的美玉,不要因忧虑外在的瑕疵而黯淡光芒……人生所要面对的许许多多,都在帮助着我们义无反顾地走向梦想。
请全面理解这段文字的内涵,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班五位女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夺得了四项冠军。在班会上,班长说了如下一段话。其中①:3句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具体说明一处病因;②: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两处予以修改。
①我热烈恭贺我们班五位同学,在运动会上出尽风头、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四项冠军,是与他们刻苦拼搏分不开的。②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他们为我们班争了光。③我要感谢她们,为她们感到荣幸,并衷心地向他们学习。
答①:第 句是病句。病因是:
答②不得体处: 改为 ; 改为
第①句是病句,病因:句式杂糅:恭贺……取得冠军;取得冠军与……分不开。或自相矛盾轻而易举与刻苦拼搏矛盾;恭贺改为祝贺;出尽风头改为大显身手;轻而易举改为奋力拼搏;荣幸改为骄傲或自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走近芦苇 陈所巨
①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砍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
④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是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欢呼和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也只有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⑧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质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17.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走近芦苇”涵义的理解。(6分)
答:
18.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文章的第③节加以鉴赏。(4分)
答:
19.文章第⑤节中写到“我们……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结合全文思考:在作者看来,人生的冬天具体指什么?(4分)
答:
20.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有云“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作者笔下的芦苇却又另一番样子,试分析两种芦苇有什么不同。(6分)
答:
17.指靠近滩上那一片客观存在的芦苇;也指作者从芦苇的外在形象去探究芦苇的内在精神。这种走近,不仅有躯体上的亲近,更有生命和心灵的亲近或思想和行为刹那间的亲近
18.作者在第③节中运用了拟人、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由对芦苇的客观描述到主观抒情,赞美了芦苇不畏严寒的顽强精神,为下文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19.人生会经历到的种种苦难: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有太多保持自我的痛苦和迷惘;或是身处没有荣誉的寂寞中,或是遇到误解和鄙夷的目光等
20.①外形不同:解缙笔下的芦苇是头重脚轻,作者笔下的芦苇形态是枯衰与褴。②生存环境不同:解缙笔下的芦苇生长在墙头上,没有厚实的根基;作者笔下的芦苇生长在泥土中,以厚实的泥土为根基。③作者的主观感情不同:虽然都在借物喻人,但解缙是借芦苇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徒有虚名,夸夸其谈的人;作者借芦苇赞美那些能够抵御岁月和生活的磨难,具有不屈服恶劣环境能够固守人的本性和顽强精神的人。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
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 , ;烟斜雾横, 。(杜牧《阿房宫赋》)
②善万物之得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①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焚椒兰也;②感吾生之行休。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①本诗上片写梦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梦境的?这样的梦境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关。
答:
② 本诗下片写梦醒,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情与景的交融。
答:
①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听秋声乱起,号角悲鸣;望铁马骑兵冒雪疾奔,想西北边塞关河失地未收。这样的梦境源于作者北定中原,收复故土的深厚的爱国感情
② 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在熊熊燃烧报国热望和“自许封候在万里”的坚定信念。借景抒情,以冷寂的环境反衬作者的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火热胸怀,以及对朝廷排斥爱国者行径的义愤和谴责。

10 C假:代理或借以……身份
11 D【D都是代词 他的 】
12 C
13 B【宗泽奉檄之前,不是“朝廷疏浚御河”之时,而是接到视察堤坝的指示,“奉檄遽行”巡视黄河堤防设施】
14 【译文(1)在朝廷奏对时,他大胆指陈时弊。考官厌恶他太耿直,将他列为倒数第一。(2)敌人能够悔过撤兵当然好,否则怎么能向金人屈节而有辱君王使命呢?】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影视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生态的平衡,关系到一个社会民风民俗的形成,它是当代社会的价值系统、知识系统以及一切人文文化的集散地,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中心,成为这个时代人文学者不能回避的重要领域。
我国影视剧面对的是以儒家文化为规范、以诗文叙事为传承并延续数千年之久的人群。民族的人文知识系统、伦理道德的认可方式、有关公正善恶的评价尺度等等,一般经由诗文、史传以及后来的话本小说等,在民间以传诵、说唱、讲述、点评的方式获得群体认同。人们习惯于从文学及各类叙事作品中汲取知识、汲取行为标准、汲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评价。今天,主导人们精神活动的影视,取代了文学在这个时代的核心位置,成为掌管本土民众精神活动和意识活动的重要领域。因此,重视影视产品的精神价值,评论各种文化形态对意识的建构作用,强调价值理性对各类叙事活动的参与、坚持文化批判和文化审视等,一方面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内在特点所要求,另一方面,只有影视批评对精神活动的介入,才能构成这个时代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活。
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中,由创作和批评共同构筑的文坛曾是精神价值通向民间的圣坛,也是知识分子通过批评活动实现其精神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近代以降,历次社会转折知识分子与民众的沟通交流,往往是通过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实现的。新思潮的出现,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反思,大多是通过文学和批评活动在民间社会获得价值认同。因此才有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这段名言。而今天,文学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变了"小说"的命运。曾经指点江山志在改变历史的诗文,终于被历史所改变而不得不让位给声势夺人的现代媒体。小说和诗歌不再成为现代人精神和情感生活的主要支撑。由创作和批评共建的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所,也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冷落。影视的普及,造成以诗文阅读为主的读者群向观众群的巨量转移。人们精神活动和价值需求的主要领域,也从小说转向了影视。这种转移造成了文学的一再疲软和文学研究的价值危机,急剧膨胀的影视领域因缺少人文学者和知识分子的批评介入而泥沙俱下。
6.对影视成为“人文文化集散地”中“集散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精神价值向民众传播渗透的地方。
B.是指人文文化的价值系统和知识系统。
C.是指社会民风、民俗赖以形成的地方。
D.是整个社会精神生态和时代意识领域。
7.对“民族文化的内在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文化为规范,以诗文叙事为传承。
B.人们习惯于从文学及各类叙事作品中汲取文化精神营养。
C.一般通过不同文学样式,在民间交流中获得群体的认同。
D.小说是人们精神情感生活的支撑,处在时代意识形态的中心。
8.不能证明影视批评介入影视文化重要性的一项是
A.近代以降,往往是通过文学创作活动实现知识分子与民众的沟通与交流。
B. 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反思,大多是通过文学批评活动在民间社会获得价值认同。
C. 只有影视批评对精神活动的介入,才能构成这个时代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活。
D.只有人文学者和知识分子参与到影视领域才能遏止目前泥沙俱下的影视文化。
9.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人在文化生活的实践方面,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印刷文化到影视文化的历史性转移。
B.在这个时代,影视叙事类作品对文化中心的抢占、对传统学术的研究构成了重大挑战。
C.人文学者应该参与到影视文化中,惟其如此才能阻止文学由诗文小说向影视文化的转移。
D.由于缺少有力的文学批评,使得影视文化垃圾和文化泡沫不断充斥着人们的想象空间。
6.A 7.D 8.A 9.C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子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数字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但他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突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兴趣。他向海因斯询问,海因斯笑了,说:“难道你没听见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海因斯接着解释说,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30年来,这一说法在田径赛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但是,我想我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千米。因为我知道,百米冠军不是在百米赛道上练出来的。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之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构思作文时要注意三点:第一,浓缩材料,提取主旨。给材料作文,常规写法就是先精要概述材料,放在文章开头,并亮出依据材料提炼出的观点。这则材料可以提炼的观点有:挑战极限,创造奇迹;凭借执著,打破成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等。第二,正反对比,彰显论述力量。本题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出彩。第三,事例的选择除注重典型性外,还要突出新颖性与广度。如可选择“亚洲飞人”刘翔110米栏训练与夺冠的例子,巴尔扎克成名之前于“狼狈”与困顿中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的例子,等等。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无题》的内容并点明寓意。(5分)

说明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戴着写有“某地重点保护企业”字样元宝型桂冠的人,正大踏步前进。其中一只裤管像是烟囱正冒着浓烟,另一只裤管像是排污管道正淌着污水。这幅漫画讽刺了某些企业为了谋求物质利益而不惜牺牲环境的短视行为。(5分,说明漫画内容3分,点明寓意2分)
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5分)
由于阅历的不同,知识积累的不同,生活层面的不同,作家作文的形式和内容也就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散文应当是一种什么形象呢?
②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写成文化大散文,或写成精短美文,或写成哲思小品。
③批的结果是这些小女子的书卖得更火,读者买账。
④这样也就构成了散文创作的多样性。
⑤有一段时间将写家庭生活小事的“小女子”批得不轻,原因是她们的作品有损于散文的形象。
⑥不能说会写文化散文的就是大手笔,写短散文的就是雕虫小技。
顺序为:④②⑥⑤①③(5分,④②⑥按正确顺序排在一起得2分,⑤①③按正确顺序排在一起得2分,如④②⑥与⑤①③这两组颠倒了前后顺序,得4分,其他排列顺序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