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五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__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万。繇由此观之,苟顺切,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入于弊,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说,皆不合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维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也。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 策:预料、猜测

B.禄山既举 举:被推举

C.又为御史唐所构 构:诬陷

D.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 垂:将近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颜真卿正直刚烈和人们景仰颜真卿的一组是

A.公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遂为堂而祠之

B.首率百官请问起居/事唐为太子太师

C.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至于再三忤于世

D.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同日归公者十七郡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__烈攻陷汝州以后,卢杞派颜真卿到__烈那里招抚,__烈开始还因为颜公的慷慨陈词而惭愧,最终却还是将颜公杀了。

B.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缩观望的情况下,能够有一次因得罪当世权臣而丢官却不后悔的人是很少的,但颜真卿却能历忤大奸而不悔。

C.仅从颜公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死,并不足以看出颜公的伟大,因为到了大势已去,在道义上不得不死的时候,即使只有中等才德的人也会努力做到。

D.抚州颜公祠堂完工后,作者应邀写了这篇“记’’,并认为,颜真卿的赫赫业绩光照千古,在颜真卿曾任职的地方修建祠堂可以使其业绩不至于被湮没。

11.请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断句

二 君 独 能 追 公 之节 尊 而 祠 之 以 风 示 当 世 为 法 令 之 所 不 及是 可 谓 有 志 者 也。

(2)翻译:

①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

译文:

②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

译文:

8.B(举:发起(某件事)、举事,这里指谋反。)

9.A

10.D(在作者看来,修建祠堂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颜公难以表达的向往之情,使尽情地表达他们的仰慕之情;上文也说“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所以,选项中“修建祠堂可以使其业绩不至于被湮没”理解错误。)

11.(1)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一个1分)   

   (2)①杨炎、卢杞在德宗时担任宰相之后(在辅佐德宗之后)(1分),更加厌恶颜公的所作所为(1分),接连贬斥他(1分),还是不满意。

    ②所以孔子厌恶那些鄙陋浅薄的人不能很好地侍奉君主(2分),而赞扬那些牺牲自我成就仁义的人(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眼下,“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主要特征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从小作坊起步,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迅速占领市场。也许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山寨产品”从手机起步,逐渐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又几经演化,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一时间,“山寨鸟巢”、“山寨熊猫”、“山寨网站”、“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红楼梦”纷纷出炉,大有席卷之势。

有专家认为,“山寨产品”并不是完全的盗版和剽窃,其中包含着大量创造和创意的成分,只要没有明显侵权和恶意毁谤,对于这种创造性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山寨文化自有其流行规律,顺应规律进行疏导,比强行压制更有益于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山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原产品的一种戏仿,它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以一种戏仿方式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山寨文化”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持警惕和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山寨文化”中都包含着相当程度上的剽窃和颠覆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是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更是现代文明、道德良知的一种集体退化。

“要问‘山寨文化’向何处去,我们必须先问为什么‘山寨文化’能够生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艺理论家陆贵山强调,“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态度。“山寨文化”的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形成一股备受关注的潮流和态势。但“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有被规范的必要,一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的产品,更应该迅速叫停。

有学者预测,“山寨文化”无外两种发展态势,一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这种“山寨文化”不过是披着一层华丽画皮的“垃圾文化”;另一种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样的“山寨文化”才是前途光明的“民间智慧的文化之旅”。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

5.下列对“山寨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兴的备受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其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

B.“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在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C.“山寨文化”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自有其流行规律,只要合理疏导,对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具重要意义。

D.“山寨文化”之所以存在并蔓延,是因为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

6.下列不属于“山寨文化”的消极因素的一项是

A.“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

B.“山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

C.“山寨文化”包含着剽窃和颠覆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

D.“山寨文化”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有的甚至打着改造大旗,蓄意误导、欺骗消费者。

7.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态度,主要特征为创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B.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一些涉嫌独犯法律的“山寨产品”,应该迅速叫停。

C.对于“山寨文化”现在有两种态度,有人认为应当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有人认为应当坚决给以制止。

D.从“山寨文化”的发展态势看,要么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要么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5.C(“对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原文无交代。)

6.B

7.D(A、“创造性”应为“放造性”B、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有被规范的必要;蓄意误导、欺骗顾客的产品,应该迅速叫停。C、①文章中有三种态度:1、给予空间2、警惕、保留3、客观辩证②第二种态度也不是认为该“坚决予以制止”)

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康有为借重皇帝的虚名,灵学家全靠着鬼话。这表彰节烈, 是全权都在人民,大有渐进自力之意了。 我仍有几个疑问,须得提出。还要据我的意见,给他解答。我又认定这节烈救世说,是多数国民的意思;主张的人,只是喉舌。 是他发声,却和四肢五官神经内脏,都有关系。 我这疑问和解答,便是提出于这群多数国民之前。

节选自鲁迅《我之节烈观》

却 /  然而  / 虽然  / 所以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4分)


(1)给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爱”与“碍”。          (2)爱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对以下文字进行筛选和组合,给“书目”下一个定义。(4分)

①图书目录是一种工具书。②图书目录是能够帮助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③图书目录的用途是供人们查找。④图书目录分为“簿式书目”和“卡片式书目”等。⑤图书目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写的。⑥图书目录记录书名、著者、出版和收藏情况。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目是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一定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从除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3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4分)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仿句: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O是一轮太阳,是朝气;S是曲线,是优美。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

班公湖边的鹰

王 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读者》(2007年第8期)

14. 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 分)

答:__________

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答:__________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答:__________

16.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

17. 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

14、最大的不同是,行走于地面的“鹰”,显得丑陋不堪;翱翔于蓝天的“鹰”,则独具矫健的身姿。两者前后形象的刻画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目的在于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从而突出了鹰的顽强、坚韧精神。

15、(1)因为对自由和未来的追求与热情,对天空的向往与爱慕,而要付出慢长的艰辛的努力,形象地称之为“苦旅”。(2)有作为是首先要有付出,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的首先付出。

16、比喻、拟人、反衬。非常逼真而形象地写出了平时所见的鹰的矫健、洒脱的身姿,以此来反衬眼前所见之鹰的丑陋等。

17、文章没有过多地描写地域风光,但已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6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装在车马上的铃。,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3分)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赏析妙在何处。(3分)

(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8. D  领:兼任。 

9. C  A代词,……的人;   B介词,把,拿;   C代词,他/语气词,了D代词,这样。

10. C  应是“苏亮善于与众人相处,对别人无所违碍。萧宝夤失败后,跟随他的人都遭到祸患,只有苏亮得以保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5-7题。

谁把李白贩卖成了古惑仔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对此,公众惊诧不已――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

5. 不能代表“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这个句子中的“婆婆”的一项是

A. 京韵大鼓  B. 单口相声  C. 商品展销会   D. 吴宗宪、小S.

6. 对目前部分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 某些学术研究人员坐不了冷板凳,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__。

B. 某些学术研究人员丧失学术尊严,拿历史名人、经典文化开刀,无风险但成名快,并且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C. 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没有顾及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D. 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完全不可能是娱乐语言。

7. 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现实,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

B.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把网络BBS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C. 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D. 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的北大博士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北大教授都认定为是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

5. C. 本题为文中词句的理解。“京韵大鼓”“单口相声”“吴宗宪、小S”在文中都借代娱乐语言。

6.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是娱乐语言,“完全不可能”显得绝对。

7. A    考查推断和想像能力。A项原文出现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容易让读者理解成“所有的娱乐文化都是垃圾”,但娱乐文化中也有精品。B错在“主要阵地”和“现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C项错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D项错在“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原文中“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是比喻的说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