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父亲与茉莉花

张育仁

父亲是在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况下与茉莉花相遇的。而由被迫侍弄此花到自觉地体味此花,就使得父亲的生活大为生色了。

我父亲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个十分谦恭善良、整洁安静,且明显带有乡居的节俭和吃苦耐劳品性的知识分子。

读小学前我一直寄养在外婆家,对父亲不甚了解,待能粗略识字断文才有幸回到父母身边。父亲侍弄茉莉花的行状,正是从这时才给我烙下深刻的记忆与感佩的。那时我们还住在机关中,机关小孩很少,就迫使我格外注意大人们的活动。渐渐地我竟有一个吃惊的发现:父亲与别人上班不同。他每天是荷着一柄由他整饬摩挲得格外光洁结实的锄头,戴一顶已经有些破旧的草帽,以一种极为安详平静的面容和步态到离家不远的茉莉田中去,开始他一天的“改造生活”。

这种侍弄茉莉花的劳作,原本是十分美丽而极富雅趣的,但一经与“改造”挂上钩,就渗透了沉沉苦涩与羞辱,父亲就正是在这种悲愤与执拗中,以自己生命的苦涩与苍凉来浇溉着这种美丽的花。好多年以后,我不断地在古老的诗文中邂逅那些因放逐、因流涉而与各种香花芳草相伴的洁净而清贫的人们时,就使我忆及父亲种茉莉的这种“美丽的苦役”,同时也使我真正懂得了,父亲事实上是在承续着一种古老的遭际和精神磨炼的余绪,令人想到一个凡俗的普罗米修斯。

大凡高贵的花侍弄起来都颇为不易,茉莉花亦如此。但父亲侍弄的那一大块花地,却长势出奇得好。我认定父亲是最适宜种花的角色,也是求证于此的。父亲日复一日地为花锄草、捉虫、松土、浇粪、修枝等,都以一种源于内心的平和、细致与娴熟来表明他的苦楚与爱恋,那情景简直就酷似在从事某种艺术创作,或是在静默中品味某种世象之外的玄机。

田间歇晌时,他常常疲惫地将那柄锄轻轻地横在田坎上,手持一册《中华活页文选》(顺便提一下,在那精神食粮大饥荒的十年浩劫中,这算是十分罕见的能允许老百姓接触的古代文化的书了)安恬地品味体验那些古老而硬朗的文字和精神,他最钟爱的篇什是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和李白的《将进酒》,及陶潜先生的《归去来兮辞》等等。“__初期”,揭发批判他的大字报贴得令人毛骨悚然。他在结束了一段被秘密关押的生活之后,又在严制的管押中,带着我蜗居在一间茶厂的矮小逼仄破旧的斗室中。白天是繁重的劳动折磨和“交待罪行”,夜间他仍旧平静地手持心爱的《文选》,有时索性于悲愤中将那些铿锵作响的诗文工整地抄写在笔记本上,那神情一如他侍弄茉莉花时的专注与动情。毫无疑问,他那时正是以这种古已有之的傲骨来抗衡那些“摧枯拉朽”、“火烧炮轰”的疯狂与残忍;以一种古老的花的美丽和不屈来滋养自己的灵魂与操守。父亲的这种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内心境界,正是任何邪恶所不能浸淫,不能扭曲的香花芳草的人格化境界。

茉莉花最终的归宿是掺和到茶叶中去,用它馨香的品位和气质去熏染茶,提高茶的境界。父亲深知这种制茶工艺的奥秘,以及由此深悟到的人生奥秘。这正是他所以能在种花时的烈日中、淫雨中、甚至声斥与鞭挞中,以恬静淡泊、沉默执着来熏染生活,提高自己人生境界的根本原因。

每当收摘茉莉花的季节,父亲都格外欣喜繁忙,那神色一点不亚于在书房中收捡自己用心血写就的书稿。因为那些花是生命芳香的集成,是困厄与屈辱的诗性升华。往往在这样的季节,父亲都要悉心地用一方手帕带回一包茉莉花,带回他“改造”期间少有的欣喜,让我们家的小屋整日充溢着茉莉花的芬芳,让我和妹妹都能品尝到父亲的辛劳和慈爱。而我对父亲的爱的体察,正是从对茉莉花的认识和爱恋开始的,正是从对苦难和馨香的辩证认识中开始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深深地体悟到:真正被我们称得上是父亲的人,无论他的一生是尊是卑,是奇伟还是平凡,都是值得我们敬重与书写的。

(文章选自2008年6月《中学生阅读文萃》)

14、文章第四段称父亲种茉莉花为“美丽的苦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美丽的苦役”的涵义。(6分)

答:

15、全文主要围绕“父亲与茉莉花”行文,文章第六段却宕开一笔写了父亲“田间歇晌”和“夜间”时的活动,并列举了父亲最钟爱的篇什,这些内容与父亲的形象有何关系?(6分)

答:

16、在苦难的岁月里,父亲由被迫侍弄茉莉花到自觉地体味茉莉花,请根据文章列举两点父亲从茉莉花中独到的体味。(4分)

答:

17、最后一段作者明确写出自己的体悟,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段的好处。(6分)

答: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13:04:26 免费下载:《2011年天水市上学期联考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父亲与茉莉花

张育仁

父亲是在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况下与茉莉花相遇的。而由被迫侍弄此花到自觉地体味此花,就使得父亲的生活大为生色了。

我父亲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个十分谦恭善良、整洁安静,且明显带有乡居的节俭和吃苦耐劳品性的知识分子。

读小学前我一直寄养在外婆家,对父亲不甚了解,待能粗略识字断文才有幸回到父母身边。父亲侍弄茉莉花的行状,正是从这时才给我烙下深刻的记忆与感佩的。那时我们还住在机关中,机关小孩很少,就迫使我格外注意大人们的活动。渐渐地我竟有一个吃惊的发现:父亲与别人上班不同。他每天是荷着一柄由他整饬摩挲得格外光洁结实的锄头,戴一顶已经有些破旧的草帽,以一种极为安详平静的面容和步态到离家不远的茉莉田中去,开始他一天的“改造生活”。

这种侍弄茉莉花的劳作,原本是十分美丽而极富雅趣的,但一经与“改造”挂上钩,就渗透了沉沉苦涩与羞辱,父亲就正是在这种悲愤与执拗中,以自己生命的苦涩与苍凉来浇溉着这种美丽的花。好多年以后,我不断地在古老的诗文中邂逅那些因放逐、因流涉而与各种香花芳草相伴的洁净而清贫的人们时,就使我忆及父亲种茉莉的这种“美丽的苦役”,同时也使我真正懂得了,父亲事实上是在承续着一种古老的遭际和精神磨炼的余绪,令人想到一个凡俗的普罗米修斯。

大凡高贵的花侍弄起来都颇为不易,茉莉花亦如此。但父亲侍弄的那一大块花地,却长势出奇得好。我认定父亲是最适宜种花的角色,也是求证于此的。父亲日复一日地为花锄草、捉虫、松土、浇粪、修枝等,都以一种源于内心的平和、细致与娴熟来表明他的苦楚与爱恋,那情景简直就酷似在从事某种艺术创作,或是在静默中品味某种世象之外的玄机。

田间歇晌时,他常常疲惫地将那柄锄轻轻地横在田坎上,手持一册《中华活页文选》(顺便提一下,在那精神食粮大饥荒的十年浩劫中,这算是十分罕见的能允许老百姓接触的古代文化的书了)安恬地品味体验那些古老而硬朗的文字和精神,他最钟爱的篇什是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和李白的《将进酒》,及陶潜先生的《归去来兮辞》等等。“__初期”,揭发批判他的大字报贴得令人毛骨悚然。他在结束了一段被秘密关押的生活之后,又在严制的管押中,带着我蜗居在一间茶厂的矮小逼仄破旧的斗室中。白天是繁重的劳动折磨和“交待罪行”,夜间他仍旧平静地手持心爱的《文选》,有时索性于悲愤中将那些铿锵作响的诗文工整地抄写在笔记本上,那神情一如他侍弄茉莉花时的专注与动情。毫无疑问,他那时正是以这种古已有之的傲骨来抗衡那些“摧枯拉朽”、“火烧炮轰”的疯狂与残忍;以一种古老的花的美丽和不屈来滋养自己的灵魂与操守。父亲的这种普通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内心境界,正是任何邪恶所不能浸淫,不能扭曲的香花芳草的人格化境界。

茉莉花最终的归宿是掺和到茶叶中去,用它馨香的品位和气质去熏染茶,提高茶的境界。父亲深知这种制茶工艺的奥秘,以及由此深悟到的人生奥秘。这正是他所以能在种花时的烈日中、淫雨中、甚至声斥与鞭挞中,以恬静淡泊、沉默执着来熏染生活,提高自己人生境界的根本原因。

每当收摘茉莉花的季节,父亲都格外欣喜繁忙,那神色一点不亚于在书房中收捡自己用心血写就的书稿。因为那些花是生命芳香的集成,是困厄与屈辱的诗性升华。往往在这样的季节,父亲都要悉心地用一方手帕带回一包茉莉花,带回他“改造”期间少有的欣喜,让我们家的小屋整日充溢着茉莉花的芬芳,让我和妹妹都能品尝到父亲的辛劳和慈爱。而我对父亲的爱的体察,正是从对茉莉花的认识和爱恋开始的,正是从对苦难和馨香的辩证认识中开始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深深地体悟到:真正被我们称得上是父亲的人,无论他的一生是尊是卑,是奇伟还是平凡,都是值得我们敬重与书写的。

(文章选自2008年6月《中学生阅读文萃》)

14、文章第四段称父亲种茉莉花为“美丽的苦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美丽的苦役”的涵义。(6分)

答:

15、全文主要围绕“父亲与茉莉花”行文,文章第六段却宕开一笔写了父亲“田间歇晌”和“夜间”时的活动,并列举了父亲最钟爱的篇什,这些内容与父亲的形象有何关系?(6分)

答:

16、在苦难的岁月里,父亲由被迫侍弄茉莉花到自觉地体味茉莉花,请根据文章列举两点父亲从茉莉花中独到的体味。(4分)

答:

17、最后一段作者明确写出自己的体悟,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段的好处。(6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父亲与茉莉花张育仁父亲是在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况下与茉莉花相遇的。而由被迫侍弄此花到自觉地体味此花,就使得父亲的生活大为生色了。我

本题关键词:茉莉花,茉莉花露,茉莉叶,臭茉莉,茉莉根,紫茉莉叶,紫茉莉子,紫茉莉根,长管假茉莉,亲水亲油平衡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