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6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节奏越来越快。“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触目皆是。日前,更有报道称广州人的步速之快为世界第四。求“快”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此相反,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颇值得玩味,“慢”是否意味着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

①譬诸修园林

②譬诸游山水

③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

④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

⑤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

⑥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

①③⑤②④⑥或②④⑥①③⑤。

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写两个句子。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漂流,那么家便是一只小船,在漂流中有了依托;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跋涉,那么家便是一个驿站,在跋涉中有了休憩;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攀登,那么家便是一个支点,在攀登中有了后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多事芭蕉 张 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品高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竹兰是不能一列的。和瓜瓜果果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一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含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便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

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着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的.是这样一种浑融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www.ks5u.com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很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真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陪衬的份儿,他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为“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种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的秋芙,就曾在芭蕉上题诗:“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晚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本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真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的。她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竞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选自《散文》2004年第6期)

16.为付么说“在画里,芭蕉与梅竹兰是不能一列的”?(4分)

答:

17.作者在写怀素和尚之前,先写了丰子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作用?(4分)

答:

18.结合全文,芭蕉具有怎样的韵味,请分条叙述。(4分)

答:

19.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①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

答:

②董桥身上的那种现代出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答:

16.因为中国文人大多喜欢气清品高梅竹兰,而芭蕉率性狂放,带有一点桀骜之感,不符合他们的审美要求。

17.构成对比。说明丰子恺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不足,不适合芭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由此烘托了怀素和尚自由洒脱,狂放不羁的芭蕉韵味,突出了芭蕉的性格特征。

18.亲切家常;心高气傲,桀骜率性;大气,啸傲尘世。

19.(1)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明虽都家常,但齐白石的画讲究平和淡远,而芭蕉过于桀骜率性。

    (2)董桥的作品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只有绿得率性,狂放不羁的“芭蕉”的烘托,才能见其精致。

填空(6分)

(1)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2)《石钟山记》中点明全篇主旨的一句是

(3)念高危, ;惧满盈,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我国现存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它与北朝的 ,并称为“乐府双璧”。

(5)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

(1)言笑晏晏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则思谦冲而自牧;则思江海下百川(4)木兰辞(5)欧・亨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③。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愠:疾苦、怨愤。③五弦琴:据《孔子家语・辨乐解》记载,虞舜曾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1)诗歌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4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借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但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暴晒越茁壮。

(2)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纪越大,环境越恶劣越坚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9.D(视:比较)

10.C(以:介词,用。A焉:代词,这里/兼词,“于之”,向它;B若:这/你;D也;表示判断语气/表示肯定语气。)

11.B

12.C(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13.(1)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能算是游览.。(全句意思翻译对2分,“顾”译对1分)

(2)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全句意思翻译对3分,“可”译对1分)

(3)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全句意思翻译对2分,“逮”译对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范艾伦辐射带

闪电发生的时候,道道弧光如同从云端抽打地面的鞭子,可是这鞭子不仅抽击着地面,而且还抽打着地球的外层空间。

美国国家航天局的詹姆士・格林博士的研究就表明,雷暴中的无线电波有些散逸到了外太空,从而为在地球外层范艾伦辐射带运行的人造卫星清理出了一条安全地带。

地球上的范艾伦辐射带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范・艾伦根据宇宙探测器“探险者”1号、3号和4号的观测而发现的。辐射带分为两层,形状有点像砸开成两半的核桃壳。离地球较近的辐射带称为内辐射带,较远的称为外辐射带,也分别称为内、外范艾伦辐射带。辐射带从四面把地球包围了起来,而在两极处留下了空隙。

范艾伦辐射带是由地球磁场俘获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组成的。地球磁场中不可见的磁力线从南极区域延伸出来,进入太空,再回到北极区域。由于辐射带中的粒子都带有电荷,它们会受到磁力的作用,沿着磁力线盘旋前进,并且在行星磁场最聚集的两极之间不断反弹。这个辐射带内的高能带电粒子对载人空间飞行器和卫星、仪器都有一定的危害。辐射内层距地面约7000公里,外层距地面约为13000公里。两层中的缝隙为辐射较少的安全地带,人造卫星可以在此区域内安全运行,人称范艾伦带缝。但是有时,太阳风暴也会暂时把这条缝弥合起来,这时人造卫星的工作就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自从发现了范艾伦辐射带之后,科学家们一直感到很困惑,为什么在辐射带中间会出现一个安全地带?

过去主要的理论认为,由于辐射带中的湍流产生的来自太空的射电波,将这一区域清理出来.形成了范艾伦带缝。另一种理论则认为.由闪电产生的射电波才起到了清理安全地带的作用。格林的研究为后一种理论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格林认为,被地球磁场俘获到的带电气体会使闪电发出的射电波弯曲,使得这些射电波沿着地球磁力线流向地球两极的上空之中。在那里,射电波与带电粒子发生作用,带走一小部分能量.并改变这些带电粒子的方向,使它们逐渐回落到地面,不再反弹回外层空间。可以说,闪电产生的射电波就像地球外围的电扫帚一样,把高能粒子一扫而光,从而形成一个范艾伦带缝。

这个研究对航天飞行很重要,目前太空中飞行的人造卫星超过600颗,每个都价值不菲。如果没有闪电清理出来的安全地带,人们还真的很难决定把这些宝贝疙瘩放在什么地方。(选自2005年第5期《科学之谜》,有删改)

6.下列对“范艾伦辐射带”这一概念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艾伦辐射带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美国一位科学家根据宇宙探测器“探险者”l号、3号和4号的观测而发现的。

B.范艾伦辐射带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距地面约7000公里,外层距地面约13000公里。

C.地球磁场俘获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组成了范艾伦辐射带,这些带电粒子对载人空间飞行器和卫星、仪器都有一定的危害。

D.范艾伦辐射带内外两层中的缝隙地带是辐射较少的安全地带,一般情况下,人造卫星可在此区域内安全运行。

7.下列不属于格林研究的理论的一项是

A.被地球磁场俘获到的带电气体使闪电发出的射电波弯曲,这些射电波会沿着地球磁力线流向地球两极的上空。

B.在地球两极的上空,射电波与带电粒子发生作用,带走一小部分能量,并使这些带电粒子的方向发生改变,使它们逐渐回落到地面。

C.闪电产生的射电波就像地球外围的电扫帚一样,把高能粒子一扫而光,从而清理出一条安全地带。

D.目前在太空飞行的人造卫星有600多颗,它们都能在闪电清理出来的安全地带安全飞行。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磁场中不可见的磁力线是形成范艾伦带缝的条件之一。

B.如果没有被地球磁场俘获到的带电气体的作用。那么闪电发出的射电波可能是笔直的。

C.没有对范艾伦带缝的发现,目前在太空中飞行的600颗人造卫星就不可能研制成功。

D.科学家对范艾伦带缝的研究,推动了人类航天飞行事业的发展。

6.C(C故意把原文“这个辐射带内的高能带电粒子对载人空间飞行器和卫星、仪器都有一定的危害”中的“高能”删掉了,造成了范围的扩大。)

7.D(D不是格林的研究理论,属混淆内容)

8.C(C“不可能研制成功”属无中生有,程度过重,因而推断不合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时候我拼命跑啊、打篮球啊,我好体育,什么都爱玩,我爱跟人比试,羡慕体育明星,不想让人知道我腿不好。 B:多年来,邰丽华和她的伙伴们走遍五洲,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残疾人一份独特的风采,被誉为“美与人性的使者。” C:今年第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由老挝命名,是一种大淡水鱼。)正逼近福建中南部沿海,并极有可能正面袭击厦门。 D:国务院日前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下称《规划》)作出了批复,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及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B:唱歌不仅能让我们心情愉快,而且还能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所以唱歌是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的一剂“天然良药”。 C: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干活,所以蜂农用人造养料、高能食品等喂养蜜蜂,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D:当上级宣布我们新闻报道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