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宣纸――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韩作荣
“宣纸”作为纸张名词的出现,始于唐代。其时嗜画成癖的大理寺卿张彦远在他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第一次提及,所指应是宣州宣城郡所产的贡纸。这是以产地为名的宣纸的由来说。
宣纸的制造始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东晋说、唐代说、宋代说、清代说各不相同,《中国宣纸史》著者曹天生认为,宣纸创始于元明之际,成熟于明代中期。曹氏的依据,出于《小岭曹氏宗谱》对宣纸生产的记载,以及明宣德年间所制造的皇室监制的加工纸――陈清款宣纸,即为青檀皮所制的真正的宣纸,其质量为其他种类纸所难以比拟,与宣德炉、宣德窑一样,被称之为“宣德纸”,这是宣纸的另一种命名方式。
宣纸与其他种类纸张之别,首在用料,即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水质、药料,并使用特殊手工技艺而造出的宣纸,方能成为真宣。曹氏有据可查的推论有其道理,但也有疑问。如果说晋代便有楮皮纸、麻纸、竹纸等类似于宣纸的纸张诞生,其时所造之纸尚有新疆楼兰出土的“罗布淖尔纸”,甘肃武威出土的“旱滩坡纸”,以及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魏晋时纸”,当然还有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中期的灞桥纸、马圈湾纸、居延纸等等,这些用不同原料造就的纸可谓年代久远,而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为什么到明代才有人用来造纸?如果说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的宣州贡纸是否均为楮皮所造?期中是否有青檀皮纸?若有,则该是早年的真宣了。如果以小岭制造宣纸的草大三写于宋元之交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恐怕有割断历史之嫌,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最佳宣纸即曹氏宣纸的创始期,而未见记载的或已难以查考的事物,并不等于不存在。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
宣纸制造所用为檀皮的韧皮纤维,纤维长度在一点七至三点七毫米之间,且百分之八十的纤维长度十分接近,因而成纸匀度好。电子显微镜下,人们发现其纤维细胞壁分布诸多细密且均匀的皱纹,与纤维长轴向平行,故宣纸着墨时,易留住笔痕、墨迹,淡墨与水会沿着皱纹沟槽向外逐步渗扩,形成不同层次;重笔时又自然分界,互不溶混,造成主体感;再加上规整的檀皮长纤维与草浆短纤维均匀交织,使水墨扩散均匀,无锯齿形辐射状态,正是这样的特征,鉴定了宣纸为中国书画的最佳用纸。在观赏一些中国画时,那种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这是宣纸留住了水墨,渍渗晕染,生成空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真宣所用青檀,以泾县的皮质最好,且生在山石崎岖倾仄之间者,方为佳料。
宣纸所用的青檀皮以两年生嫩枝的韧皮为最佳;所用的稻草以泾县安吴地区的沙田稻草为最佳。纤维长而韧的皮料与纤维短而粗的棉料按不同配比制浆,皮料为骨,草料为肉,取长补短,兼坚韧柔软于一身,方制成最佳的真宣。
无论是皮料和草料,其制作都是去粗取精,去杂芜留纯白,由生硬而达熟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由手工在缓慢的时间里完成。
宣纸的制造,于青檀皮和稻草的纸浆中,还需掺入杨桃藤(即猕猴桃)的汁液,被俗称为纸药、滑水。杨桃藤汁是纸浆中的悬浮剂,能使纤维均匀地悬浮于水中,让捞出的纸厚薄一致,结构紧密。另外,使纸浆的黏度增强,便于操作,还能让纸浆在竹帘上滑动的速度增加,并能让捞出的湿纸一张张叠放,像一板厚厚的水豆腐,进沥干再加浸润后再分张焙晒。
自然,宣纸的制造是离不开水的,泾县的泉水清醇洁净,浑浊度为零,四季长流,水的硬度低,水温低,故能使宣纸不惹灰尘,洁白度高,并能延长纸的寿命。所谓纸之“似玉雪者,水色所为也”。看来,真宣之所以在泾县的制造达到极致,是因其得天独厚,皖南山区特有的最佳青檀和稻草,纯净的泉水,适宜的气候,吸纳天地之灵气,承受日月之精华,价值人的聪明才智,安能不出绝无仅有的真宣!
宣纸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其特性与中国书画艺术相得益彰。与其他纸张相比,其抗蠹虫蚀蛀的能力强,据检测,其生存寿命超过一千零五十年,被称之为千年寿纸。
(选自2009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6.下列对“宣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纸第一次被提及,是始于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所说宣州宣城郡产的贡纸。
B.宣纸的创始其说不一,曹天生所著《小岭曹氏宗谱》的记载认为宣纸创始期在元明之际。
C.宣纸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以杨桃藤的汁液为纸药、滑水。
D.宣纸匀度好,易留住水墨,渍渗晕染,能生成空缥缈、淋漓尽致的气韵与妙境。
7.下列对“在我看来,宣纸的创始期只能存疑,尚难以有令人信服的定论”的原因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汉早期已有不同原料造就的纸,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是久已有之的植物,在当时也有可能被用来造纸。
B.晋代便有类似于宣纸的以楮皮、麻、竹为原料的纸张诞生,作为最适于造纸并造出上好宣纸的青檀皮在当时也有可能用于造纸。
C.出土表明,既然魏晋时楼兰、武威、敦煌等地造纸尚有不同原料的纸,那么这些地方也有可能选用最适于造纸的青檀皮制造宣纸。
D.如果宣纸是唯一以青檀皮为原料作为标志,那么唐代宣州贡纸除楮皮所造外,其中更应有以青檀皮为原料造的真宣纸。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宣纸是因宣州宣城产地和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时间而得名,但在命名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以写于宋元之交的记载小岭制造宣纸的《曹氏宗谱》作为宣纸创始的依据,并不等于此前未见记载或难以查考的最佳宣纸创始期就不存在。
C.青檀皮因整个纤维长度十分接近而成纸匀度十分好,决定了宣纸成为中国书画浓淡相宜、满纸云烟水汽的最佳用纸。
D.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主要原料青檀皮的质量,再加上宣纸选料的讲究,从而使宣纸成为绝无仅有的真宣。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明宣德年间皇室监制加工制造了宣纸,所以与宣德炉、宣德窑一样,“宣德纸”就成了今天的宣纸。
B.用两年生的青檀长出的嫩芽的韧皮和泾县安吴地区沙田的稻草,方能制成最佳的真宣。
C.只有泾县清醇洁净、硬度低、水温低的泉水,才能制造出适宜于中国书画的宣纸。
D.独特的用料、特殊的工艺、纯净的泉水、制造者的聪明才智,是制造千年寿纸的保证。
6.B(《小岭曹氏宗谱》非曹天生所著。)
8.B(A中“在命名时间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法错误。人们怀疑的是“宣纸的创始的时期”。C中“整个纤维长度”说法错误,应是80%。D中“成为绝无仅有的真宣”的条件众多,此说法以偏概全。)
9.D(A中“‘宣德纸’就成了今天的宣纸”推断不当,应是“‘宣德纸’成了宣纸的一种命名方式”。B中“两年生的青檀长出的嫩芽”说法不当,文中说“青檀皮以两年生嫩枝”。C中“只有……的泉水才能产出……的宣纸”说法绝对,应是“……才能产出……真宣”,其他地区的泉水也可以产出宣纸。)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程度草堂小学翠微校区,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知名建筑“平起平坐”,同获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被网友捧为“成都最牛校舍(2月25日《成都商报》)”。 B:代表们的谈和议,无论口头还是书面的,都是权利表达,是在切实履行职责,他们真正的“实话实说”,远比一声不吭,让看法“__”要好。 C:25%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那么,另外75%的领导岗位到底是因为大学生能力不够而被淘汰,还是因为这些岗位不需要大学生?。 D:在完成了全部使命后,嫦娥一号――中国的首个探月使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心控制下,准确坠落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最大的一艘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开赴南海,担负在我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护渔护航的任务,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B:美国一颗通讯卫星与一颗已经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在天空中相撞,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使国际空间站等在轨天空设备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C:山东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克隆出的符合国际公认技术标准的人类囊胚,给糖尿病患者、老年痴呆患者、帕金森病等患者带来了福音。 D: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秀外慧中 和衣而卧 毁家纾难 受治于人 B:相形见绌 循私舞弊 珠联璧合 闲情逸致 C:秉笔疾书 责无旁贷 文恬武嬉 寡廉鲜耻 D:首屈一指 额手称庆 事必恭亲 席不暇暖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三个人,各推一车瓶、罐、锅之类的瓦器,经过一座山岭。第一个人刚上一段岭,就把一车瓦器打碎了。第二个人推到半岭,也把一车瓦器打翻了。第三个人推到了岭头,叫了一声:“啊呀,终于到了!”刚喘一口气,不料手一松,车翻了,全部瓦器都倒在地上碎了。三个人都笑了起来。“说到爬岭的本领,自然我最差,但我省下了力气,这是我的便宜!”第一个人说。“我花了一半力气,也爬了一半岭,我没有吃亏什么!”第二个人说。“可是只有我是爬完了岭的,这是我的光荣!”第三个人说。说后,他们都快快乐乐地推着空车回去了。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面对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作文。(参照2008年全国高考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
下面是汶川大地震中的几个画面,请看了以后写几句含有排比句的议论抒情的文字,以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4分)
孩子们举着纸板站在路边,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叔叔,谢谢你们!”
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从废墟中背出两个同学,有人问他:“你背得动吗?”他骄傲地说:“我能背50斤玉米。”
在地震中被压伤截肢的中学生薛枭刚从废墟被挖出时,跟救援者开着玩笑:“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
3岁的小郎静,躺在担架上,向救他出来的解放军叔叔微笑着,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议论抒情感受:
示例:花瓣一样柔嫩的身体,却拥有超乎想像的坚强,只要看着他们,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无论是怎样的艰辛跋涉,怎样的奔走呼喊,怎样的举国之力、倾英雄之血,都是值得的。(4分)
下面是孙犁小说《荷花淀》中几个女人商量去探望参军丈夫的对话描写。请以设问方式,简明准确地设计出一个能切中这段文字的内容并让人思考的问题。(4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问题:
示例:几个女人去看丈夫的理由分别揭示了她们怎样的心理世界?(或:水生女人的话没有说完而用了省略号,这没有说完的话的内容是什么?她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故乡难言
朱 鸿
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历经沧桑,我才知道任何人,不管他降生豪门还是寒舍,都有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绝对美好的日子只在人之初。尽管短暂,不过它会沉淀于脑,构成原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属于我的纯粹快乐的时光,当然是少陵原赐予的,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似乎一切都是透明的,窗花,门神,祭月,过年,鸡鸣于晨,鸟栖于昏,蝴蝶悬枝,蚯蚓行泥,或房檐垂冰,或锅洞伸火,甚至发臭的狗屎和温热的牛粪。
伊甸园的生活注定都很短暂!有一天,我开始厌恶少陵原,觉得它小,脏,落后,甚至幽暗。于是快乐的时光就结束了。我离开少陵原,变成了西安人,然而也变成了异乡者。
然而知识的谱系,迅速见证的不是少陵原鄙陋,而是我的浅薄。实际上过去的众多雅士都曾经登临我的故乡,并颂而叹之。“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是李白之诗。“自断此生休问天,社曲幸有桑麻田”是杜甫之诗,杜甫自谓少陵野老,是我故乡人。“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是白居易之诗。少陵原固然只是小小的一方水土,不过它隆起大块,涌向虚空,天高气净,光强风烈,素得适时云雨之润,从而贤才济济。这里是宰相朱博故里和皇帝刘询养地,这里出过义士苏武,出过将军杜预和史万岁,而所谓洛阳才子韦庄则家在少陵原。这里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高僧玄奘之葬地,因为少陵原南畔可以俯察樊川,眺望终南,有极好的__。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巨域,秦之杜县,便是因为设于周之杜伯封土而得名。凡是种种,为我建立了关于少陵原的文化地理概念和历史地理概念。
都市是荣华的,不过我只是羁旅之人,客人,是移民,异乡者。唐诗三百首,近乎一百首渗进了乡愁。西安距少陵原不足三十里,回乡很容易,不过在我苦闷时,乡愁仍涌流笔端,渲染纸背。每一次回乡,我都感到安慰。每一次回乡,我都觉得踏实。少陵原的深厚和奥博,朴素和宁静,总是消除我的紧__焦虑。十九岁离开少陵原之后,我就一直浅睡,稍有声音即醒,十分烦恼,然而我回乡便能沉睡。有一年我在香港,房阔床软,温度适宜,毫无噪音,可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数羊不行,数树仍不行,遂想少陵原,于是几十个村子就漫漫浮现出来,并流泻于枕,膨胀于室,甚至弥漫整个香港。从东到西,司马村,小兆村,康王井,蕉村……我的灵魂像展开了翅膀,然而不用飞翔到县城韦曲,我就安眠了。那一夜,我睡得实实在在。
故乡之于游子从来是慷慨的,它不拒绝一个人给它增光,它也不嫌弃一个人落泊潦倒,它更能收留那种在外受挫的人。我三十岁之前,曾经有两次在外受到重压,心疼,心在哭泣,觉得都市势利不宜我居,然而隐身无地,遂快快入住少陵原之家。在这里,我包扎了伤口,并恢复了元气和尊严。
二十世纪刚刚交接中国那年,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便从都市窜到了少陵原。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欲望在窥视斯地,并将聚集斯地,直至吞噬它。然而我非无情之物。少陵原不属于我,不过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我的父母之邦,这里有我祖先的坟茔。也许可以开发,问题是,现在的少陵原,它的风貌,它的景色,它的气势,它的品质,是自然亿万年所造化,是我的祖先亿万年所创作,从而才筹成了地理的少陵原,文化地理的少陵原和历史地理的少陵原。它不但是实用的,使祖先世世代代赖以生活,而且是荚的,遂容易估量出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开发,不过开发者,千万要注意,覆盖了少陵原的种种新的建制,它的价值不能低于其固有的价值,它也不能是丑的。我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如果在我这一辈丧失少陵原,那么我这一辈就对它负有道义责任,起码我这一辈应该上报祖先,下达子刊,以使其明白在我之年所发生的变故。少陵原不属于我,然而多年之后,少陵原改换了模样,少陵原可能只剩下了它的名号,而我则白发苍苍,变成一个倔老头。我想,倔老头将不会找到蕉村了,及其他小时候到西安去要经过的西兆余村,皇子坡,韦曲。也算了,然而要是我发现有劣质工程,有污染企业,有致祸部门,我将用拐杖敲击他们的门牌和匾额,并将在正义的法庭起诉,追究他们,强烈要求他们还我少陵原!问题是,有些事物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他们怎么还我少陵原!
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选自《2007中国散文精选》有改动)
16.尽管故乡难言,但在作者心中形象鲜明。作者心中的少陵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乡?
请根据文中的内容准确概括出它的特点。(4分)
答:
17.作者说,少陵原是他人之初绝对美好的日子,“尽管短暂,不过它全沉淀于脑,构成原 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想”。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请就五、六两段的内容简要列举。(6分)
答:
18.末二段写了作者面对少陵原被开发的想法和对出现的问题可能采取的行动,这样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9.本文首尾文字完全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6.深厚而奥博,朴素而宁静,慷慨而宽容。(答对4点给2分,答对5点给3分,答对6点给4分。)
17.①成为异乡者,每有乡愁,回到故乡便得到安慰、踏实,便能沉睡。 ②在香港不能人睡,想着少陵原就能安眠,实在。 ③受到重压,在少陵原恢复了元气和尊严。(1点2分,共6分。)
18.对原生态生存环境的无限珍惜和依恋,以及对现代文明大潮中原生态生存环境面临丧失的伤感和对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期待的复杂思想感情。(珍惜依恋2分,伤感1分,期待1分,共4分。)
19.①运用反复对照,凸现作者故乡情结。 ②进一步强化作者保护原生态少陵原的道义责任。(每点2分,共4分。)
填空。(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 ①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② ”;柳永《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 ③ ”;苏轼《赤壁赋》:“ ④ ,水光接天”。
(2)《胡同文化》是当代作家 ⑤ 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对现代文明进步中北京胡同的没落,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
(3)莎士比亚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悲剧《 ⑥ 》以主人公的死换取两个仇家的和解,象征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1)①水澹澹兮生烟 ②乾坤日夜浮 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④白露横江 ⑤汪曾祺 ⑥罗密欧与朱丽叶(每空1分,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 殿前欢 夏
薛昂夫
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注]冰壶:指月亮。
(1)曲中作者为什么对西湖的夏日景象产生出了“有丹青画不如”的感受?(4分)
答:
(2)宋代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误人藕花深处。争(通‘怎’)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薛昂夫曲中“迷归路,又撑人荷深处”都有表现留连忘返,乐而迷路的相似之处,但在表达这种感情的写法上有所不同。试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不同。(4分)
答:
(1)看到的是西湖夏日柳枝扶疏、碧水万顷、月影沉璧、流莺啼鸣、笙歌婉转、青年男女互唤嬉戏的景象,感到难以用笔画出;或: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实有虚的美丽动人景象,所以感到难以用笔画出。(西湖夏日柳、水、月、莺、歌、青年男女景象即可得满分4分。若答成动静、声色、虚实特点的动人景象亦可得满分4分。)
(2)李词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出的是担心和“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而薛曲则运用了拟人方法表现出对西湖喜爱的感情。(反复手法所表现的担心与惊喜2分,拟人手法所表现的喜爱2分,共4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