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6分)

(1)“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李白《蜀道难》:“,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 ”。

(2)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 ,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

(3)河北当代作家 的小说《荷花淀》,以其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为其艺术风格,对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①又闻子规啼夜月;②唯见江心秋月白;③冷月无声;④抱明月而长终。(2)⑤《墙上的斑点》。(3)⑥孙犁。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回答问题(8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结合诗句,简析白诗黄词所表达感情的异同。(4分)

(2)虢寿麓评价黄庭坚这首《清平乐》时说:“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结合诗句,分析本词在构思上的妙处。(4分)

(1)共同点:惋惜春光流逝。(2分)不同点:白居易讲四月春末见到桃花,却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分)。黄庭坚问春而至寻春,却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1分) 

(2)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然而,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2分)在这番自问自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作者的恋春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学者以治生为本论

陈确

学问之道,无他奇异,有国者守其国,有家者守其家,士守其身,如是而已。所谓身,非一身也。凡父母兄弟妻子之事,皆身以内事,仰事俯育,决不可责之他人,则勤俭治生洵是学人本事。而或者疑其言之有弊,不知学者治生绝非世俗营营苟苟之谓,即萃野一介不取予学术,无非道义也。

今士鲜不谓明道义,而学未切实,则所为非道之道,非义之义,亦往往由之而不自知。要之,辨此亦自不难。《周官》既定为量出入之法,极明白易守,自天子至庶人,孰能违之!《中庸》又拈“行素”二字,即同《周官》之指,而语尤近道。能之即居易之君子,不能即行险之小人。《大学》之生众食寡,为疾用舒,孟子之易田畴,薄税敛,食时用礼,并极详至。有国者违之,必失其国;有家者违之,必失其家;有身者违之,必失其身。虽所失大小不同,其为得罪于祖宗,得罪于圣贤,则一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斯之谓矣。而岂真一手一足云尔哉!

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而治生尤切于读书。然第如世俗之读书治生而已,则读书非读书也,务博而已矣,口耳而已矣,苟求荣利而已矣;治生非治生也,知有己,不知有人而已矣,知有妻子,不知有父母兄弟而已矣:而又何学之云乎?故不能读书、不能治生者,必不可谓之学;而但能读书、但能治生者,亦必不可谓之学。唯真志于学者,则必能读书,必能治生。天下岂有白丁圣贤、败子圣贤哉! 岂有学为圣贤之人而父母妻子弗能养,而待养于人者哉!鲁斋此言,专为学者而发,故知其言之无弊,而体其言者或不能无弊耳。

然则当何以救之曰治生以学为本嗟乎士苟志学则岂唯能读书治生而已哉修齐治平悉于斯焉取之。而有未能者,亦必不可谓之学。故曰:士为志学而已矣。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庸》又拈“行素”二字 拈:取

B. 天下岂有白丁圣贤     白丁:不学无术

C. 悉于斯焉取之 悉:全

D. 而但能读书、但能治生者 但:但是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论证“学者以治生为本”观点的一组材料是

①《周官》既定为量出入之法,极明白易守 ②《大学》之生众食寡,为疾用舒

③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 ④孟子之易田畴,薄税敛,食时用礼

⑤士为志学而已矣 ⑥知其言之无弊,而体其言者或不能无弊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确认为王侯治国责在足国,大夫治家责在足家,对于学人来说,要能勤俭治生,但治生不是忙忙碌碌为维持生计而奔波。

B.陈确认为,道义应建立在治生的基础上,有许多儒生自认为明道义而不治生,这种明道义,并不切实,不是真明道义。

C.陈确赞同鲁斋的观点,认为读书治生是学人的本事,读书与治生相比较,读书比治生更重要,治生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

D.陈确批判了世俗和理学家的读书和治生观,世俗治生观的治生是知有己,不知有他人,知有妻子,不知有父母兄弟。

13.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或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1)凡父母兄弟妻子之事,皆身以内事,仰事俯育,决不可责之他人

(2)然第如世俗之读书治生而已,则读书非读书也,务博而已矣,口耳而已矣,苟求荣利而已矣

(3)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在应断句处标明)

然 则 当 何 以 救 之 曰 治 生 以 学 为 本 嗟 乎士 苟 志 学 则 岂 唯 能读书 治 生 而 已 哉 修 齐治 平 悉 于 斯 焉 取 之。

10、D (仅仅、只是) 

11、C(③⑤⑥是观点或结论性句子,不是证明观点的材料) 

12、C(治生比读书更迫切) 

13、(1)凡是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的事情,都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侍奉父母抚育孩子,决不可推脱给别人。(“妻子”、“身”、“仰事俯育”、“责”各1分) 

(2)然而只是像世俗的读书人那样治生,那么读书不是读书,是致力于追求读书广博罢了,只是口读耳听罢了,只是谋求荣耀利益罢了。(“第”、“务”、“口耳”、“而已”各1分)

(3)然则当何以救之/曰治生以学为本/嗟乎/士苟志学/则岂唯能读书治生而已哉/修齐治平/悉于斯焉取之。(每少划两处扣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从整体看,全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潜力惊人,而法律监管尚存在许多空白,尤其是如何规范跨国界网上交易,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严峻问题。美国和欧盟目前除加强内部立法外,正在加强沟通,力求建立一种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接受的电子商务游戏规则。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近期发表一份报告指出,如果不能够建立跨国界交易监管法规,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受到影响,原因是网上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网上保护消费者的关键是要保证网络骗子和地下交易的所有者无处藏身。联邦贸易委员会认为,如果世界各国政府联手制定统一的国家和国际消费者保护法,这个目标就能够实现。

美国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和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在电子商务立法和监管方面的差别。目前,这些差别的冲突已经出现。不久前,法国一位法官命令美国雅虎公司设法阻止法国用户在雅虎拍卖网站上购买纳粹纪念品。雅虎公司则认为这种要求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雅虎公司副总裁海瑟还认为:“这桩案子引发了其它法律问题,即一个国家是否有权监督另一个国家境内网站的网页内容。”在跨国界网上交易中,究竟是以销售者所在国的法律为准,还是以购买者所在国的法律为准,引起美法两国人士不同的意见。

分析美国和欧盟在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方面的规定,可以发现双方对“隐私”和“电子签名”等电子商务中基本问题的要求都不尽相同。

在美国,公司机构所收集的个人信息并不属于具体个人。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机构可以自由随意地处理这些个人信息,做他们想做的事。但欧盟则采取相反的立场,任何机构收集的所有个人信息均归原个人所有,因此个人有权知道自己的信息如何被使用。为解决网上隐私问题,美国已制定了加强个人隐私管理的法规,对个人金融数据和个人健康护理信息进行监管。另外,美国和欧盟在电子签名的法律方面也存在不同。

为解决国际电子商务中出现的争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为消费者提供解决纠纷的一个途径。

应该看到,美欧之间对于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研讨还处在相互探底、共同摸索前进的阶段,但是,尽快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已是大势所趋。

6.对为什么要“尽快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跨国界网上交易中,究竟以哪一个国家的法律为准,引起不同国家人士的争议。

B.一个国家是否有权监管另一个国家境内网站的网页内容,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C.美国和欧盟在电子商务安全法律方面有所不同。

D.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

7.对直接影响“全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跨国界网上交易的监管法规尚未建立。

B.世界各国政府尚未联手制定统一的国际消费者保护法。

C.网络骗子和地下交易所有者有藏身之地。

D.美国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和文化存在差异。

8.对“雅虎公司则认为这种要求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有权阻止法国用户在美国雅虎公司拍卖网站购物。

B.美国雅虎公司无权阻止法国用户在雅虎公司拍卖网站购物。

C.雅虎公司在网络技术和具体做法上还不具备阻止别国消费者在本公司网站购物的条件。

D.法国网上消费者可以任意在美国雅虎公司拍卖网站购物。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跨国界网上交易的监管法规尚未建立,但美国必将建立一种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国际电子商务法。

B.由于美欧国家之间存在的利益和文化差异无法根本消除,所以他们在共同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上,无法达成共识。

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倡议建立一个“替代争议解决系统(ADR)”。它将对建立跨国网上交易监管法规起积极作用。

D.如何处理公司机构收集的个人信息,美国和欧盟采取截然相反的立场,但这是各国的内政问题,不会影响制定国际网上交易监管法规。

6、D(D项说明促进“尽快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法”的因素,而不是原因)

7、A(“监管法规”没有建立,全球电子商务就难以发展,这是直接影响的因素。BCD三项是促成制定“监管法规”的因素,但并非直接影响因素)

8、C(ABD均没有谈到“技术”,偏离了题干的要求,缺乏针对性)

9、C(A项应是美国和欧盟共同力求建立;B项“很难建立”与文中末段提供的信息相悖;D项“个人信息”也有跨国界的行为,不全是“各国的内务问题”)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明确了未来两年我国政府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 B:近日,湖北一名女大学生在乘坐公交车时为争座位与一名孕妇发生冲突,女大学生竟然出狠招,脚踢孕妇肚子。“暴女”的暴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教育不能开化文明、感化人性,那教育还有何用? C: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说:日本国土交通省网络主页上的“采购信息公开系统”网页遭到不明人士的篡改,网页上出现中国国旗的画面,旗下用英文写着“记住历史”,许多中国网友看到这则消息也大为吃惊。 D:仿瓷餐具近年来在我国各地餐馆、家庭中盛行。然而,这样一种美观、耐用的产品,部分不良厂家却掺杂使用含致癌物质的材料―――原料尿素甲醛树脂生产。消费者质疑这样的厂家是如何通过质检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期间,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无不以其迷人的风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B:我国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细致周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真是铜墙铁壁。 C:外资的大量注入,在我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扩大、税收的增加以及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辨驳 浮躁抠字眼张皇失措 B:腈纶 凛洌 摩擦 悬梁刺骨 C:赉发 绵密定货单申明大义 D:小器 赋与 缉私 稂莠不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作家布瑞杰: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

美国女诗人、评论家洛威尔:最难忍受的不幸是那些从未来临的不幸。

美国企业家凯泽:困难只是穿上了工作服的机遇。

请你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照2008年高考湖北卷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

朱以撒

①古塔是天上宫阙脱落的一枚钉子。

②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渐渐遮掩了古塔,可遮掩不住的是古塔浑然一身的典雅气息。那种汲历史之风霜、融人间之智慧、渗入前朝工匠好手的精湛技艺,使它在堂皇富丽的大厦群里毫不畏缩。它所散发出的气息,甚至使从远方来的人们流连忘返。相反,没有人会用这种心情去对待新潮的大厦。不需问这是什么缘由,某些吸引实在是不可以追问的。有时在夜间登临塔楼高处,风,依稀掀动古塔的影子,安然地飘浮在明月之夜的水面。看着城市中心那些大厦总是灯火通明,如此多的人,他们在温暖的灯光下做着什么呢古塔是如此的孤独无群,昏暗无光,被清冷紧紧包裹。

③古塔的沉沦,缘于审美趣味的沉沦。这一点,似乎不需花费太多的口舌了。

④古塔的兴盛与fó jiāo 的兴盛相连。脂粉的南朝和__的北朝,应是塔的生发最普及和迅速的时间段。云来云往里,风起风止时,有不少古塔就坍塌在烟雨中了。尽管后人群策群力再起楼台,毕竟塔是越来越少。今人不再造塔,而塔却敌不过风雨,于是由崭新而陈旧,由完美而残缺。与收入温度、湿度恰到好处的博物馆的藏品不一样,古塔是最能体现本来的形态和神采的,古塔流露出来的古典韵致,如实地记录着每一天的风雨晴晦。我们喜爱古塔,也就是喜爱这种没有掩饰的真切。

⑤虽然说当初的造塔者,在建造过程中都心地虔诚,可是最终的完成,却使几百年之后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形或质,都有了相当的差异。除了造塔的材质有别,不同时期、不同空间对塔的理解,也是差异的成因。土塔、石塔也罢,木塔、陶塔也罢,每一座古塔,总是渗透了当时的趣味,独拔于世。不过,我最心动的还是土塔。土塔是最能反映沧桑巨变的,它对风雨的感受的敏感,远远超过了陶塔、石塔和金属塔。雨水滴落的痕迹,长风刮过的痕迹,雷电击打的痕迹,都穿透厚重的时光,让人历历在目。我对古塔的看重,还是它的生命在整个流程中的真实体验。生命的状态曾盛开过,也就有闭合,这是不需要粉饰的,就好比那许多无名的建塔者,自然而然地老去。如果塔成为一种点缀,一种令人好奇的景观,塔的本来意义,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⑥塔是长久木讷的,倘若没有塔铃的话。只有那些檐角悬挂了铃的古塔,才能借助高天长风,发出自己深沉的声响。如果有距离不远的两座塔,那么它们的相应,会长久地洋溢着古朴的生气,融雪一般地消融进高远的夜空里。这时路过的人们,必定要举头眺望夜幕中高耸的轮廓,心弦弹动。这些声响携带着霜雪的浸润,有一缕月光的清冷,从老远就让人闻到前朝的气味。长风总是把这种声音推到一个很开阔的空间里,让现代的格局飘落古雅。塔铃与塔的存在一样,构成声响的不可替代,没有一座塔的声音是一样的。这从建塔时储存于塔中的情绪开始,到遭逢不同的时空,都不无关系,让观者循声远追,跌落在岁月的云海里。

⑦古塔的盛期已经流逝,与古塔争相轩邈的建筑群越来越密。古塔走向清寂,失去了人气。它们的身边,经常走动的是一些青衣布衲的僧人,他们生活在塔的范围里,他们的精神从未远离出游。在他们眼里,塔就是一种标志,一种可以让心灵安定的标志;塔又是一种界定,界定着心灵向往的方位。他们每日对塔遥望,聆听塔铃清音,正是缘于一种需要。这样的人毕竟无多,正如同古塔只会减少不会增加一样。

⑧千百年弹指一挥间,许多倾国倾城的记忆都已飘散无存,忙碌紧张的日子,又使人缺乏了拨开线装书的黄页细细找寻的耐心。只是会在奔走的旅程里,自觉地遭遇古塔,仰望古塔,静对塔尖上的悠悠白云。运用这样的姿势,寓目崇高,感叹流逝:不知能否倚仗这枚进入我们视界的坚硬钉子,入古典长廊的幽深

(选自散文集《古典幽梦》,有删节)

19.本文主要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古塔的?请分条归纳。(4分)

20.作者对古塔充满感情。上文第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古塔具有怎样的情感体验?(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说“只是会在奔走的旅程里,自觉遭遇古塔,仰望古塔,静对塔尖上的悠悠白云”?(4分)

2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请从文中任选两例作简要分析。(6分)

19.①古塔的典雅气息②古塔的历史兴衰③古塔的形、质④塔铃的美妙(每点1分)

20.①为古塔的个性差异而惊叹,②为古塔的所经历的风雨沧桑而感动,③为古塔虽历经风雨,由新而旧、由完美而残缺却并不掩饰生命的过程而生敬重。(答出两点即可,每条2分。表示情感的词语1分,情感所关涉的体验内容1分)

21.因为古塔浓缩古人的憧憬、梦幻和智慧,已经把精神和物质拉开了距离,面对现代繁华物质生活的纷扰,我们应该从古塔那里找到心灵安定的标志,让古塔为我们界定心灵向往的方向。(从古塔含义和人世纷扰两方面回答,各2分)

22.(每例3分。例句准确1分,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或情感解说正确2分)

示例一:如将古塔比喻为“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一枚“进入我们视界的坚硬钉子”,生动形象说明古塔扎根于历史,牢牢进入人们的视野,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洗礼,获得启示。

示例二:如用拟人手法说“古塔是如此的孤独无群,昏暗无光,被清冷紧紧包裹”,“古塔走向清寂,失去了人气”,表达了对古塔(或古塔所代表的古代文化精神)被水泥森林包围,被现代人冷落的遗憾和忧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成果。专家耗时两年,根据1110个县市、2.96亿人口、4100个姓氏的大量数据绘制出100张大姓分布图。研究发现:这些分布图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其间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而在遗传学上,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断,同一姓氏的人群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换言之,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应该是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姓氏在5000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一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出现了8万多个姓,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为弄清姓氏传承的稳定性,袁义达对中国姓氏在历史上的分布也进行了一次调查。对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统计发现,一千多年来中国姓氏传承非常稳定,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他说:“中国人的姓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从科学角度来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好的研究遗传学的标本,是历史上男性活动的忠实记录者。”

两次姓氏统计完成后,他自编软件把100个大姓的分布制成了一张张彩色的姓氏分布图,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和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他突然感觉这些姓氏分布图有点似曾相识,查阅《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这二者竟然有重叠,比如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袁教授当然知道,姓氏和疾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且疾病和Y.染色体的关系也不大,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并不只是一两张图相似,或者某个姓氏和疾病表现出某种关联性。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其研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这种重叠现象是否和几千年来的人群活动有关呢?如果把常染色体的突变看作疾病,我们5000年中是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的,Y.染色体在迁移,和Y.染色体同在一个个体上的常染色体必定也随之迁移,研究Y.染色体的分布规律就能找出常染色体的某些分布规律,必定对研究某种疾病的起源有帮助。“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研究禽流感病毒在通过研究候鸟迁徙的路线一样,”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现在没直接研究疾病的分布,而是通过研究载体的分布来找出疾病分布的规律。”

研究还在深入。他认为,对姓氏和疾病关系的探究,可以为研究疾病起源的专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和资料;医药学领域现在就开始关注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有可能为新药和个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线索。同样的病在不同人群身上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感冒药对某些人十分有效,对某些人则没有半点效果。“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那么,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甚至‘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摘自《北京科技报》,有删节)

15.下列对“中国姓氏”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姓氏可靠地记录了历史上的中国男性活动,又是当代研究遗传学的好标本。

B.中国人的姓氏不仅具有文化意义,还有相当的科学价值,且姓氏的传承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C.5000年中,中国人口以男性为主进行群体迁移,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

D.中国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16.对“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氏项目组绘制出的100张大姓分布图,跟早先的《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惊人重叠。

B.文中举例说,糖尿病在山东地区比较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C.根据遗传学知识,姓氏和疾病应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可是二者又分明表现出了某种内在联系。

D.姓的世袭和随父姓的中国传统,使得同一姓氏的人群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及其携带的遗传基因;日本的姓氏数量后来居上,却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研人员绘制的姓氏分布图跟《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之间具有相关性。

B.从遗传学的角度讲,姓氏和疾病本应没有直接关系,可在中国情况似乎有些复杂。

C.中国人随父姓的传统决定了中国姓氏的分布和遗传基因的分布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

D.当代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姓氏分布图的绘制与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科研人员的灵感顿悟产生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宋、明、清和当今这四个时期的姓氏发现,一千多年来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无迁移。

B.有怎样的姓氏就会有怎样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在山东高发,而孔姓在山东出现频率也最高,姓孔就意味着会生糖尿病。

C.疾病多数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和Y.染色体的关系不大,而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疾病跟男性关系不大。

D.以研究中国姓氏的分布为载体来研究中国人的疾病分布规律,不仅为研究疾病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使根据姓氏开发个性化药物成为一种可能。

15.C(“5000年中……每个时期的姓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扩大了范围)

16.D(题干中的“所有的姓氏”是就中国姓氏而言的,日本姓氏超出话题范围;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的“重叠”现象也仅限于中国)

17.C(“遗传基因”前应加“Y染色体”)

18.D(ABC的推断均不合逻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