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过陈琳①墓
温庭筠②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起草讨曹操的檄文,归附曹操后,操不记前嫌,予以重用。②温庭筠: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性倨傲,放荡不羁,又好讽刺权贵,为时所忌,累举不第,做过随县尉、方城尉一类小官。
(1)结合诗的意境,谈谈你对颔联中“应”字的理解(2分)
答: 。
(2)颈联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1)“应”字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这正反映出他当时的寂寞心情和“举世无知音”的沉重悲慨。
(2)作者由陈琳墓前的荒凉景象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表达出诗人对陈琳被重用的羡慕和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和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

10.D 11.A 12.B
13、(1)自从世道衰败以来,人们对于不顾公事、结帮同党的行为都习以为常了,却忘记了坚守节操、奉行公事的道理。
(2)古代的君主,在上面把持权柄,内外没有谁敢不肃然起敬的。
(3)所以信陵君可以作为臣子培植私人势力的鉴戒,魏王可以作为君主失去权势的鉴戒。
14、批评“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雠而无义愤”的大权旁落现象。
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6亿多网民中,约有37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据悉,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达15%,人数高达544万,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湎于网络中,除影响头脑发育外,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
调查发现,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模糊道德认识,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难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网络成瘾实际上暴露了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是不够全面的。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例如一位女性说:“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士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所以,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
心理学家对网络使用者及其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1)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6小时;(2)每天应抽出2-3小时与家人和同事进行现实交流;(3)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6.下列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英文简称IAD的病症。
B.是一种上网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的心理障碍。
C.是一种上网者只喜欢上网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的病症。
D. 是一种上网者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对网络依赖越来越强烈以致不能自拔的强迫性心理障碍。
7.下列属于“网络成瘾综合症”判定依据的一项是
A.连续30天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超过4小时
B.上网者在上网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
C.上网者出现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躯体症状。
D.上网者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成瘾者会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B.目前全球6亿多网民中,约有370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C.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大多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从而形成对网络的过分依赖。
D.网络成瘾实际上是网络使用者人格缺陷和当前一些社会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不会主动与人说话,在网上恰恰相反。
B.对那些内向敏感的孩子家长每天要抽出2-3小时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有可能预防网络成瘾症的发生。
C.如果某人一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
D.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目的,所以只要禁止发行那些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题的游戏,就可以解决“网络成瘾综合症”。
6.D 7.A 8.D 9.B
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李平,今天怎么又迟到啦?你这已是第三次啦,古话说得好‘响鼓不要重锤’,希望你以后再也不要迟到了。”王老师说。 B:某同学去参加小语种招生考试,好友送别时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紧张。” C:“请同学们注意,明天记得带五元钱来交班费,否则,后果自负!”生活委员布置说。 D:小明晚上9点才回到家里,父亲问他,他回答说:“放学后,同学约我到书店买书了,你晓得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几天以后,__将完全退休。荧屏上很难再有她忙碌的身影斩钉截铁的声音。 B:政府既然以执政为民为崇高使命,那就不要怕人民监督。人民监督有利于政府及其官员时刻避免犯错或遭到误解。 C:加斯科因在鼎盛时期曾被誉为足球天才,不过他的坏脾气也随着他的年龄与日俱增。 D:我们对__出尔反尔、背弃承诺、不放弃“台湾法理独立”,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表示坚决反对。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曾经叱咤赛场的那支铿锵玫瑰已经不见踪影,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遭受耻辱的鱼腩__。 B:此前充盈于日本食品超市货架上的中国产冷冻食品已经统统下架,销声匿迹;连各大连锁超市常年供应的饺子皮都已断货,令客居东瀛的华人叫苦不迭。 C:随着日本经济实力持续提高,政治野心开始发酵,美日在经贸、科技甚至国防上明争暗斗层出不穷,美国因此不断加强对日本的情报搜集力度。 D:估计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振荡,债券型基金较为稳健的作风就能引来更多的市场亲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遇见了智慧老人,便问:“您觉得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觉得自己的家乡如何?”“糟透了!我非常讨厌。”年轻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老人家就说:“那你快走吧,这里和你的家乡一样糟糕。”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向智慧老人问了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满脸喜色地回答:“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树、花、事……”“这里也同样美好。”老人家便说。旁听者很诧异,问智慧老人为何前后答复不一样。老人笑笑说:“你希望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年轻人”对家乡的厌弃、“另一个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智慧老人”对两个年轻人的不同回答,都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基点。而就材料最后老人所说的那句富有哲理的话语“你希望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立意可能算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它直指“材料内容及含意”的核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走向彼岸”为题,写一篇文章。
人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内心痛苦时可能依然面带微笑,满面流泪可能是喜极而泣;有时会对一个陌生人喜笑颜开,却对自己的家人横眉冷对;有时明明做错了一件事,却百般推脱;有时明明伤害了自己最亲爱的人,却漠然不知……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起往事,内心深处,多多少少会有一点自责,为自己曾经的过失懊悔,为无法抚平的伤痕流泪……
请以“自责”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十六七岁的学生,多多少少会因为无知或偏激而伤害过他人的心。也许你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犯的过错,那就借此机会好好反省一下;也许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幼稚和无理,但缺乏直面的勇气,那么就借此机会尽情地倾诉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故乡的孩子
淡 墨
久违了,故乡的孩子们。
乍一见到他们,竟然会让我感觉到既熟悉而又点陌生.看看他们那不太富裕的衣着和生活,我不禁有些心疼。他们住的地方山高坡陡,红土筑成的房子,在大山的压抑下显得低矮得很,简陋得关不住高山流浪的风。他们一出门,不是引着一窝鸡,就是领着一群山羊……
太阳落山了,才见他们从崎岖的山路上放学归来,跟随他们那有些蹒跚的步履,只有那奢侈的金色夕阳在他们的书包上不断摇晃。
山里的孩子懂事早,他们已经知道为父母分忧了。下学回家后,不是砍猪草就是往牛厩里添料,有的孩子还要熬汤药侍奉因风湿病卧床不起的父亲……早春的寒意像切入肌骨的贫苦,有种说不出来的冷。
那天,我独自一个人在山旮旯咯蹲了很久很久,不为别的,就为那个跟在牛屁股后头的孩子。读故乡的孩子,就像读一本思想深奥的书,我细细地品味这人生。
故乡的孩子,憨憨的,像他们身后的大山。故乡的孩子,实实在在的,像他们脚下的土地。他们是还没有被现代文明矫情打扮过的花朵,你看,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仍然留有山里的孩子特有的,那未能洗去的垢尘。
他们的生,他们的长,随意得很,粗放得很。用不着他们的妈妈每月花2500元的高薪去雇“月嫂”,也不吃牛初乳和多美滋,雅培,雅士利婴儿配方奶粉。说真的,或许他们的妈妈正在地里劳作的时候,那羊水就来了。他们的生长倒有点像一粒随风落地的松子,毅然决然地就从大地上生长出一棵小苗苗来了。他们一旦站起来,就会像高山松一样,站成一种独特的风景,而后去迎接风雨,去经历磨难,去品尝艰辛。山里的人生,大山一样陡峭,生命只有在石缝里长出盘紧生存的根。
故乡的攀枝花啊,年年都要烧红他们的希望!
城里的孩子,那是在糖水里泡大的。故乡里的孩子却节俭得很,那枚一元钱的硬币(那是妈妈用鸡蛋换来的),在他们的手中都捏得发烫了,还是舍不得用它去换点糖果吃。渴了,就顺手在自家地里拔个萝卜,用手抹抹泥,嘎嘣就是一口,那劲头,真比吃进口的“红富士”还要脆!那些包谷苦荞啊,在生命里默默地升华成钙质,顽强地塑造他们不会弯曲的脊梁!
节假日,那是城里的孩子能电子游戏,上网,逛公园游乐场的时候,而故乡的孩子啊,他们却被一根绳子将他们和一头老黄牛栓在一起。乡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的肩膀似乎还多了一分责任。挎在他们手腕上的竹篮里,装着故乡比苦马菜还要苦涩和朴素的春天。
深夜,孩子们睡了。只有他们的梦像月光下一闪一闪的被红土磨亮了的铧尖。
在大都市的孩子家里,堆满了电玩,堆满了芭比娃娃,堆满了看图识字……而我故乡的孩子,只要有一个用铁丝圈成的铁环,那就算是他们玩具的奢侈品了。当然,大自然也会赐给他们喜悦,也会赐给他们欢欣,他们有树丫杈上的鸟窝,有秧田里的泥鳅,有和他们一起进山的牧羊犬,有松林里的蘑菇……他们的童真和欢乐啊,大山知道,小河沟知道。
他们的书包里装着课本和妈妈煮熟了的洋芋,到学校去,得走十好几里路哩。听一个故乡的孩子说,他们就读的希望小学里也有电脑,也上英语课了。是啊,无论生活环境多么困苦,太阳天天都要从大山上升起来,刷新明天。不管生活环境有多么艰难,孩子们的脸上总有一抹不会消失的,甚至于有点执拗的,憨憨的微笑。
像沿袭这土地古老的血脉,故乡的孩子是这土地上新的梦境!
回到昆明有好些日子了,故乡的孩子们那黑锃锃的、长得像小牛犊一样的身影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想起他们那活泼聪明而又带有点憨厚的性格,想起他们那艰苦而又坎坷的人生环境,我有些兴奋,也有些忧伤。
在故乡那棵苦楝树下,似乎总站着一个忧郁的少年!
(选自《散文》2008年第10期)
16.作者说“读故乡的孩子,就像读一本思想深奥的书”,请你说说作者“读”出了孩子的什么?(3分)
17.文中说:“那些包谷苦荞啊,在生命里默默地富集着钙质,顽强地塑造他们不会弯曲的脊梁!”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5分)
18.具体说说“故乡的攀枝花啊,年年都要烧红他们的希望”一句在行文中的作用。(4分)
19.作者说:“想起他们那活泼聪明而又带有点憨厚的性格,想起他们那艰苦而又坎坷的人生环境,我有些兴奋,也有些忧伤。”根据你的理解,句中的“兴奋”和“忧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6分)
16.①懂事早,能为父母分忧;②憨厚,实在,质朴;③生长粗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④生活节俭;⑤富有责任感;⑥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命题点:归纳内容要点和人物形象。)
17.这句话运用了形象性的议论和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孩子在艰难的条件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的由衷赞赏。
18.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起着过渡的作用,紧承上文,并领起下文。故乡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大山里经历磨难、品尝艰辛,但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们心里装着“故乡比苦马菜还要苦涩和朴素的春天”,“他们的梦像月光下一闪一闪的被红土磨亮了的铧尖”,以及“无论生活环境有多么困难,太阳天天都要从大山上升起,刷新明天”。
19.“忧伤”是因为故乡的孩子他们那不太富裕的衣着和生活,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尽管如此,但故乡的孩子们都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他们也有可爱的梦想,尤其是山里的希望小学也有了现代的气息,而且相信,山里的太阳将会刷新明天,所以“兴奋”。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孩子们的爱怜和希冀之情。
填空。(6分)
(1)苏洵《六国论》中用“ ”四个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李白《将进酒》中“ ,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强烈的自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 ”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白居易《琵琶行》中“ ,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2)《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
(3)法国作家 的戏剧《吝啬鬼》中刻画的阿巴贡是世界文学画廊中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1)弊在赂秦 天生我材必有用 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同是天涯沦落人 (2)彷徨 (3)莫里哀 (每空1分,有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