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分)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1分)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2分)的特点。
(2)“浮”和“动”。(1分)“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1分)“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1分)

10. C (通晓)
11. A(却)
12. B(A项“也由于忠义之节”与文意不合 C “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D“无钱就医”无中生有。)
13. (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3)有违背他节制调度的将吏,师鲁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14.①范仲淹被贬,他人不敢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②在渭州任职时,“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故意产生的POPS减排任重道远
以二恶英为代表的非故意产生的POPS因其危害大、排放源多、减排和控制难度大等,是《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控制的12种POPS的重点对象。《斯德哥尔摩公约》第5条要求各缔约方制定和实施以应用和推广最佳可行技术与最佳环境实践(BAT/BET)导则为核心的行动计划,努力实现二恶英等非故意产生POPS的减排和控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02年启动BAT/BEP导则的编制工作,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00多位专家参与了BAT/BEP导则编制工作。BAT/BEP导则文件先后经《斯得哥尔摩公约》第一次缔约国大会和第二次缔约国大会讨论,最终于2007年5月在《斯得哥尔摩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上获得通过,成为指导全球开展二恶英等非故意产生POPS减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根据估算,我国非故意产生二恶英类的排放规模和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二恶英清单估算标准工具包》中的各类二恶英排放源在我国都有存在,二恶英等非故意产生POPS的减排和控制是我国履行POPS公约重中之重的任务。
我国应优先控制的非故意产生POPS排放源是废物焚烧、造纸、钢铁、再生有色金属、殡葬、化工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只有极少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采用了部分有利于二恶英排放削减和控制的BAT/BET技术。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排放控制标准,根本没有针对二恶英减排的污染控制设施。因此,我国非故意产生的POPS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
为了实现非故意产生POPS的成功减排的控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方针,对非故意产生POPS的现有排放源和可能新增的排放源采取分而治之的原则,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应用BAT/BEP导则,从全过程削减和控制非故意产生POPS的排放。
针对目前存在的非故意产生POPS排放源,首先要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以及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对污染重、技术落后且有POPS排放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在重点排放行业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以BAT/BEP应用为主要手段的二恶英减排和控制示范,分析减排和控制效果、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等;在企业示范的基础上研究BAT/BEP导则对我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提出非故意产生POPS排放源的清洁生产标准以及清洁生产审核指南,颁布我国重点行业BAT/BEP导则(清洁生产技术导则)。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优胜劣汰,同时进一步促进相关企业的技术升级,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可能有非故意产生POPS排放的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通过补充完美标准、导则、技术政策等配套的技术支持文件,对相应建设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应用BAT/BEP导则,防止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排放二恶英等非故意产生POPS。
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对POPS排放的贡献不同和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应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非故意产生POPS排放提出不同的控制和削减目标,制定不同的控制和削减时间表。先在有条件的行业和地区推广应用BAT/BEP导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改进。
在分阶段、分区域和分行业开展大量实践基础上,通过制定鼓励非故意产生POPS减排的激励政策,建立减排效果评价方法和清单更新系统,形成持续减排二恶英等非故意产生POPS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斯德哥尔摩公约》所规定的持续减排目标,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选自《中国环境报》2007年10月10日)
6.下列对“非故意产生的POPS”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非故意产生的POPS是《斯德哥尔摩公约》公布的首批12种POPS的重点对象。
B.非故意产生的POPS是以二恶英为代表的危害大而且排放源多的污染物。
C.非故意产生的POPS是以BAT/BEP为全球减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的。
D.非故意产生的POPS在我国减排和控制是以我国制定的BAT/BEP导则为依据的。
7.对我国非故意产生的POPS减排的做法的理解,下列选项与文章观点一致的是
A.坚持以预防和综合治理为主的方针。
B.对现有排放源和新增的排放源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
C.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应用BAT/BEP导则,全过程控制排放。
D.在有条件的行业和地区推广应用BAT/BEP导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改进。
8.我国非故意产生的POPS减排任重道远,下列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A.我国非故意产生的POPS的排放规模和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
B.我国存在有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公布的各类二恶英排放源。
C.我国优先控制的排放源中,钢铁、化工等行业有少数企业生产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D.我国大部分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根本没有针对二恶英减排的污染控制设施。
9.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于2002年启动并通过了BAT/BEP导则的文件。
B.我国《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BAT/BEP导则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
C.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防止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排放二恶英等非故意产生的POPS方面有一定作用。
D.《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了缔约国非故意产生的POPS持续减排的目标。
6. B 7. D 8. C 9.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变化。 B: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C: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D: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__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起讫 装钉 各行其事 一张一驰,文武之道 B:作客 诡辩 莫名其妙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提纲 讴歌 知人论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脉搏 告罄 两全齐美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新浪网的一则新闻《改革开放之世说新语》中评选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重要关键词:决断、识见、风骨、敬畏。
请从这四个关键词中选取一个,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20题。
读 荷
吴长忠
(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zōng jiāo 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__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4期)
17、文章第(1)段“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词有什么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18、文章第(2)段列举“断臂维纳斯”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19、作者在第(5)段中写菊花、梅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4分)
20、结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借鉴荷花的品性。(5分)
17、(1)仔细欣赏,仔细研究(或品读深味)(2分)(2)引领全文;点明主旨(2分)
18、(1)说明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是相通的。(2分)(2)诠释“圣”的价值内涵:能够激起人们心底的神圣感觉和使找到近乎神圣的自信。(2分)
19、(1)这里用的是对比衬托(烘托)的手法。(2分)(2)用菊花的风节、梅花的勇毅、牡丹的高贵与艳丽衬托荷花圣洁而美丽。(2分)
20.(1)美艳高洁,纤尘不染,幽寂静美;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2分)
(2)我们应该学习荷花,努力工作,默默奉献出自己的才华,为美化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荷花,平静地看待生命的旅程,来也默默,去也静静;我们应该学习荷花,心怀宽阔,淡泊名利,困难中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符合文意即可)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l分)
(1)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 。(苏轼《前赤壁赋》)
(2)子孙视之不甚惜, , 。(苏洵《六国论》)
(3)余于仆碑, , ,何可胜道也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了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答出1点记2分,答出2点记满分5分)

10、答案为C,难:责难。
11、B(A凭……身份/因;B不久;C有人/或许;D互相,一起/偏指一方,你)
12、答案为C(仕途有过波折,且也没有做礼部尚书)
13、(1)我的新主人张将军喜欢人才,并能够虚心地对待他们,你可前往见他,不要白白地死在荒郊。(3分)(“所主”“下士”“虚死”。每个1分)
(2)王重荣父子都很器重他,多次赠送他东西,但是他不接受。(3分)(“雅”“数”“馈遗”,每个1分)
(3)当时寇盗所过之处都抢掠烧杀,惟独不进王官谷,读书人都投奔这里来避难。(3分)(“所过”“残暴”“依”,每个1分)
14、(1)不以人的官职高低论交;(2)不因升迁而弃旧主;(3)不因畏死而投敌;
(4)不重财货(5)忠心不二(能够答到3点就记满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