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A  11.D   12.C

13.(1)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

  (2)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却不能做到这样的原因,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啊。

  (3)子由不曾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他的意蕴。象我这样的人,哪里仅仅是得到他的意蕴,并且也得到了他的方法。

14.(1)文章写了文同高明的画论、高超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从而体现出作者对友人逝去的沉痛悼念。   

  (2)文章又写到他们写文章赠答,用诗歌唱和,表明了作者与文同的友谊之深,情感之厚,也是以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

  (3)文末写到苏轼晾晒书画,看到了文同送给他的《谷偃竹》,感伤故旧不禁痛哭失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w.w.w.k.s.5.u.C.o.m

人与自然是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范畴。但中西哲学不论在自然的研究或人的研究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

首先,在研究人的方面:应该肯定,西方哲学也是关心、重视研究“他人”的,不过在他们那里的“他人”,不是与自我具有同等独立地位异质于自我的他人,而是依附于自我的或者说是从自我的内心体验中推演出来的“他人”。德国著名哲学家莱维纳斯称此为“同质于自我的他人”或“从属于自我的他人”、“他我”。他指出:这种同质于自我的“他人”理论,早在古希腊时期巴门尼德的“同一哲学”中就已经初见端倪了。他的“存在是一”,“一外无他”的理论,就是这种理论的开端。后来笛卡尔的“自我”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先验统觉”理论,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理论,无不是这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当今盛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则是这种理论的延续。比如:尼采的意志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等都常谈论“他人”或“他人的意志”,“他人的生命”,然而它们都不是独立“自我”之外的他人的意志、他人的生命,而只是“自我”、“自我意志”、“自我生命”的“扩大”或“膨胀”。应该肯定,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是十分重视关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学的。但是,不论是边沁等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还是康德等的先验理性(良心)主义伦理学,它们都把人与人之问的普遍性的伦理原则建立在个人的功利主义或自我的良心主义的基础上。

中国传统哲学,是十分重视研究人的,但是它们研究的偏重点不是个人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学”是“人学”,是“人与人的关系”之学。他人的社会存在是个人的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只有承认,重视、关怀他人,处理好个人与他人关系,才能有个人的幸福和自我的生存价值。因此这不是一种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个人主义或功利主义的伦理学,也不是一种从自我先验理性出发的自我的良心主义伦理学;而是一种强调个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社会责任主义伦理学。应该指出的是,这几十年来,由于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复杂化,边沁等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康德等的先验主义伦理学已不再能与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于是强调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义伦理学在西方开始逐渐受人们关注;而这早在2500余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倡了。

其次,在研究自然方面:西方哲学强调研究人对自然的利用或征服,忽视研究自然对人的制约或反作用。尤其是西方的经验主义--科学主义哲学,偏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改造。而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则不同,它们强调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依存性;强调两者的和谐相处、平衡发展。然而它相对地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以至主张“无为而治”,这是它的消极面。

从上可见,一个是崇尚团结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的友谊精神,一种是崇尚自我奋斗、坚强不屈、开拓上进的进取精神,它们是中西方哲学及其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不言而喻,这两种伟大的传统精神不是彼此对立、彼此排斥,而是相互包容、相互辅补,即相互融通的。

(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第l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B.中西哲学及其文化的核心和精华

C.中西哲学的差异性与融通性 D.中西哲学在研究人方面的不同之处

7.下列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他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指依附于自我的或者说是从自我的内心体验中推演出来的“他人”。

B. 是“自我”、“自我意志”、“自我生命”的“扩大”或“膨胀”。

C.是相对“自我”而存在的,是区别于“自我”的他人。

D.“他人”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是“同化于自我”的他人。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哲学偏重研究个人或自我,而中国传统哲学则偏重研究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B.在研究自然方面,中西哲学都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巴门尼德、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理论无不是莱维纳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D.强调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义伦理学在西方开始逐渐受人们关注,这也正是中西哲学融通性的体现。

9.要把原文的信息,下别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B.人类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自我奋斗,社会的安定与进步需要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因而,对中西哲学的差异性与融通性的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颇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C.“人定胜天”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

D.中国传统哲学为维护中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巩固与繁荣,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西方传统哲学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社会发展与物质文明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6.C   7.C   8.C   9.C

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②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已经使整整一代人沦落于空虚之中的互联网,即便是那些相当理智的人也会承认,一旦他们上了瘾,就会无法自拔,整天沉迷于网络。 B: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在两岸会谈结束后指出,11月4 日是两岸关系史上值得记载的日子,会谈成果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C:奥巴马如何从引发两场战争的前任手中接管国防事务,已经成为总统竞选结果揭晓后的一大看点。 D:如果只是追求优秀,一枚奥运金牌已足以说明问题。但是想成为伟大的运动员,时间的磨砺就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时间是多么无情,在它面前,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相隔实在过予漫长;时间又是多么有情,它让精彩成为经典,瞬间成为永恒。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片承载着梦想的神奇土地,2008年9月25日再次鉴证了中国航天人的壮举:神州七号飞船成功发射。 B:关于未来,我们总有无尽的想象,然而剧情总是被现实纂改。 C: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__、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区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暑。 D:清华大学2009年保送生与自主招生将在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较大调整,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和在某领域有突出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已决定不再当众唱歌,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是一名运动员,不想做一名歌手” 刘翔是在拒绝央视春节晚会“卖唱”要求时说这番话的。

是的,刘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给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名利面前的职业软骨病”和“自我角色认知混乱”以公然的蔑视和沉重的鞭挞。

请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边 关

郭 岚

对于长期蜗居内地的人来说,边关就永远是一片苍凉和冷漠。事实上,在你未见到真正的边关之前,任何一种想象,任何一种描述,都是苍白和无力的。

在认识和了解边关之前,你必须有这样的体验:穿越林莽,听到的不是松涛奏出的委婉与和谐,而是山崩地裂时流泻的激越和酣畅;兀立荒原,感受的不是如蝇如蚁般的背负沉重,而是穹宇六合包容在胸的伟大气度。在雪域你想到的不是心速加剧以至窒息的__,而是超度生死之后的冷静与平和;在海边你看到的不是大海潮汐,孤帆远影,而是少女优美的身躯此起彼伏。在有了这样一番体验之后,边关已经向你走来。

边关是历史筑起的一道门坎,它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岁月悠悠,湮没了多少昔日边关的雄姿,使它成为现在内地的一道风景;又筑起了威严,使它成为作昨日边关的继续。边关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被这道门坎阻隔着,犹如一本书中挟着的白纸。在边关,同一座山可以种植不同的风俗,同一条河可以载承不同的语言,同一棵树可以遮掩不同的信仰。在边关,有形的是界碑,无形的是理念。有时,有形的界碑挡不住无形的理念,无形的理念却是忠诚者坚守的界碑。站在边关这道门坎上,你既有一种出门远行的悲壮,也有一种飘零归来时的动情,这都让你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尽管你是个不爱落泪的汉子。

边关还是一着诗,一幅画。它可以让诗人从渺小变得伟大,也可以让诗人由伟大变得渺小;它可以让画家充满灵感,也可以让画家感到呆滞。这么说吧,边关有山,山清秀嵯峨,却透着冷漠;边关有河,河浑厚湍急,但充满温柔;边关的风雨肆虐无忌,可不乏几分亲近;边关的日月清皓皎洁,就总是那么遥远。在现在文明把都市变得愈发狭隘,把人们变得愈发猥琐了的今天,边关就以它的美丽自然,就以它的雄大磅礴,就以它的纯朴厚重,牢牢地吸引着你。在这里,你不用附庸风雅,不用察颜观色,你就是你,你可以随意地扯开喉咙唱歌骂娘,可以尽情地裸露身躯接受大自然的沐浴。当你想从尘世中解脱,让心境得到一份安宁,边关就是最好的去处。

边关在令你为它迷恋痴醉的同时,又不能不让你生出许多的感伤。对任何美好的东西,你都会有这样的感伤。裸体是艺术的美,但你会感伤禽兽的目光时时在玷污它;文物是历史的美,但你会感伤强盗的魔爪处处想撕裂它。事实上,这种感伤绝对不是多余。边关就遭受了太多的摧残和蹂躏,留下了太多的创作和痛苦,以至每一阵轻风吹过,你都能听到如泣如诉的故事;每一道闪电划过,你都能看到刀光剑影的厮杀。边关的土地被炮火燃烧过,河水被鲜血染红过,就连每一块石头,也记着刀戳的斑痕。

这一页实在太沉重了,沉重得如同搬动自己的头颅。那一天我来到位于广西边关的金鸡山上,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金鸡山炮台于光绪十年(一八八五年)建,至光绪二十一年竣工,历时十年。……每个炮台分别有一门德国克鲁伯厂于十九世纪制造的一二○毫米要塞炮,全钢,重约数万斤,当时由三四百人拉,每日数寸,历时九个月才拖到山顶。……今镇南之炮大部分完整,弹头尚未出口……”

我站在那门弹头尚未出口的古炮前,举目远眺,远处是叠嶂的群山;低头近看,近处是祥和的气氛。这一切都告诉我身边的古炮与之相去甚远,可又告诉我这古炮想对它们诉说什么。可惜那枚尚未出口的弹头梗塞在炮膛里的时间太久了,没有人能取得出它,它只能默默无语。它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民族的强盛与衰败,光荣与耻辱,悲壮与痛苦,都埋在了它那锈蚀的炮膛。据说别处还有好几门这样沉重的古炮,沉重的弹头卡在沉重的炮膛内,把它们变得更加沉重。我实在不敢再去看望它们。在我看来,那弹头不是卡在炮膛,而是卡在了我的喉咙。

这些年我走过许许多多的边关,许许多多的边关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教育。我真的应该好好写一篇关于边关的文字,不是为了回报,不是为了感激,而是它就在你心口激荡着,叫你不能不写它――

哦,边关!

17.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强调了什么?(4分)

答:

18.结合原文,说说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9.文中第⑦段特别引述了广西边关金鸡山上读到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告诉人们什么?为什么要引述它?(4分)

答:

20.统观全文,“边关”带给作者哪些感受,请概括作答。(5分)

答:

17.(4分)含义:边关是历史形成的,它过去和现在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段文字强调了边关的作用和坚守它需要的忠诚。含义、强调内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8.(1)强调的种种体验,是为了突出边关的雄浑、阔大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对下文起引领和铺垫的作用。内容作用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4分)

19.(4分)文字告诉人们炮台建成历时久、费功大,但未发挥保卫边关的作用。引述这段文字丰富了内容,让人们了解到昨日的沉重和屈辱;深化了文章中心,让人们感受到守卫边关的责任。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20、①边关是庄严的。(边关联系着过去和现在,需要忠诚的理念守卫)。

②边关是美丽的。(边关如诗如画,牢牢吸引你)

③边关是神奇的。(边关带给人放松和安宁)

④边关是沉重的、让人感伤的。(边关过去遭受过太多的摧残和蹂躏、创伤和痛苦)。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李白 《蜀道难》

⑶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 《兵车行》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5分)

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迁恨明月,说明月故意与人作对,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10、C

11、B

12、C

13、见翻译

14、这两句正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不仅表达了对柳敬亭说书的思想和艺术所作的高度赞誉,更倾注了作者对忠臣义士无限仰慕的思想感情。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象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宫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庭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象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__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