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雉诱

陈毓

①谷雨前后,便是打野鸡的好季节。

②在寂静的山坳里、坡梁上,野鸡的叫声此起彼伏,把山里的春天叫得格外美丽。

③这时的母野鸡却格外少见。老猎人说,母野鸡在产卵、在孵蛋。而这孵蛋,必须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因为公野鸡一旦发现母野鸡,就会驱赶母野鸡,并一一啄破被孵得温热的蛋。

④整个春天,老猎人走向山里的脚步总会时时撞破深草丛中那些一心一意孵卵的母雉。它们一旦受到惊吓,便会迅疾逃离,且千方百计地将猎人引向远离窝巢的地方。母爱使它们变得又勇敢又聪明。而视整个群山为自家庄园的猎人,在春天里是不打母野鸡的。

⑤这便为雉诱提供了可能。

⑥雉诱的来历颇复杂。先要找回当年的雉蛋,带回家让自家抱窝的母鸡孵化后,从中挑出小母雉,经过一年的驯化后,那只最伶俐、和猎人最默契的小母雉便在来年谷雨前后被老猎人带着“出猎”了。

⑦雉诱的出现无疑是山梁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山梁上迅速响起一片“关关雎雎”之声。

⑧随着更多公雉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几乎所有的公雉发现,呼唤它们的原来是同一只母雉。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⑨公雉们为了爱情的争斗开始了。

⑩先是歌舞,在一片祥和之中杀机暗藏。

⑾公雉们翩翩起舞。它们五彩斑斓的长翎在空中盘旋交错,在阳光下闪动着彩虹般美丽的光彩。似乎连公雉它们自己也分不出它们谁高谁低。在争夺异性的前夕,它们一改刚才的美丽优雅,一个个剑拔弩张,睚眦必报。好斗的公鸡大概就是来源于此吧。它们如此勇猛、顽强,即使鲜血淋漓,成为祭献在爱情高台前的牺牲品也在所不惜。

⑿在公雉们酣斗之际,隐藏在树丛中的猎人轻轻摘下身边的一片树叶,放在唇边轻轻一吹,那只站在高处观战的雉诱便顺着草丛快速跑回,一头钻进猎人的袄襟里去了。

⒀猎人扶起他乌黑的长管猎枪。枪膛里装满了发烫的绿豆,只要一声枪响,便会有成片的公雉永远地垂下它们高傲的翅膀。它们渴望爱情的胸膛里便装满了世界上最圆的豆子。往往,老猎人一枪会打下上百只公雉。而侥幸活下来的公雉,便把这道山梁当作记忆中永远的伤心地,今生今世,不再回来。

⒁在换过两三个山头之后,这只雉诱便再也吸引不来成群的公雉了。于是,这只雉诱便算完成了它的使命。老猎人就要重新培养新的雉诱。而那只失去吸引力的雉诱,就像是一个出卖了同类而负罪深深的叛徒。

⒂据说,它会选择一个阴雨天悄然离去。据说它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

⒃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

12.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13.猎人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4分)

   

14.本文结尾两次写到“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有人认为这样写语言嗦,如果删去第二处,行文更简洁。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5.雉诱的形象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它你有什么评价和体会?(6分)

   

12.①表现了公雉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为下文公雉被诱杀作铺垫。(行文结构方面)

②受到母雉引诱,爱美好斗的弱点被猎人利用而葬身枪下,更加深了公雉的悲剧色彩。(情感内容方面)

(每点2分,共4分,只要答出“为下文做铺垫”和“加深了悲剧色彩”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13.(4分)猎人是个手段高明的操控者和聪明狡诈的利用者。(2分)他熟知野鸡的习性,将母雉驯化后为自己所用,母雉“失去了吸引力”后,又将其无情抛弃;(1分)他利用公雉爱美好斗的本性,轻易将其诱杀。(1分)

14.不能删去。①母雉失去利用价值后遭猎人抛弃,在同类中也难以容身,它只能选择在一个阴雨天悄然离开,其结局可悲可叹,以感伤的环境烘托了母雉的悲剧形象。②以反复的手法加深了文章的意蕴,拉长了无奈与哀伤,余音袅袅,意味深长。(6分,每个要点3分,只要答出“烘托形象”和“以反复手法加深意蕴”即可)

15.评价: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害人者,是一个被利用的牺牲品。(3分)体会:做人要有原则、尊严,既不能背叛同类,也不能背叛自我,否则就是可鄙可悲的。(3分)(每点大致要点对,即可酌情赋分,共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2)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1)来吾道夫先路。(2)似曾相识燕归来。

(3)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6)匹夫不可夺志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日 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则使人从寂静而冷清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为颔联发出“江山非故园”打下铺垫。(2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

(《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②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6.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毁中书令石显    毁:抨击

B.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非:不是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独:难道

D.章小女年可十二     可:大约

7.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3分)

①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②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

③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④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⑤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⑥召见,言凤可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⑦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A.①②⑦    B.①③⑥    C.④⑤⑦    D.③④⑥

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时他才被王凤举荐重新录用。

B.王章虽然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凤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体多病,和妻子诀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子儿女迁居合浦的结果,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蒙受了冤屈而同情他,包括王凤的弟弟王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2)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

   

(3)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

   

6.B(非:批评,反对。)

7.D

8.A(错在三处:“擅长文学创作”,文中的文学是“文化知识”的意思;“一同参奏”,原文中的“毁”应是抨击;“被王凤举荐”,王凤举荐前已被重新录用)

9、①现在你身体得了疾病,处境困顿(不堪),不想着如何激励、振作自己(走出困境),反而哭哭啼啼的,(你是)多么浅陋!

②平常监狱里呼喊囚犯(姓名),(连我父亲在内的)那数字一般到九个才停止,今天到八个停止了。我父亲一向性情刚强,那先死掉的那一个一定是我父亲了。

③他死不是因为他的罪行,当时的人都认为他遭受冤屈而怀念他,把他和当时的王尊、王骏一起称为三王。

根据所给材料,推断出一个合理的结论来。(3分)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每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每一只鸟,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啊。

结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示例:①更应追求本色,追求自然,无需刻意修饰、打扮自己。

②为何要把自己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先看是否强调本色、自然,再看句子是否通顺连贯,酌情给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柑桔大实蝇只为害柑桔类,与它相类似的农作物病虫害一样,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B: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利润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是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C:在“神七”飞船发射的圆满成功之时,上海航天局已经着手开始进行“神舟”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中国航天“三步走”计划已进行到最后一步。 D:如果没有通过WGA验证,XP用户开机进入系统后桌面背景将变为纯黑色,用户虽然可以重设背景,但每隔60分钟将再度变黑。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文意。②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勇武校长马君武

林天宏

(1)若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马君武想必位于前列。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2)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首次将《__宣言》的纲领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3)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4)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5)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6)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升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7)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8)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按照当时国内惯例,大学毕业生必须担任一定年限的助教,才能晋升为讲师。马君武却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9)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0)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__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1)但他似乎从未后悔。1939年,59岁的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寓所位于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有后人评说,这副对联,“早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这般”。

(选自2007年12月26日 《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马君武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而本文不是重点记述作为文学家、工业家的马君武,而是重点记述了作为教育家的马君武。

B.马君武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但他不宜搞政治,因为他“性烈”。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C.投身教育界后,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一同享有“北蔡南马”的盛名。

D.马君武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曾被国民党开除,但最终还是被恢复了党籍。

17.下列说法不能体现马君武的工作作风的一项是(3分)

A.刚任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升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B.马君武任广西大学校长时,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C.马君武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等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

D.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18.请简要分析马君武亲撰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所蕴含的思想境界。(6分)

19.在马君武做大学校长之前,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他的?这部分的内容与下文有何联系。(6分)

16.D(根据原文“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可知,马君武最终也没有被恢复党籍。)

17.C(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一事,是说他为了学校而低头,表现他为学校付出了心血,不属于“工作作风”。)

18.表现了马君武再任西大校长时具有如下的思想境界:(1)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2)远离尘嚣,对恬淡宁静生活的热爱;(3)培育栋梁之材、建设美好家园的赤子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角度:(1)性格方面:勇武好斗,固执己见;(2)地位方面:资深位高;(3)学识方面:多才多艺,精通数国文字,热爱知识、文学;(4)经历方面:历经挫折,曾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曾被军阀炮轰。(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联系:既为下文内容作铺垫,也衬托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①有两个季节,特别引起我们对柳树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来和残冬将尽的时节。年复一年,我渐渐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

②历来的人们对于柳树不知作过多少描绘和评价,但意思大抵都侧重在一个字上,那就是“柔”。

③《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依依”,就解作“柔也”。此后,以柳树状柔美、妩媚的景物,寄缠绵悱恻的情怀者,更是多不胜举。

④如果单讲姿容体态,柳树也着实很柔弱,千丝万缕,轻盈委婉,同刚直、壮烈的情调,确乎是迥然异趣。然而,刚柔相济,在自然景物中,刚与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

⑤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时节到过洛阳龙门,伊阙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巍峨的东西两山,双双对峙。烟波浩渺的伊水,在两山间汹涌奔流,山苍苍,水茫茫,雄浑恢弘令人神志飞扬,再看伊水岸边,几处细柳低垂婷婷袅袅;水中柳影摇曳,婀娜多姿。岸上岸下,形动影随,好像对镜凝睇的少女,又如舞袖飘飘的仙子,这轻盈柔美的风姿,为山河增添了多少妩媚!

⑥但是,轻柔并不是柳树的全部特点,柳树的性格,还有坚韧不屈的一面。

⑦说来也许荒唐,树木有时也和人似的,要在特别的时刻,方才显现出它特有的品行。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时序更替,寒暖骤变,正是自然界大动荡、大变迁的特别时刻。在北京,这种变化尤其显得急促。每年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塞外寒风像冲破牢笼的猛兽,狂呼怒啸,狼奔豕突而来,自然界顿时陷入一场无情的洗劫,真个是“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许多看上去比柳树坚实、强壮得多的树木,顷刻间都变得枝残叶凋,褪下葱茏的装束,现出摧败的模样,没有胆量与风霜较高下。倒是姿质荏弱的柳树,身处逆境,从容应变,披一身碧绿翠带,在风矢霜剑中奋力支撑。历来被视为弱者的柳树这时却成了临危不惧的强者。虽然比不得经冬不凋的松柏,却也表现了以弱御强的精神。树木中如果也流行着各种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话,那么难免会有一些树木,要讥笑柳树枉作徒劳的努力,不知变通之道,是老实疙瘩死心眼儿。果真如此,那一定会有另一些树木,赞美柳树在风云变色的时刻,坚贞不屈,临难从容,值得景仰和仿效。

⑧有句农谚,说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实,五九、六九在北京,还是相当寒冷的,冬将尽而未尽,春欲来而未来,加上寒潮不时南袭,河面一片冰封。这时候,许多树木挺着光秃秃的枝杈,过着“冬眠”的生活,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静观时局的变化。直到春晖溶溶,冬寒尽消,大局已定,万无一失,才肯发嫩条,吐新芽,铺叙锦绣文章。这些迟迟不肯发芽的树木,又大抵是落叶甚早的树木,退不为人后,进不为人先,它们倒真够得上精明练达,老成持重。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的时节,就早早地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地披起娇黄嫩绿的新装。沿河望去,枝梢间烟纱雾彀,一片生机,这情景仿佛一首动人的歌,一首热烈向往春天的歌,一首报告春的信息的歌,一首表达美好信念的歌。我在想:既然迎春花被人称作报春花,那么,柳树可不可以叫作报春树呢?

⑨春来了,万千柳枝在春风中袅袅舞动。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

12.“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简要赏析本文第⑤段画线的文字。(4分)

14.请分条概括文中所言树木的“处世哲学”。(6分)

15.作者为什么说:“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6分)

12.直抒胸臆,既是全文的文眼,又是全文结构思路的总纲(总领全篇)(每个划线关键点2分)

13.①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使画面具有动态美。②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层次感。③雄浑恢宏的山水和轻盈柔美的柳树相映成趣,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答出任两点即可,每点2分)

14.柳树:①轻柔委婉,刚柔相济;②身处逆境,从容应变;③以弱御强,临危不惧;敢为人先,坚忍不屈;其它的某些树木:④退不为人后,外强中干;⑤进不为人先,静观其变;⑥精明练达,老成持重。(每点1分)

15.柳树爱春天:(1)残冬将尽时节,柳树早早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觉出春意就率先吐翠,春天披上绿装,为大地捎去春的讯息。(2分)(2)寒冬乍来之时,柳树从容应变,披一身碧绿翠带,在风矢霜剑中奋力支撑,努力留住春的脚步。(2分)

  春天爱柳树:春天给予了柳树轻柔妩媚的性格和坚忍不屈的品质。(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金陵,即镇江,这里非指南京。津渡,即西津渡,古代著名渡口,镇江人俗称“小码头”。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方沙洲,在扬州城南四十里,也是著名的渡口,和西津渡隔江相对。

(1)“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3分)

 (2)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上“枫桥夜泊”诗的“渔火”好不好呢?为什么?(3分)

[f720945bde1508ad.gif]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