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人为了我们,不管经历多少风雨,走过多少泥路,都不会觉得疲惫,因为他们一直在等待。为了等待你, 等待你的到来,等待你的成功,他们愿意站在风雨中……

②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许会有许多惆怅与失望。但人生的幸福不会有“自来”。人生是海,难免有风有雨有浪有旋涡有激流。然而,当我们面对大海时,有的人幻想等待风平雨霁浪静时到达彼岸;有的人时刻等待着风雨与浪涛的到来,做好与之搏击的准备;也有的人一味沉溺在伤心失望之中,在茫然的等待中能令时光流逝,岁月蹉跎……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风雨中的等待”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一定要拉开差距,坚决不打保险分。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各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或多点涉及者均可。

(3)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不成篇的47分以下。

(4)出现3个病句判二类卷以下,出现5个病句判三类卷以下,出现7个病句判四类卷以下。

(5)确认为抄袭的作文,不超过30分。

(6)起评分为52分。起评分不是平均分,是指符合“三基本”作文应得的分数。根据达到与否及程度,向上向下作较大的浮动。

(7)评分档次:

一类卷63-70

二类卷56-62

三类卷48-55

四类卷40-47

五类卷39以下,

不足100字,10分以下,不足200字,20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

林天宏

许多拜访过严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写过他和他养的猫。

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7只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面,却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__”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事和朋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严文井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贫乏,干过许多错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

2005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学泰斗的家,只是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   

注:严文井(1915-2005),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16.有人问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之间的关系,对严文井的非正面的回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

B.只有拥有孩子一样的眼睛、心灵、幻想和浪漫,才能写出童话。

C.作者认为动物有时比人还伟大,所以不喜爱小动物,就不可能写出童话。

D.作者的回答揭示了两者的关系,是他可贵的童趣和柔和的美感的真实写照。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借用“一口井”的比喻,赞美了严文井以作品和人格魅力滋润读者的心灵。

B.严文井“刻意被权力边缘化”,既写了他在__中被夺权,又写出了他主动远离权力,和恶势力正面交锋,表现了文人应有的气节。

C.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写到“归来的燕子”,表现了这位老人在生命的尽头,仍保持着浪漫精神和乐观态度。

D.结尾写到树下埋着严文井的爱猫,与开头相照应,又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18.为什么严文井要画那幅自画像?(6分)

   

19.请概括指出严文井的“柔和”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6. C

17. B(“恶势力正面交锋”无中生有,下文的检讨书表现其韧性的战斗精神,而且正面交锋也不符合他柔和的特点。)

18.(1)作者自画像,嘴和脸都扭曲了,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扭曲压抑的象征;

(2)也表现了他勇于正视过去、剖析自己的精神;

(3)他担心自己的回忆录会伤害别人,用这种曲折的方式严肃地反思__。(6分,每点2分)

19.(6分) 爱用“柔和”这个词;对妻子久远深沉的爱;善于发现诗意和美;乐于助人;怕因伤害人而不随便写回忆录。(答对4点即可得6分,答对3点得4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1点得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

周伟东

精神的堕落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个时代的语言,除了偶尔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以外,再也了无新意;如果生活中的对白都成了白开水,报纸上的社论成了死教条,作家失去了想象力,学生的作文干瘪得像公文,主谓宾的搭配陈旧如生锈的链条;如果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有人写文学性很强的信件,指望这个时代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怕是痴人说梦了。

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此为网络为文之道。缺乏思索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时下大是流行的BBS文章的苍白便逐渐暴露了出来。原本试图通过BBS用中文的砖石架一座思想的风雨廊桥,让寻找情感彼岸的人们内心有所宣泄、寄托和自得的满足,而最终却只能是贫血、低智、嗦、车轱辘故事……

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而心智的贫乏下的倾听与阅读就如同遥望风景时却满眼都是凡夫俗子呆滞的表情。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思想不必仰仗理论,因为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而那些BBS文学中随意创作信手拈来的语言文字是否就是思想就另当别论了。

当我们追溯着时间的河流,与先秦的那些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仅将语言视为一种载体,试图将语言从思想中剥离出来是可笑的。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对于精深奥妙的中文,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智者,尤为如此。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保存,惟有语言可以口口相传,并进入灵魂深处,被智慧的人们赋予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线索。当然,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层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毕竟,语言的对象是物。物质世界的嬗变,古典生活器具和生存方式的流逝,也必将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语言和传统的进化是历史必然。然而纵观时下作家语言之邋遢,学者文句之夹生,又教人如何能够对眼下这些时髦文本产生文化上的信赖?很多人认为21世纪里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却不知长此以往,丧失了民族智慧的中文将如何孕育思想,没有思想的文化又将在哪里着陆?

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五四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能说没敞开思想不表达情感?那些精微奥博、深透劲锐、惊心动魄之作,大都善于从文言中获取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而使人获得启迪的深思和激进的力量,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也就失去生机失去生命。

留住文字的绿意也罢,为红袖文化招魂也罢。我却总以为从语言中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从语言的酒窖中伊始发酵出中华思想的醇绵。就从个人而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流露涌动的情感,精炼的句读背后,潜藏的正是睿智的心神。

16.“语言是心灵的桥梁”,下列说法不宜作为论据的一项是(3分)

A.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

B.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

C.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

D.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

1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如果缺乏思想,缺乏激情,即使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也依然显得苍白。

B.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思想不必仰仗理论”,意思是说,理论常常以一种僵化的模式干扰思想的火花迸发。

C.五四时期的许多经典佳作其实都是从文言中获取了“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

D.在作者看来,能够体现心灵睿智的语言应该具有精确、真实和精炼的特点。

18.第4自然段中,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他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不相同的。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6分)

   

19.作者认为语言的贫乏会有怎样的结果?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6分)

   

16.C

17.B   

18.(1)语言不是依赖物质才能保存,它可以口口相传。

(2)但是,物质世界的变化,也会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6分,每点3分)

19.(1)语言的贫乏带来心智的贫乏。

(2)语言的贫乏使中国文化缺乏思想。

(3)语言的贫乏使语文失去生机。(6分,每点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雉诱

陈毓

①谷雨前后,便是打野鸡的好季节。

②在寂静的山坳里、坡梁上,野鸡的叫声此起彼伏,把山里的春天叫得格外美丽。

③这时的母野鸡却格外少见。老猎人说,母野鸡在产卵、在孵蛋。而这孵蛋,必须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因为公野鸡一旦发现母野鸡,就会驱赶母野鸡,并一一啄破被孵得温热的蛋。

④整个春天,老猎人走向山里的脚步总会时时撞破深草丛中那些一心一意孵卵的母雉。它们一旦受到惊吓,便会迅疾逃离,且千方百计地将猎人引向远离窝巢的地方。母爱使它们变得又勇敢又聪明。而视整个群山为自家庄园的猎人,在春天里是不打母野鸡的。

⑤这便为雉诱提供了可能。

⑥雉诱的来历颇复杂。先要找回当年的雉蛋,带回家让自家抱窝的母鸡孵化后,从中挑出小母雉,经过一年的驯化后,那只最伶俐、和猎人最默契的小母雉便在来年谷雨前后被老猎人带着“出猎”了。

⑦雉诱的出现无疑是山梁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山梁上迅速响起一片“关关雎雎”之声。

⑧随着更多公雉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几乎所有的公雉发现,呼唤它们的原来是同一只母雉。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⑨公雉们为了爱情的争斗开始了。

⑩先是歌舞,在一片祥和之中杀机暗藏。

⑾公雉们翩翩起舞。它们五彩斑斓的长翎在空中盘旋交错,在阳光下闪动着彩虹般美丽的光彩。似乎连公雉它们自己也分不出它们谁高谁低。在争夺异性的前夕,它们一改刚才的美丽优雅,一个个剑拔弩张,睚眦必报。好斗的公鸡大概就是来源于此吧。它们如此勇猛、顽强,即使鲜血淋漓,成为祭献在爱情高台前的牺牲品也在所不惜。

⑿在公雉们酣斗之际,隐藏在树丛中的猎人轻轻摘下身边的一片树叶,放在唇边轻轻一吹,那只站在高处观战的雉诱便顺着草丛快速跑回,一头钻进猎人的袄襟里去了。

⒀猎人扶起他乌黑的长管猎枪。枪膛里装满了发烫的绿豆,只要一声枪响,便会有成片的公雉永远地垂下它们高傲的翅膀。它们渴望爱情的胸膛里便装满了世界上最圆的豆子。往往,老猎人一枪会打下上百只公雉。而侥幸活下来的公雉,便把这道山梁当作记忆中永远的伤心地,今生今世,不再回来。

⒁在换过两三个山头之后,这只雉诱便再也吸引不来成群的公雉了。于是,这只雉诱便算完成了它的使命。老猎人就要重新培养新的雉诱。而那只失去吸引力的雉诱,就像是一个出卖了同类而负罪深深的叛徒。

⒂据说,它会选择一个阴雨天悄然离去。据说它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

⒃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

12.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13.猎人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4分)

   

14.本文结尾两次写到“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有人认为这样写语言嗦,如果删去第二处,行文更简洁。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5.雉诱的形象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它你有什么评价和体会?(6分)

   

12.①表现了公雉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为下文公雉被诱杀作铺垫。(行文结构方面)

②受到母雉引诱,爱美好斗的弱点被猎人利用而葬身枪下,更加深了公雉的悲剧色彩。(情感内容方面)

(每点2分,共4分,只要答出“为下文做铺垫”和“加深了悲剧色彩”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13.(4分)猎人是个手段高明的操控者和聪明狡诈的利用者。(2分)他熟知野鸡的习性,将母雉驯化后为自己所用,母雉“失去了吸引力”后,又将其无情抛弃;(1分)他利用公雉爱美好斗的本性,轻易将其诱杀。(1分)

14.不能删去。①母雉失去利用价值后遭猎人抛弃,在同类中也难以容身,它只能选择在一个阴雨天悄然离开,其结局可悲可叹,以感伤的环境烘托了母雉的悲剧形象。②以反复的手法加深了文章的意蕴,拉长了无奈与哀伤,余音袅袅,意味深长。(6分,每个要点3分,只要答出“烘托形象”和“以反复手法加深意蕴”即可)

15.评价: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害人者,是一个被利用的牺牲品。(3分)体会:做人要有原则、尊严,既不能背叛同类,也不能背叛自我,否则就是可鄙可悲的。(3分)(每点大致要点对,即可酌情赋分,共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

(2)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1)来吾道夫先路。(2)似曾相识燕归来。

(3)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6)匹夫不可夺志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日 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则使人从寂静而冷清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为颔联发出“江山非故园”打下铺垫。(2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

(《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②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6.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毁中书令石显    毁:抨击

B.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非:不是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独:难道

D.章小女年可十二     可:大约

7.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3分)

①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②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

③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④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⑤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⑥召见,言凤可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⑦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A.①②⑦    B.①③⑥    C.④⑤⑦    D.③④⑥

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时他才被王凤举荐重新录用。

B.王章虽然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凤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体多病,和妻子诀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子儿女迁居合浦的结果,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蒙受了冤屈而同情他,包括王凤的弟弟王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2)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

   

(3)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

   

6.B(非:批评,反对。)

7.D

8.A(错在三处:“擅长文学创作”,文中的文学是“文化知识”的意思;“一同参奏”,原文中的“毁”应是抨击;“被王凤举荐”,王凤举荐前已被重新录用)

9、①现在你身体得了疾病,处境困顿(不堪),不想着如何激励、振作自己(走出困境),反而哭哭啼啼的,(你是)多么浅陋!

②平常监狱里呼喊囚犯(姓名),(连我父亲在内的)那数字一般到九个才停止,今天到八个停止了。我父亲一向性情刚强,那先死掉的那一个一定是我父亲了。

③他死不是因为他的罪行,当时的人都认为他遭受冤屈而怀念他,把他和当时的王尊、王骏一起称为三王。

根据所给材料,推断出一个合理的结论来。(3分)

看看我们的周围吧。每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每一只鸟,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啊。

结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

示例:①更应追求本色,追求自然,无需刻意修饰、打扮自己。

②为何要把自己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先看是否强调本色、自然,再看句子是否通顺连贯,酌情给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柑桔大实蝇只为害柑桔类,与它相类似的农作物病虫害一样,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B: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利润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是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C:在“神七”飞船发射的圆满成功之时,上海航天局已经着手开始进行“神舟”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中国航天“三步走”计划已进行到最后一步。 D:如果没有通过WGA验证,XP用户开机进入系统后桌面背景将变为纯黑色,用户虽然可以重设背景,但每隔60分钟将再度变黑。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文意。②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55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