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1)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2)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1)作于徐州石潭谢雨道上。 (2)耦(óu):两人并耕。

(1)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下阕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4分)

(2)全词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赏析。(4分)

(1)写景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光似泼”是实用,“气如薰”是虚写,一“光”一“气”,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勾勒出一幅喜人的田园风光图。(虚实结合特点2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2分,特点答“点染法”也可以,但分析的内容要与之相配。)

(2)全诗情景交融,上下阙都是前两句写景,景中含情;后一句触景生情,直接抒情,浑然一体,抒情句一问一答,前后呼庆,巧妙地构成层递关系。诗人面对久旱逢雨后的喜人景象,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第一问2分答借景抒情也可,第二问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川国复推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其郡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见,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余人,弘第居下。 第:等次

B.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 倍:背弃

C.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谢:道歉

D.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拟:超过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

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

②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③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

④后母死,服丧三年

⑤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⑥臣已尝西应命……愿更推选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皇帝派公孙弘前往视察,他了解了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要求皇帝废置边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

B.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

C.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前,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责备公孙多诈而无情实。

D.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

(2)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3)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6、D(拟:仿照)

7、B((②表现公孙弘直陈自己的观点④表现公孙弘的孝道⑥表现公孙弘的谦让))

8、D(武帝只是答应了“罢西南夷、沧海”)

9.①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升为第一。(评分注意“奏”“擢”“对” 三词的翻译)

②研习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评分注意“习”“缘饰”“说”等词的翻译,注意文言特殊句式)

③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确实像汲黯所说的那样。(评分注意“至于”“差”“诚”三词的翻译)

根据下列提示,在每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问句。(6分)

马赛克在4月4日《中国消费报》上撰文说,最近温州市有关机构对在该市从业的101位农民工展开了一次生活消费状况调查。今年38岁的安徽籍民工袁守康的消费状况是:除吃饭外,每月两次荤菜共8元,每月理一次发5元,每月看一场录像2元,两个月用一支牙膏。透过这种其他群体可能无法忍受的生活标准,我们看到了农民工的辛劳与其生存状况之间的巨大反差,更看到了他们那老小聚集的家庭的艰难程度。

文章认为,这份农民工消费清单,至少有这样三种人应该看。首先是用人单位必须看:① ?其次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看:② ?再次是城市居民们必须看:③

答:①

答案:(1)看看农民工们究竟过的是什么日子,还有什么理由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从“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角度设问)

  (2)看看为你这个城市出力的农民工,应当得到什么样的基本生活保障?(从“履行政府服务职能”质疑。)

  (3)看看这些离乡背井的农民工兄弟,生存竟如此艰难,应该怎样理解和关爱他们?(从“人格平等”的角度设问。)

请以“守望者”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句子。修辞保持一致。(6分)

“行走者”这个名称,使我想起漫游人。在广袤的大地上,漫游人四季行走于风历雨中,看云霞,这行走的生涯使他步履坚定,从容潇洒。

“行走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探险家。在巍峨的雪峰上,探险家日夜攀登高峰,望极顶,挑战新的高度。

示例:“守望者”这个名称,使我想起守林人。在幽深的森林里,守林人四季守护树木鸟兽,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

“守望者”这个名称,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看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句式修辞不一致酌情扣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C:在“神七”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之时,上海航天局已经着手开始进行“神舟”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中国航天“三步走”计划已进行到最后一步。 D: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6题。

__: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新网9月26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中____、__、中央____2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切接见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

__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昨天晚上,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准确入轨,目前飞船正按计划飞行。能够在发射现场和同志们一道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我感到格外高兴。我代表__、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__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6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凝结着航天战线几代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__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同志们建立的历史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__指出,现在,我们已经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但今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他殷切希望参研参试单位的同志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确保神舟七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5.请简要概括____讲话的要点。(9分)

答:

26.结合材料,说说航天工作者今后应当如何搞好航天工程。(6分)

答:

25.(1)向参加工程研制、建设、试验的同志们问候和致敬。(2)肯定了这项工程的意义和价值。(3)向参研参试单位的同志们提出希望。(每点3分)

26.感谢关怀,牢记嘱托。(2)顽强拼搏,再作贡献。(每点3分)

简答题(10分)

(1) 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5分)

答:

(2) 说说老渔夫桑地亚哥如何战胜孤独心理。 (5分)

答:

(1)觉新是一个新参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2) 老人把波涛汹涌的大海,把随时都有可能掀翻小船的鲨鱼当作自己的朋友和兄弟。老人正是用宽广的胸怀,把自己融入自然,从而战胜了孤独。

“好山好水”含义丰富,可以指自然界,也可以喻指幸福生活,优越环境等。“沉重”的含义也很丰富,但一定是指令人痛心、惋惜、追悔等方面。

请以“在好山好水里领受沉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作文(70分)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

绍兴的陆游

梁 君

陆游一生,志在报国,恢复中原。他的生涯设计是“上马击狂虏,下马草军书”,非以诗词为旨。可惜,那个扭曲的时代给中华民族造就的,不是收复失地、横扫狂虏的军事统帅,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报国无门、屡受排挤打击、一腔悲愤的爱国诗人。是幸也非幸也?!陆游出生于风光旖旎的山阴(今绍兴)乡间。当时强敌压境,山河坼裂,在家人的教育下,他自幼研读兵书,练习击剑,立志从戎。28岁赴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而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竟被除名。秦桧死后陆游虽被赐进士出身,终因坚持恢复中原的政治主张而不得重用,多被贬谪,最后怀着一腔遗恨,“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的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多少年来成为激励人们倾心社稷的至理名言。

陆游壮志难酬,只好把满腔热血倾注在诗作上,作震天的呼号,作动地的悲鸣,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因而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主张北伐,虽屡遭投降派谗毁打击,但始终矢志不渝。68岁时已退居乡间,依然心系国事,渴望统一,写出了传世名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谁人读来不感慨万分!直到85岁临终前,还写下了“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泯的爱国情怀!陆游以一生的追求及其诗作,集中表达了激昂深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激励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宝贵精神财富。

步出鲁迅故居,向南寻沈园走去,边走边观赏着小桥流水,边议论着那两首传闻天下的《钗头凤》,不经意便看见了郭沫若手书的“沈氏园”匾额――这里便是当年为陆游魂牵梦绕的沈园。据说,现在保存下来的沈园仅为南宋时之一角了。园中树不繁,花不艳,亭榭亦不奇,但游人纷至,接踵摩肩,实为陆游唐琬而来。人们不仅为陆游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激励,也深为陆游唐琬真挚的爱情所感动。陆游20岁与表妹唐琬结婚,相爱甚笃,却被母亲因故强行拆离。四年后的1155年春,陆游偶游沈园,意外解逅唐琬,唐琬置酒赠与陆游。陆游怅然久之,情之所至,神来笔到,在粉墙上题下《钗头凤》。唐琬归去亦和《钗头凤》一首,不久便因病而逝。陆游转辗任职,几十年风雨生涯,却无时不怀念着唐琬,此后多次来沈园凭吊、赋诗。在75岁垂老之时写出感人至深的《沈园二首》。即在逝世的前一年,陆游依然在深深的怀念着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选自2008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16.促成陆游爱国精神的原因有好多方面,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敌压境,山河坼裂。

B.家人的教育。

C.爱家乡旖旎的风光。

D.从小志向高远。

17.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写最后一段的写作目的(6分)

答:

1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记述的是陆游哪几方面的事迹。(6分)

答:

16.C(文中没有涉及这一原因)

17.通过记述陆游身上所表现的深挚的情爱(3分)赞美了陆游人性中的真、善、美。(3分)

18.(1)志在报国却遗恨终生的人生经历;(2分)(2)激昂深重的爱国主义诗作;(2分)(3)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也谈“乐活”

徐俊明

一不留神,“乐活”成了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乐活族”们以此为主张,大打自然健康牌,用行动提醒我们,“乐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7月1日,《新民晚报》一篇晚报说,浙江奉化96岁的双胞胎兄弟邢如家、邢杏家收到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寄来的“中国最长寿双胞胎”证书。老哥俩虽然已96岁,但身子骨很结实,如此高龄还能挑100多斤的担子上下山。

人们为这老哥俩的健康长寿祝福的同时,总是想对他们长寿秘诀也略知一二,谁知道当大伙儿探问及此秘诀时,两位老人开心地笑了:“哪有什么秘诀?多干活,胃口就好。多帮人,活得开心。”寥寥数语,既精辟,又灵动,概括了他们快乐、健康、长寿一生的哲理,让人佩服,令人惊叹。于是,人们给他们这对健康高寿孪生兄弟总结了四个字曰“乐活长寿”!

俗话说:人生苦短,尽管不少的谦谦君子深谙其理,可是又有多少人误读了生活,耽误了生命长河的汩汩流倘。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拘泥在“苦叹生命之短暂,一生之匆匆”,我们就不必为人生短长而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把原本可以乐陶陶的生活搞得那样凝重而“苦涩”,让快乐在自我生命中尽被烦恼与忧愁之“苦”消耗殆尽,把一生演绎成一场“苦涩之旅”!

两位老人“活”出了真谛:尽心尽力地快乐些,开开心心地过着,就能健健康康地活下去,如此“乐活”着,您看看有多好啊!

开心与健康,快乐与长寿,事实上它们就是上苍派遣“下凡”的快活孪生兄弟,它们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与它们和好相处,才能够把握您那真正的“生命真谛”。“乐活长寿”,贵在持之以恒,助人为乐而利己。

要“乐活”,不要“苦”活。首先要少干、不干盛满“苦”的活。因为,带着“苦”干“活”,既累身,又劳“心”,还伤“神”,失“元气”。

原始劳动创造人类,现代劳动开拓幸福,快乐劳动延年益寿!把劳动看做是高兴的事,持之以恒地让快乐陪伴着您劳动中每时每刻的心境。世界上恐怕再没有快乐地劳动着,让人心旷神怡,让人舒筋活血,让人享受快活的了!

fó jiāo 徒们常常双手合十,虔诚念叨着一句口头禅:“善哉,善哉,行善积德者,多多益善!”然而,生活在“凡尘”之中的我们天生就有“善”、“恶”两面。虽然,当我们呱呱坠地时“人之初,性本善”,但在后来的生活里,尽管“性相近”,却“习相远”。为善、从善的表现与结果由此便各具千秋。但是,行善积德,慈善纳福,从善快乐!

“乐活”何以能够“长寿”?有此96岁的双胞胎兄弟的“乐活”健康长寿,就用不着再引经据典宣扬快乐劳动,助人为乐,行善积德的好处多多,他们就是一对健康、美丽、幸福、长寿的生动注脚:“多干活,胃口就好。多帮人,活得开心”!

――选自《人民政协报》

16.下列对文中“乐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B.多干活,胃口就好。多帮人,活得开心。

C.让快乐陪伴劳动,靠为善幸福长寿。

D.“乐活长寿”,贵在持之以恒,助人为乐而利己。

17.阅读第四段后,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有些人“把一生演绎成一场“苦涩之旅”的原因。 (6分)

答:

18.请概括作者的“乐活长寿“观。 (6分)

答:

16.C(是作者文中表达的主旨。A没有揭示“乐活”的内涵;B是两位老人长寿的原因;D说的是怎样“乐活”)

17.(1)误读了生活;(2)为人生短长而郁郁寡欢,闷闷不乐;(3)把生活搞得凝重而“苦涩”(或让快乐被烦恼与忧愁之“苦”消耗殆尽)(每点2分)

18.(1)要持之以恒;(2)要少干不干盛满“苦”的活;(3)要行善积德,慈善纳福,从善快乐。(6分,每点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