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批复)

6.A(介词,表示被动。B.介词,通过;介词,趁机。C.代词,其中的,释作那些亦可;副词,表婉商。D.介词,替;介词,对)

7.A.(“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召的”不正确,应是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

8.(1)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每句1分,得分点为“合”“坐”“相及”)

(2)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每句1分,得分点为“负信”“还”“贷”“诚便”)

(3)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3分,得分点为“定”“尤”“谢”)

附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此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下面是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获胜演说的第一段文字,奥巴马所说的“答案”指的是什么?并请对这段话加以点评。(6分)

假若还有人在那里怀疑美国是否真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假若还有人在质疑我们的奠基者的梦想是否依然存活于我们这个时代,假若还有人对我们民主制度的力量半信半疑,那么今晚你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答:(1)答案:       

 (2)点评:      

(1)答案:美国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我们的奠基者的梦想依然存活于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民主制度的力量应坚信不移。(3分,每句1分)

(2)点评:有的放矢;开宗明义;排比句式;引人入胜。(3分,每点1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王电纸书与欧美地区产品同步推出,并透露了带有手写识别能力的升级版发布计划,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成为热门产品。 B:个别学校为了抢生源,竟把老师编成小分队,派到各个小学组织学生考试,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 C: 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D: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如何界定官员财产的合法性,如何确定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或许是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出台的障碍。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延缓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也造成了影响。中国今年前三季度GDP的增长率是9.9%,这是近六年来第一次回落到一位数。当然,这里面有主观调控的因素,但是不能否认世界经济的变化,特别是外部需求的减少对中国的经济已经产生了影响。中国在今年6月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出现的问题实行有针对的调控,中国政府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国有广大的农村,有广大的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差距和地区发展的差距比较大,内需还有很大的潜力,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在世界经济危机加剧蔓延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中国政府将积极参加华盛顿举行的国际金融峰会,与其他国家共同商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

24.从材料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答:

25.结合材料,说说应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9分)

答:

24.①GDP回落到一位数;②外部需求减少;③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④内部需求不旺。(一点2分,答到三点即得6分)

25 .①实行灵活、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答“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得1分);②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扩大内需;④平衡城乡和地区发展;⑤与其他国家共同商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一点2分,答到四点即得9分)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探春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秦可卿之口。 B:《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小说通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经历,展示了__社会中下层妇女孤立无助的命运,同时抨击了__社会“吃人”的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C:《家》中的觉新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与觉慧等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D:《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他长于思考,而且文武全才,有计谋,但是行动迟缓,优柔寡断,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英雄的典型。E.《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旨在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划横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淡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节)

20.这段文字中的“微之”指谁?请写出白居易另一首叙事长诗的篇名。(2分)

答:

2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9.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20.元稹(或元微之)  《琵琶行》(“琵琶行”要加书名号)

21.“我”和时人对诗的看法不同。(或: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有这么一个测试:假如现在有ABC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情况大致如下: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C.――曾经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从不吸烟,只偶尔来一点啤酒,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如果你根据他们的这些简要情况,从三人中推选出一位将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你会选谁呢?选C.,也许是明摆的惟一选择。可是A.就是四次连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D.・罗斯富,B.就是英国伟大的首相邱吉尔,C.则是二战魔头希特勒。错就错在我们对生活的人和事的“诊断”过于“执着一时”,以至于答案往往与现实相左。

请你以“诊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生活中往往出现许多“误诊”,乱开“药方”,习惯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贴上标签,戴上帽子。“棒杀”的有,“捧杀”的也有。深究其原因,分析其心态,探讨“误诊”的文化因素,能克服我们人性完善过程中的许多不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新儒学家牟宗三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1931年,胡适之先生重返北大授课,开了一门“中国中古思想史”,牟先生选修了这门课。牟先生的分数是八十分,但胡先生在分数后面加上了一条注语,说“颇能想过一番,但甚迂”。可以看出他对中国思想传统的根本态度已与“五四”以来的潮流格格不入。

1958年与唐君毅、徐复观、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牟宗三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完成了《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圆善论》等著作,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牟宗三先生是当代新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继承了熊十力先生所开创的形上思辨的新途径,但是并不是墨守师说。熊先生出于中国旧传统,故只能借佛学来阐发儒学,牟先生则深入西方哲学的堂奥,再用现代的语言和概念建构自己的系统。可以说,如果熊先生没有牟宗三、唐君毅这两大弟子,他的哲学今天大概只有极少数的专门学者才略有知,而海外也不会有“新儒学”的兴起了。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牟先生和徐复观先生都到了香港,而且都集中在新亚书院,那一段期间可以说是新儒家的极盛时代。

牟先生从不介意个人的名位、待遇,但曾为哲学系的办公室不惜全力抗争。新亚书院迁址,哲学系分配到的办公室恰恰是在一个最不理想的地方。牟先生认为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新亚方面对哲学和中国文化完全不知尊重的表现,看起来有些“小题大做”,显得很“迂”,其实这正符合孟子的“义利之辨”。他可以完全不计较一己的得失,但却不能让“道”受到一丝一毫委屈。现代人往往指责儒家“公私不分”,牟先生此举恰恰可以澄清这一普遍的误解。牟先生的艺术兴趣很广,从小说到京戏他都能欣赏。有一次在查良镛先生家,棋罢清言,他评论查先生的武侠小说,特别称许《鹿鼎记》的意境最高,查先生许为知音。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人联名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是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牟宗三先生作出了很大贡献。

B.牟宗三先生影响很大,被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为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C.牟宗三先生为哲学系办公室抗争的举动说明在“公”、“私”分际上旧儒家和新儒家之间根本不存在差异。

D.牟宗三先生艺术兴趣广泛,他评价查良镛的武侠小说,称许《鹿鼎记》意境最高,表明新儒学也看重武侠文化。

16.从文中看,牟宗三的“迂”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7.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牟宗三能够成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的原因。(6分)

答:

15.C(A应是四人联名;B应指“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D“表明新儒学也看重武侠文化”错)

16.①他对中国思想传统的根本态度已与“五四”以来的潮流格格不入。②曾为哲学系的办公室地方不理想全力抗争。③可以不计较一己的得失,但却不能让“道”受到委屈。(一点2分)

17.①基础扎实:牟宗三曾向胡适之学习“中国中古思想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融会中西:深入西方哲学的堂奥,用现代的语言和概念建构自己的系统;③开拓创新:继承了熊十力先生的形上思辩,但不墨守师说;④兴趣广泛:从小说到京戏他都能欣赏。(一点2分;其中总说1分,分说1分;答到三点即给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秋日笔记

尚建荣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的青绿色的、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伏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

三个小时后,我去看它,它正把两条后腿开始缓缓地向后伸直,伸直,就像一个走累了的人躺在草地上舒展腰身。伸到极限,它又缓缓地蜷拢,蜷拢。如此伸缩了几个来回,它便把后腿的右足缓缓地搭上嘴巴轻轻地摩擦。

我突然想起秋天的寒意在一点点加重。也许,这是一只快要冻僵了的金铃子。它缓慢地蹬腿,摩嘴,是在疏通经络以抵御这一丝严寒吧。此前,我真不知道这只金铃子曾栖在谁家的阳台或哪一片草丛,更不知道它是如何飞过林立的高楼降落到我家窗台的。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两千多年前,一群受不了寒寂之苦的蟋蟀离开野地迁往农家屋檐,又一步步移到屋内,最后,钻入主人的床下去躲避风寒。今天,这只金铃子说不定就是夹杂在当年这支撤退大军中的金铃子后代。也许,它同样是受不了外面的风寒才想钻进我的室内或躲到床下去的吧。

就这样,这只拿后足摩擦了一会儿嘴巴的金铃子可能感到了一丝暖意,它把后腿缓缓地放回到了花叶的原处,之后用带着锯齿的中足小腿翻转过去,来来回回地摩擦后腿的根部和腰身。就这样,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它停下来一动不动了。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的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度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以地球主宰者自居的人与卑弱微小的金铃子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伸腿,摩嘴,搓身,这只在秋天快在冻僵的金铃子当找不到同伴时,它的内心会有多寂寞伤感呢?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意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11.文章第二段描写金铃子的情状,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答:

12.文章引用了《豳风・七月》中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简要分析其思想内涵。(6分)

答:

14.文章多次直接描写金铃子,请结合金铃子的象征意义探讨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答:

11.抓住了金铃子最具特色的身体部位(后腿);静态描写(或:细节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金铃子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语言优美,极富感染力。(答到五点即给5分)

12.①诗中的蟋蟀在寒寂之时还有避难之所,这与上文的金铃子的境遇构成对比;②引发下文作者对金铃子命运的思考;③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或:增添了文采),令人深思。(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对弱者的同情;②对弱者的顽强抗争的敬佩;③对弱者逃离别人帮助的伤感;④文明的进程不能以牺牲弱者为代价。(一点2分,答到三点意思对即给6分)

14.①文中的金铃子其实就是弱者的化身,他们是美丽的(或:有着美好的心灵);②他们面对苦难不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而是自我拯救,他们是善良的;③在文明的进程中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逃离;④作者强烈期盼人与人要和谐相处;⑤表达作者的忧患意识。(一点2分,答到三点意思对即给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诗经・卫风・氓》)

⑵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⑷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⑸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周易》)

⑴总角之宴 ⑵百草丰茂 ⑶忧谗畏讥 ⑷只是当时已惘然 ⑸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⑹天行健 君子以厚德载物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