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表明华阳洞在华山的北面。 B:古人把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既望”指十六,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七月十六。 C:郎中的职责历代有所不同,战国时期,郎中特指宫廷侍卫,如《荆轲》中“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D:“都”,本指大的城镇,如《廉颇与蔺相如》中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后来才引申为“国都”。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诸郎中执兵 B:秋毫不敢有所近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诸郎中执兵

10.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B:诸郎中执兵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而歌 应和 士皆垂泪泣 流眼泪 B:太子之 认为迟缓,意动用法 请决矣 辞别,告别。 C:北蛮夷之人 卑鄙小人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皇上(指秦 始皇) D:断其左股 大腿 诸郎中执兵 宫廷的侍卫

8.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⑴秦王还柱而

起不意 卒

⑶尽失其

⑷诸郎中执

⑴走:跑。⑵卒:通“猝”,突然。⑶度:气度,常态。⑷兵:兵器。(一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高考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教材中一般都学过,我们可以联系教材,并结合原文语境来分析推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走,在文言文中为“跑”;卒,要注意其通假字的现象;度,此处为名词,气度;兵,可根据“执”的意思推断,执,为拿着,由此可推断“兵”应为“兵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武阳色变振怖,群臣之(怪,责怪) 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侍卫) B: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原谅) C: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要,通“邀”邀请) 持千金之资(币,钱币) D:能得樊将军首 (诚,真诚) 杀人如不能 (举,尽、全)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捉拿) B: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C: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D: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

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A:秦兵旦暮渡易水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D: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E.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