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在讲儒礼之前,需要先讲讲儒家。同样是儒家,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其定义有所不同,即不同时期的“儒家”有着一些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春秋末年,孔子和他的学生创立了“儒家”这么个思想流派。儒家形成的背景是百家争鸣。这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大家都要表达自己的见识,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其时儒家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开始。儒家的一部分内容被吸纳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通过国家力量,又逐步地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和法律的儒家化。两个儒家化,首先是礼制的儒家化,然后是法律的儒家化。其实,礼在儒家形成前就有了,至少夏的时候就有夏礼,殷有殷礼,还有周礼。在很长的时间里,“礼”这个概念并非为儒家所专有、专用。但孔子通过讲授、整理古代文献,形成儒家学说与儒家经典,影响深远。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儒家坚守“礼”的立场和价值观,并憧憬着以“礼”来构造未来的社会。他们持续地整理礼书,在礼制文本化的同时,将儒家的观点与古代的礼仪交融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汉代逐步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让儒和礼融在一起。其后,又完成了法律的儒家化,看你合不合法先看你合不合礼,把礼的标准灌输到法的里面去。你说你合法,首先要合礼。

从隋唐起,随着科举制度的推广实现了教育儒家化,“儒家”的含义也跟着在扩大。宋以后,科举考试主要就是考四书五经,尤其是到了明清,考试的范围是越来越窄,最后变成了害死读书人的八股文。我们注意到的这个“教育的儒家化”,其意义何在?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完成了教育的儒家化之后,儒家这个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前面提到,儒家最先是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而后,它的一部分因“独尊儒术”而被国家的意识形态所吸纳(其独立性当然就下降了);到了宋代,读过书的人大多都受过儒家文化的教育。由此“儒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泛化的概念。甚至有所谓“儒商”等说法。与“儒家”范围的扩大相伴随的,是儒礼全面地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礼制的儒家化过程中,儒家整理了很多文献,也发挥了自己很多的见解,编订了一些礼书,最后合成“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大概在其他文明中看不到现象:把那么繁复的礼仪编成一个系统,并且在两千年里面传承下来。这对中国文化的稳定性是有正面作用的。至于负面作用,大家可以去思考。这么繁复的制度化的礼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仅见的,也可以想见为什么跨入近代会有那么追求革新的人对儒礼表示反感。

15.下列有关“儒礼”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汉代逐步完成了法律的儒家化,其后,又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让儒和礼融在一起,使儒礼全面地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B. 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坚守“礼”的立场和价值观,并憧憬着以“礼”来构造未来的社会。

C. 在礼制的儒家化过程中,儒家整理了很多文献,同时注意将儒家的观点与古代的礼仪交融结合在一起。

D.作者认为,把那么繁复的礼仪编成一个系统,并且在两千年里面传承下来。这对中国文化的稳定性起到的正面作用超过了负面作用。

16.阅读第③~⑤段,简要概括中国文化中“儒”和“礼”是怎样融在一起的。(6分)

17.文本最后一段提到“近代会有那么多的人对儒礼表示反感”,根据本文的内容,你认为儒礼的形成对于中国人产生极大思想钳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15.  选C。  A项中“法制的儒家化”发生在“礼制的儒家化”之后,弄错了先后顺序。B项“憧憬着以‘礼’来构造未来的社会”是儒家“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理想,不是“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例如汉代就已经“逐步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并“灌输到法的里面去”,这已经不是“憧憬”的阶段了。D项“这对中国文化的稳定性起到的正面作用超过了负面作用”在文中没有根据。(3分)

16.⑴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儒家持续地整理礼书,将儒家的观点与古代的礼仪交融结合在一起。

⑵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通过国家力量,又逐步地完成了礼制的儒家化和法律的儒家化。

⑶科举制度的推广实现了教育儒家化,儒礼得以全面地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点2分,共6分)

17.⑴儒家本是独立的思想流派,但汉代后经过国家力量的干预,被吸纳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为统治服务。(3分)

   ⑵教育的儒家化导致八股文的出现,使读书人的思想受到钳制、摧折。

   ⑶礼的繁复、制度化使人反感,尤其在近代追求革新的人们那里更是如此。

(每点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神线

包作军

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加工。

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

“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

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

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

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

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

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

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

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

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

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车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

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

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

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

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

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

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

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你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

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

11.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请简要加以概括。(6分)

12.小说第二段(郑能可以不用……都叫郑能“神线”)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

具体说明。(5分)

13.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上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6分)

14.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他为什么而悲哀?试做探究。(6分)

11.由“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可知其热爱自己的工作(事业心强);由“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可知其能安守清苦的生活(知足常乐)、由“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可知其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学生只要概括出黑体字的意思即可,无需引用具体内容,三点共6分,每点2点)

12.引出下面“神线”下岗,空怀绝技而生活困顿的内容。(2分)为下面写郑能把“那条绳子”称作“神线”作铺垫(3分)。

13.鄙夷,带着点施舍的味道;(3分)自怜自哀,内心充满悲苦。(3分)

14.为命运的捉弄而悲哀;为自己身怀绝活却再无用武之处而悲哀;为未来生活担忧引发的悲哀。(本题宜宽放给分,答案仅供参考)(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语录》)

(2)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庄子《逍遥游》)

(3)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4)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5)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6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

(7)登山则情满于山,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8)不以规矩, 。 (《孟子・离娄上》)

(1)思而不学则殆(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惟吾德馨(4)连峰去天不盈尺(5)惊涛拍岸(6)氓之蚩蚩(7)观海则意溢于海(8)不能成方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chóu,丝织品)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卒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选自《北齐书》卷四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荣:认为……荣耀。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间:嫌隙,不满。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3分)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后不断引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袁聿修)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3分)

⑵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3分)

⑶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4分)

5.B(这里的“报”应该是“回报”“批复”)

6.C(①句是他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赏识;③句是由于他的政绩,受到百姓爱戴;⑤句是说他受到信任。)

7.D(“特意拜访旧友邢邵,以叙别情”与原文不符,也与袁聿为官谨慎的特点不相符。)

8.⑴(3分)(袁聿修)与人无争,很受尚书崔休的赞赏。(物:人,1分;竞:争,1分;为…所:受、被,1分。)

⑵(3分)有人的带着美酒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或:有的人,1分;将:带着,1分;流连:舍不得离开,1分。)

⑶(4分)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魏、齐时期,台郎多不免于相互结交来往、赠送礼物,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匹:相比,1分;交通:结交来往,1分;饷遗:赠送礼物,1分;受:接受,1分。)

附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不久,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担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了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赶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__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后来袁聿修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的才干声望所致。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魏、齐时期,台郎多不免于相互结交来往、赠送礼物,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请在下列语段中的划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只填序号),使语句连贯,结构一致,文意流畅,表意清楚。(5分)

大事难事, ;逆境顺境, ,看涵养; ,看智慧;是成是败, 。愿你拥有一切,成就精彩人生!

①看胸襟 ②看坚持 ③看担当 ④是喜是怒 ⑤有舍有得

③①④⑤②

针对下面的新闻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50字。(4分)

3月9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点评:

答案示例:反对该建议。如果名牌大学不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低分上名牌大学,穷人家的孩子“有分无钱莫进来”,将是更大的不公平。

支持该建议。富家子弟多出的学费可以帮助贫困生上大学,减轻贫困生的家庭负担。(表明立场2分,阐释2分。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表明理由即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目前,我国进一步强化H1N1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B: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艇编队于当地时间6日凌晨抵达亚丁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保护本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 C: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教育部主管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建立 “准就业”机制,预计明年将解决100万以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D: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灾区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附加题

2003年前后,“山寨产品”在南方城市“崭露头角”,但当时还没进入大众视线,它们不过是仿制和盗版产品。直到今年六七月份,随着各网站建立“山寨手机”专题页面,“山寨”一词才得以迅速蔓延开来。山寨由“产品”上升到“文化”高度,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那就是“山寨明星”的出现。而“山寨”的流行,媒体的跟风报道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耐人寻味的是,同样是媒体,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目前传统媒体对山寨文化所形成的主流意见是:山寨文化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的替身,山寨文化不能给山寨产品披上华丽的外衣让其招摇过市。然而,在网络上,山寨文化却被赋予了“挑战文化霸权、消解各种强权”的含义。

造成今日人们对山寨现象争议如此巨大的主要原因,我想,还是大家将“山寨文化”与“山寨产品”混为一谈了。 “山寨产品”是市场处于无序状态时才会盛行的,它们只能寄生于正常生产和销售所照顾不到的环节。当然,“山寨文化”还有着其积极的一面――它将会成为所有傲慢的强权者的敌人。在它的嘲笑之下,一切自以为是的假权威和假公正的虚伪面孔,都会脱落下来。然而一旦“山寨文化”为“山寨产品”所利用,成为为其开脱罪责的借口,“山寨文化”也将很快一文不值,成为网络速朽文化的又一牺牲品,这一点值得警惕。

(《黑龙江晨报》2008年12月10日)

24.请简要概括“山寨文化”的发展进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山寨文化”?(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03年,山寨产品在南方城市崭露头角;2008年6、7月,山寨一词在网络蔓延;山寨明星出现,媒体跟风报道。(每点2分)

25、不将“山寨文化”与“山寨产品”混为一谈,(2分)不应简单地将“山寨文化”看作盗版、侵权、强盗文化的替身,(2分)而应承认“山寨文化”对于挑战文化霸权、消解各种强权的意义,(2分)但同时要防止“山寨文化”被“山寨产品”所利用,成为“山寨产品”开脱罪责的挡箭牌而成为网络速朽文化的牺牲品。(3分)

简答题(10分) 附加题

(1)分析《老人与海》中桑地亚歌的这一“硬汉”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出的一条“硬汉”。他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1分)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1分)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完美地体现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3分)

(2)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1分)赵子龙受命保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1(分)赵子龙杀人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人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人,(2分)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1分)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附加题

A:《家》中所描写的封建大家庭,是当时封建制度的一个缩影。最高一层的统治者是高老太爷,他是高家封建统治的代表,也是封建制度及其权利的主要象征。 B:《边城》是沈从文最有影响小说代表作。小说通过广西边地纯情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 C:周萍是曹禺剧作《雷雨》的主人公之一。是周朴园与侍萍的长子。在冷酷严格的管制束缚下她投入后母繁漪的怀抱,而爱情和道德发生激烈冲突时,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凤,埋下了他悲剧命运的种子。 D:《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__性格的丫环是紫娟,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E.《呐喊》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孔乙己》写的是一个迂腐落魄、被人嘲弄而不被人理解的读书人形象;《端午节》嘲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无能而又还要以空论掩盖的缺点;《药》中的夏瑜是寂寞的革命者,他牺牲留的血成了华老栓卖馒头用来治儿子病的“药”,揭示了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可悲。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