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确堪称奇才,不过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 B: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以“记忆中的冬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1)注意写景技巧的使用;

    (2)要渗透个人情感或思想;

    (3)抓住“记忆”两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幽幽琴韵伴书香 季季常熟农家乐

舒 炜

中新社苏州2007年1月12日电: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近3000年历史,琴棋书画各类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堪称江南艺苑的一颗明珠。今天,常熟这些文化活动已进入新农村和社区,做到了雅俗共赏。

泠泠七弦 幽幽琴韵

常熟的古琴文化源远流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古琴之乡”的称号。同时.常熟素有“评弹第二故乡”、“江南第一书码头”之誉,名家响档层出不穷,流派纷呈,其创作的《千里寻宝》还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2006年,设施条件处于华东地区一流水平的常熟评弹艺术馆建成,演员队伍通过以老带新、名师传授得到不断培养,经常保持在八档左右,年均演出超过2000场次,听众超过30万人次,居中国县级市前列。常熟农民在丰收年里,听着吴侬软语、琴弦拨动的悠扬曲段,常常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卷卷木牍 默默书香

明清以来,常熟一直被誉为“中国藏书之乡”。2005年落成的常熟图书馆,拥有藏书近百万册.其中善本古籍达到20万册,在这中国县级市中规模罕见,而民间藏书更在背后默默强力支撑。辛庄镇张家桥村农民华瑞芯四十多年前开始藏书,至今已积累书籍近三万册,他还带动周围村民一起阅读,常熟营造了一个从城市到农村的以书会友、互通有无的良好读书、藏书氛围。

据介绍,去年常熟就曾举办“十佳农民藏书家庭”评选等活动,今后还将投入更多的财力,先在古城外的街道均衡布点,设立图书分馆,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建好社区电子网络,以后争取可以在所有社区建起电子图书馆。

世上湖山 天下常熟

常熟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县境平畴万顷,岁岁丰收,从未发生过自然灾害,历史上被称为“常熟田”,常熟地名亦因此而得。国画大师钱松在中国现代山水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作《常熟田》,描绘的正是这一盛景,汪道涵也曾赞称这里是“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去年常熟秋粮更是喜获丰收,农户大幅度增产,37.5万亩粮田就收获水稻2.5亿公斤。

而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常熟形成了十大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当地充分发挥苗木、奶牛、茶叶等传统种养业优势,将优质蔬菜栽培技术、奶牛胚胎技术、油菜直播技术等十项农业重点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建成了千亩无公害西瓜基地、五千亩无公害稻米基地、千头无公害奶牛基地和千亩茶叶生产基地,在培育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

16.下列对常熟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熟人才辈出,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B.常熟是“中国藏书之乡”,有良好的读书、藏书氛围。

C.常熟土地肥沃,生活富庶,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D.常孰平畴万顷,生态农业建设富有特色。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运用了概括而富有文采的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

B.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事例、列数据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C.这篇通讯用语概括、朴实、平实,体现了通讯的平实性和实效性的特点。

D.这篇通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了常熟,内容丰富,但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18.本文列举《千里寻宝》获奖、华瑞芯藏书、汪道涵的赞称“世上湖山,天下常熟”等材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导语说:“常熟这些文化活动已进人新农村和社区,做到了雅俗共赏。”如果你是常熟的学生,你又会为家乡的发展怎样贡献自己的才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C(“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一说法文中无依据)

17.D(文章并没有从政治这一方面介绍常熟)

18.列举《千里寻宝》获奖、华瑞芯藏书、汪道涵的赞称“世上湖山,天下常熟”等材料,说明了常熟是一个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富饶美丽的地方,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19.继承传统,在原有基础上对家乡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献计献策,亲身参与,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__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档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增它全部的__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莱,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的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2.文章第2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6分)

答: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的最后,作者动情地说:“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请说说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句中的“泪水”显得比较突兀,有人这样认为,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场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13.春雨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

14.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

15.赞同。从整篇文章来看,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而泪水往往是忧伤痛苦的表现,篇末突然出现这样的内容,缺少概括的基础,因而显得比较突兀。不赞同。泪水不仅代表忧伤痛苦,也可以表示极度的愉悦兴奋,这句话出现在抒情性语段中,前有感激雨对我思想感情滋润的情感抒发,后有北方干燥的城市生活的衬托,把感情的抒发推向了极致,此句是极度快乐之情的表现,所以,谈不到突兀的问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置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朝搴陛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8)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

( 1)则芥为之舟(2)万里悲秋常作客(3)夕揽洲之宿莽(4)泣涕涟涟(5)歌窈窕之章(6)钩心斗角(7)位卑则足羞(8)断鸿声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相善,故常随钦征讨。钦为衡州南征夷獠,擒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预其功。还为直阁将军。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钦征交州,复启同行。钦度岭以疾终,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粲自解还都征景,以监衡州。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有旧,遣招之,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莫非国恩,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及高祖入援京邑,将至始兴,乃深自结托。裕遣兵攻,高祖援之,裕败,高祖迁为始兴内史。

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为刺史。勃遣其将孙信监州,尽率部下至始兴,避琳兵锋。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兵袭,尽收其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萧勃死后,岭南扰乱,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未至岭南,子纥已克定始兴。及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

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并依信还之,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 信:守信用

B.除临贺内史 除:授官
C.五十余洞不宾 宾:充当宾客

D.寻赦之,还复其所 寻:不久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欧阳“言行笃信”的一组是(3分)

①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预其功 ③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 ④别据一城,不往谒勃 ⑤及至岭南,皆慑伏 ⑥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生于长沙郡一个豪门望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但他却屡次拒绝了州郡的征召,专心于学业。

B.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攻打萧绍基,夺取了萧绍基的郡邑,欧阳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批评。

C.萧勃死后,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奉命前往,平定了始兴,并进一步平定了广州等南越所有地区。

D.欧阳为人清廉、守信,友人在他那里寄存钱财,他在资财丧尽的情况下也没有动用,在友人死后,把这笔钱还给了友人之子和龚。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宾:归顺)

7.D(②是说欧阳有战功。④是说欧阳不愿与元帝的__作战.⑤是说欧阳有威望,岭南的__愿服从他)

8.C以原文“未至岭南,子纥已克定始兴”,可见,平定始兴是欧阳儿子所为而非欧阳所为)

9.(1)州里郡里频繁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于是在麓山寺旁建房(居住)。

 (2)刺史庐陵王萧续非常欣赏他,召引他作为宾客;

 (3)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他这种行为的。

参考译文:

欧阳,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长沙郡的大族。祖父欧阳景达,梁代担任本州治中。父亲欧阳僧宝,做过屯骑校尉。欧阳年轻时质朴正直有思辨能力,凭言行举止忠厚诚信在岭外闻名。父亲死了,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弟们。州里郡里频繁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于是在麓山寺旁建房(居住),专心研习学业,博览通晓经史著作。

梁左卫将军兰钦年轻时,和欧阳互相亲善,所以欧阳经常跟随兰钦出征讨伐。兰钦担任衡州太守向南征讨夷獠,捉住了陈文彻,所获的人、物数不胜数,进献的大铜鼓,是历代所没有的,欧阳参与了这件事情有功,回来后担任直阁将军。刺史庐陵王萧续非常欣赏他,召引他作为宾客。兰钦出征交州,又请示让欧阳一同随行。兰钦越过南岭由于生病去世,欧阳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然后再赴任。当时湘衡的边界有五十多个部落不归顺,皇上命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伐他们,韦粲任命欧阳为都督,(五十多个部落)都被平定。

侯景叛变,韦粲自己离开回到京都征讨侯景,让欧阳监管衡州。京城被攻下后,岭南地区互相吞并,兰钦的弟弟前任高州刺史兰裕攻打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取了他的郡邑。兰裕因为哥哥兰钦和欧阳有交情,派人招揽他,欧阳没有听从。于是对使者说:“高州刺史兄弟地位显赫,无不是沐浴国恩所得,现在应该投入国难支援京都,怎能自作主张做骄横的事。”等到高祖进军援助国都,将要到始兴,欧阳就真诚地主动地和高祖结交。兰裕派兵攻打欧阳,高祖援助欧阳,兰裕战败,高祖调任欧阳担任始兴内史。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问朝中所有官员:“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十分需要优秀人才,你们各自推举所了解的人。”群臣中没有回答的人。梁元帝说:“我已经得到了一个人。”侍中王褒进说:“不知道是谁?”梁元帝说:“欧阳公平正直有匡扶济世的才能,恐怕萧广州不肯送他来。”于是授予欧阳为武州刺史,想让他出南岭,萧勃留住了他,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命。

当时萧勃在广州,兵力强大权位显重,元帝对此很担心,派王琳代替他担任广州刺史。萧勃派他的将领孙信管理广州,自己率领所有的士兵来到始兴,避开王琳军队的锋芒。欧阳另外占据一城,不前去拜见萧勃,关闭城门,高筑营垒,也不抵抗作战。萧勃很生气,派军队袭击欧阳,没收了他的全部钱财物资马匹武器.不久又放了他,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又和他结盟。萧勃死了后,岭南动荡不安,欧阳在南方有声望,并且和高祖有交情,于是授予欧阳散骑常侍,统率衡州一切军事。还没有到达岭南,欧阳的儿子欧阳纥已经平定了始兴。等到欧阳来到岭南,岭南人都被震慑而顺服,于是进军广州,完全占有了南越之地。

当初,交州刺史袁昙缓暗中把黄金五百两寄存在欧阳那里,让欧阳把一百两还给合浦太守龚,四百两交给儿于袁智矩,其他的人不知道这件事。不久,欧阳被萧勃打败,财产都没了,唯独袁昙缓寄存的钱还在.袁昙缓不久也死了,到这时欧阳按照袁昙缓的交待把钱还给了他们。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他这种行为的。

记叙、抒情适合扩展带有“人物或事件性”的语句,可按时间或心理等顺序来展开扩写。根据提供的词语,以“我”为重点,扩写一段语,不少于60字。(6分)

黄昏 我 海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黄昏时,我伫立在海边一块巨大的礁石上,海风迎面吹来,我觉得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我飞向高空,我看到了海鸥追逐怒涛的英姿,我听到了它们那欲征服大海的鸣叫。这给我的体内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旨。(不超过20字)(3分)

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细小地囿于狭窄的内 心天地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以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梦想转化为理想,人生才有意义

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略。按高考作文平分细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访2008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肖勇

昨天,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下午2:30,记者有幸在烟台见到了200 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山东汉子肖勇。

记者:2008奥运会举世瞩目,能够设计奥运奖牌是一份非常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是怎样的机缘,让你有机会参与到这一工作中?

肖勇: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一直想着用设计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前几年,我曾有机会到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尤其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虽然我个人不是体育迷,但我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可以说,我一直有这个准备。

记者:听说整个设计工作是由你和你的团队共同完成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肖勇:是这样的,我是设计小组的组长、主创设计师,另有杭海、王沂蓬两位教授全程参与,先后有十几位学生参加。当时的工作很苦!2006年1月11日,我们的方案中标,整个团队立刻着手修改。因时间紧迫,限时3个月完成,24小时加班很正常。可以说很单调、枯燥。

记者: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设计之初,你们拟订了怎样的一系列思路?

肖勇:我们尽可能屏除任何限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门类进行了地毯式挖掘,然后提出了100多套方案,分10多个方向进行梳理。第一次复选,我们的方案有多个入围前10名;第二次复选,我们有两个方案获得前3名,其中有一个最终胜出。总的来说,最终作品与我们的创意理念是吻合的。

我认为,设计奥运奖牌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突破性,以此来体现中国精神、北京特色。因此,在最终的设计中,我们也没有过多采用繁复的造型和图案,而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此实现文化与奥运的沟通。

记者:对于这件作品,有官方评价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选用玉作为奖牌,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肖勇:玉的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在设计之初,所有设计者心目当中对奖牌的属性和最后的结果是摸不透的。设计团队成员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了馆藏的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前期共产生了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长城等许多代表中国元素的100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这个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

记者:本届奥运会奖牌与往届有什么不同?体现在哪里?

肖勇:我们希望能够赋予奖牌一种新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示中国的文化、思想,从创意上真正地创造出与往届很不相同的奖牌设计。最终的设计,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它是中西合璧的。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还有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还有中国传统对于天、地、人,对于自然、对于人文、对于奥运精神的一种追求,同时也真正能够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完美理念。

16.下列不属于肖勇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的一项是(3分)

A.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曾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B.重视团队合作,发挥众人的力量。

C.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脸谱、丝绸、敦煌壁画等。

D.敢于创新,彰显个性,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

17.下列对肖勇的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

B.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

C.玉的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

D.用玉作为奖牌,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圆形的整体形态和方形的包装充分展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理念。

18.“玉”在中国代表什么?肖勇和他的同伴是如何产生用玉作为奖牌这一创意的?(6分)

答:

19.肖勇设计的奖牌是怎么体现“个性”和“民族”的?请简要回答。(6分)

答:

16.(3分)C有这些元素只是客观条件,它对于任何设计者都是一样的。关键是肖勇运用得好。

17.(3分)D解答此题注意两点: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二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展示。

18.(6分)【答案示例】  (1)玉自古以来代表人们美好的情操,中国有以 “玉”比“德”的价值观。(2分)

(2)肖勇的设计理念是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门类进行  了地毯式挖掘,从中筛选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提出了100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4分)

  【解题探究】  第一问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了解。  第二问要注意这个设计理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明晰的.而是在创  作过程中逐渐明确的,它有一个“千呼万唤”“淘尽黄沙”的过程。

19.(6分)【答案示例】与往届奥运奖牌很不相同,充分体现了 “中西合璧”的特征。(3分)  独特的造型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思想的文化符号。(3分)(意思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