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1日,美国商用通信卫星“铱﹣﹣33“与俄罗斯废弃的军用卫星“宇宙﹣﹣2251“在太空轨道上相撞,这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发生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防止航天器被撞的有效措施有:将完成任务的火箭收回大气层并烧毁;将达到预定使用寿命的卫星转移到远离地球的“无用轨道“上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铱一33“卫星与“宇宙一2251“卫星相撞时,两卫星是相对静止的 B: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完成任务的火箭返回大气层,则应向运动的相反方向喷气 C:达到预定使用寿命的卫星转移到远离地球的“无用轨道“时,其质量变为零 D:两颗卫星相撞前.后的运行情况,可以通过“超声”来探测
美国宇航局官员11日表示,美国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于美国东部时间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完成3~5题。 3.卫星相撞事件发生时,南京是( )
A:白天 B:黑夜 C:极昼 D:极夜 4.关于美国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B.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量小 C.幅员辽阔,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D.高新技术产业落后 5.关于俄罗斯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跨亚、欧两大洲 ②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③核工业、航天技术发达 ④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⑤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美国宇航局官员11日表示,美国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于美国东部时间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完成4~5题。4.卫星相撞事件发生时,南京是( )
A:白天 B:黑夜 C:极昼 D:极夜5.关于美国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B.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量小C.幅员辽阔,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D.高新技术产业落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__表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粮食稳定增长事关经济全局,意义重大。 B:美国一颗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经报废的卫星2月lO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发生首次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 C:针对广东宋祖德诽谤电影大师谢晋一事,广电总局管理司司长任谦说:“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我们必须把他予以清除出去。” D:针对达赖问题,中国外交部长__表示,世界上任何国家在实施对华关系时,都不应允许达赖利用这些国家的国土进行分裂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09年2月11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一枚商用通信卫星“铱33”,与俄罗斯一枚已经报废的军用卫星“宇宙2251”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太空开发史上首次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美国专家估计,卫星相撞将会产生至少数千个太空碎片,这些碎片撞到国际太空站的风险不大,但可能会影响同一轨道上的各国通讯和气象卫星,引发连环撞击事故,具有20年历史的哈勃望远镜也岌岌可危。
负责研究轨道残骸的专家马特尼说,俄罗斯卫星首先失去控制,脱离原先轨道,以每小时4万公里的速度,几乎90度垂直击中“铱33”卫星,破坏力堪比1吨TNT炸药。美国太空总署(NASA)已监测到500至600个碎片,这些碎片分成两团碎片云,有些只有10厘米大小,可能在太空存留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此前,太空轨道上已有约1.8万件太空碎片。
美国太空总署(NASA)强调,撞击事件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而国际太空站的轨道距地面354公里左右,故事件对太空站和3名航天员威胁“很小”,比起国际太空站和大多数卫星,哈勃太空望远镜受到的威胁可能更大一些,因为哈勃望远镜自身没有驱动设备,无法调整轨道躲避太空中的“明枪暗箭”。
俄罗斯航天专家说,俄美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可能波及苏联时期携带核反应堆的老化卫星,从而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碎片带。这位专家介绍说,这些卫星属于退役老化的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核反应堆,提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相对低的能源。
前不久,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无法正常存储观测数据并传回地球。美国宇航局打开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处理设备的一个备用系统,将对一个备件进行测试,并带上太空,但因2月11日的卫星相撞事件,给准备前去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航天飞机制造了很多安全隐患,这项任务有可能会无法如期进行。
太空如此之大,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通常都难觅其他卫星的踪影,为什么两颗卫星还会撞在一起?有专家解释说,卫星的轨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来自稀薄的大气层,也有的来自地球的不规则性。“如果地球是个完整规则的球体,轨道不会发生变化,可是地球恰好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这样,卫星受到的引力不是简单的线性,而是会发生变化的。虽然变化缓慢,但是时间一长,变化积累的结果就是大大偏离原有轨道。”专家称,虽然人类已经发射了6000多个航天器,但是在浩瀚的太空中,两颗卫星相遇纯属“小概率事件”,并不能因此得出“因为卫星过多导致相撞”的结论。
不过,有关专家称,只要有关方面密切监测碎片的方向和轨迹,采取措施,实施变轨机动,还是可以躲开碎片的。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发生在2009年2月11日的美国通信卫星和俄罗斯废弃军用卫星相撞事件纯属意外,这是迄今为止太空史上第一例完整的卫星相撞事件。
B. 卫星撞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太空总署宣布已经监测到500到600个碎片,它们和以前的约1.8万件太空垃圾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留。
C. 因本次卫星撞击事件发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距国际太空站较远,所以相撞产生的碎片对国际空间站和航天员基本不构成威胁。
D. 此次两颗卫星相撞主要是因为地球的不规则性,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轨道发生变化,并不是因太空航天器太多而导致相撞。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卫星相撞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一项是
A. 美国的“铱33”卫星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相撞击产生的碎片可能使在同一轨道的各国卫星发生连环撞击,从而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B. 处于两颗相撞卫星附近的哈勃望远镜因为没有驱动设备,无法调整轨道,导致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无法正常存储、传回数据,情况岌岌可危。
C. 太空垃圾给准备前去维修哈勃望远镜的航天飞机制造了很多安全隐患,因与碎片发生撞击的可能性增大,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维修任务可能无法如期进行。
D. 前苏联已经老化的卫星,上面装有能够给卫星提供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能源的核反应堆,现在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的碎片带。
7.依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成立的一项是
A. 两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对国际空间站影响不大,一是因为国际空间站与两星不同轨,二是因为国际空间站可以变轨躲避。
B. 具有20年历史的哈勃望远镜如果增加驱动设备,就有可能根据碎片的方向和轨迹自我调整,从而成功避开太空中的碎片。
C. 美国和俄罗斯两颗卫星相撞纯属“小概率”事件,只要有关方面密切监测碎片的方向和轨迹,就可以避免连环相撞事件。
D. 太空垃圾已经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隐患,它们不仅污染了宇宙空间,还是人造卫星潜在的杀手,甚至严重威胁宇航员的安全。
5.C
7.C
6.B
解析:
5.C(A.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B.“相当长……存留”的说法变或然为必然。D.“主要是因为地球的不规则性”与原文不符。)
6.B(数据处理系统出现严重故障,发生在卫星相撞之前。)
7.C(“只要……就”绝对)
二、(9分,每小题3分)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9年2月11日晚宣布,美国一颗通信卫星10日与一颗已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在太空中相撞,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对国际空间站等在轨太空设备都造成了潜在威胁。NASA表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两颗完整在轨卫星相撞事故。新闻发言人凯利·汉弗莱斯表示,撞击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约500英里处(约805公里)。发生相撞的分别是美国1997年发射的“铱33”卫星和俄罗斯1993年发射的“宇宙2251”卫星(据说已经废弃了10年)。前者重约560千克,后者重约900千克。假设两颗卫星相撞前都在离地805公里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结合中学物理的知识,下面对于两颗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线速度均大于7.9 km/s B:二者同方向运行,由于速度大小不同而相撞 C:二者向心力大小相等 D:二者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11时55分,美国铱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引起人们对太空安全的担忧。已知碰前“铱33”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右表是“铱33”卫星及地球的部分参数,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及有关物理知识,可估算出( )
A:“铱33”卫星碰前的运行速度约为11.2km/s B:“铱33”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约为100min C:“铱33”卫星的轨道高度比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要高 D:相撞前两卫星可能位于同一条轨道上,并绕地球沿同一方向运动
2000年2月先后发生的英法核潜艇相撞、美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给国际核安全和太空安全敲响了警钟。为了维护世界安全,世界各国应 ( )
A: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B:相互信任、加强合作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D: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2009年2月10日11时55分, 卫星和美国卫星在太空相撞,这是在太空史上首次在轨卫星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