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句子的格式和立意,另写“筷子”。(3分)
竹子 筷子
空有华丽的外表
却无坚实的内涵
空有笔直的身材/却无灵活的头脑;虽有傲然的筋骨/却无沸腾的血液;虽有笔直的身材/却不能坚强的站立;空有高大的身材/却无自由的命运;一生在调调拣拣/到头来两手空空 (立意相反,最好写成“批评式”且含有寓意)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B: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D: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3分)
A:跋涉 繁褥 缠绵悱恻 穷困潦倒 B:谴责 双鬓 骨瘦形销 有条不紊 C:震撼 肩胛 气宇轩昂 绿草如荫 D:取谛 冲蚀 油渍斑斓 布衣草履
公司张总去开会了,下面是他办公室的电话留言,如果你是他的秘书,请整理一份电话记录,力求简明扼要,不超过45个字(4分)
电话留言:张总,你好!我是广博广告艺术有限公司的秘书小周。我们刘董和你约好了明天在花园大酒店共进晚餐,他想确定一下具体时间。晚上6:30,在现代广场东边的那一家。你可以回电15771588。谢谢!
整理记录:
创意评析:以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现象入题,以“电话留言”为情景材料(现实生活中是声音材料),以“电话记录”为载体。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关注鲜活的生活现象,强调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考查的知识点是“简明、连贯、得体和压缩语段”,考查的能力点是“分析、筛选、归纳及表达应用”。解答此题,要清楚电话留言必须把握三个要素:①来电人,②来电缘由(即事项),③对方联系方式。
参考答案:广博公司刘董秘书来电,确认明晚花园大酒店(现代广场东)晚餐时间6:30,回电1577158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秋节前,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月饼、肉制品、小麦粉、植物油、啤酒、饮料等10大类食品的监督检查结果表明,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0%。 B:今年春节期间,南京的蔬菜上市将大幅增长,而且极有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还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C:我国第一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型地铁列车在上海成功下线,该列车的面世打破了海外巨头在此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局面。 D:“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在绕地球三周后脱离地球轨道直奔月球,并围绕月球飞行。承担监测除了青岛航天测控站之外,还有新疆喀仁航天测控站及太平洋上的观测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附加题
中医是医学,也是文化,它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中医产生于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但当其在两千年前从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时,借助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农学等成就,采取了“取类比象”(同类事物具有类似属性)的方法,被赋予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比如,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所谓“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寒热温凉”等。
但自19世纪末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以“强国”时,中医的困境就已开始了。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寻找中国落后挨打根源的知识分子,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视为腐朽没落文化的代表,不加区分地踏在脚下。
此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多,对传统文化反而日渐陌生。比如,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弱化,使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对多数民众无异于“天书”。加之,近代以来持续不断对“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中医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6.结合全文,谈谈中医“民族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7.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如何使中医走出困境。(9分)
答:
6.答案:①中医产生于我国古代人民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②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③中医理论是通过我国古代文言文记载下来的。
7.参考答案:要使中医走出困境。就必须让大多数国人认同中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传统医学,恢复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可以为中医立法。加大政府投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
《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5分) 附加题
答:
参考答案: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瑞珏、梅姐、鸣凤的死,使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去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长辈,告别了觉新、觉民、琴姐和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追求自己新的生活。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1、2题。(10分) 附加题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后汉书・袁安传》)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6分)
洛 阳 令 身 出 案 行 见 人 家 皆 除 雪 出 有 乞 食 者 至 袁 安 门 无 有 行 路 谓 安 已 死 令 人 除 雪 入 户 见安 僵 卧
2.结合文意说明洛阳令为什么将袁安举为孝廉?(4分)
答:
1.答案:(1)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6分,每错一处扣1分)
2.答案:袁安认为,大雪天,人人忍饥挨饿,此时不宜有求于他人,(2分)这体现了袁安体恤他人关心他人的美德。(2分)
请以“风吹雨淋过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
――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①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风中,他家的窗户也处于洞开状态;办公室来了客人,刘先林让座,然后便“开窗,通风!”将已经打开的窗子开到最大,门也敞开,然后满意地坐下:“这样好。”办公室调整,刘先林拒绝套间办公室,唯独看中空气对流的办公室。有人找他时,他就在靠门的办公桌上,从高高两摞书间昂起头来。
②在“__”中,中国测绘局的科研人员被打发到工厂去。很多人打牌聊天闲度光阴,而刘先林在车间学会了工人师傅的本事:车、刨、铣、钳各工种。比如当年大家都觉得没用处的计算机,刘先林竟然在全北京没有几台计算机时,凌晨在别的单位上机,为此,他前半夜就要去排队等候。
③刘先林喜欢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里有充足的氧气,是刘先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刘先林的生命。在这样的富氧环境中,刘先林研究出来JX系列解析测图仪,这个专攻图像处理的系列设备,成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终结者。目前可以直接快速获取影像并记录于硬盘的领先世界的数字航空摄影仪也已是刘先林研究成果中的“待嫁新娘”。测绘界使用的都是高级精密的设备,从纯进口国到出口国,刘先林在其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科研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最高褒奖,几十万人的中国测绘界一共只获得过两次,但这两次得主都是刘先林。
④刘先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直奔主题”。
⑤刘先林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都不应华而不实。实验时,他戏称自己是“胶布工程师”,用胶布粘贴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置什么功能,因为刘先林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刘先林产品的用户们评价他的产品: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是实惠、好用、细致、功能强大。
⑥我国科技界申请课题,大多数情况先论证国外如何如何,刘先林却很少去关注某个课题是不是国外研究的热点。他说:“我从事研究的项目,总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他的同学、一位两院院士说,自己是传统的,写一堆文章,带一群学生;而刘先林是基层的、快速的、简捷的,几乎不写科研文章,也不去考学位,更不去考虑自己科学家的身份与衣着是否相配。
⑦也许是用心专一的人都有的特点吧,他们需要用纯粹的心去做纯粹的事,其他问题在他们看来可以予以最大程度上的忽略,刘先林泡茶用的不是杯子,是一个塑料大茶壶,没有壶盖。茶壶大,是因为一次可以倒很多水,用起来方便,而碍事的壶盖和过滤茶叶用的东西,因“直奔主题”而被扔掉了。刘先林的毛衣永远是今天正着穿,明天反着穿。他从不关注脱下来的毛衣是反是正。国家测绘局领导有一次到研究院调研,车子快到研究院时,看见前面一个白发老头,一边裤腿高,一边裤腿低,蹬着辆三轮车,正好在小车前面走,到了研究院门口一下子就拐了进去。这位领导心想,测绘科学研究院怎么让收废品的随便进出?赶上去一看,是刘先林。即使是见大领导,刘先林有时也光着脚穿一双大两号的皮鞋。会见外宾时也不考究衣着。外事办的人说,刘先林给中国人争气,争气不在外表。
⑧刘先林心中装的是发明创造的大思考。采访时,只要记者让他随意而谈,他准会侃侃而谈,没有大道理,全是与他质朴外表相称的大实话。不善言语的刘先林经常急出有些哲理的话:一个民族不能只有传递知识的能力,没有生产知识的能力,中国人应该是有创造力的。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科技创造是严谨的,但科技创造需要开放的、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思维,用“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作标题不但富有诗意,而且符合人物特点。
B.刘先林不善言语,但他喜欢说“直奔主题”,文中划线的两句话,都是直奔主题的。在刘先林看来,实际需要就是科技发明创造的主题。
C.文章开头叙述刘先林讲究空气流通的几件趣事,主要说明刘先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说明呼吸新鲜空气能促进科研发明的奇思妙想。
D.刘先林在严冬却窗户洞开,别人闲聊他学技术,别人觉得学计算机没用他却孜孜以求,搞科研别人关注热点他却根据需要,这几处对比,凸显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17.在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刘先林“直奔主题”个性的一项是(3分)
A.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置什么功能。
B.刘先林几乎不写科研文章,不去考学位,研究中总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
C.刘先林泡茶用一个去掉壶盖和过滤茶叶用的东西的大茶壶。
D.刘先林的毛衣永远是今天正着穿,明天反着穿。他从不关注脱下来的毛衣是反是正。
18.第⑦段写刘先林不修边幅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9.几个古稀之年的同事评价刘先林:“不循常规,不拘一格,不善言辞,不修边幅,但,是一个奇才。”除了“不修边幅”外,上面这则通讯能印证其他评价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
16.C。(C“主要说明刘先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错。)
17 .D。
18.答案:这样写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说明刘先林把所有的心思花在科学发明创造上,没有时间考究衣着是否合适,能显示科学家的特点;另一方面把生活中的刘先林真实地表现出来,能显示人物率真自由、不落俗套的个性特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都有印证:①他根据需要搞科研,不像别人关注国外科研热点,写文章带学生考学位(不循常规、不拘一格);②他话不多,很简洁,且是大实话(不善言辞);③测绘界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他包揽(是个奇才)。(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