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__制”淡出正其时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以双重的巨大喜悦落下帷幕的。除了主办成功的喜悦,还有“金牌丰收”的喜悦。于是,一些人士很振奋地说,累累金牌证明体育“__制”非常有效,中国竞技体育应当继续高举“__制”大旗走下去。我们对此万难苟同,并深以为在此次堂皇盛宴之后,中国应当告别“__制”,启动体育领域的全面改革。
竞技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体育改革拖不起也等不起了!
不可否认,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是很荣耀、很兴奋的事情,对于振奋民族精神、
增加中国作为体育大国乃至世界强国的自豪感,可谓意义重大。不过,金牌是有成本的。因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一直实行传统计划经济框架下的“__制”,所以,金牌投入主要依靠纳税人的钱,依赖国家资源。虽然官方对金牌项目所涉成本一直未予公布,媒体对单块金牌成本的估算,也曾出现从六七千万元至7亿元的不同说法,难以证实或证伪,但现代竞技体育竟争激烈,中国为实现“奥运增光项目”多年来耗资不菲,此次北京奥运会拿下5l块金牌更是代价高昂,应当是不争的结论。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在赛场上、在电视机前为金牌激情难抑的普通公众,对为金牌付出如此代价是没有心理准备的。
进一步说,投入与产出也并不对称。“__制”着眼于层层选拔、封闭培养专业运动员,在占用了大量资金后无法对大众体育形成带动力。国家培养的金牌选手们可成为各种商品的形象代理,但巨额现金收益主要属于运动员个人及其教练团队;所属机构或有机会“利益均沾”,少部分还可能会成为未来训练的补充资金,但经济上回报出资人的可能性等于零。广大公众的兴奋和赞叹成了夺金的主要收益,而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则兴奋感必然降低,体现为令人遗憾的边际收益急剧下降。
中国正处在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期,服务业发展和内需市场启动都在呼唤体育产业的崛起。然而,“__制”以垄断方式盘踞了竞技体育的主要资源,堵塞了商业体育的发达之路,体育产业的成长受到严重抑制。排球、篮球、网球这些本来表演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其商业价值都未能充分开发;在“__制”身侧半官半商踽踽独行的足球,也只能在制度畸变中可悲地沦为谈资笑料。
体育“__制”犹如经济领域的计划体制,早已弊端重重,效率低下,弃计划、选市场势在必行。是项改革之所以一拖再拖,千难万难,主要在于“金牌之忧”。因为“__制”一直被视为可在短期夺金的有效安排,改革“__制”的可能成本就是短期金牌损失。不过,感受北京奥运洗礼、手握51金之后,公众的金牌情结大规模释放,制度关注正在上升。不仅改革的成本已经下降,改革的时机也已完全成熟,改革的压力也加大了。
当然,改革需要策略。国有体育格局强大固化已有经年,“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并不可行。比较理性的办法应当是首先大幅缩小“__制”的范围,结束竞技体育领域的国有垄断局面,同步推进商业体育、振兴体育产业,让市场机制成为竞技体育兴盛的基石。政府则主要做该做的事,把钱和力用到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上;进而随着“__制”淡出,顺应“大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重启十年前受阻的政府体育部门职能转型。
改革的过程,应当是中国体育文化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其重心之一,就是冷静地看待金牌价值,让体育回归本位。已经摒除了自卑感的中华民族,不需要用不断增长的金牌数字来证明自己。中国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携手、中国从“金牌大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15.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告别“__制”,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竞技体育一直实行传统计划经济框架下的“__制”,主要依靠纳税人的钱,依赖国家资源,耗资过大。
B.竞技体育在“__制”中占用了大量资金,却又无法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投入与产出并不对称。
C.普通公众夺金的心理迫切,对夺金要付出如此代价,没有心理准备;当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后,兴奋感必然会降低。
D.“__制”对竞技体育的主要资源的垄断,使体育的商业价值都未能充分开发,体育产业的崛起受到严重影响。
16.作者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的“__制”的实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__制’淡出正其时
”?(6分)
答:
17.对于“__制”,作者主张如何进行改革?请分条陈述。(6分)
答:
15.(5分)C (C选项的内容并不是作为“中国应当告别‘__制’的论据。说“当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后,兴奋感必然会降低”,与论证当前正是进行改革的好时机联系更为紧密。)
16.(2分)(1)传统计划经济(2) (4分)因为当前公众的金牌情结大规模释放,改革的成本已经下降(2分);制度关注正在上升,改革的呼声也更为急迫(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①结束竞技体育的国有垄断(或:大幅缩小“__制”的范围);②同步推进商业体育、振兴体育产业;③政府把钱和力用到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上;④重启政府体育部门的职能转型。(每点2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劝学》)
(1)(故)不积跬步(2)陟罚臧否(3)八百里分麾下炙(4)枯藤老树昏鸦(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C【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6.D【而:表顾承|表转折;为:介词,表被动|表判断,可译为“是”;之:代词|音节助词;以:都是连词,“因为”】
7.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8.①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逐渐(慢慢)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得分点:“计数”、“晓习” 、“信”各1分】
②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得分点:“素”、“因”、 “奇”各1分】
③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得分点:“之”、 “镇”、“寇”、“击走”各1分】
请结合文意,仿写海神与缪斯所说的话。要求句式相同,字数大致相等。(4分)
天神宙斯与天后赫拉结婚时,古老的地神该亚送给他们一株金苹果树。
有一天,宙斯想到下界的人类,便召集众神开会,讨论应该把金苹果作为最高奖赏奖给哪个行业的人。
海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勤劳的船夫,他们出没波涛,沟通水陆。”
战神说:“ 。”
火神说:“应该奖给那些灵巧的工匠,他们制造器械,造福人类。”
缪斯说:“ 。” (注:缪斯――艺术之神)
宙斯说:“是谁哺育了这些勤劳、勇敢、灵巧、天才的人们呢?”他把金苹果奖给了教师。
答案示例] 战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勇敢的军人,他们出生入死,保家卫国。”
缪斯说:“应该奖给那些天才的艺术家,他们沟通心灵,美化生活。”
(每句2分。其中所写人物行业与其庇护神相应1分,描述合乎行业特征1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下图是1978―2007年我国年末总人口和人口出生率的统计图。请用简要的文字将此图所反映的人口增长的状况描述出来。(不超过50字)(5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82年、87年达到两个高点后持续下降,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两个要点,前一个要点3分,后一个要点2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答问题(15分) 附加题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字。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事实气味比较浓厚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他决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又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和扶掖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的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怎样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少也要叫我发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的戏法前面而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艺术。
(钟敬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6、本文作者实际上谈到了三类传记,请简要概括每类传记的特点。(每条不超过25个字)(9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已达到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根据文本,请说明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使人钦敬、畏惧而不能产生怜爱和反省。(3分)
②用高妙的艺术性拉开了与读者的距离。(3分)
③使读者交感融会并直接参与话的人生,也并不缺乏艺术性。(3分)
7、“得鱼”即直接参与了真实的人生,“忘筌”即忽略了他的艺术性。(3分)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达到了使人领悟并参与真实的人生,甚至忽略了他的艺术性的艺术境界。(3分)
“吃人”是《呐喊》揭示的最深刻的主题,试分析“吃人”的本质特征。(4分)附加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人”一方面是指对人生命的肆意践踏与剥夺(2分);
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精神的控制和虐杀。(2分)
试举一例分析《女神》里对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叛逆精神的歌唱。(6分)附加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凤凰涅》中凤凰“集香木__,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那种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决心与气概。气吞日月的“天狗”也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一个形象。
下面关于名著名篇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5分) 附加题
A:在《家》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__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B:《边城》创造了典型的湘西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作品描绘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对现代都是文明的审视和体味,为都市人营造了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 C: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D:《老人与海》中“狮子”的意象贯穿于小说的始终,象征勇敢、自信、坚强,老人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与命运抗争。不断梦见狮子,又暗示了他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E.欧也妮是小说中最为善良、宽容、慈爱、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周围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2题。(10分) 附加题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序》节选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5分)
1、今 之 人 慕 趣 之 名 求 趣 之 似 于 是 有 辨 说 书 画 涉 猎 古 董 以为 清寄 意 玄 虚 脱 迹 尘 纷 以 为 远 又 其 下 则 有 如 苏 州 之 烧 香 煮 茶 者。
2、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5分)
1、今之人慕趣之名/ 求趣之似/ 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 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 又其下/ 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5分)
2、作者认为,世上人所难以得到的只是一个“趣”字(2分),只有摒弃追求“趣”的表面功夫,从精神实质上去心领神会才能获得(2分),也批评了当时的伪趣之风(1分)。
译文:
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头的滋味,花里头的光影,女人里头的姿态,即使是很会说话的人也不能说出一句话来,只有那些内心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现代人仰慕着趣的名声,追求近似于趣的东西;于是有辨说着书法绘画,鉴赏着古董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就自以为是“远”了。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韦苏州(应物)的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神情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