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干活,所以蜂农用人造养料、高能食品等喂养蜜蜂,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B:过道的另一堵墙是舞台作背影用的高高的幕布,幕布隔开了台前台后,也为上下场的演员铺开了通往舞台的过道。 C:“彩蝶王”和候鸟一样,每年冬天都要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往北方,平均每天飞行45公里以上。 D:如果能给导弹装上“鹰眼”,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那样,自动追踪、识别、寻找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简答题(10分) 加试题

⑴《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三个最为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彝陵之战、赤壁之战,请简述彝陵之战的情节。(5分)

答:

⑵《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为了证实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是不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特意安排了一场“戏中戏”来试探。请简述“戏中戏”的情节。(5分)

答:

(1)(5分)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收复荆州,率领大军大举进攻东吴,并取得连胜(2),东吴将领陆逊坚守不出,麻痹刘备(1分)。等到蜀军“守之久矣”、“兵疲意阻”时,东吴举兵出击,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刘备羞愧发病而死(2分)。

(2)(5分)白普蒂丝姐再三向他的丈夫贡扎古公爵表白她至死不渝的爱,说假如贡扎古先死了,她决不会再嫁,还说除了那些谋杀亲夫的毒妇,没有哪个女人会再嫁的。(2分)后来公爵的近亲琉西安纳斯为了霸占贡扎古的家产,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毒死了公爵,并骗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3分)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加试题

A: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写下了充满抑塞不平之气的《葬花吟》。 B:《凤凰涅》中凤凰的__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__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于燃烧;气吞日月的“天狗”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一个形象。 C:鲁迅的《狂人日记》正文以白话体展示“狂人”的13则日记,前面却设计了一段文言体的序文,从而形成“我”与“余”的双重视角。这是《狂人日记》在结构形式上的一大创新。 D:《雷雨》中,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蘩漪把真相全部说出后,四凤受不了刺激,冲进花园后触电身亡,周萍前去救她,也触电而死。一对年轻的恋人就这样结束了他们不幸的爱情。E.《老人与海》运用多种叙述角度,在直叙桑提亚哥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过程中,不断插叙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感慨,使单调的捕鱼过程显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加试题

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后为婺州盈川令。卒。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初,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

19.用斜线(/)给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

20. “耻王后,愧卢前”中“王”“卢”分别指的是“初唐四杰”中哪两位诗人?(2分)

答:

21.根据文意,推测“麒麟楦”的含义。(2分)

答:

19.(6分)或问之/日/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

20.(2分)王勃卢照邻

21.(2分)麒麟楦: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意思对即可)

“质朴”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朴实;不矫饰”。在汉语中,“质朴”一词可以拿来形容人,可以拿来形容物,也可以拿来形容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风格。

请以“质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照2008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中国之行的泰戈尔和他的忘年交徐志摩

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应邀来到他向往已久的中国,游历讲学。在这个他认为是他前世生活过的地方,他与他的忘年交徐志摩完成了他们的人生约会。

泰戈尔出生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一个富裕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十四岁开始写诗,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集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令人瞩目的。对于当时年轻的徐志摩来说,大他二十六岁的泰戈尔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与泰戈尔可以说是性灵相通的朋友,这样的一种缘分也许与他们对“爱”的追求的一致和相同的性格分不开。“爱”是徐志摩创作的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这个“爱”是“博爱”,是爱别人、爱生命。此外,他们的性格与气质也极其相似:他们在24岁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相反,却都做着政治家的梦。两个人仿佛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相见恨晚。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志摩得知泰戈尔要来华访问,欣喜若狂,热情似火。他一方面频繁地与泰戈尔通信,商榷来华事宜;一方面在报刊上造势宣传泰戈尔,先后发表了《泰戈尔来华》、《泰山日出》等4篇文章,宣扬他“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纯洁精神”。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欢迎气氛。在写给泰戈尔的信中他还就即将伴随泰戈尔并担任他的翻译一事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已答应了讲学社在你逗留中国期间充任你的旅伴和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虽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却因有幸获此良机,得以随世上一位伟大无比的人物而难禁内心的欢欣雀跃。”

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他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到北京。在北京,泰戈尔度过了他六十三岁的生日,还接受了梁启超的赠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是中国的别称。这也恰好可以表达泰戈尔热爱中国、希望中印友谊长存的真实感情。4月26日,泰戈尔在北京的最后几天,徐志摩陪他游览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刹之一,以满园丁香负有盛名。自清代开始,常有诗人相聚于此举行“丁香大会”。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尔前来观赏丁香花,继续了这个传统的雅事。徐志摩诗兴大发,在树下通宵做诗。

泰戈尔还在上海、北京等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泰戈尔的演讲内容丰富且诗意纵横,要翻译精确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对精通英语且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来说,翻译起来游刃有余。他以抑扬顿挫的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月时间中,他和徐志摩形影不离,常以诗画互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泰戈尔还为徐志摩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意为“月亮宝石”,徐志摩则称泰戈尔为“老戈爹”。

泰戈尔访华结束,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书的扉页上写道:献给我的朋友苏萨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的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纯洁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徐志摩。

B.泰戈尔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他甚至认为自己前世在中国生活过。三个月的中国之行,更加深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

C.泰戈尔在文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不凡建树,诗歌创作成就更是世界瞩目,这与他从小就热爱诗歌是分不开的。

D.泰戈尔在中国讲学期间,不仅游览了北京名刹法源寺,还在上海等地用英语发表了内容丰富、诗意盎然的演讲。

16.从文中看,徐志摩和泰戈尔成为忘年交,有哪些原因?(6分)

17.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受到徐志摩的哪些周到照料?请依据文章分条概括。(6分)

15.(3分)C(“他从小就热爱诗歌”错误,泰戈尔在24岁以前对诗的兴味并不浓。见原文第二自然段。)

16.(6分)(1)彼此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2分)(2)他们在对“爱”的追求上是一致的,“爱”既是徐志摩的创作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2分)(3)他们具有极为相似的性格和气质:他们在24岁以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而是都做着政治家的梦。(2分)

17.(6分)(1)在泰戈尔访华前与之频繁通信,商榷来华事宜,并在报刊上为其造势宣传(2分)。  (2)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全程陪同,照料周到,并为他的演讲做了出色的翻译(2分)。  (3)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常以诗画互赠,进行文学交流,结下深厚情谊,并使泰戈尔对中国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或:对中国产生了更深厚的情感)(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①阿Q.伸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的答复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②说“和尚动得”,不免有诬蔑之嫌,且不去管它。但这句话实在警辟,它简洁而又活脱脱地勾出了一些人的一种心理和处事原则。本来并不认为“动”得有理,但既然有人先动了,那么我也来动一动,便是理直气壮,至少无可非议的了。“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能化非为是,变无理为有理。既有助鼓起自己“动”的勇气,又可以充当抵御责难的挡箭牌,功能多样,效用明显,所以这一原则便被一些人广为采用。

③但这种处事原则,通常只施之于弱于己者。阿Q.只把它应用于小尼姑,当年外国列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也只加之于贫弱的中国。此外有时也用于某些公物或近于无主之物,八百弓集贸市场旁的一栋长长的供销社平房,原来的某个经理拆了一间公房,在自己的大厦后面建了一个属于自家的厨房,于是,附近属于供销社与不属于供销社的居民纷纷效法,一栋平房被洗劫一空,周围一些居民房子后面、旁边便多出了偏房、厕所。胆大的一户,还在后边新起了一栋一底两层的小洋楼,羡煞人也。

④不幸的是,旧社会的这种分泌物,至今仍然顽强的附着在某些人的身上。现在,缺少自卫能力的弱小者已经很少,而公物却日见其多起来,而这公物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却又似乎与无主之物难以区别,于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一原则的施用范围,便越来越广泛。看见别人在那里用公款大吃大喝,我至少也得小吃小喝一番。你多占了三间房,我便也来多占三间。如果没有你那么大的能耐,便多占一间也行。既然你开得后门,我有什么开不得?……于是,对于种种不正之风,尽管颇为不满,却又往往不免多少沾点边。然而,虽然沾了点边,却仍然心安理得,因为有“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原则在。

⑤“和尚动得,我动不得?”是一种泯灭良知的麻醉剂,一种自我欺骗的借口,一种向邪恶看齐的哲学。这样一种心理或处事原则,如果在社会上弥漫开来,不但扶正祛邪难以实现,而且会形成一种破坏力量。当年的雷峰塔终于倒掉,西湖至今缺了一景;八百弓供销社的平房哄抢了,某些学校的树木滥砍乱伐变卖私分了,不过是小焉者。其大焉者则是是非观念的淡漠以至混淆,人们的灵魂受到污染和销蚀。

⑥在“和尚”动手的面前,可以有三种态度:出面制止,不许他动,这是革命者和先进分子;他动我不动,不失为洁身自好的正直之士;你动我也动,便属于无赖甚至可恶了。这里没有硝烟炮火,但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场考验。

⑦“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固然要不得,应该受到谴责,但有这种想法的人毕竟不是首恶。我们应该首先斥责、制止、惩处那些先动手并且在那里大动特动的“和尚”。否则,不但有欠公允,而且可能于事无补。

⑧至于有的人,本身就是一位大“和尚”,却也在那大嚷大叫,批什么“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更应该加以揭露,还他一个本相。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句阿Q.的“名言”穿针引线,结构全篇,这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幽默感。

B.因为“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处事原则功能多样,效用明显,所以在今天这一原则的施用范围,便越来越广泛。

C.“当年的雷峰塔终于倒掉,西湖至今缺了一景”这一例证意在揭示“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处事原则也用于某些公物或近于无主之物。

D.作者将动手的和尚分为“大和尚”和“小和尚”,并尖锐地揭示其恶劣行径,这样的分析不仅精到透辟、淋漓痛快,而且情趣盎然。

16.第④段中画线的语句对论述文章的中心有怎样的作用?(6分)

17.我们应当怎样遏制“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现象?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6分)

15.(3分)c(这一例证意在揭示这种不正之风的社会破坏力。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6.(6分)这些语句从现实的角度揭示了“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这种不正之风施用范围愈加广泛的现象,(2分)对当前一些人侵吞公物,化公为私的丑恶灵魂作了“动态”的心理刻画,(2分)一俑对又为、下文深刻揭示这种处世原则的实质、危害等提供了坚实的论证基础。(2分)

17.(6分)(1)做革命者和先进分子,谴责、制止“动手者”,不许他动;(2)斥责、制止、惩处那些先动手并且在那里大动特动的首恶者;(3)提高警惕,揭露那些掩耳盗铃、贼喊捉贼的腐朽分子的真相,以警醒人们。(三条,每条2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__・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⑴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6分)

⑵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1)(6分)“少日”,春天来临,词人要“插花”、“走马”、“醉千钟”纵情狂欢,(1分)感觉生命像浓酒一样让人陶醉,其乐无穷。(2分)“老去”,春天来临,词人呆在小房子里,烧香、喝茶,消磨时光,(1分)内心感受像病酒一样痛苦难奈。(2分)

(2)(4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1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1分)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视旧牍未尝引乳医为证,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厮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厮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地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陈尧佐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知应天府,寻加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改澶州,复知亳州,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宋史・列传第七十四》,有删节)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 赋:征税

B.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贷:借款

C.遂除户部、参知政事 除:授官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 饬:谨慎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上《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3分)

⑵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3分)

⑶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4分)

5.(3分)B(贷:本义是“宽恕”,此处是“宽限”之意)

6.(3分)C(③是益州旧例;⑥是表现韩亿的爱心;不是“有才干”

7.(3分)B(不是主动请罪,而是见事已败露,就主动把衙吏抓起来上报,以此想洗脱自己)

8.(1)(3分)有人诬陷韩亿的儿子韩纲受人请托接受了别人的金子(贿赂),韩亿请求自己断案审查这件事。(“请求”译出被动意思得1分,“狱”1分,“按”1分)

 (2)(3分)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贿),(只是没想到)金子没送到而事情已经暴露。(“治”1分,“废”1分,语意1分)

  (3)(4分)现在不能告谕他们使他们解除仇恨,却(竟然)趁机加封他,这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谕”1分,“乃”1分,“绥”1分,判断句1分)

某校实施“振兴阅读”行动计划后,发现一些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为此,学校举行了“网上阅读”利与弊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反方,请根据正方辩词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写出你方的辩词。(5分)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上阅读可以让我们在丰富的信息中快速搜索浏览所需信息,可以及时下载所需的资料,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协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网上阅读不方便及时勾画重要语句,不能及时写上自己的随感,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要针对正方辩词展开:观点、结论各1分;理由3分,每点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