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kōng),马笼头。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情趣,请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答案: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2分)。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虾,想像合理,极富情趣。(2分)
(2)答案: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2分)。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光和元年,举郡上计①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②其长揖汉王,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
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久矣,乃今方遇而忽然③,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
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延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④,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
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
[注]①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②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③忽然:指死亡。④熏:通“曛”,黄昏。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乃:于是,就
B.、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 以:而,并且
C.、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 临:俯视
D.、坐者皆属观 属:通“瞩”,注视
7.下列各句都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 (3分)
①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②壹独长揖而已
③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 ④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
⑤壹独柴车草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8.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
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
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
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B.(B项的“以”是“表目的连词,来”的意思)
7.答案:D.(第①句和③句所叙内容都是一般行为,没有反映出他倨傲特异的性格特征)
8.答案:B.(A项“玩世不恭”不当,这不是他的性格特征,“无所作为”在文中也明确信息。 C项“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不当,写袁逢、羊陟是为了衬托传主赵壹。 D项中“故作倨傲“不当,这是他固有的性格特征,不是装出来的。)
9.⑴.译文:(赵壹)依仗有才能而对人傲慢,被乡里人排斥。(恃,为,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
⑵.译文:几百个主计吏都叩头伏在庭院中,没有谁敢向上看一眼。(定语前置,补出介词“在”,莫,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
⑶.译文:赵壹认为公卿中除羊陟外都不足以来借势显扬名声,就每日到羊陟门上(求见)。(以,非……无足以,乃,各1分;句子不畅,酌情扣分)
模仿给出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4分)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仿写:
示例: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下面是一段表达不够清晰的长句,请将它改为三四个层次清楚,表达连贯的短句。内容不得增减,原意不得改变,不超过80个字。(5分)
黑洞是超新星爆炸中结束生命的原质量比太阳大四十倍以上的恒星所留下的致密恒星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塌缩而形成的一种暗天体。
示例:黑洞是一个暗天体,它的前身是质量比太阳大40倍以上的恒星。这种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留下了一个致密的恒星核,黑洞就是在这个致密恒星核的自身重力作用下塌缩后形成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让蜜蜂有足够的体力干活,所以蜂农用人造养料、高能食品等喂养蜜蜂,严重损害了蜜蜂的健康,使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B:过道的另一堵墙是舞台作背影用的高高的幕布,幕布隔开了台前台后,也为上下场的演员铺开了通往舞台的过道。 C:“彩蝶王”和候鸟一样,每年冬天都要飞往南方,夏天又飞往北方,平均每天飞行45公里以上。 D:如果能给导弹装上“鹰眼”,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那样,自动追踪、识别、寻找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简答题(10分) 加试题
⑴《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三个最为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彝陵之战、赤壁之战,请简述彝陵之战的情节。(5分)
答:
⑵《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为了证实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是不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特意安排了一场“戏中戏”来试探。请简述“戏中戏”的情节。(5分)
答:
(1)(5分)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收复荆州,率领大军大举进攻东吴,并取得连胜(2),东吴将领陆逊坚守不出,麻痹刘备(1分)。等到蜀军“守之久矣”、“兵疲意阻”时,东吴举兵出击,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刘备羞愧发病而死(2分)。
(2)(5分)白普蒂丝姐再三向他的丈夫贡扎古公爵表白她至死不渝的爱,说假如贡扎古先死了,她决不会再嫁,还说除了那些谋杀亲夫的毒妇,没有哪个女人会再嫁的。(2分)后来公爵的近亲琉西安纳斯为了霸占贡扎古的家产,把毒药灌进在花园里熟睡的贡扎古的耳里,毒死了公爵,并骗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3分)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加试题
A: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倍感伤心,不禁感怀身世,于暮春时节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写下了充满抑塞不平之气的《葬花吟》。 B:《凤凰涅》中凤凰的__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__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于燃烧;气吞日月的“天狗”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一个形象。 C:鲁迅的《狂人日记》正文以白话体展示“狂人”的13则日记,前面却设计了一段文言体的序文,从而形成“我”与“余”的双重视角。这是《狂人日记》在结构形式上的一大创新。 D:《雷雨》中,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蘩漪把真相全部说出后,四凤受不了刺激,冲进花园后触电身亡,周萍前去救她,也触电而死。一对年轻的恋人就这样结束了他们不幸的爱情。E.《老人与海》运用多种叙述角度,在直叙桑提亚哥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过程中,不断插叙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感慨,使单调的捕鱼过程显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加试题
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后为婺州盈川令。卒。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初,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
19.用斜线(/)给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
20. “耻王后,愧卢前”中“王”“卢”分别指的是“初唐四杰”中哪两位诗人?(2分)
答:
21.根据文意,推测“麒麟楦”的含义。(2分)
答:
19.(6分)或问之/日/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
20.(2分)王勃卢照邻
21.(2分)麒麟楦: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意思对即可)
“质朴”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朴实;不矫饰”。在汉语中,“质朴”一词可以拿来形容人,可以拿来形容物,也可以拿来形容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风格。
请以“质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照2008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中国之行的泰戈尔和他的忘年交徐志摩
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应邀来到他向往已久的中国,游历讲学。在这个他认为是他前世生活过的地方,他与他的忘年交徐志摩完成了他们的人生约会。
泰戈尔出生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一个富裕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十四岁开始写诗,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集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令人瞩目的。对于当时年轻的徐志摩来说,大他二十六岁的泰戈尔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与泰戈尔可以说是性灵相通的朋友,这样的一种缘分也许与他们对“爱”的追求的一致和相同的性格分不开。“爱”是徐志摩创作的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这个“爱”是“博爱”,是爱别人、爱生命。此外,他们的性格与气质也极其相似:他们在24岁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相反,却都做着政治家的梦。两个人仿佛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相见恨晚。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徐志摩得知泰戈尔要来华访问,欣喜若狂,热情似火。他一方面频繁地与泰戈尔通信,商榷来华事宜;一方面在报刊上造势宣传泰戈尔,先后发表了《泰戈尔来华》、《泰山日出》等4篇文章,宣扬他“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纯洁精神”。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欢迎气氛。在写给泰戈尔的信中他还就即将伴随泰戈尔并担任他的翻译一事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已答应了讲学社在你逗留中国期间充任你的旅伴和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虽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却因有幸获此良机,得以随世上一位伟大无比的人物而难禁内心的欢欣雀跃。”
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他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到北京。在北京,泰戈尔度过了他六十三岁的生日,还接受了梁启超的赠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是中国的别称。这也恰好可以表达泰戈尔热爱中国、希望中印友谊长存的真实感情。4月26日,泰戈尔在北京的最后几天,徐志摩陪他游览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刹之一,以满园丁香负有盛名。自清代开始,常有诗人相聚于此举行“丁香大会”。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尔前来观赏丁香花,继续了这个传统的雅事。徐志摩诗兴大发,在树下通宵做诗。
泰戈尔还在上海、北京等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泰戈尔的演讲内容丰富且诗意纵横,要翻译精确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对精通英语且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来说,翻译起来游刃有余。他以抑扬顿挫的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月时间中,他和徐志摩形影不离,常以诗画互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泰戈尔还为徐志摩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意为“月亮宝石”,徐志摩则称泰戈尔为“老戈爹”。
泰戈尔访华结束,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书的扉页上写道:献给我的朋友苏萨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戈尔18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他的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纯洁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徐志摩。
B.泰戈尔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他甚至认为自己前世在中国生活过。三个月的中国之行,更加深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
C.泰戈尔在文学、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均有不凡建树,诗歌创作成就更是世界瞩目,这与他从小就热爱诗歌是分不开的。
D.泰戈尔在中国讲学期间,不仅游览了北京名刹法源寺,还在上海等地用英语发表了内容丰富、诗意盎然的演讲。
16.从文中看,徐志摩和泰戈尔成为忘年交,有哪些原因?(6分)
17.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受到徐志摩的哪些周到照料?请依据文章分条概括。(6分)
15.(3分)C(“他从小就热爱诗歌”错误,泰戈尔在24岁以前对诗的兴味并不浓。见原文第二自然段。)
16.(6分)(1)彼此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吸引}。(2分)(2)他们在对“爱”的追求上是一致的,“爱”既是徐志摩的创作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2分)(3)他们具有极为相似的性格和气质:他们在24岁以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而是都做着政治家的梦。(2分)
17.(6分)(1)在泰戈尔访华前与之频繁通信,商榷来华事宜,并在报刊上为其造势宣传(2分)。 (2)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全程陪同,照料周到,并为他的演讲做了出色的翻译(2分)。 (3)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常以诗画互赠,进行文学交流,结下深厚情谊,并使泰戈尔对中国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或:对中国产生了更深厚的情感)(2分)。